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李梦阳对杜甫七律的追摹及创获

2023-03-14 来源:易榕旅网
文学135试论李梦阳对杜甫七律的追摹及创获郝润华提要:邱旭(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兰州730070)杜甫七律被后世奉为法式,影响至深,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的七言律诗创作也得到明清人赞赏,但他倡言“诗必盛唐”,尤其对杜甫崇奉备至,力追心摹,对杜甫七言律诗呈现出明显的继承关系,这一点却未引起学界注意。李梦阳七律对杜诗的承继与学习具体表现在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对民歌的态度等方面。当然,李梦阳在模习杜甫七言律诗的同时也在题材的扩大、艺术技巧的求新、诗歌风格的别样以及以民歌入诗等诸方面有所创新。关键词:李梦阳;杜甫;七言律诗;模拟;创新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09)04—0135—04中图分类号:1207.21唐初杜审言、沈俭期等对七律的艺术形式作了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杜甫以前的七律名篇绝少。诗人偶有所作也多是应制、唱和之作,粉饰太平,流连光景,内容窄狭,境界不高。至杜甫横空出世,以集大成手,使七律在题材上突破了传统格局,在艺术上臻于纯熟,并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被后世褒美备至。李重华说:“七律法至子美而备,笔力亦至子美而极。”山黄子云亦称:“杜之五律、五七言古,三唐诸家亦各有一二篇可企及;七律则上下千年无伦比。其意之精密,法之变化,句之沉雄,字之整炼,气之浩瀚,神之摇曳,非一时笔舌所能罄。”∞正是由于杜甫七律的极高造诣,后世诗人无不崇奉师法,李梦阳即是其中的佼佼者。李梦阳(1473一1530)④,字献吉,庆阳(今属甘肃)人,明代文学流派“前七子”领袖,与何景明、康海、边贡、王守仁等有很深的交游④,有《空同集》六十六卷传世。李梦阳一生刻意学习杜甫,曾明言“诗至子美,如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加钜矣”@。清代沈德潜亦说李梦阳“七言近体开合动荡,不拘故方,准之少陵,几于具体,故当雄视一代”嘟。俞汝言更称李梦阳“七言近体,少陵以后一人”④。笔者阅读李梦阳七言律诗以为其对杜甫七律的确多有继承,在继承之余亦多有创新,以下试就此问题分三点作出论述。一、诗歌题材:宪章少陵。畛域稍阔莫砺锋先生对七律的题材范围之演变有精辟的阐述,他说:“在初盛唐时期,题材范围最狭窄的要算是七律,它一开始主要是以应制诗的面目出现的。稍后,它的题材渐渐扩大到文人唱酬,流连光景等等,但是畛域甚小。”@杜甫在题材方面为七律开疆拓土,使其扩大到与古体诗同样广阔的程度。据清浦起龙分体编辑的《读杜心解》,杜甫七律共15I首,除赠答、宴集、感时、咏物、山水、行旅、边戍等外,还有叙写时事,发表议论,模写日常琐事等内容,题材无所不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梦阳也创作出了不少七言律诗,载其《空同集》六十六卷中,共计约340余首,其中大礼6首,感述64首,酬赠136首,时序40首,杂诗40首,怀古lo首,游览42首,咏物29首,悲悼3首。从对题材挖掘的深度看,李梦阳显然是难以追攀杜甫的,但他“宪章少陵”凹,琢磨学习杜诗的长处,所以,在赠答、咏物、怀古等题材方面有意模拟杜甫,甚至用七律叙写日常琐事也与杜甫一脉相承,并在题材的扩展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杜甫人蜀前的七律多为宴游、赠答之作。以其典丽精工、音情顿挫而倾动一时,更以其纯熟的艺术形式垂范后世,如《城西陂泛舟>《赠田九判官梁丘>《赠献纳使起居…禽人滑》等名作。