玩出来的手工艺品小店
说起开这个店,店主人小张笑称那是喜欢旅游的他和妻子小郁玩出来的。小张和小郁都是70年代后期出生的。还在谈恋爱时,他俩就天南地北跑过好多地方,直到后来小郁嫁给了小张。2004年春节,小张带着爱妻第一次回老家西安。古都西安名胜之美妙自不待言,令小郁最着迷的还是各种各样的陕西手工小玩意,回上海的时候,他们带了一大包,作为礼物送给同事和朋友。想不到这些看上去够土的东西,大受同事们,特别是姐妹们的欢迎。这件事让平时就一直在寻找商机开店的小张和小郁忽然来了灵感:何不就开家陕西手工艺品小店呢。
小张说,其实早就想借着西安的背景做点啥了。最初想打兵马俑、青铜器之类高档工艺品的主意,但马上发现那样做,资金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才能运作,而且风险也大,不适合像他这样的工薪阶层。相比之下,这些手绣的小毛驴、虎头鞋,和剪纸、吉祥挂件等等,价格适中,一般消费者也能接受,而且创业风险小,容易上手。
想好了就干起来。别看小张、小郁是头一回开店,他们对做这一行可一点也不生疏。小张在单位里就是搞物流的,对货品从进到销的整个流程再熟不过。而小郁则是其所供职的广告公司里专做的,对企业形象、经营理念、文化内涵等都很有一套。两人各有分工,小张笑称自己是销售总监,专管经营;小郁是创意总监,专事策划宣传。不过分工不分家,碰到选店址这样的重要事项,他们从头至尾都是一起找、一起看的。
从2004年初决定开店起,他俩光选店址就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几乎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商业街、时尚广场。小郁说,当他们把找店址当作逛街玩的时候,倒也不觉得累。曾经看中巨鹿路上的一个小店面,每月5000元的租金也不特别贵,但转让费却要4、5万,想想不合算,放弃了。后来听说香黛广场有人出让铺位,价格不贵,连租金和其他费用,每月4000元。他们赶过去看,只见铺位在一个拐角处,有点暗,还是个敞铺,没有门,前几个租户都因亏损先后退出了。就是这个看上去做啥都要亏的铺面,小张他们拿下了。他们不仅看中它价格便宜,还相信他们的陕西手工艺品一定会让那些到香黛广场来买漂亮服饰的女孩们在这个拐角处停下脚步的。
小毛驴与陕西
小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2月下旬,圣诞节前夕,小店装修没完工,工人还在贴墙纸时,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张了。当时只有布老虎、小毛驴、剪纸和泥塑等不多的几种货,随便摆放在几个小竹筐里,那情景有点像打地铺摆小摊。吆喝了一天,只卖出去一件小毛驴,但当日充当营业员的小郁说起前后经过却很有成就感:“那是个女孩,是我们的第一位顾客,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幸运顾客。”
原来,那天开张,来看新鲜的人真不少,可就是没人买。到下午三四点钟时,来了个女孩,说是在一家外企上班,想为参加公司里的圣诞晚会准备一件有特色的小礼物。女孩对店里的小玩意都很喜欢,最后拿着一只手绣布艺小毛驴爱不释手。小郁告诉她,毛驴对于长年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陕西农民来说十分重要,不仅是干活的好帮手,也是出远门时最重要的代步工具。而小毛驴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特点,更是生活在黄土、高原上广大劳动者所推崇的一种精神。所以小毛驴已成为中国许多地区,包括陕西在内的老百姓心目中的吉祥物,也是在陕西民间艺术中出现最多的形象之一。陕西的民间艺术家还会在小毛驴的身上绘上蝎子、蜈蚣、蟾蜍、蜘蛛等所谓“五毒”的形象,寓意小毛驴能够替人消灾避邪。这一段掌故,听得女孩都入神了,当场就把小毛驴买了下来。这个女孩以后不仅成了陕西手工艺品的忠实爱好者,而且也给他们的店带来了不少新朋友。
小郁说,类似陕西小毛驴的故事她也是从先生小张那里“批发”来的。一旁的小张解释说,摆在他们店里的这些陕西手工艺品,几乎每一件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或传说,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为了开店,在陕西生活了十几年的小张,不满足于对陕西民风民俗的一般了解,还专门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销售中,小张特别重视通过给顾客讲故事来推广陕西民俗文化知识。而只要听过小张讲故事的,没有人不买的。小张说,他们店对营业员的要求很高,特别是需要营业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据他说,现在这位营业员大婶甚至还有着大学文凭,而且属于那种老一代的大学生。小张说,就是这位大婶,他也让她跟着自己足足学了一个多月,现在大婶对小店里的这些货品背后的故事也已背得滚瓜烂熟。
文化营销走轻松路线
记者发现,核桃小店里的一些小手工艺品,在陕西一般七、八元就能买到,而小店里会卖到十几、二十多元,是不是有点贵?小张说,事实上,他店里的货,价格比本市一些以‘老外’为目标对象的商店便宜一半都不止。他解释道,同一商品在不同地区价格有差异是很正常的。首先,地区的价格级差本身就是存在的;其次,商品从产地运到销地,运费、仓储费、人工费都会增加;同时,他们店进的货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很多还是定向加工的,质量档次较高,价格当然会贵些;最重要的是,他们在销售中,通过口头的讲解,揭示了这些手工艺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这中间就必然有一个增值过程。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核桃”小店卖的是文化?小张不同意这个说法。他更愿意称这属于一种文化营销,即以文化传播的手段来带动销售,而给顾客讲故事是文化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过小张强调,他们追求的是民俗文化的有趣、亲切和生活化,走的是轻松路线,而不想把所谓的文化搞得太过厚重。他们的口号“西安手艺真有趣”,强调的就是这个。体现在货品上,像布老虎、小毛驴这类生动的动物造型自不待言,即便是像皮影这种与秦腔同样古老而具有厚重文化积淀的艺术门类,他们也力求找到其趣味所在。小张说,“核桃”店里出售的皮影,是放在镜框里的,而不是直接挂在墙上。他们会建议顾客随意调整皮影人物的造型姿态,通过这种互动来拉近普通人与陕西民俗文化之间的距离。
