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5卷第4期 测绘工程 VoI.15№.4 2006年8月 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ug.,2006 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潘庆林,冯宝红,郑国才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结合测绘工程专业“地籍测量学”教学的实践,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方法 及手段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tg籍测量学;教学改革;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49(2006}04—0077—02 Pondering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the course of Cadastral Surveying in specialty of 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AN Qing—lin,FENG Bao-hong,ZHENG Gu ̄ca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N 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 ing 21009,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Cadastral Surveying ocurse in specialty of 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the problem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analyzed,and reform suggestion of taeching ocntent,method and practice,which will improve taeching quality,is brought up. Key words:Cadastral Surveying;taeching reformation;multimedia technique 地籍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的选择上应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 它是研究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 培养目标有所侧重,进行恰当的定位与调整。以我 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以数据、表册和 校采用的《地籍测量学》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内容 图的形式表示,并由以课税为目的的地籍扩大为产 编排来看,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5 权登记和土地利用规划服务的多用途地籍,即现代 章)为地籍调查,第二部分(6~10章)为地籍测量。 地籍,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作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应以第一部分为重点,这一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当代测绘新技术、 部分内容新、政策性和专业性强、信息量大,同时又 新方法广泛应用于现代地籍测量中,其内涵和外延 是第二部分的基础与前提,应重点讲授土地权属调 更为丰富,并与测绘工程专业的其它相关课程交叉、 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调查及房屋调查。 融合更为深入。因此,对测绘工程专业开设的《地籍 第二部分地籍测量可结合测量学、控制测量、数字化 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尤为必要。 成图原理、测量平差等前续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 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开设这门课已历时10年,其间进 有比较地进行整合性讲解,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获得 行多次教学计划与内容的调整,目前该课程的学时 较好的效果。 为48学时,安排在第三学年下学期授课。 1.2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 1教学环节的改革 地籍测量学课程的知识总量与信息量大、政策 性强。内容以叙述性多,再加上当代测绘新技术的应 1.1教学内容的定位与调整 用,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讲授传统的课程内容,又 地籍测量学课程是在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已学习 要介绍当代测绘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单靠常规、 前续课程测量学、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和计算机程序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有困难的。教学中制作 设计等基础上讲授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测量理论基 CAI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础、计算机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 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不仅形象、直观,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既有图像 收稿日期:2005一O8一l8 作者简介:潘庆林(1943--),男,教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8- 测绘工程 第15卷 教学,又辅以声音和动态,将基本原理、实物图像、空 间概念、学科间交叉等难以用板书或口述讲解明白 的内容,清晰、直观地传授给学生,加大授课信息量, 便于更新和拓宽知识面,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是万能的,它仅仅是课 堂教学的一种先进的辅助手段,如果不分主次,不分 内容,不分需求都用此方法讲课,甚至坐在电脑前照 本宣科,其效果也不会好。因此,将多媒体教学与传 统板书有机结合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好形式。我们对 内容中叙述性、图表、新技术、新仪器、学科间交叉比 较等内容宜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对于推理性、分析 性、计算性的内容采用板书讲解为主,使课堂气氛活 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1.3注重“地籍测量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 地籍测量学是在前续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 基础上开设的,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与已学 课程的交叉融合,例如,在讲解“地籍控制测量”时, 应着重讲清地籍控制测量的自身特点、要求及其方 法,宜与地形控制测量、施工控制测量等内容相比 较,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在讲解“地籍图测绘” 时,应着重讲解地籍图的内容与特点,比较它与地形 图的异同之处,同时强调地籍图数字化成图的新技 术。在这里应注意将地籍图的测绘与界址点坐标测 量有机结合,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方法, 采集各宗地的界址点、相关地物点的三维几何数据 和属性数据,应用数字测图软件,经过数据处理,绘 制并输出数字化地籍图、宗地图及有关成果。同时, 这些采集的数据还用于建立地籍数据库,为地籍信 息管理系统提供数据,以便于今后地籍变更及地籍 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因此,在讲解这两章内容时应 突出数据采集的应用价值,并有针对性地融入已学 过的测量数据库、数字化测图原理、计算机图形学等 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在讲授第二部分地籍 测量时,才能突出地籍测量自身特点,避免重复,节 省学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 1.4保持教学内容的现势性 如前所述,地籍测量学的内容不仅政策性、法律 性及社会性强,同时又是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 及严密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其行为是具有法律效 用的政府行为。因此,讲授这门课程时,不同于其它 专业课程,必须及时地融入国家最新的地籍测量规 范、规程,融入最新的国家土地、房产等方面的法规 和政策。在讲授过程中,由于教材编写内容时间的 局限,及时地补充最新的国家地籍测量规范或法规, 使学生所学内容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保持教学 内容的现势性,很受学生欢迎。一些在土地或房产 部门工作的毕业生感到能学以致用并很快适应工作 环境。 2教学实验环节的改革 地籍测量学同其它专业课一样实践性强,学生 除了掌握基本理论与知识外,还应掌握基本应用和 操作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在48学时教学中,安排 6学时实验课,其主要内容是全站仪极坐标法测定 界址点坐标,野外数据采集与机助制图,解析法面积 上机计算等。限于学时,对地籍权属调查等内容通 过演示或参观来解决。我校在江浦校区建有近 2000亩的完善的数字化测量实习基地,很好地满足 了本课程课堂实验课的需要。 3结束语 地籍测量学与其它测量课程比较,在国内测绘 工程专业中还是一门开设时间较短的新课程。随着 当代测绘新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它的自身特 点与应用范围及其与其它专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 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因此,这门课程内容与方法改 革会不断地深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教学实践表明,一本好教材,一 份好教学计划,—套先进的多媒体课件,这仅是教学中 的硬件;如何讲好课,安排有效的实践环节,达到预期 的教学效果,应有一套适应专业培养目标需求的行之 有效的模式,笔者认为上述几个方面把握好,将有利于 提高教学质量,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钟宝琪,谌作霖.地籍测量[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 学出版社,1996. [2]林德元,王新洲.测量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J].测绘工程,1998,7(4):64—69. [3]林海平,詹长根,李兴林.现代地籍理论与实践[M].深 圳:海天出版社,1999. [4]周恕义.多媒体CAI开发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 水电出版社,1999. [5]熊永良,张献洲,刘国祥.现代测绘教育改革与计算机辅 助教学[J].测绘工程,1999,8(3):73—77. [6]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 (2):70—74. [7]刘成龙.重视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J].测 绘工程,2000,9(4):61—63. [8]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J].中国大学教学,2000 (10):16—18. [9]胡肃宇,王新宇,杜东.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能力培养[J]. 测绘工程,2001,10(3):61—62. [10]章书寿,孙在宏.地籍测量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 社,2004. [11]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责任编辑:陈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