李梦阳将杜诗作为其取法的楷模,其七律酬赠之作最多,有酬赠136首,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楚望望襄中形势》《限韵赠黄子》《别徐子祯卿》等诗,表现出富丽娴雅,声律齐整,音节顿挫的特点,在用字、音律上与杜甫前期七律极为相似。如《别徐子祯卿》1我爱南州徐孺子,明瑶羡璧世无双。新从北极看南极,便自吴江下楚江。日落鹧鸪啼庙口。水清斑竹映船窗。祢衡王粲俱尘土,千载何人复此邦。这是李梦阳在江西任提学副使时送别同是“前七子”好友的徐祯卿(字昌谷)的一首诗,诗的颔联“新从北极看南极,便自吴江下楚江”,是化用杜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联而来。尾联以祢衡、王粲衬托诗人对徐祯卿的褒扬,与首联以徐孺子比喻祯卿遥相呼应。诗虽模拟杜诗,但气韵流畅,用典贴切,对仗工整,音律谐和。杜甫一生游历了许多地方,无论是青年时的游学齐赵,还是中年以后的流离陇蜀,都使得他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游览写景之作,陆时雍《诗境总论》说杜甫诗有“情中有景,景外含情”的特点,施补华也说:“前半写光景,后半写感慨,少陵七律每有此体。然必光景中隐含感慨,即三百篇之兴体也。”∞七律名篇如《秋兴八首》《登高》《狂夫》等即是此种体格。李梦阳写景七律,体物细致精微,诗境开阔,含蓄蕴藉、情景交融,颇得杜诗写景诗之妙。兹举《快阁临眺》一首:江上冥冥风浪生,阁中清眺会儒荚。野舟冒险只自渡,汀鸟避人时一鸣。四海登临吾自发,万山远合此孤城。剧谈转切忧时念,日暮浮云况北征。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江西任官期间所作,前半模写在快阁上所见赣江景色,后半抒发临眺感慨,整首诗诗境壮美,笔力雄肆,感慨深挚,大有杜诗的韵味。杜甫怀古诗非常有特色,他往往将怀古与咏怀相结合,达到纵横千古的至高境界,既能反映现实,又能抒发情怀,代表作如《咏怀古迹五首》等。李梦阳也有意模习,在怀古七律创作中,将怀古与咏怀二者有机融为一体,如被杨慎称为“空同七言律第一首”的《朱仙镇》诗:水庙飞沙白日阴,古墩残树浊河深。金牌痛哭班师地,铁马驱驰报主心。入夜松杉双鹭宿,有时风雨一龙吟。经行墨客还词赋,南北凄凉自古今。由朱仙镇的景色联想到抗金英雄岳飞,由岳飞的不幸想到自己报国无门,一腔热血付诸东流,只能以写作度过平凡的生涯。层层深入,看似怀古,其实咏怀,写景中隐含感慨,发抒自万方数据136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其三”特指正德十四年、十五年明武宗讨伐朱宸濠反叛事件。嘉靖三年,李梦阳将自己在弘治、正德年间的诗歌作品结集成《弘德集》三十二卷,这组《秋怀》诗也在其中。由此,可以断定写这组诗时梦阳已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家中,他不由想起过去的往事。诗的第一首借谷u郑子真事迹隐喻自己修身自保的志向。“双洲菡萏秋堪落,乱水蒹葭晚更悲”二句,与杜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一样,以写景的形式交待时间、地点,点明主题,只不过,李诗在表达上远不如杜诗蕴藉。第二首是诗人为思念自己的家乡而作,与杜诗“孤舟一系故园心”异曲同工,尾句由家乡想到收复失地的郭子仪。第三、第四首写武宗亲自带兵讨伐朱宸濠事,为神州又复安宁而欣慰。后面儿首诗为蒙古人对明朝的侵扰以及边疆的不宁而担忧,反映了戍边战争的残酷。整组诗在对人事史实的叙写中,透露出诗人爱国的情怀。整组诗情景交融,气象雄阔。看上去每首诗单独成题,但却首尾连贯,空间相接,将八首诗统摄在一个主题下面,那就是对国家安定的忧虑与关注,“女直外连忧不细,急将兵马备辽东”,在手H忧东北局势的同时,暗含着对朝廷的讽刺。其一尽管整首诗整体艺术效果不如杜诗,但其中也有精彩的句子,如以“天清障寨收禾黍,日落溪llJ散马群”写故乡的景色,以“闻道健儿多战死,暮云羌笛满云中”写边疆战争的阴影,表现出李梦阳的诗歌造诣。其二李梦阳尽管在题材方面对杜诗有所追摹,但他也尽力扩大七言律诗的题材范围,如他以大量的篇幅反映时序即是例证。