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要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历史教学问题;另一个是班级管理问题(其中谈谈尖子生培养问题)
工作四年了,这两年学校对我确实委以重任,连续两年带毕业班。下面对高三这两年教学进行一下。
通过连续两年高考,我认识到,若想赢在高考,在整个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就必须要做到熟悉性、连续性、制度性、整合性。
首先是熟悉:包括课本和学生的熟悉。课本指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要十分的熟悉,应能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这一点我是能够做到的,但通过去年高三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既是我们对学生很不熟悉,不知道他们刚上高中时掌握到什么水平。我们总是抱怨学生笨、学不明白,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讲明白(排除学生上课不听的因素)我们对学生没有比较彻底的了解,没有给学生仔细解释明白每一个知识点。严重点说,从高一入学时我们就落后了,高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弥补基础上,这样对知识的整合、处理,提高解题能力等这些关乎高考最终分数的训练便无从谈起了。
连续性是今年高考后,我认识到的。现在的高考可以说完全脱离了书本,今年37分的大题,完全考察的是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以及解题能力,完全不是以前的高中生考察模式,倒像是大学的考试题;而选修更是书本上根本没有学过,死记硬背根本没用。而选择题中至少有2道题(总共12题)跟历史知识无关,只是考察理解材料、解析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另外还有2—3道题是历史基本素养、历史素质类题,高三的三轮复习根本不会涵盖到此类型题。上面说的这一切都应该是从高一抓起,在每节历史课,每次历史考试过程中不断去灌输,这就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既高一时以教材整体布局为基架,填补完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素质,高二时重点掌握知识点,解读并逐渐培养做题思路及方法,高三抓重点,抓思路,抓大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突破高考文综的藩篱,达到一个高的程度。
制度性:去年高三“走出去”比较多,去了二十、二中、抚顺二中、辽师附中、三十一等学校听课,我自己假期的时候还去了鞍山一中了解学习,并通过同学了解了一下锦州中学、辽阳一高的做法。总体来说,一个感受,这些学校的历史成绩之所以好,主要好在了制度性。历史教学非常的系统而制度化。
高三物理电场公式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 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高三物理恒定电流公式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 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
(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
高三物理磁场公式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 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
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磁性材料
猜你感兴趣:
1.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2.高中物理电流公式总结
3.高中物理必背公式总结
4.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完整)
5.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总结
关键词:三重管法;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质量通病
Abstract: the article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xampl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analysis method of triple tubes 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treatment construction princip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cedure, and the common fault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Practice proves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significantly, and has low cost, simple operation,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other advantages, is still in the future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words: triple tube method; 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青岛市四方区重点拆迁安置房项目,地层条件如下:第①层杂填土,杂色,稍湿,松散,以砂砾、碎石混砖块等建筑垃圾为主,厚0.4~2.2m;第⑦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含砂砾,见Fe质锈染,稍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厚0.9~5.6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5kPa,压缩模量Es1-2=4.5MPa;第层砾砂,黄褐色,饱和,中密,分选与磨圆差,长英质,局部夹砾石,厚3.8~9.8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30kPa,变形模量E0=15MPa;第层强风化花岗岩,黄褐色、肉红色,裂隙发育,结构与构造已基本破坏,手搓呈砂砾状,以石英、长石为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800kPa,变形模量E0=45MPa;第层中风化花岗岩,肉红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以石英、长石为主,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0kPa,变形模量E=1.5GPa(地层编号遵循青岛市建委主编的《青岛市区第四系层序》)。