后来,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起“核桃”这个店名时,小张再次提到了这是他们追求轻松、有趣、生活化的民俗文化的体现。“在陕西农村,核桃树太普遍了,家门口就有。不过你千万别因为核桃普通就小看它,其实陕西的核桃在全国范围来说,是最优质而漂亮的。”小张说,之所以选择核桃作店名,还因为核桃有许多优点,它外表粗糙但内心美好,它外壳坚硬但内里细嫩。“陕西的民间手工艺,就像核桃一样,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细细体会。”
显然,轻松有趣的商品定位和营销方式,使“核桃”小店正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在核桃的顾客登记册上,老顾客、回头客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其中90%以上的顾客是都市白领,而且这些陕西手工艺的铁杆爱好者还不断地给“核桃”带来新的主顾。
小张对记者透露,由于开店时间选择得好,“核桃”从开张后的第二个月起就已实现盈利,以后的营业额更是逐月递增。即使是目前的7、8月商业淡季,“核桃”的经营仍能保持基本持平。对未来,小张和小郁充满信心,他们打算今后在进一步做强品牌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规模。除了继续开拓现有的手工艺品种类外,还在努力将陕西手工艺的一些要素移植到时尚和日常用品中,目前已经上柜的biang系列T恤衫便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不过小张明确告诉记者,尽管不时有人会来询问发展加盟的事情,但“核桃”目前还不打算匆忙走出这一步,他们宁愿把基础打得更扎实些,而后才会考虑发展加盟的事宜。
创业分析与风险提示
1行业机会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由纯手工制作的手工艺品因存世量越来越少而弥足珍贵,同时,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对带有手工温暖、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手工艺品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珍爱。另一方面,近年来,民间手工艺品也正不断将固有的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艺术要素相融合,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市场所接受,所以,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民间手工艺品的商业价值将被进一步发掘,经营地方手工艺品应该会有不错的商业前景。
2前期投入
由于陕西手工艺品大部分成本比较低,经营一家像“核桃”这样的小店的前期投入并不需要很多,3万元左右就足够了。其中10000元是首批存货,16000元是付三押一的房租费,2400元是装修费用,
3利润预期
经营陕西手工艺品,单价基数比较低,毛利率通常可达到100%,甚至更高。但由于商铺租金和营业员工资并不比经营其他商品低,所以,只有当毛利超过租金和人工费用时才会产生利润。就“核桃”的月经营情况看,当月营业额扣除货品成本后,总额超过其他成本7000元时,就意味着开始盈利。所以当月营业额达到14000元时,即为盈亏平衡临界点;而假如当月营业额能达到20000元时,则一般可盈利6000元。
4选址决策
在商铺经营中,选址非常重要,往往选址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开店创业的成败,因为选址涉及到商品销售业绩和租金成本的高低这两大项。小张和小郁在为“核桃”选址 时,及时放弃巨鹿路需要支付高额转让费的某商铺,而选择了现在的铺位,这一决定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后者同样位于有足够数量的目标顾客的活动范围内,有利于创造理想的销售业绩;同时,它更拥有租金相对低廉的优势,而较低的成本压力是“核桃”实现盈利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东北文化 地域文化 广告受众 东北人
东北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在东北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东北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东北的地域文化对东北广告受众心理的影响进行研究,从理论上深刻剖析东北广告受众的性格特征、文化特质的成因,解决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地域文化障碍,重塑东北广告受众的形象,推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加快东北现代化的步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东北文化特质及形成原因