在李梦阳七言律中,仅时序类就有40首,几乎每个节令都写有作品,其中较有艺术特色的有《己巳守岁》《九月七日夜集》《辛其三己的心迹。杜甫七律不仅着意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也常常以日常琐事入诗,如《卜居》《南邻》等,虽则平凡,但描写细腻,感受真挚,风格疏朗,得到后人的称赞。李梦阳中年以后也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将其写入诗中,在其七律中就有反映,如《和李大隔墙见余家海棠》《喜雨命酌》《晚晴步园》《日照》《夜风堂前冬青架仆折其二干晓霉骤至》等较具代表性。如后一首:“冬青手植年真久。冷日寒姿颇映堂。追悔术阑晴未补,忍教风干夜俱伤。乱阶朱实离离静,仆雪青条待倩长。翘首高云忆松柏,后凋溪墼转苍苍。”首联写冬青树的寒姿,颈联说冬青被伤,颔联写院中冬景,尾联借景抒情。描写颇为细致,于平凡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体贴。李梦阳七律在选题方面有刻意模拟杜诗之处,如杜甫在夔州写下晚年追忆之作《秋兴》八首,每首诗似写一个主题,但合而观之,又是一组主题统一、结构完整的作品,意脉贯通,隐含着杜甫忧圆的情怀。李梦阳模仿杜甫写成《秋怀》八首,全诗如下:龙池放舶他年事,坐对南山忆往时。紫阁峰如欺太白,昆吾山自绕皇陂。双洲菡萏秋堪落,乱水蒹葭晚更悲。谷口子真今得否?攀云骑马任吾之。庆阳亦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窟坟。白豹寨头惟皎月,野狐川北尽黄云。天清障塞收禾黍,日落溪山散马群。回首可怜鼙鼓急,几时重起郭将军。宣宗玉殿空山里。野寺霜黄锁碧梧。不见虎贲移大内,尚闻龙舸戏西湖。芙蓉断绝秋江冷,环佩凄凉夜月孤。辛苦调羹三相国,十年垂拱一愁无。其四已元日》等诗,如《九月七日夜集》写道:-此夜邀宾过草堂,实因佳节重壶觞。时侵叵奈灯前菊,老去谁抛镜里霜。草暗微寒催蟋蟀,云门片月下沧浪。明朝好趁登高伴,木落天空望帝乡。此诗作于正德二年(1508年)大梁家中。武宗正德元年,李梦阳在朝廷任职,户部尚书韩文上疏弹劾阉宦刘瑾,刘瑾得知奏章出自李梦阳之手,于是矫诏夺官,降梦阳为山西布政司经历,继而义勒致仕。梦阳同到家乡后,潜居大梁,并于黄河之蠕筑河上草堂,课子弟,聚生徒,怡然自乐。诗中的草堂即指此。整首诗流畅自然,音律婉谐,中间四句对仗工稳,意境悠然,尾联“木落天空望帝乡”,与唐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塞下曲》)意义相同,表明诗人藿返朝廷建功立业的心愿。李梦阳之所以创作大量时序诗,除了欲以不同时节的作品反映时间的延续与季节的交替以表现自然理趣外,町能也与其喜欢以民歌入诗有关。时序诗与农令有关,占代就有四季调或十二月歌之类的民歌。这也正是李梦阳“真诗在民间”文学观点的具体体现,可谓是其优点与创新之处。二、创作手法:遣词造句,得杜精髓李东阳说:“唐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唯杜子美顿挫起伏,变化不测,可骇可愕,盖其音响与格律正相称.回视诸作皆在下风。”仰明代前、后七子推尊杜甫。主要倾心于杜诗的声调顿挫与音节变化之美。正如许总所总结:“这种对诗歌音节‘顿挫起伏’的要求,不仅成为前后七子诗学主张的主要内容,而且成为其尊杜、学杜的主要途径。”凹李梦阳作为“前七子”领袖人物,学杜自然十分注意涛的开阖变化,能在字句、音调等形式技巧方面登堂入窒,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句法。杜诗中有大量的倒装句,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其三)便是最典型的一例。读来生新奇警,劲健峭拔,铿锵有力。李东阳谈到杜甫倒装句苑西辽后洗妆楼,槛外芳湖静不流。乱世君臣那在眼,异时松柏自深愁。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万古中华还此地。我皇亲为扫神州。其五胡奴本意慕华风,将校和戎反剧戎。遂使至尊临便殿,坐忧兵甲不还宫。