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三语文《短篇小说选读》教案-在酒楼上

2020-06-08 来源:易榕旅网


在酒楼上

教学内容:《在酒楼上》

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

2.把握作品基本内容,了解作家创作意图

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感受作品,全面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2、3”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作品主题以及归纳作品主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1、阅读、讨论、归纳法

2、迁移训练

教学步骤:

一、 新课导入

在传统的高考命题中,很少对小说进行考查。05年有湖南卷《贝多芬:一个巨人》;06年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之后,小说阅读风生云起,07年高考有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湖北卷《日月行色》,08年有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海南宁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乌米》。江苏也在08

1

年出现小说阅读《侯银匠》,小说的考查已正式登陆我省试题,据相关专家讲,小说阅读将继续保持强化态势,我们需要认真备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说的基本知识。

二、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写的方法:

(1)从描写的内容分: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2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分:

①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

②侧面描写(也就是间接描写)

2.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①从人物描写切入。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描写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社会环境中的复合的因素,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善于从人物在社会环

3

境中的走向,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关于小说“情节”要素。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情节的一般作用:

①埋下伏笔,前后照应;

②侧面衬托,烘托人物;

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④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⑤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⑥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三)关于小说“环境”要素。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

2.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暗示主题;

(2)渲染气氛;

(3)奠定作品基调;

(4)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三、《在酒楼上》文本研析。

《在酒楼上》被认为是一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是投射了鲁迅精神气质的一篇小说。本篇我们将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分析小说主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

1. 作品的时代背景;

2. 分析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3.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写作背景

1.时代背景:

5

让学生讨论有关小说背景的线索。

背景线索:①本文作于1924年;②文本提示:“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胡子的时候”(点明“五四”反封建文化运动这一历史背景) ..

归纳小说时代背景:小说反映的应是“五四”落潮时期的社会现实。

2、作者思想背景:

这由教者适当补充。

补充材料①《呐喊自序》:“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

补充材料②《彷徨》扉页题辞:“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明确:

“五四”时期,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甚多,其中尤以描写他们因婚恋不能自主的痛苦者为众,也有不少是反映他们失学、失业以及在社会上处处碰壁和苦闷的。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却是着眼于他们和封建制度的关系来展示社会生活的,并包蕴着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的深邃思考。

6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当初曾以战士的英姿现身,但在屡遭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了。小说对吕纬甫的命运遭际,一方面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尖锐地批评了他以“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态度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鲁迅是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作为彻底反封建的对立物来加以针砭的。在这种针砭中,正寄托着鲁迅对于知识分子作为一种革命力量的殷切期待。(“毁坏这铁屋”的.....力量源泉)1925年,也就是《在酒楼上》发表后的第二年,鲁迅在一封信中对友人说:虽然辛亥之后已多年,但民众还在关心着“皇帝何在,太妃安否”,在这种情况下,要谈改革“只好从知识阶级……一面先行设法,民众俟将来再谈”(《华盖集·通讯》)。显然,他是把知识分子视为革命的重要力量。从《在酒楼上》的艺术描写中,我们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从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要求出发的对于知识分子的热望。

因此,《在酒楼上》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于当时的新型知识分子持有既批判,又体谅的态度。鲁迅先生既热情地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也指出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后并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寻。 (“路.....................曼曼其修远”,尚需“下而求索”) .............

(二)分析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

围绕下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提问:①吕纬甫原来是怎样的一个人?小说记述了吕纬甫哪些事件?试概括人物过去的形象。

提问:②现在的吕纬甫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小说又记述了吕纬甫哪些事件?试概括人物现在的形象。

明确:

7

过去的吕纬甫

神态:“射人的(眼)光”(11节)

语言:“议论改革”(26节)

行为:拔神像胡子(26节)

归纳:过去的吕纬甫是一个“敏捷精悍”、意气风发、关心国事、向往革命、满怀抱负的热血青年。

现在的吕纬甫

神态:“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脸”、眼睛“失了精采” (11节)

语言:“无聊”(人物语言的高频词,计约6次)、“敷敷衍衍”、“模模胡胡”;

行为:送花(23-26节)

迁坟(28节)

教授“子曰诗云”、《女儿经》(39节)

归纳:现在的吕纬甫则成了一个精神颓唐、意志消沉、无聊麻木、失去了理想追求、妥协于世俗现实的人。

提问③:吕纬甫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有何社会意义?

8

明确:吕纬甫是由一个学生时代的革命闯将、热血青年变为一个意志消沉的“文人”。吕纬甫的悲剧,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落潮后,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的悲剧。

(三)重点句品味

品读课文第19节重点句,体味其深刻含义: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点小圈子。”

明确:蜂子或苍蝇的飞旋轨迹,形象地折射了许多像吕纬甫一样的新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是一个向往革命渴望改变现实的热血青年失去了理想与追求转而消沉颓唐与现实妥协的真实写照。点明了小说主题。

(四)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其不同作用。

(重点研读课文第1节和第4节)

第1节:

S城:“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我”的住所“一石居”窗外:“渍痕斑驳的墙壁,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

9

无精采”

作用:

①渲染了压抑、凄冷的气氛,为小说营造了感伤的抒情氛围;

②烘托了“我”懒散的心绪、消沉落寞的情怀;

③为下文塑造颓废的主人公吕纬甫伏笔;

第4节:

废园: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作用:

① “老梅斗雪”、“山茶如火”、 “白雪晶莹”, 象征了“我”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

②废园环境与小说整体阴沉的环境氛围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我”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不甘沉沦的战斗精神。

③“废园”不颓废,与主人公吕纬甫的精神面貌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老友能够重新站立起

10

来的热切希冀。

(五)课堂知识总结

小说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①对于小说“主题”的研究,“人物”是重要突破口。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的核心要素;

②“环境”要素对于小说“主题”也有重要作用,因为“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往往直接点明社会背景,而其“自然环境”描写往往烘托“人物”,从而间接影响主题。

(六)课堂迁移练习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习题。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许是走得急了些,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11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

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人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

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12

“咦呀!”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子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妈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狗娃的双眼溢满浊泪。

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仍然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刀“急不可耐蠢蠢欲动”,“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这些描写,渲染了狗娃急于报复的心理。

C.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地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

13

作。

2.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3.“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4分)

4.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BC

2.

①忠于职守(如“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等)

②面对威胁不退缩(如“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

③坦荡、自信(如“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

④关心他人(如“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

⑤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如“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等。)

3.

14

①“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

②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4.

(1)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蓝空的日头。

(2)①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尖锐。

②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