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研究生的实施办法(试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校推免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各院(系)组成专门工作组,具体负责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以下简称“推免工作组”)。
第二条 工作原则
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及我校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在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三条 推荐条件
推荐标准既要注重学生历年的学习成绩和一贯表现,又要注重学生在创新精神和相关特长等方面的表现。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我校应届毕业生均可参加免试研究生推荐:
1、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和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成绩平均分达80分及以上。
2、数学课(微积分或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考试成绩平均分达80分及以上。
3、外语课(公共外语课)考试成绩平均分达80分及以上且通过公共外语国家四级考试,或已经通过公共外语国家六级考试。在国家四、六级考试评分制度调整后参加考试的,分数达到425分以上(含425分)者,认定为四、六级考试通过。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考试成绩平均分达80分及以上且通过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已经通过专业八级考试。
4、教学计划中所列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考试成绩平均分达80分及以上。 5、体育课必须达到国家颁发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6、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违纪处分。
以上所列课程成绩均不得有不及格记录,否则不能参加免试研究生推荐。 第四条 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步骤
免试研究生推荐工作采取根据综合考评成绩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免试推荐人员进行综合排序,按照一定比例确定面试人员,再由院(系)领导和硕士生导师组成的面试小组对参加面试人员进行面试答辩,最终确定免试推荐人员的方式进行。综合考评成绩排序是否按专业进行,可由院(系)推免工作组根据本院(系)情况自行掌握。
(一)产生面试人员名单。面试人员名单以各院(系)为单位,按照每院(系)所分得名额的150%~200%的比例(各院系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也可以适当增加面试比例,但最多不能超过300%),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产生。综合考评成绩由课程考试的平均成绩(占80%)、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成绩(占20%)以及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加分组成,其计算方法为:
综合考评成绩 = 课程考试的平均成绩×80% +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成绩×20% + 创新和科研能力加分。其中:
1、课程考试的平均成绩,按照本办法第“三”项中1、2、3、4所列课程计算。成绩计算按照百分制进行。成绩按照等级方式计算的,按下列方式核算百分制:成绩为“优”的,按照95分计算;成绩为“良”的,按照85分计算;成绩为“中”的,按照75分计算;成绩为“及格”的,按照65分计算。
2、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成绩按照下列方式计算: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成绩=思想品德表现考核成绩+社会工作和奖励类考核成绩
思想品德表现考核成绩满分为50分,根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内容要求,按表内所列项目考察学生行为表现,分为A、B、C、D、E五个等级。
内容 A B C D E 政治思想:热爱祖国,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关心国家10 8 6 4 2 大事,努力要求上进,有是非观念,无政治性错误。 道德品质:有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为人正派,诚实守信,团结、关心、10 8 6 4 2 帮助同学,乐于为同学服务,注意节约,爱护公物,无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 集体观念:有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能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有全局观念,愿意为同学服务,积10 8 6 4 2 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服从集体安排,认真完成组织布置的任务。 遵纪守法:有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10 8 6 4 2 无违法和违纪行为。 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教学实习、军训、义务劳动、社会公益活动和校、院(系)组织的重要活动等各项活动中,遵守有关规定,积极实10 8 6 4 2 践,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态度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听从安排,认真完成所交给的工作任务。 该项成绩评定采取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互评由拟推荐学生所在班级学生为其评定得出平均分值,参加互评的学生人数须达到本班学生总数的1/2及以上。教师评定是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分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和拟推荐学生班主任组成小组进行评定得出平均分值。学生思想品德表现考核最终成绩为此两项分值之和的平均值。
社会工作和奖励类考核评定,最高分25分,按照下列标准计算: (1)社会工作评定
① 校、院(系)级学生会主席,校团委各部副部长以上学生干部,学生党
支部书记、副书记,分团委副书记,0~5分。
② 校、院(系)级学生会副主席,0~4分。
③ 校、院(系)级学生会各部部长,各班班长、各团支部支部书记,0~3分。
④ 院(系)分团委委员、各类正式注册成立的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指会长、主席等正职负责人,须经主管部门认定),校、院(系)级共青团、学生会其他副部长级学生干部,0~2分。
⑤其他班委会委员、团支部委员以上各类学生干部,0~1分。
担任以上各类学生干部职务任期须满一届,具体分值,院(系)和班级学生干部由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考核确定,校级学生干部由校团委考核确定。此项成绩不累加,以最高分值为准。
⑥中共党员(包括预备党员),0~4分。具体分值由学生党支部考核确定。 (2)志愿者服务评定
① 在校期间,参加无偿献血者(以校医院认定的献血名单为准),3分。 ② 在校期间,曾从事校内外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工作,或者长期以志愿者身份参加社区服务工作,表现突出者,3分。此项成绩须经社区街道主管部门或者大型活动主办单位或者我校校团委书面认定。
(3)奖励类评定
① 曾获得国家级奖励或者荣誉称号者,加10分; ② 曾获得省市级奖励或者荣誉称号者,加8分;
上述两项加分需将相关证书或证明材料复印件报送学生处审核备案。 ③ 曾获得校级奖励或者荣誉称号者,加5分; ④ 曾获院(系)级奖励或者荣誉称号者,加2分。
该项加分不叠加、不累加,只取最高值,该项加分也不包括在创新和科研能力加分中所列加分项目。
3.创新和科研能力加分的计算方法:
(1)在一般公开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每篇加1分;在核心期刊上独立发表论文每篇加1.5分。合作发表的第一作者占相应分数的70%,第二作者占相应分数的30%。
(2)独立出版的专著每部加5分,合著者加3分。
以上论文和专著均应是经济管理类或者所学专业学科领域内的已有研究或学习成果。
(3)获得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北京市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项目主持人,国家级1.5分;北京市1分。分值不累计,按最高奖分值计算。
(4)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大赛获奖者:国家一等奖4分,国家二等奖3分;北京市特等奖3分,北京市一等奖2.5分,北京市二等奖2分。同一项比赛多次获奖者,分值不累计,按最高奖分值计算。
上述项目加分需将相关证书或证明材料复印件报送教务处备案。
(二)对面试人员进行公开答辩。各院(系)成立由有关院(系)领导和硕士生导师5~9人组成的推荐免试研究生面试小组,对面试人员进行答辩。
(三)院(系)推免工作组按分配的名额确定推荐免试研究生人员。 第五条 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最终由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并在全校范围内公示七日无异议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六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