调和幸赖惟三老。阅实今看有数公。闻道健儿多战死,暮云羌笛满云中。其六大同宣府羽书同.莫道居庸设险功。安得昔时白马将,横行早破黑山戎。书生误国空谈里,禄食惊心旅痛中。女直外连忧不细。急将兵马备辽东。其七曾为转饷趋榆塞,尚忆悲秋泪满衣。沙白冻霜月皎皎,城孤哀笛雁飞飞。运筹前后无功伐,推毂分明有是非。西国壮丁输挽尽。近边烟火至今稀。其八昆仑北极转天河.独马年时向此过。渥洼西望迷龙种,突厥南侵牧囊驼。黄花古驿风沙起,白雪阴山金鼓多。况是固原新战斗。居人指点说干戈。据明人安侃《李空同先生年表》记载,正德八年(1513年),李梦阳在江西提学副使任卜因性格正直而得罪巡按江万宝等权臣,又差点受到宁王朱宸濠反叛事件的牵连,因此,被拘诏狱,幸而有何景明、杨一清等人相助,才得以无罪归乡。这组诗似写于正德十五年以后,嘉靖二年(1524年)之前。因为.涛万方数据文学法的使用时说:“诗用倒字倒句法,乃觉劲健。如杜诗‘风帘自上钩’,‘风窗展书卷’,‘风鸳藏进渚’,‘风’字皆倒用。至‘风江飒飒乱帆秋’,尤为警策。”∞李梦阳七律也学杜甫倒装句法,造出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诗句,如“曾游舟楫思南国,未返锦旗望北辰”(<巳卯立春>)、“返照高楼横欲敛,宿云孤树静难移”(<人日))、“峰高瀑布天齐落。峡静星河夜倒垂”(《瀑墼晚坐>)等诗句,起伏顿挫,开合动荡,读来音韵铿锵,能借倒装取势,尤觉劲健。李梦阳诗用倒插法、突接法也深得杜诗章法之妙。这一点,前人很早就认识到,如《明史・李梦阳传》云:“华州王维桢以为,七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顿挫、倒插之法惟李梦阳一人。”@究竟何渭“倒插法”、“突接法”?沈德潜举例说:“少陵有倒插法,如《送重表侄王球评事》篇中‘上云天下乱’云云,‘此云最少年’云云,初不说出某人,而下倒补云:‘秦王时在座,真气填户牖’此其法也。……又有突接法,如《醉歌行》突接‘春光澹沲秦东亭’,《简薛州醉歌》突接‘气酣日落西风来’,上写情将尽未尽,忽入写景,激壮苍凉,神色俱王,皆此老开生面处。”凹李梦阳诗如《专赠林公’一首,先言“南经战伐驾北还,丽云迟日蔼燕关”,也不先说出某人,而写久经战阵与边关奇景为之造势,后云“新有越裳供雪雉,更闻飞将夺天山”,其人威名勋业自然写出,此即用倒插之法。至于突接法,如李梦阳《逢吉生汴上》诗,首联云“汴上相逢俱白头,秦中却忆少时游”,写相遇之情,颇多今黄盛衰之感;情语未尽,颔联“烟花楼阁春风日,锦绣山河百二州”,以景语突接,情真景新,顿觉诗境开阔,诗意排荡。李梦阳七律造句也有取法杜甫之处。七律造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而杜甫才高学赡,作诗格老句奇,为求得律诗的意律深严,常打破常式造出一些别开生面的诗句,如大量使用上二下五旬式,如“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五首》之一》),“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寄严郑公五首》之四),等等。像这样上二下五的句式,在七律中大量出现,可以说是杜甫开其先。那么,这样造句的妙处又何在呢?金启华谈到:“这是先一顿,然后一气呵下,在音节上使促节与曼声巧妙配合。”∞可见,杜甫运用这种上二下五的句法是通过节奏的疾徐变化实现诗歌音节的跌宕顿挫之美。李梦阳学杜重视学习其音调、声韵,当然也写了不少上二下五句式的七律,如“气早冷随云雨人,地幽人与松竹邻”(《于公庙会王帅以其防秋北行>),“堆积实增春照耀,传看直至日黄昏”(《谢南陵折赠牡丹十头咸楼子霞瓣》),“兵后忍闻新乐曲,月前真愧旧宫袍”(《元夕》),“何缘五柳嘶骢马,忽有群公到竹扉”(《东庄谢臬司诸公携酒见过》),等等。当然,李梦阳七律句法变化尤多,还有上三下四句法,如“望乡心逐关云起,怀国情将汴柳新”(《辛巳元日》)、“仙人阁在银河上,赢女箫从碧落来”(《夜别王检讨九思》)。亦有上一下六句式,如“喜即系舟临秀浦,恨犹拄笏背嵌岗”(《题严编修东堂新成》),可谓继承中有所变化。其次是语言。杜甫七律,字面精巧,下字妥贴,显示出语言锤炼的精深功力,可以说炼字在杜诗技巧中占有很莆要的地位。