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升三江县茶叶产业经济效益对策初探

2020-02-03 来源:易榕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第1期 广西农学报 2008年2月 VO1.23.No.1 Journal of Guangxi ̄riculture February,2008 提升三江县茶叶产业经济效益对策初探 梁忠德 何金旺 覃安登 (1.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三江545504; 2.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局,广西三江545500) 摘要:对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导致该县茶叶产业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 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茶叶产业;经济效益;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5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374(2008)01—0082—03 三江县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属云贵高原余脉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全 年平均气温17~19℃,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土壤以红黄壤为主,PH值多在5~5.6之间,海 拔400~800m,常年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达74.5%,极适宜茶树生长,是早春绿茶种植最适宜区[1.2]。本 地茶树品种“牙已茶”于20世纪50年代就已列入广西优质茶树种质资源l-2j。三江县洋溪乡高露村所产的 “加雷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市场上小有名气。自1989年三江县首次引种早芽、高产无性系国家级茶树良 种“福云6号”获得成功后,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扩种,至2005年全县15个乡(镇)的120个行政村均有茶叶 种植,茶农数量达6.5万多人,有3个乡镇茶园面积超过667hmz,22个行政村茶园面积超过66.67hmz,全 县茶园总面积达5139.67hmz,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87.68%。目前三江县种植的茶树有“福云6号”、 “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等20余个品种,其中“福云6号”为主栽品种,其种植面积占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 面积的92.88%。全县茶园开采面积2800hm2,总产干茶2325t,实现产值9300万元,仅茶叶一项全县农民 人均收入290多元,茶叶产业已成为三江县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 三江县茶树多在土坡土岭上筑梯而植,且以施用腐熟猪牛粪、沼液等优质农家肥为主,病虫害发生少, 所产茶叶多为无公害茶叶。自2003年开始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以来,至2005年已有5026.67hm2茶园通 过了广西农业厅组织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产地认定,认定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97.92%,茶叶产品 现已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食品认证,认证年干茶产量为1387t,成为全国茶叶标 准化生产示范区之一和广西最大的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 三江县以生产绿茶为主,主要产品有毛峰、毛尖、黄芽、曲毫和碧螺春等品种,而以一芽一叶的毛峰为 大宗。名优高档绿茶主要有“三江天池绿剑”、“三江碧舫绿茶”、“黛兰”、“三江白云银针”和“侗仙名茶”等 品种,质量佳、香气浓、价位高,在2004年广西第四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和2005年第六届“中茶杯”全国 名优茶评比中,选送的以上茶样先后荣获特等奖5项,一、二等奖和优秀奖各1项。但这些品牌绿茶尚处 于试制试产试销阶段,至今仍未形成批量生产投放市场,规模效益未能发挥出来。 2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三江县的茶叶生产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茶树种植、茶园管理与茶叶加工等方面仍存 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茶叶产业经济效益低下。其中以如下几个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 2.1茶树种植品种单一,茶叶拼配性差、售价低 三江县目前已投产的2800hm2茶园种植的基本上是“福云6号”这一早芽、高产普通型品种。所产茶叶 味淡香轻,所能加工的茶叶类型和品种少,茶产品拼配性差,加工不出高香型名优高档茶,因而三江县绿茶 产品质量与档次不高、售价较低(仅40元左右/kg),茶叶产业整体效益低。 