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潜水~微承压水为主,基岩裂隙水为辅。孔隙潜水~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①层、第层中,渗透性较强,以侧向迳流、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为主,侧向迳流、蒸发排泄为主;基岩裂隙水主要以层状、带状赋存于基岩风化带裂隙密集发育带中,富水性差,水位不连续、不均匀,接受大气降水和侧向迳流补给。实测稳定水位约3.0m,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
该工程2#、4#、6#、9#、12#楼为23~28层建筑,均带2层地下车库,设计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500kPa,设计桩底持力层为第层,采用正三角形布桩,桩间距2m,桩长不小于4m,为保护桩体,至桩顶标高上0.5m方可停喷,喷射直径不小于1.2m。本工程采用3台XY-150地质钻机引孔、3台XP-30B型旋喷机作业,于2011年3月14日~4月15日完成,共计完成1239根桩5576延米,加固处理影响面积4507m2、体积20358m3。
2施工原理与主要技术参数
本工程旋喷桩施工采用三重管法旋喷,为防止旋喷桩施工时由于相邻两桩施工距离太近或间隔时间太短,造成相邻高喷孔施工时串浆,采取分批跳孔施作,引孔施工时按每间一孔进行。
三重管法旋喷是一种水、气喷射、浆液灌注搅拌混合喷射的方法,除可延长喷射距离、增大切削能力外,也可促进废土的排除,减轻加固体单位体积的重量。即用三层喷射管使高压水和空气同时横向喷射,并切割地基土体,借空气的上升力把被破碎的土由地表排除;于此同时,另一个喷嘴将水泥浆低压力喷射注入到被切割、搅拌的地基中,使水泥浆与土混合达到加固目的,其加固直径可达0.8~2.0m。采用三重管法旋喷,应先送高压水流、再送水泥浆和压缩空气;喷射时先应达到预定的喷射压力、喷浆量后,再逐渐提升注浆管,注浆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当达到设计桩顶高度或地面出现溢浆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当前桩的旋喷工作,并将旋喷管拔出并清洗管路。施工主要技术参数可参考下表。
3施工工艺流程
3.1 ;同时合理布置施工机械、输送管路和电力线路位置,确保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
3.2 桩位放样:施工前用全站仪测定旋喷桩施工的控制点,埋石标记,经过复测验线合格后,用钢尺和测线实地布设桩位,并用竹签钉紧,一桩一签,保证桩孔中心移位偏差小于50mm。
3.3 修建排污和灰浆拌制系统:旋喷桩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10~20%的返浆量,将废浆液引入沉淀池中,沉淀后的清水根据场地条件可进行无公害排放。沉淀的泥土则在开挖基坑时一并运走。沉淀和排污统一纳入全场污水处理系统。灰浆拌制系统主要设置在水泥附近,便于作业,主要由灰浆拌制设备、灰浆储存设备、灰浆输送设备组成。
3.4 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后,对桩机进行调平、对中,使桩机放置平稳、水平,保证钻杆应与桩位一致,偏差应在10mm以内,钻杆垂直度误差小于1%;钻孔前应调试空压机、泥浆泵,使设备运转正常,并进行低压(0.5MPa)射水试验,检查喷嘴是否畅通,压力是否正常;校验钻杆长度,并用红油漆在钻塔旁标注深度线,保证孔底标高满足设计深度。
3.5 制备水泥浆:桩机移位时,即开始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水泥浆。先将水加入桶中,再将水泥和外掺剂倒入,开动搅拌机搅拌10~20min,后拧开搅拌桶底部阀门,放入第一道筛网(孔径0.8mm),过滤后流入浆液池,然后通过泥浆泵抽进第二道过滤网(孔径0.8mm),第二次过滤后流入浆液桶中,待压浆时备用。
3.6 引孔钻进:采用地质钻机钻孔,应首先在地面进行试喷,在钻孔机械试运转正常后,开始引孔钻进。钻孔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好钻杆节数,保证钻孔深度的准确。
3.7 拔出钻杆、插入旋喷管:引孔至设计标高后,拔出钻杆,并插入旋喷管至预定深度。在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要边射水边插管,水压不得超过1MPa,以免压力过高,将孔壁射穿,高压水喷嘴要用塑料布包裹,以防泥土进入管内。
3.8 提升喷浆管、搅拌:喷浆管下沉到设计深度后,接通高压水管、空压管,开动高压清水泵、泥浆泵、空压机和钻机进行旋转,并用仪表控制压力、流量和风量,分别达到预定数值时开始提升,继续由下向上旋喷和提升到预期的加固高度后停止。喷射时,先应达到预定的喷射压力、喷浆后再逐渐提升旋喷管,以防扭断旋喷管。为保证桩底端的质量,喷嘴下沉到设计深度时,在原位置旋转10s左右,待孔口冒浆正常后再旋喷提升。钻杆的旋转和提升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钻机发生故障,应停止提升钻杆和旋转,以防断桩,并立即检修排除故障,为提高桩底端质量,在桩底部1m范围内应适当增加钻杆喷浆旋喷时间。在旋喷提升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土层,调整旋喷参数。
3.9 。
3.10 砾石层处理:钻进深度内的第层局部夹砾石,为保证桩径可按上述步骤重复喷浆、搅拌,直至喷浆管提升至停浆面,并关闭高压泥浆泵(清水泵、空压机),停止水泥浆(水、风)输送,将旋喷浆管旋转提升出地面,关闭钻机。
3.11 清洗:向浆液罐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高压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残存的水泥浆,并将粘附在喷浆管头上的土清洗干净。
3.12 移位:移动桩机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3.13 补浆:喷射注浆作业完成后,由于浆液析水作用会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使固结体顶部出现凹穴,要及时用水灰比1.0的水泥浆补灌。
4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1 固结体强度不均匀、缩颈
4.1.1原因分析:①喷浆设备出现故障中断施工;②拔管速度、旋转速度及注浆量适配不当,造成桩身直径大小不均匀,浆液有多有少;③喷射的浆液与切削的土粒强制搅拌不均匀,不充分;④穿过较硬的砂性土,产生颈缩。