杜诗炼实字,亦炼虚字;炼单字,更炼叠字,俱能各臻其妙,达到一字不可移易的地步,令后人叹服。李梦阳七律也非常注重炼字,除炼单字外。还大量炼双字,受杜诗影响很大。杜诗炼双字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暮归》)、“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可怜处处巢f.t137室,何异翩翩托此身”(《燕子来舟巾作>)等,俱是以炼双字取胜。李梦阳七律中出现了大量的双字,如“内庭赠来人人羡,进市收来颗颗匀”(《柑至>)、“杨花欲尽村村雪,梅子先传树树金”(《立夏后晴游我庄》)、“源泉乱石涓涓溢,削壁孤云袅袅胜”(<出辉县城望石门山其上有仙潭玉鲤》)、“阴坡气触涓涓雪,暖泽冰分细细流”(<正月望日繁台寺集>)“不雨风云常袅袅,入春江汉转悠悠”(<早春酬张客见赠》)、“沙自冻霜月皎皎,孤城哀笛雁1s飞”(《秋怀》其七),诸如此类,俯拾皆是。虽炼双字深得杜诗雍容和缓韵致,但有滑易熟滥之嫌。最后是笔法。杜诗善用赋法,即以文为诗,这一点对李梦阳影响也很大。由于杜甫处乱离之朝,又遭遇时变,颠沛流离,崎岖兵戈盗贼间,这样重大时事与个人遭际便成了杜诗的重要题材。而重大历史事件与诗人忧时悯乱之情,非用赋法不足以倾情发之。正如李重华所云:“作诗善用赋笔,惟老杜为然。其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须善学始得。”∞杜甫古诗常用这种以赋笔作诗的方法,晚年五、七言律亦多用之,如《诸将》《暮归>等。李梦阳七律喜用赋笔,如《狄梁公宁州有庙》等,写来局面宏大,纵横排荡,已诣古文妙境,兼有音韵流转之美。兹举《辛巳生日》为例:吾今五十头半霜,大儿已壮孙已长。力田颇自识草木,出门每与忧豺狼。风清野水白淼淼,腊近山日寒苍苍。但能草泽射猛虎,岂须熊馆夸长扬。这首诗是李梦阳写自己年过半百,山居躬耕的生活。其中儿壮孙长,草木豺狼,野水寒山,山居景象无不悉备。诗人居有儿孙之乐,出罹豺狼之忧,寓目有山林美景,陶情有野逸之趣。诗歌细致洒脱,有一派遗世脱俗的冲澹风神。全诗用赋笔铺陈,末则以比兴寄慨,辞气流畅婉转,颇得杜甫以赋笔作诗之妙。三、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悲壮雄浑对于杜诗风格。后人基本是以“沉郁顿挫”来定性,一是杜甫诗蕈在反应“安史之乱”那段悲壮的历史,二是杜诗语言沉俊苍凉、抑扬顿挫。三是杜诗主题多存忧患意识、感时伤事。李梦阳诗歌风格也被誉为“雄浑悲壮,鼓荡飞扬”∞。王世贞《艺苑卮言》更称其“七言雄浑豪丽”。其七律多气象雄阔之作,呈现出与杜诗相似的风格。究其原因有三:第一,二人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坎坷遭际。杜甫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晚年漂泊东南。李梦阳也因权贵的排挤陷害。一生跌宕失意。第二,由于时代的影响,他们都有一腔忧时爱国的热血与民胞物与的胸襟。杜甫遭遇安史之乱.国破家亡,而李梦阳则遭遇外戚、阉宦当道的黑恶时期,由此,他们共同关心的是国家的前途与百姓的命运。杜甫将其忧国忧民之心贯穿于诗歌创作之中,李梦阳在诗中亦反复表达自己的忧时之念、济世之志。李梦阳七律之忧国,如“十年放逐同梁苑,中夜悲歌泣孝宗”(《限韵赠黄子》)、“忧国未收南望泪,思家犹阻jE来鸿”(《初度玉山有感》)、“时世艰危需共济,此生杯酒任东西”(《谷日酬郑屠二声使见访》)。自伤遭际,如“谪宦贾生元独远,抗言刘向果谁知”(《寄华韵州》)。勉励同志匡时济世,如“亦知匡济诸君事,勿羡东皋早拂衣”(《早春酬内弟玑》)、“安危异日须公等,文雅于今是吾师”(《答太仆诸公见赠》),诗中展现的襟抱与杜甫十分相似。薛雪说:“作诗必先有诗之基,胸襟是也。”∞胸襟与抱负相同,所创作诗歌风格也白有相似之处。第三,源自二人相同的性格。史载杜甫“性褊躁”印,而李梦阳亦气尚刚傲。杜甫疏救房瑁,仗义执言,几遭不测;而李梦阳先是上书孝宗弹劾皇后之兄二张,甚至以马鞭击落皇后之兄张鹤龄牙齿,武宗时期又在刘瑾等“八虎”威势正炽时,敢于劾奏排击,几次遭罢职入狱。