收稿日期:2007—10—24 修回日期:2007—11—05 第一作者简介:梁忠德,男,1954年出生,壮族,广西三江县人,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作物新品种和 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及科技培训工作,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梁忠德等: 提升三江县茶叶产业经济效益对策初探 83 2.2茶园管理粗放。鲜茶单产及产值较低 目前在三江县的一些边远山区,由于资金缺乏、劳动力不足、观念落后等原因,茶农重种轻管的现象较 普遍,他们只愿种植老品种“福云6号”,而且对茶园的投入少,建园基础较差,基肥施用明显不足,管理粗 放,整形修剪不合理,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同时早采、强采,导致茶树早衰、茶园寿命期缩短、鲜茶单产及产 值较低。部分茶农不按茶厂要求采摘鲜茶,不分品种、不分等级混杂交售,严重地影响了绿茶的加工质量, 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2.3制茶机械设备、技术落后。名优茶加工滞后 三江县近几年来从区内外引种的20余个名优茶树品种现已有92Ohm2的种植规模,而且茶园管理较 规范,部分茶园已进入开采期。目前,“福鼎大毫”、“福鼎大白”、“梅占”、“迎霜”、“龙井系列”、“浙农系列” 和“乌牛早”等高香型中小叶种名优茶园开始采摘,但由于名优茶加工技术跟不上,只好将鲜茶(茶青)销售 给茶商运往外地加工,致使加工增值的利润流失,使得优新茶树品种未能产生出应有的经济效益,而且在 定程度上挫伤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2.4茶厂组织化程度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一三江县茶园绝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村,且种茶规模小、品种单一,因鲜茶采摘后须及时杀 青而使产地茶农自行创办了小型茶厂。因而茶厂数量多、规模小、设备与工艺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严重。全县现建有绿茶粗加工厂220多座,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仅有7座,其余均为家庭作坊式小厂。由 于缺乏规范化的行业管理,茶叶加工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各茶厂各自为政,自产自销,加工技术不规 范,产品档次低、质量不稳定、包装不统一,市场竞争力不强。 2.5缺乏龙头企业。营销网络尚未健全 三江县具有一定规模又能单独与茶商直接交易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目前仅有5家,县城现有茶叶经 营部(店)4家在销售成品茶,但每家店规模均不大,年销售额仅为20多万元。而该县的茶叶加工龙头企 业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仍未能真正担当起“龙头”的重任,茶叶市场营销网络至今尚未健全,因而产供销 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仍未能形成,全县的茶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 能力仍然偏低。 2.6无专门交易市场,茶叶产品销售无序 三江县至今仍无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目前主要由各小型茶厂直接与客商进行茶叶交易,或由茶叶经 纪人在靠近县城处的公路边与茶商作零散交易,导致茶叶销售无序,小型茶厂和茶农常因缺乏市场信息而 使茶叶被茶客压价收购,使其利益受损,同时也导致茶叶市场价格波动大,影响该县茶叶产业的持续健康 一发展。 3对策探讨 当前国内、国际茶叶消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名优茶供不应求、茶价持续攀升,而大宗绿茶市场已 经饱和、茶价日趋下跌的新形势下,如何提升三江茶叶产业整体经济效益?依笔者之见,应用发展工业的 理念和方法来发展茶叶产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茶树品种结构优化步伐、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推进 产业化经营进程、拓宽销售渠道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可在当今茶叶市场分食到一块“蛋糕”。 3.1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品种结构调整 三江县当前仅能加工中低档茶的“福云6号”茶园面积比例过大,建议在今后的茶叶生产发展中,应严 格控制该品种的新种面积,新建茶园重点推广发芽早、持嫩性好、适制性强的“乌牛早”、“龙井系列”和“浙 农系列”等高香型名优茶树品种,同时采用茶树低位嫁接换种技术将现有的部分普通茶园改造成名优茶 园,使全县名优茶园面积逐步占到茶园总面积的50%以上,为加工生产适销对路、价格高、效益好的名优 高档茶提供优质而充足的原料。 3.2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标准化生产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高效、低能耗的根本途径。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能将千家万户茶 农和大市场联系起来,实现茶叶产业化经营,打造出茶叶知名品牌,必将使三江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极 大地提升。可结合当地茶叶生产实际,按照简化与统一的原则,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可 操作性强的高水平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茶生产技术地方标准(规程、规范)并加大其宣传与贯彻落实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西农学报 2008年 力度,务必做到宣传到户、入脑,贯彻到地块、落实到人、到每个生产环节、操作细节,实现从茶园建设与管 理、鲜叶采摘、茶厂选址与厂房建设、加工设备与环境卫生、工艺流程与加工技术到产品质量检测等茶叶生 产加工、产品包装储运全过程的规范操作-3。