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研究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0-03-12 来源:易榕旅网


研究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两种蓝光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的90例黄疸患儿,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患儿均对其行常规治疗,同时,实验组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参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且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标签:间歇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疗效

引言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由于胆红素代谢发生异常引发的疾病,严重时会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影响[1]。当前,治疗该症还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显著,而寻找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临床医师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对90例黄疸患儿分别采用了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且效果显著。现对本次研究进行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治疗的90例黄疸患儿,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中,30例为男性患儿,15例为女性患儿;年龄范围1~31天,平均年龄8.2±3.6天;30例足月儿,11例早产儿,4例过期产儿;有3例ABO溶血。参照组中,32例为男性患儿,13例为女性患儿;年龄范围1~30天,平均年龄8.1±3.5天;32例足月儿,10例早产儿,3例过期产儿;有4例ABO溶血。所有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面目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且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均≥255mol/L,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用黑色布罩保护其眼睛、肛门及会阴等部位,再将其置入蓝光箱,将蓝光波长主峰调节至450nm处。实验组患儿每次接受蓝光照射4小时后停止照射,一个照射周期为4小时,重复照射直到患儿黄疸消退;参照组每次接受蓝光照射18小时后停止照射,一个周期为8小时,重复照射直到黄疸消失。照射中,定时给患儿翻身,待皮黄疸仪显示的结果在12mol/L之下时再对其血中胆红素进行检查。

1.3疗效评定

治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伴随的其他症状也减少;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伴随的其他症状好转,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有了显著的下降,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伴随的其他症状也无好转,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也无显著的下降或甚至升高[2]。其中,总有效率=治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不同蓝光照射法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1.1%,两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总例数 治愈 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45 35(77.8) 7(15.6) 3(6.7) 93.3参照组4534(74.0) 7(15.6) 4(8.9) 91.1 注:两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9%,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总例数 腹泻发热皮疹其他 发生率 实验组453(6.7) 4(8.9) 2(4.4) 2(4.4) 24.4参照组 45 7(15.6) 6(13.3) 5(11.1) 4(8.9) 48.9 注: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1)新生兒黄疸也被成为胎黄,主要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红细胞过多,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主要出现在皮肤、巩膜黄及粘膜处,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既可能是生理性现象,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有超过60%的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的7天内都出现了黄疸,而超过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1天内出

现黄疸疾病,故新生儿发生黄疸现象的可能性性较高,尤其是不足月出生的婴儿[3]。由于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仍不完善,若是黄疸数太高,极易损坏中枢,进而导致胆红素脑病,严重威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重视新生儿黄疸症的治疗,以保证其生命安全。

(2)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蓝光照射是常用的方法。胆红素分子能够有效吸收长度为450nm的蓝光,还可让未结合胆红素在照射下发生改变,从而让未结合胆红素经过转型后成为可溶性异构体,可通过胆汁排出肠腔,也可以经尿液排泄出体外,起到了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作用。蓝光的照射部位主要是浅表组织及皮肤,利用间歇蓝光照射能转变上升至皮肤表面的胆红素,达到了降低胆红素的目的。

(3)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使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参照组则采用持续蓝光治疗。从表1中可看出,两种蓝光照射法治疗黄疸的总有效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治疗黄疸;从表2中可看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不良反应要显著少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P<0.05),表明间歇蓝光照射更有效。

4.小结

由上述可知,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尽管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与间歇蓝光照射相当,但持续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间歇蓝光照射,故间歇蓝光照射是当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冬容.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05):375-376.

[2]罗永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02):47-48.

[3]江毅.两种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6):1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