4.1.2处理方法:①喷浆前,先进行压浆压气试验,一切正常后方可配浆,准备喷射,保证连续进行.配浆时必须用筛过滤;②根据固结体的形状及桩身匀质性,调整喷嘴的旋转速度、提升速度、喷射压力和喷浆量;③对易出现缩颈部位及底部不易检查处进行定位旋转喷射(不提升)或复喷的扩大桩径办法;④控制浆液的水灰比及稠度;⑤严格要求喷嘴的加工精度、位置、形状、直径等,保证喷浆效果。
4.2 压力上不去
4.2.1原因分析:①安全阀和管路安接头处密封圈不严而有泄漏现象;②泵阀损坏,油管破裂漏油;③安全阀的安全压力过低,或吸浆管内留有空气或密封圈泄漏;④塞油泵调压过低。
4.2.2处理方法:应停机检查,经检查后压力自然上升,并以清水进行调压试验,以达到所要求的压力为止。
4.3 压力骤然上升
4.3.1原因分析:①喷嘴堵塞;②高压管路清洗不净,浆液沉淀或其他杂物堵塞了管路;③泵体或出浆管路有堵塞。
4.3.2处理方法:①停机检查,首先卸压,将钻杆提升,用铜丝疏通;②松开接头进行疏动,待堵塞消失后再进行旋喷。
4.4 钻孔沉管困难、偏斜、冒浆
4.4.1原因分析:①地面不平不实,钻杆倾斜度超标;②注浆量与实际需要量相差较多;③地层中有较大空隙不冒浆或冒浆量过大则是因为有效喷射范围与注浆量不相适应,注浆量大大超过旋喷固结所需的浆液所致。
4.4.2处理方法:①放桩位点时应钎探,遇有地下埋设物应清除或移动桩钻孔点;②平整场地,钻杆垂直倾斜度应探制在0.3%以内;③利用侧口式喷头,减小出浆口孔径并提高喷射能力,使浆液量与实际需要量相当,减少冒浆;④控制水泥浆液配合比;⑤针对冒浆的现象则采取在浆液中参加适量的速凝剂,缩短固结时间,使浆液在一定土层范围内凝固,还可在空隙地段增大注浆量,填满空隙后再继续旋喷;⑥针对冒浆量过大的现象则采取提高喷射压力、适当缩小喷嘴孔径、加快提升和旋转速度。
4.5 固结体顶部下凹
4.5.1原因分析:在水泥浆液与土搅拌混合后,由于浆液的析水特性,会产生一定的收缩作用,因而造成在固结体顶部出现凹穴。其深度随土质浆液的析水性、固结体的直径和长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异。
4.5.2处理方法:旋喷长度比设计长0.3~1.0m,或在旋喷桩施工完毕,将固结体顶部凿去部分,在凹穴部位用混凝土填满或直接在旋喷孔中再次注入浆液,或在旋喷注浆完成后,在固体顶部0.5~1.0m范围内再钻进0.5~1.0m,在原位提杆再注浆复喷一次加强。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海潮出版社
[3] 徐至钧等,《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地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河崖旧村改造B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竣工报告》,青岛地矿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11年
关键词:学困生;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96-01
在全面推进新课改,完善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的转化是关系学生发展、高考质量和教育整体发展的大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困生对历史学习缺乏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成绩难以提高,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现将高三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1.对高三历史学习的特点认识不够,缺少复习计划,以被动学习为主
高三历史复习,具有知识范围容量大、节奏快等特点,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归纳总结,但很多学生的认识仍停留在新授课的学习特点上。学习中对教师依赖性强,课前没有提前准备的习惯,课上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以被动学习为主,带有较大盲目性,忙于追赶教师的教学进度。
2.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遗漏现象严重,不注重总结反思
学困生一般通史意识较弱,缺乏整体史观,不具备把握历史时代特征、知识衔接和迁移能力。高考历史复习中,教师大多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困生又不能做到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反思,考试中学困生难以把试卷中给定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同高中所学知识相结合,难以灵活应用,严重影响答题的准确率。
3.学困生自身素质差,学习动机不足,不求上进
学困生由于各方面较差,故受到批评较多,面对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教师的"另眼相看",他们多自卑,感觉低人一等,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进而自暴自弃。学困生由于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远大的志向和动力,大多表现为课前不预习,上课睡觉或不专心,课后不复习,不认真做作业,对考试无所谓等。
4.教师教学策略匮乏,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调动不起学困生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缺乏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则很难给学习上疏于用心的学生以有效的指导,进而导致学困生的产生。教学内容上的照本宣科或是面面俱到,使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机会。教学方法不能照顾学困生的兴趣和个别差异情况,也会导致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或学习效果低下。
就目前高三历史学困生所占比例来看,制定适合高三历史学困生的复习策略,这一直是教师、学校和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重视对学困生的帮助和关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保证高三学困生高考成功的关键因素。