东北文化亦称“关东文化”,特指山海关以外的整个东北地域的文化。东北地域文化是东北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与其他地区文化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东北文化特质是由生活于其中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和人口形成史所决定的。
地域宽广的东北大平原,由于开发较晚,自然环境未被严重破坏,故相对优裕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东北粗放的经济,也造就了东北人际交往的粗犷豪爽、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因受游牧渔猎文化和拓荒影响,东北的游牧民族和拓荒者自古形成了彪悍勇猛、勤劳诚实的文化品质。东北人以移民为主,大量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口相融合,没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不受制约、兼收并蓄的移民文化。
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东北文化既有其优秀的品质,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厚重悠久的东北文化以淳朴宽厚、善良诚信、豪爽大气为精神底蕴,铸就了独特的东北人群体性格特征:尚武好斗的强悍民风,重实轻文的传统取向,直来直去的思考风格,浓厚火热的感情逻辑,粗犷豪放的行为特征,热情似火的交往方式。浓烈的东北文化既排斥了虚伪刁滑、狡诈险恶、狭隘小气,但也排斥了市场经济与法制社会的理性观念和规则意识。经济转型前的计划体制时期,东北逐渐成为国家工业化的基地,重点建成了一大批如“一汽”、“吉化”、“大庆”等国有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老工业基地,相对较早地接受了先进生产方式的洗礼,组织纪律性强,注重社会团结,故建国以来,东北的社会形势相对稳定,人和风气较浓。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养成了东北人满足现状、不思变革、不求进取、缺乏创新的思想状态。究其原因,东北地区计划经济体制存续时间长,国有企业比重高,地域相对封闭,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已内化为东北人的一种文化心理,观念的陈旧与保守,是东北人落伍的主要因素。
二、东北文化对广告受众心理的影响
地域文化的接受状况是由该地域居民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历史的情感积淀等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影响着该地域居民对广告的接受心理。因而,东北文化特质熏陶下的东北人亦形成了东北特色的广告受众心理。
1.东北的生活方式使受众接受广告相对迟缓
。东北地处内陆,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相对容易。东北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冬长寒冷、夏短温暖。由于冬季漫长寒冷,不但不能耕种,户外活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生活方式比较悠闲。长此以往,东北人吃苦、拼搏的精神大为下降,表现出一种懒散的生活方式,温饱则安的心态比较突出,社会惰性也比较强。这种相对优裕的地理环境使东北人产生“安土”意识,这种意识以团体凝聚力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其影响作用是积极的,但是,一旦“安土”观念成为东北人一种执着的情感寄托时,这种对乡土的过份依恋心理就成为东北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障碍。
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全国广告开始铺天盖地、无所不在,但在东北广告受众接受广告状况相对迟缓。在中山大学营销学教授卢泰宏的著作《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中,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而反应的中国东北区域主要消费特征显示,东北地区从众性、忠诚型、理性化的区域消费特征突出。这意味着东北受众的消费心理与保守性、稳定性突出的东北地域文化一脉相承,东北的受众对广告所做出的反应显得相对迟缓,其受广告影响发生购买欲望与行为程度较低,广告接受心理反应相对滞后。。
无论人们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家乡的语言、看到家乡的服装和歌舞,就会感到格外亲切和自豪,这是地域文化心理的一种表现。因此,人们对家乡熟悉的人文风情等文化特别敏感。