万方数据138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甚至险些丧命。可见杜、李二人都遭遇磨难,均怀思君王、忧社稷、悲时世之心,又有清刚、正直之气,这种胸怀与思想境界发而为诗,一为“沉郁顿挫”,一为“雄浑悲壮”,可谓同源异派,都足以震动古今。李梦阳诗歌风格雄浑健拔,主要体现在感述和游览两种题材的诗歌中。如其《秋怀八首》《朱仙镇》《亘岳篇》《晚过禹庙之台》等,不仅音律顿挫,文字铿锵,而且思虑深沉,内涵丰富。以《晚过禹庙之台》为例:暮行群过禹王宫,瑟飒松林静入风。步竞石梯秋独健,眼收沙海月还空。声名北上青骢客,潦倒中原白发翁。杯酒重伤分手地,古今踪迹本飞鸿。禹庙之台,即大梁禹王宫的古吹台,传说是春秋晋国乐师师旷学艺弹琴的地方。黄昏时分诗人路过长满青苔的古吹台,秋风吹过萧瑟的松林,在秋月笼罩下与朋友分别,顿起无限的感慨,为友人担忧,加之世事沧桑,前程渺茫,意绪千端,孤寂与落寞不觉涌上心头。这首诗对仗工整,意境含蓄、隽永,感情深沉,是李梦阳七言律中的代表性作品。又如《台寺夏El》:古台高并郁鲁晓。断塔棱层锁寂寥。积雪洞门常惨惨,热天松柏转萧萧。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惆怅宋宫偏泯灭,二灵哀怨不堪招。这首诗对大梁繁台寺作了描绘,台高,寺静,塔古,林森,整斋谓其模拟剽贼,黄子云讥其优孟衣冠,并非虚语。因此,叶嘉莹曾说:“前后七子,惟知以拟古为事,其七言律诗,虽一意学初唐的杜甫,但只能袭其形貌,一如宋初西昆体之学义山,貌人衣冠,根本没有自我境界之创造,更遑论意象化的拓展。”曰这种看法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然而也不尽然。李梦阳在《缶音序》中批评宋人学杜,谓:“黄、陈师法杜甫,号大家,今其词艰涩,不香色流动,如入神庙坐土木骸即冠服与人等,谓之人可乎?”他进一步认为作诗要像杜甫一样“感触突发,流动情思,故其气柔厚,其声悠扬,其言切而不珀,故歌之心畅,而闻之者动也”。因此,梦阳学杜大体可谓入『J甚正,取法亦高,尽量避免因形似而造成的生涩呆板,并在学杜基础上有自己的创获,后人称其七律“雄奇高古,律法严整”锄,是当之无愧的。所以,其诗歌成就仍值得后人进一步关注。往释:①(清)李霞华.《贞一斋诗说》第六条[M],载《清诗话>。②(清)黄子云.《野鸿诗稿》第十八条[M],载《清诗话)。③关于李梦阳生卒年。町参看庸景绅《关于李梦阳的生卒年代>[J],载《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第3期。④关于李梦阳交游情况,可参看王公望《李梦阳空同集人名笺证>(一、二、三、四)[J].载《圩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1994年第5期、1995年第5期、1996年第5期。⑤(明)李梦阳.《缶音序>【A]。载‘空同集)卷五--1M],明万历三十年邓云霄、潘之恒校刻本。⑥(清)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M].中华书局,1975年版。⑦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四[M]引俞右吉语,《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本。⑧莫励锋.《论杜甫晚期近体诗的贡献》[A],载<唐宋诗歌论集>[M],风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72页。⑨(清)沈德潜.《说待阵语》卷下[M],载《清诗话>。④(清)施补华.《岘佣说诗>第一五三条[M],载《清诗话>。⑩(明)李东阳.《麓堂诗话>[M],载《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⑩许总.<杜诗学发微》[M],南京出版社,1989年版.第132页。⑩(明)李东阳.《麓常诗话》[M],载《历代诗话续编)。⑩(清)张廷孓等.《明史》卷---.A六[M],中华书局,1974年敝。