4.1 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强化高三历史学困生的学习动机。高三历史教师的教学策略,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态度,而且影响到高考历史成绩的好坏。教学策略是指那些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各种技巧,诸如提高讲课效果的技巧、指导学习时间安排的技巧、帮助学生保持注意的技巧、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技巧等。教师应掌握这些教学策略,激励学困生不断克服学习困难,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比如,利用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向学生提供一个个可望而可及的"适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克服学习困难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一次次成功的体验能强有力地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增加学困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4.2 夯实学习基础,帮助学困生制定科学有序的复习计划。学习基础的好坏是历史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认真研读高考的相关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取舍,框定基础知识的范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的框架,凸显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使繁琐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高三历史复习时间非常紧,要全盘考虑,遵循"因生制宜"的原则,根据学困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具体的校情和学情等因素,制定出适合本校学困生的复习计划,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3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训练学困生有效的复习方法。高三历史复习中,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困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困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分析、讨论,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在复习课中,要有意识地让学困生把有争议的知识、模棱两可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4 精选习题,以练促学,帮助学困生及时总结反思。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这是历史复习的关键。高考历史复习中,学困生怎么将知识、方法和能力变成自己的东西,装进自己的头脑,不断总结反思,掌握主干知识,这些能力的掌握是通过习题练习获得的,高考复习中可以利用课堂限时训练、课后作业、考试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方法技巧。特别是对那些稍有进步的学困生,从试卷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在讲评时给予适当的表扬,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因素,激发其潜力的挖掘和能力的发挥。
4.5 指导学困生应试技巧,发挥最佳水平的应试策略。在高考中怎样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理想成绩,这是每个高三学生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历史学困生,要想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除了要巩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应试策略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高考是紧张的思维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考场,是高考能够正常发挥的前提,需要做到心态平和,自信从容,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顾此失彼等现象,整体把握,合理取舍,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奋战于教育第一线的历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渗透于日常教学的点滴之中。加强对历史学困生的关心和督促,尽可能的协调各方面力量,发挥教育和家庭、社会的综合作用,促进高三历史学困生的成绩可以大幅度提高。当然,学困生的形成非一天之事,且学困生大多意志力薄弱,所以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高三历史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参考文献:
一、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江西省南昌县两所普通中学的高三年级。发放问卷143份,收回问卷12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有效数据90份,其中男生40人,女生50人。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镶嵌图形测验》作为测量工具。历史学科能力的测试卷,选取“南昌市2008―200年度高三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此卷是高三学生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摸底考试,试卷的信效度、评分标准都与高考试卷相似。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确定的能力结构表》对试卷做试卷分析,分析结果如表:
二、结果
1 不同认知风格类型的具体历史学科能力的情况分析
表3的结果表明,场依存性的高三学生在记忆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上要高于场独立性的高三学生。只有在概括能力上场独立性的高三学生要高于场依存性的高三学生。是否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接下来我们会具体分析。
2 不同认知风格类型对历史学科能力影响的比较
从表4,我们可以得知,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两组高三学生,在记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场依存认知风格的高三学生在记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两方面要高于场独立认知风格的高三学生。