就在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等东北艺术家们相继为人们成功的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东北农民形象“刘老根”、“药匣子”、“马莲”,以及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庞龙的《家在东北》和陈旭的《东北特产不是黑社会》等通俗歌曲唱红了全中国时,东北文化风靡全国,足以显示了东北文化的人格魅力。广告人随之借此不失时机地为广告创作引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强了广告对受众的亲和力,使广告受众在玩味和咀嚼东北文化现象同时,也欣喜的发现广告中纷纷出现了自己所熟悉和喜爱的赵本山等东北艺术家形象或模仿秀,广告文案中语言的诉求重点也经常出现东北艺术作品中诙谐的“名言”、“流行语”和质朴而纯真的东北方言,如“地球人都知道”、“翠花,上酸菜”、“一般儿人我不告诉他”、“干哈”、“那疙瘩”、“咱爸”、“咱妈”等,犹如一望无边的黑土地,没遮没拦,不矫揉造作,不留余地,透着一股子的朴实、亲切和真诚。而这些广告正是以紧紧贴近现实的表现力、令人耳目一新的黑土地气息赢得了广告受众。从此,东北人逐渐认知、接受甚至开始品评广告,广告似乎也开始润染上了东北的文化品位,就犹如东北的大秧歌和二人转一样俨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引起了受众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促进了东北广告业界策划与创作水平的提高,为东北广告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曲线救国”之路。
3.东北文化引领广告受众观念超越与反思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东北地域文化在由传统的农耕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变过程中,由于现代大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计划调节与市场机制并存、资源丰富与资源枯竭并存,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既要着眼于全球化、现代化的紧迫严峻现实,但在实际操作和具体运作过程中,又总是摆脱不了传统的东北地域观念的拘囿与樊篱。无疑,东北要想利用得天独厚的物质与文化资源来致富,必须要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传媒手段的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文化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升东北文化的影响力。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时下的东北人要重振新时代的“闯关东精神”,敢于变革东北地域文化,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陈旧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以期孕育出一种追求财富的实业开发精神和启迪民智的文化开发精神,进而提高东北人文精神和振兴东北经济。
广告承担起了进行东北文化变革与超越的一定责任。“汽车”、 “冰雪节”、“电影”、“二人转”等是具有东北文化特色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开发并使其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东北文化名牌产品,是东北企业与广告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于是东北利用老工业基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势,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使东北地域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人文风情、历史遗迹、民俗文化,通过广告宣传等市场化运作,对东北地域文化进行了变革、提升与创新,打响了东北旅游文化品牌。在广告受众心目中重塑了汽车文化、冰雪节文化、电影文化、二人转文化等东北地域文化形象与内涵,重振了东北文化的雄风,并培养了新东北精神。这无疑为广告受众提供了东北文化变革的观念先导、心理基础、精神动力、舆论氛围、智力支持、道德激励和思想保证。通过广告传播,受众对原有东北文化的认知有所超越与反思,不仅重新了解和评估了具有东北文化内涵、文化特色、文化附加值的商品,使之在流通过程中增值、促销、走俏,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而且也感悟到了东北文化深厚的精髓与巨大的发展潜力,进而形成了强大的购买欲望与经济发展动力。
三、东北文化导向策略的思路选择
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要积极宣传社会文化,运用社会文化开展广告宣传活动,这既是企业的义务,也具有良好的广告宣传价值。因为这种活动能表现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向公众负责、为社会尽责的宗旨,能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好评,从而能更好地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广告人深谙地域文化对广告受众心理的影响,因此,广告要在充分引进东北地域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地开展广告宣传活动,利用文化机制来提高广告的文化品位,引导受众的思想观念、思维范式、生活方式,进而提高广告宣传的影响力,推动东北经济文化建设。
1.东北文化融于公益营销
