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丽萍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5年第4期
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中心小学(324000) 周丽萍
[摘 要]《灰雀》一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选择,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课堂 目标 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8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事件的发展进程,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读懂人物的内心是学习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学写“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等词语,积累描写灰雀的句子。
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揣摩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列宁对灰雀的爱护。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在积累
1.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我们学了这个字,(板书“雀”)谁能为它找个好朋友?(孔雀、灰雀……)
2.(补充板书“灰”)让我们记住这小家伙的名字吧!(学生齐读)
3.你能用一个词夸夸它吗?(漂亮、美丽、惹人喜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经过预习,我们已经把生字学会了,把句子读通的同学请举手。
2.这个故事,除了灰雀,还有谁?(板书:列宁、男孩)
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公园的白桦树上有三只( )的灰雀。一天,列宁发现( ),原来是小男孩( )。后来,小男孩又( )。”
(三)再读课文,聚焦“喜爱”
1.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个词——“惹人喜爱”。(齐读)
2.默读课文,找找灰雀惹人喜爱的句子。
3.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非常惹人喜爱”。
(1)指名读,并正音。
(2)灰雀的胸脯在哪?观察“胸脯”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非常惹人喜爱。”)指名读,教师示范,指导“声断气连”的方法。
5.灰雀的什么非常惹人喜爱?
(1)随机板书:粉红、深红。
(2)小结:抓住了灰雀胸脯的颜色来写。
(3)板书:婉转地歌唱
教师引读:“它们在树枝间婉转地歌唱,那歌声真好听。”“婉转”用来形容声音好听。
(4)小结:抓住灰雀的动作来写。
6.作者李声权抓住灰雀的特点,通过颜色、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勾画出这惹人喜爱的灰雀,让我们带着情感读一读。(齐读)
(四)三读课文,解读动作
1.你们喜爱灰雀吗?列宁喜爱它们吗?(喜爱)老师发现文中没有一句是说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的,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2.读第一自然段,找到描写列宁的句子。(随机出示:“列宁每天……他每次……”)
(1)“仰望”:抬头向上看——仰望。拓展:向远处看——远眺 / 远望;向四周看——环视 / 环顾;从高处向下看——俯视 / 鸟瞰。
(2)“渣”:指名读,随机正音。
(3)“每天”“每次”:跟着老师一起在这两个词的下面画小黑点。小黑点的作用可大了,它告诉我们就是这个词让我们读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出示标注框)让我们把“喜爱”写在这两个词的边上。
(4)再读一读,从哪个词能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仰望)。
(5)通过解读列宁的动作,读懂他内心对灰雀的喜爱。
(6)难怪列宁(引读)——“每天到公园散步”,难怪(引读)——“他每次走到白桦树下……”
3.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笔,学以致用
学习作者,抓住小动物的特点,通过颜色、动作等写出它的可爱。
(责编 莫彩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