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2023-02-11 来源:易榕旅网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发展,临床诊断方法不断增加,诊断水平及准确率明显提高。外周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因此在临床广泛使用,然而在对血细胞的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进行诊断时存在较大缺陷,同时在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形态的诊断中,亦无法取代显微镜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使用。血细胞形态学镜检能够有效弥补血细胞分析仪的上述缺陷,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标签:外周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形态学镜检;重要性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其他异常细胞形态学的临床经验及基础知识[1]。机体出现疾病时,细胞形态及数量等均会出现系列变化,通过形态检验学能够准确反映,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1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

1.1核右移 中性粒细胞分叶超出正常范围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受到较为严重感染,从而导致白细胞明显减少,导致核右移现象的出现。

1.2核左移 杆状核以上粒细胞增多,机体出现感染现象,而核左移与感染程度呈正比,感染越严重,则核左移越严重,白血病患者多出现严重核左移,同时有白血病细胞存在。

1.3细胞体重大退行性病变 患者处于长期感染、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等均会导致胞体重大退行性病变。

1.4中度颗粒及空泡形成 机体出现严重感染现象时,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会出现粗大紫黑色颗粒,大小不均匀,同时数量亦不相同,从而促进大小不一空泡的形成,临床研究显示,感染越严重,空泡及中毒颗粒数量越多,同时体积越大。

2淋巴细胞形态改变

2.1大颗粒淋巴细胞 一般情况下,大颗粒淋巴结细胞约占0.02~0.06减少机体先天免疫不足。

2.2异淋改变 机体受到某些细菌感染、严重病毒感染等现象时,出现淋巴细胞幼稚单核,浆细胞样或组织发生改变,经过异淋检验可确定为病毒传单、感染或传淋。

2.3红细胞形态改变 贫血形态学分析主要通过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临床常根据红细胞形态对贫血进行分类:正细胞性、大细胞性、单纯小细胞件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临床最为常见贫血类型,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明显增大。

3 BPC形态学检验

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诊断与鉴别均能够通过血小板的形态学检验完成。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可表现为牙龈出血、全身多处紫癜、关节疼痛等,经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脾脏可触及、颈腋淋巴结肿大,血细胞检查为淋巴细胞为主,而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排除血液性疾病,从而明确病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4外周血细胞分析仪缺陷[2]

外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有效提高全血细胞分析的精密度、质量及效率,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仅能通过白细胞体积大小进行分类,然而不能很好区别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等,在幼稚细胞、原始细胞及异常淋巴细胞等的检验中更加受到限制,同时误诊率较高;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对异常血细胞形态变化准确反应,在中毒、化脓性感染、严重传染病、造血系统性疾病等方面造成误诊漏诊现象的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过敏状态等均会导致异形淋巴细胞的出现,然而外周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准确获取临床参数,导致诊断结果出现一定偏差;部分疾病虽然血小板计数无异常,临床可表现为出血体征等;血小板自身存在较大体积的差异,然而部分小红细胞、巨大血小板的体积基本相似,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诊断难度较大,从而导致检查失误。

5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价值

传统血细胞形态检验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然而能够对各类细胞形态学的改变进行直观的鉴定及区分,从而弥补血细胞分析仪自身缺陷,如在幼稚细胞、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等的检验中,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血细胞参数,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显著价值;在化脓性感染、严重传染病、造血系统性疾病的诊断中中可对白细胞形态改变进行准确反应,而对于一些病毒传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诊断中,能够明确异形淋巴细胞,直观反应血细胞形态学改变,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提供有效的指导意义[3];通过传统血细胞涂片染色能够对血小板形态上的改变进行明确诊断,从而避免血小板相关疾病的漏诊、漏报现象;在一些黑热病原虫、微丝蚴、疟原虫、恶性肿瘤等骨髓移植的疾病诊断,可通过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鉴别。

6结论

在血液细胞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作为一种过筛检查,然而在细胞形态检查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血细胞形态诊断完成。总之,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程俊.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6):48-49.

[2]符志刚.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仪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8):181-182.

[3]王穎,李戈燕.血细胞形态学复检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06):690-6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