这里的公益营销是指企业以公益宣传的形式所进行的一种商业,其主要内容是宣传东北文化,在形式上突出新颖,使受众积极响应,既提升受众对东北文化精神的认知,达到宣传东北文化的目的,又吸引公众、塑造企业形象的目的。如VOLVO品牌长春4S店曾在长春市文化广告主办了一次VOLVO心系白血病儿童的公益募捐活动,活动中把引导公众奉献爱心融于东北文化的演艺之中,较好的将东北文化宣传与公益宣传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深受广大受众欢迎,在获得愉悦的精神文化享受的同时,对VOLVO品牌及企业的公益形象留下了深刻印象。
2.倡导东北文化的新建设
当全国人们都在热衷于东北文化现象的研究与玩味之时,东北企业对东北文化的推广与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可以在通过广告进行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所具有的东北文化特质的同时,策划一系列“东北文化新建设”活动,使企业和广告受众都可以“东北文化新建设”的倡导者、创造者的身份出现,积极参与企业所策划的广告活动之中,既对塑造企业文化形象及提升有直接效果,又对东北文化发展的清新性和超前性有所促进和推动。广告受众在获得实惠的物质鼓励之时,也能积极参与其中,使“东北文化新建设”活动真正能落到实处,而非哗众取宠。
东北地域文化氛围中的东北人心理、性格、行为都带有东北所独有的文化特征。广告的东北文化诉求是以突出表现独特的东北文化风格和特色来传达商品信息,实现广告目的的。尤其是东北地域文化特征比较突出的商品和观念,采用这种形式来表达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随着国门的打开,世界市场的扩大,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国内外广告的地域文化特征就更加突出,广告受众也更加注重广告的文化品味和艺术的文化表现形式。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区别,把握东北文化的内涵,洞悉广告受众心理的文化特质,可以说是东北广告传播成功和振兴东北经济得以实现的前提之一。
参考文献:
[1]吴广川:论东北地域文化与青年的发展[J].青少年综合研究,2004,(8)
[2]臧宏玲:东北经济振兴视野中的文化变革[J].长白学刊,2007,(2)
[3]刘东平:东北文化振奋东北人精神[J].今日中国,2004,(2)
[4]江波:广告心理新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9
[5]宋玉书王纯菲:广告文化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5
摘 要:文章从文化转译视角,对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展开设计构想,详细阐述承载于茶具包装中文化转译的方法及其包装的具体实施状况,并从生态文化、茶文化、人本文化、品牌文化和地域文化等五个层面,以理论与例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设计具有文化转译及文化识别功能的坭兴陶茶具包装,将有助于品牌识别和文化传承的强化与提升。
关健词: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地方特色产品;文化转译
1 坭兴陶茶具及产品包装概述
坭兴陶古朴典雅、历史悠久,受国人饮茶习惯及茶文化的影响,作为钦州地方特色产品的坭兴陶茶具,深受两广文人墨客偏爱,但其产业发展在近现代历史中却较为尴尬。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提出和发展,加上钦州市政府的着力推介,以及坭兴艺人与陶瓷学者的积极参与,坭兴陶产品名称在业界逐渐获得好评,但与同居中国四大名陶的宜兴紫砂陶相比,坭兴陶在品牌建设及形象塑造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坭兴陶茶具属于易碎品,其包装涉及物理学、材料学、经济学、美学、心理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需依据陶瓷产品的形态及属性采用相应的包装材料,根据特定的设计要求,创造新的包装实体,它既要服从于陶瓷商品的储运条件和销售方式的需要,又要与商品有机结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钦州坭d陶茶具属地方特色产品,兼具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其包装设计也应吸收海涵钦州乃至广西本土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民间艺术、民俗民风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文化形式特征,从文化转译视角,开发具有较强地域可辨性的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以提升坭兴陶茶具的魅力价值,加强坭兴陶茶具在陶瓷行业的独特地位。
2 对坭兴陶茶具包装中文化转译的理解[1]
现代包装设计是将材料、形状、结构、颜色、图形、文字、排版式样及其他辅助设计元素与产品信息结合起来,从而使产品更适于市场销售的创造性活动。包装的目的是对被包装物进行运输、分配和仓储,为其提供保护并在市场上标示产品身份和体现产品特色:一方面能保护被包装物的形态、质量、性能,并能方便开启使用、生产加工、仓储保管、信息识别、陈列展示与包装废弃物的分类回收等;另一方面能体现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加商品附加值,体现企业的品牌信誉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且保护生态环境等。