3_ 在推行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依靠和发挥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和在资源优化配置中 的整合功能。种植大户一般在茶园管理与茶叶加工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收购鲜叶进行加工,可 逐步淘汰产地小型茶厂而将各个种茶村的茶园纳入自己的生产和加工管理体系之中,同时,通过雇用当地 劳动力进行管理茶园和鲜茶采摘,又能实现对社会劳动力的合理分工[ 。而龙头企业在管理水平、生产加 工技术、市场销售网络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有利于打造茶叶品牌。因此,当地政府应加大对种植大户的扶 持和加快培育壮大本地龙头加工企业。目前,三江县应重点培育7~1O个标准化大中型茶叶加工厂,以逐 步淘汰现有的小型茶厂,实现茶叶加工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产品从大宗绿茶向名优高档绿色食品茶 和有机茶转变。 3.3推行制茶机械化,创出茶叶知名品牌 采用机械化加工出来的成品茶不仅质量稳定、规格一致,且色、香、味、形完全可与传统的手工制作茶 相媲美,甚至品质更卓越,而生产效率却成数倍、数十倍提高,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5,6]。针对三江县绿 茶加工设备简陋和名优高档绿茶主要依靠手工加工的现状,应加快名优茶制茶机械设备及加工工艺技术 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与推广应用步伐,逐步实现名优高档绿茶的规模化生产,创出三江茶叶知名品牌,并 促进大宗茶的机械化生产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发展。 3.4建设专门市场,规范茶叶交易行为 对三江县这样一个年干茶交易量2000多t,交易额9000多万元的茶叶产销大县来说,只有通过建立 茶叶专业市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茶叶路边零散交易的状况,进一步规范茶叶交易行为,防止茶商对 茶叶压价收购,稳定茶叶市场价格,使茶厂和茶农的利益受到应有的保护。当地政府和工商管理等部门应 积极采取引进外资或社会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抓紧建立建立茶叶专业市场,争取尽快投入使用,以期早 日改善三江县的茶叶交易环境条件,并通过规范市场管理、统一销售价格等措施,切实保护当地茶厂和茶 农的利益-3J,推动山区县域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 3.5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茶业经济效益 茶叶加工企业要注意选派最精明强干的人员从事茶叶营销工作,努力开拓北方、广东市场,大力引导 区内及本地消费,同时注意将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把茶叶与旅游 产品(如该县的精品景点程阳桥景区及侗族风情旅游项目)进行捆绑统一对外推介,借助旅游品牌的强大 号召力提高三江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力争实现三江茶叶营销新突破。 3.6加强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加强与桂林茶科所、广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科院武汉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 究所等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协作,并以之作为技术依托单位,组建该县的茶叶科研小组(或茶 科所),有针对性地做好科研项目(课题)选题,及时开展良种良法相配套的技术攻关研究,在别人现有技术 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完善,以不断提高茶鲜单产与绿茶品质为目标,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合当地生态条 件和耕作习惯的名优茶树品种选育、繁育和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栽培与加工及新产品开发技术体系, 使三江县的茶叶生产技术逐步从“拿来主义”的模仿技术向“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转变,为三江茶叶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金志凤,封秀燕.基于GIS的浙江省茶树栽培气候区划[J].茶叶,2006(1):7~l0 [2] 刘梅,刘永裕.三江县油茶生产气候适应性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增刊I):90--91 [3]杨庆伍.三江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5(4):390--391 [4]何金旺,章德纲,覃瑞设.三江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热带农业,2007(2):35--38 [5]余书平,张红霞,吴蓉梅.浙江开化县茶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茶叶,2005(2):35--36 [6]管家骝.贵州名优茶品质特征及加工机械化[J].贵州茶叶,2003(2):46 [7]廖家鸿,陈正芳.关于湄潭县茶叶产业化的思考[J].贵州茶叶,2004(1):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