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联网的基本信息资料

2020-02-10 来源:易榕旅网


物联网的基本信息

黄色为划分点

物联网,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

●物联网的定义变化:

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起源(根据需要采纳)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

物联网的意义: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

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关键领域

RFID;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传感网;

M2M; M2M是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也就是就是机器与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的对话.

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物联网的应用模式:

根据其实质用途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应用模式:

对象的智能标签。通过NFC、二维码、RFID等技术标识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各种智能卡,条码标签的基本用途就是用来获得对象的识别信息;此外通过智能标签还可以用于获得对象物品所包含的扩展信息,例如智能卡上的金额余额,二维码中所包含的网址和名称等。

对象的智能控制。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例如根据光线的强弱调整路灯的亮度,根据车辆的流量自动调整红绿灯间隔等。

应用及本质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物联网的含义

从两化融合这个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涵义:

其一: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特别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营运而生的DCS控制系统,更是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DCS的理念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虽然自动设备全部联网,并能在控制中心监控 信息而通过操作员来集中管理。但操作员的水平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优化程度。有经验的操作员可以使生产最优,而缺乏经验的操作员只是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是否有办法做到分散控制,集

中优化管理?需要通过物联网根据所有监控信息,通过分析与优化技术,找到最优的控制方法,是物联网可以带给DCS控制系统的。

其二:IT信息发展的前期其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当为人服务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后,是要在更大范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将物与人的信息打通。人获取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判断,做出决策,从而触发下一步操作;但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做出的决策是不同的,如何从信息中获得最优的决策?另外物获得了信息是不能做出决策的 ,如何让物在获得了信息之后具有决策能力?智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在获得信息后,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理论模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技术在两化融合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方面都有旺盛的需求。

应用领域

1、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将与家具生活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舒适,方便,有效,与安全。

2、智能交通 3、智能医疗 4、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集传感、通信、计算、决策与控制为一体的综合数物复合系统,通过获取电网各层节点资源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层次的控制管理和电力调配,实现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效利用率,提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减排,提高用户供电质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5、智能物流 6、智能农业 7、智能电力 8、智能安防 9、智慧城市

10、智能汽车[5] 11、智能建筑 12、智能水务 13、商业智能 14、智能工业[6] 15、平安城市

●物联网架构

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

物联网与信息系统

物联网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就是一个网络接入层的信息采集器,它是有各种传感器(根据行业,用途,等不同而不同),一般常见通用的传感器有压力、温度、湿度、功率、速度、亮度、计数、等构成,从而可以实现各个数据量的采集并通过RF、WLAN、3G等陆地无线传输系统或GPS、通信卫星等星际通信系统进行传输,从而使信息达到采集、传输的目的; 总体来说,物联网作为整个信息系统中最基础,最底层,最末端的设备,是数量最庞大,种类最繁多的子系统。

MIS就是网络中的核心处理系统,其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物理硬件搭建了一个处理平台,通过一系列的智能软件来实现智化的处理,数据分析,报表处理等功能。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延伸或接入层,为MIS系统提供各种数字的量化数据的收集,简单处理及其传输。两者的关系既有核心与边缘的主次关系;又有相互协作的并列关系!

MIS作为物联网感知数据的处理单元,对收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复杂的处理,统计,并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分析,并以各种图表、方案的方式输出,供决策部门使用,实际上MIS是作为物联网中的CUP(中央处理器)的作用。作为物联网的大脑,MIS成为网络的核心是毫无置疑的了!面对越来越普及的信息化,MIS势必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大,处理速度也是呈指数倍增!作为MIS的载体,ICT,IDC业务中心正以井喷速度增长,据权威部门统计,全球每年需要的硬盘数量为6亿块,可见全球的MIS的发展速度之快了!

两者的核心与边缘的主次关系

面对着MIS业务的快速增长,作为收集信息数据的边缘网络同样也需要快速发展,当我们的触角轻松自如地伸展到任何一个感官与意识所及的时空,这时的空间感与世界观、价值观及伦理观甚至更多的人类意识层面的观点取向将会是一种怎样登峰造极的奇境筑造,又或许是一场颠覆性的洗牌与重建,我们拭目以待。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具体应用见图2-1)。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两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作为MIS与物联网组成的网络的两个功能子模块,两者必须协同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整个系统!例如郑州的BRT智能交通系统(ITS)来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调度管理。交通信息采集(即物联网的感知系统)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自动报站,车辆自动定位显示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试想,即便有很先进的MIS,没有各种功能的感知终端采集子系统,再先进的MIS,也不能实时处理动态的交通信息和定位信息,也不能准确的定位车辆位置及其自动报站功能!有了物联网与MIS技术的结合,使车辆的调度更趋于自动化,合理化,可以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益,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大大节约成本。

总上所叙,就其功能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理论、会计学、统计学、数学模型及经济学的混合物,它全面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技术,因此是技术系统。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来看,MIS和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引进MIS将导致新组织结构的产生,而现存的组织结构又对MIS的分析、设计、引进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要素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既是技术系统,同时也是社会系统。而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两者的关系既是主次的关系,有时并列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双管齐下,不能偏废的!有且只有两者协调发展,快速推进,才能使我们的“智慧地球”“感知中国”早日实现!

其他资源: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6vzPJnGY7JtdYP5bogJQ6F61TGJYZR6KHVnvKlyMrlf4d1GXV-kUxfg7iW1f-tbxV-6oRw5oXJh1eD07FLh4W6Qlo7BYxR7g2Jii45T_QW7 物联网与管理信息系统PP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