坭兴陶茶具包装作为文化转译的载体,不是对文化进行简单的传输和转移,而是在转译的过程中如同一系列折射现象,将原有的文化与新的文化打开、接纳、重构成新的形式,并产生新的意义,而最终传达给受众的,是为实现对被包装物的保护功能而选用的包装材料,以包装材料为载体所呈现出的包装形态、依据包装形态设计出的包装装潢等物质实体,和通过物质实体传达给受众的精神愉悦。而文化转译视域下的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是以上述物质的和精神的信息传达为基础,向受众转译为塑造企业形象而策划、设计的统一的图形、色彩、文字、文案等品牌文化,及为满足保护生态环境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关于绿色包装设计行为;通过包装形态和包装装潢传达出的被设计师挖掘、整理并重新设计的视觉化的地域特色文化;通过包装材料、包装形态及包装色彩和文字的配置,塑造的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和、敬、清、寂”的茶道文化等。由此可见,探讨关于文化转译视域下的坭兴陶茶具包装,可为坭兴陶茶具包装实体的设计研究提供基本参照。
3 文化转译在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中的表现形式
3.1 基于品牌文化,研发适合的独特包装形式
对于消费者来讲,最有力的品牌辨识度莫过于独特的产品包装形式。研发适合本品牌的独特包装形式,并保持该品牌旗下各系列坭兴陶茶具包装的独特性与同一性,对于坭兴陶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塑造、推广和发展,并在同类产品中具备有效的身份识别起重要作用。
3.2 基于绿色包装原则,研发低碳、可持续性的包装形式
在进行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之初,应考虑在其生命周期中提高资源使用率,增加循环使用功能,降低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对生态的保护[2-3]。;(2)在完成合适的包装结构及尺寸大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3)设计供消费者循环使用的包装形式,在循环使用中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4)减少或降低包装印刷材料的用量,且尽量使用环保颜料。
3.3 基于现代科技文化,引入智能包装技术
传统的商品外包装,需要标识商品的品牌名称、产品规格、成分含量、烧制温度、使用说明、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常规信息,如此繁多的文字信息无疑给包装装潢设计带来较大局限,在包装印刷阶段,也增加了印刷材料的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早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若在坭兴陶茶具包装中引入智能包装技术,并以智能手机、互联网予以读取[4]:如通过QR二维快速反应码,追溯坭兴陶茶具的生产企业、品牌文化、产品种类等信息;通过RFID标签附着在坭兴陶茶具包装上,让消费者在近距离内无需用手机进行光学扫描接触,便能够通过无线射频识别获取坭兴陶茶具的相关信息等。通上述过智能包装技术的引进,将给坭兴陶茶具包装装潢的突破及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给坭兴陶产业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革新。
3.4 基于地域文化,设计具有广西地域及民族特色的包装形态[5-6]
钦州地处南海之滨,是广西最早接触外来文化影响的地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多个民族。在中原文化的主导下,源远流长的壮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同生共进,形成独具广西民族传统特色的地方文化,并鲜明地表现在人们行为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中。坭兴陶茶具作为广西民俗文化的产物,其包装应体现广西地域及民族文化特征,此种体现不应停留在表层文化元素图式特征的模拟与展示,更是对文化精神的深层探究,并将此文化精神贯穿在包装理念树立、包装材料选择、包装形态塑造、包装结构创新以及包装装潢设计的整个过程中。
4 文化转译视域下的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
文化转译视域下的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应在充分尊重坭兴陶茶具特性、地域特征和消费需求的前提下,依据第二部分即文化转译在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中的表现形式,设计出理念绿色环保,结构科学合理,能够体现广西地域及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包装实体。“布陶”是笔者本着对坭兴陶茶具的热爱和对其包装设计的些许见解,在文化转译视域下为钦州坭兴陶茶具设计的实验性的系列化包装形式,在满足包装保护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凸显坭兴陶茶具本体及承载于坭兴陶茶具实体的文化意蕴,并将此意蕴以文化转译的形式呈现,希望为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4.1 生态文化的转译