⑩(清)沈德潜.《说诗醉语》卷上第九一条[M],载《清诗话’。⑩金启华.《论杜甫的七律>[M]。载<杜甫诗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01页。⑥(清)李蓖华.《贞一斋诗说》第八三条[M],载<清诗话>。⑩(清)沈德潜.《说诗醉语》卷下第二一条[M],载《清诗话>。⑩(清)薛酋.<一瓢诗话》[M],载《清诗话>。④(后晋)刘晌.《旧唐书-文苑下-杜甫传》[M],中华书局,1975年版。③李梦阳.<莳集自序>[A],载<空同集>[M]卷首.明万历三十年邓云霄、潘之tI孩q本。@(清)仇兆蟹.‘杜诗详注》卷二十二[M],中华书局,1979年版。②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7炙。③(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四[M],引穆敬甫语,<文渊阁影印四库全书)本。首诗气势磅礴,灵动变化,在对宋朝往事的回忆与惋惜中,蕴藏着诗人怀古鉴今的油然情思。值得注意的是:李梦阳的七律并非全是雄浑阔大之作,还有少数兴象飘逸、风韵悠然的作品,如《泰和南行罗通政舟送:}“贪数岸花杯不记,已冲江雨缆犹牵”;《南溪秋泛三首》之一“东舍刈禾摇夕浦,西邻决水溜秋渠”等。用词精警而自然,情趣横生而不落俗套,另具一种风致。说明李梦阳在追求与杜甫神似之外,也在诗歌风格的丰富多样方面作了许多尝试。杜甫七律在思想艺术方面达到了极高造诣。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注重向民歌学习,如“吴题诗”《小寒食舟中作》《愁》等都注有“强戏为吴体”字样,这种“吴体”就是当时的民歌,形式上以拗见称。杜甫在形式上学“吴体”,进而创造出了拗体律这一律诗之变体,峭拔奇险,别开生面。而李梦阳主倡“真诗在民间”。学习民歌之法较杜甫更进一步,他晚年认识到自己的涛是“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卸,终于悟到自己推崇的“真诗”乃在民间。李梦阳吸收民歌入诗主要体现在古体之中,但在其七律中也偶有出现,如“前月到寺萱草香,今月到寺葡萄长”(《题环上人精舍》);“广文先生骑马来,胶东胶西花欲开”(《送胶州学职》)等。其学民歌主要借民歌的情真意切来挽救诗歌缺乏真情的弊病,使诗歌创作向文质兼莺的方向健康发展。李梦阳学杜在形式技巧方面取得了极高成就,但对杜诗过于袭其形貌,求其形肖,故《明史》本传中说他“得少陵、史迁之似,而失其真”。如在其诗句中大鼠化用杜甫诗句,如“丹橘黄柑世所珍”(《柑至>),直接来自杜甫“丹桔黄柑北地无”(《寒雨朝行视园树》);“二仪高下皇舆建,三极西南玉玺来”(《灵武台》),本之杜诗“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又作此奉卫王》);“安危异I=t须公等,文雅于今是吾师”(《答太仆诸公见赠》),脱胎于杜诗“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是吾师”(《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往来饮马时寻窟,弓箭行人各在腰”(《出塞>),将《兵车行>中“行人弓箭各在腰”前四字颠倒而成。此外,如《秋怀》“宣宗玉殿空山单,野寺霜黄锁鹌梧”,申涵光评杜甫《暮归》诗“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夜啼”时说道:“此偷用杜句。黄碧之中,隔一锁字。而文意却难通矣。”霉钱牧作者简介:郝润华(19“一),女,甘肃武威人,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唐宋文献及西北地方文献的研究。邱旭(198l~),男,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宋文学文献研究。责任编辑:王旭东;校对:亚中万方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