三、讨论
1 不同认知风格类型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是不同的
场依存认知风格的男生的记忆能力、阅读能力、概括能力、鉴别评价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要高于场独立男生认知风格;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女生的记忆能力、阅读能力、鉴别评价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要低于场独立认知风格女生,场依存男生的结果正好相反。历史学科能力包括记忆能力、阅读能力、概括能力、鉴别评价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五个部分。由于历史学科给我们提供的是史料知识,要求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之外,还要有分析、理解、综合等能力。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风格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风格。场独立性认知风格者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风格上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信息,能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性认知风格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语言信息中的社会内容。显然由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各自的特点,男女性别自身的优点可能导致了上述结果。
一
备考,不应该到了高三才被提上日程,教师应该从高一新生刚入学便开始着手这个工作,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夯实了,才能构建高中历史这一学科的高楼大厦。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教师引领学生了解高中历史教材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包括必修和选修),以及教材设置不同于初中的特点,从而在正规学习开始前,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二,引导学生掌握必修课本后面的大事年表,教师要检查学生背诵朝代顺序、起止时间和大事年表的情况。
第四,课后习题要努力向高考靠拢,特别要注意题目的质量,不求多,但求精,如果学生基础较好,那么建议从高一开始便做高考真题,培养学生面对高考题时的熟悉感及应变力。
第五,督促学生做笔记,每堂课都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每一章,每本书都要求学生列出提纲,很好地梳理历史线索。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就是说,“蓝”是教材,而“青”是学生于宏观处对教材内容的“俯视”,从而明晰所学内容到底在高中历史课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如此一来到了高三,学生便能大体上做到纲举目张。
第六,因为高中历史教材设置是专题式教学,同初中通史有很大差异,所以,在进行必修教材学习前,甚至与专题教学同步,开设通史课程,可能短期内学生负担较重,而且需要教师有更强的知识驾驭能力,但是从长远看,这是完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
第七,历史活动课必须开设,并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各种类型的史料,让学生在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培养历史辨析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对应对高考答题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建议学生多读书,如历史传奇、人物传记等,拓宽眼界,这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述能力很重要。“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二
经过高一、高二的系统学习,到了高三更关键,但若以前的基础扎实,走上“战斗前线”的师生便会多一份从容和淡定。但是更需要看到,这一年是对前两年学习的重新归纳总结和提升,稍有闪失,便会在千军万马的“厮杀”中前功尽弃。下面我谈谈对高三复习教学的认识。
第一,进入高三的第一件事便是师生都要“自查”,学生要总结自己在必修和选修部分哪个模块学得不好,教师要反思自己在前两年的教学环节中遗漏了什么,哪部分讲解得不够透彻,学生存在的哪些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如此,师生都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做到“对症下药”,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高考题的难度正在于此,虽然考点不变,但是其切入的角度“千变万化”,比如说2013年全国II卷的第31题,考的是文化部举办“从猿到人”展览会的目的,而答案设置却涉及巩固政权的手段,也就是说,是政治史和文化史的结合,还可以说是政治学科对历史学科的渗透,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近年来,各地高考从历史地图切入命题的频率较高,这体现了地理学科对历史学科的渗透,加强历史地图教学,也是迫切要求。
地图是进行情景再现的比较直接的手段,应用历史的思维读图,比如,读出地图是哪个时间段、哪个国家或朝代的版图,读出这个特定时空所反映的重大信息,比如说行政建制、经济政策、文化特色等――这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更是对学生“显性知识”(地图表面上看出来的)和“隐形知识”(需要对地图成因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的)适时转换的能力培养,可以说此举也是“功在千秋”。
第四,高考真题依然不能放松,教师要研究、领悟其中的方向和反馈出来的精神内核,并且努力把研究出来的东西运用、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而学生则要继续做高考题,甚至教师可以规定时间,让学生反复训练检验,直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应变能力和答题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