“布陶”坭兴陶茶具包装,选择了瓦楞纸板、牛皮纸、半透明粗纤维和纸、棉麻布等包装材料。一方面,所选纸张和纸板易于降解,亦可循环使用;另一方面,棉麻布材质的居士袋形式的手提袋和展开后即成茶巾的茶杯卷布、茶壶套,不仅降低包装废弃物的产生,还为消费者在以后的使用中提供方便;第三方面,包装内部以手揉半透明粗纤维和纸的本色与肌理进行装饰,作为内包装的棉麻材质的茶壶套以刺绣工艺呈现装饰图案和品牌名称,只有外包装瓦楞纸盒外包裹的牛皮纸上印刷了必要的图形、文字等产品信息,避免了大量印刷颜料的使用和不必要的人工浪费,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4.2 茶文化的转译
“布陶”坭兴陶茶具包装,从材质的选择(牛皮纸、棉麻布)到色彩的搭配,以及包装形态的设计:外包装瓦楞纸盒与盒外包裹的牛皮纸同属于卡其灰色,居士袋形式的手提袋的浅咖色,牛皮纸上印刷的品牌标识与其他产品信息的褐色,内包装棉麻布的茶壶套和茶杯卷布本身的淡绿灰,以及茶壶套侧缝中缝制的白图灰底的品牌标签和茶杯卷布上刺绣的白色品牌图章,无不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从包装的物质层面塑造“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崇尚自然、朴素、归真的美学理念和具有唐宋遗风的“和、敬、清、寂”的茶道基本精神。
4.3 人本文化的转译
作为产品一部分的包装实体,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已经为其买单,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看似精美的包装,在完成商品交易后便成为包装废弃物,这不仅给环境增加负担,也给消费者造成浪费。“布陶”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将外包装手提袋以居士袋的形式出现,内包装分别以茶壶套和茶杯卷布(展开后即成茶巾)的形式参与到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中,也参与到消费者日后对坭兴陶茶具的使用过程中,这不仅为茶壶主人提供方便,而且良好的材质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布陶”包装实体所呈现出的自然、朴素、归真的美学理念也为其主人的饮茶品质提供保障,并营造清静、恬淡、寂寞、无为的饮茶及修行环境,使其获得心理和精神上的升华。
4.4 品牌文化的转译
在商场、超市的茶具专卖区域充斥着各种品牌不同的同类或相似的茶具产品,这些具有地域特色且制作精良的陶瓷茶具,其包装设计虽有高端大气之作,但大部分因为缺乏个性而不易于品牌的识别。。在给该品牌旗下的不同系列茶具产品赋予个性的同时,统一品牌共性,既将被包装的坭兴陶茶具与其他同类产品划清界限,为产品品牌的提升做足准备,又为日后与消费者长期的接触中强化品牌印象创造条件。
4.5 地域文化的转译
“布陶”坭兴陶茶具包装的内包装,即茶壶套底部、茶杯卷布(茶巾)尾端,外包装的瓦楞纸盒外包裹的牛皮纸的上下部和居士袋形式的手提袋的下方,或以刺绣,或以印刷呈现的图案,皆选择了具有广西地域及民俗特色的壮锦绣样,回纹、水波纹、小万子、团花,以及广西民间生产劳作和节日风俗等情景定格,以多元、多向、多角度的思维模式展开对以上图像或抽象或具象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既可求其观,又能别贵贱的壮锦图样和绣法,以及以书法图章为品牌标识的艺术形式,满溢着浓浓的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增添了坭兴陶茶具的历史厚重感,而包装本身也无不流露着与人的亲切和自然,从情感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5 结语
坭兴陶茶具的宣传与推广承载着增加地方文化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重任。面对坭兴陶茶具包装表现形式单一、品牌意识不足、缺乏产品文化特征与地域特色等现状,“布陶”坭兴陶茶具包装从产品属性、品牌推广、消费群体定位及销售终端特性等多方考虑,紧抓坭兴陶茶具本质特征,深挖坭兴陶茶具文化意蕴与本土特色,在满足保护产品、便于储存、方便运输、促进销售等包装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包装转译绿色包装原则的生态文化,与茶具紧密关联的茶道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包装灵魂的品牌文化和孕育坭兴陶茶具的地域文化等。期望通过文化转译视域下的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与同道人士作专业层面的探讨,同时期望此探讨结果可为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周杨静. 地域特产包装设计的文化转译[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5(4):174-177.
[2] 李洁, 王勇. 绿色生态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 2014, 35(4):5-8.
[3] 芮雪莹. 自然化包装设计理念[J]. 美术观察, 2011(11):113-113.
[4] 徐萍. 基于功能材料的智能包装艺术化表现形式探索――以食品智能包装设计为例[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5] 林丽. 论包装设计中地域特色的传承[J]. 包装工程, 2013(18):85-88.
[6] 王莉. 地域特色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艺术百家, 2014(S1):129-1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