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云:
“是非之心,知也”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后来阳明先生将其进一步发展为“良知”说 为什么不说“良心”呢? 因为心包含意与知两个部分 意,不必良;知,无不良 如何理解这个“良知”呢? 按佛祖的说法
良知,即是“自性”、“本来面目” 按老子的说法
良知,即是“道”、“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按阳明先生自己的说法 良知,即是“心之本体” 按我们通俗的说法 良知,即是“真正的自己” 对于慧根高的人而言
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也就无所谓“致良知”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事来则应,事过即忘,没有评判,只有当下 对于慧根低的人而言 所有的功夫都在于“致良知”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所谓“致”的功夫,就是克己的功夫 换句话说
慧根高的人,直接从“无为”处下手,“无为,无所不为” 慧根低的人,从“有为”处下手,从“有为”致往“无为”
我们常人也有“良知”,为什么不能“致良知”? 还是因为“致”的功夫不够 事上磨砺不够,对境历心不够 所以
“致良知”的过程
即是从“走脑”到“走心”的过程 即是“找到自己”的过程 僧问:“如何是本来面目?” 师便闭目吐舌,又开目吐舌。 曰:“本来有许多面目。” 师曰:“适来见甚么?” 僧无语。
《有没有》......弟子规 没有原则莫从政, 没有道德莫经商。 没有付出莫求报, 没有良知生祸殃!
陈真人2014/6/11号晚上,写于鹅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