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连云港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的精神,依照本校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教学常规建设,完善的常规管理制度,规范教师行为,规范教学行为,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实现科学地对教学工作进行监控和指导。制定本方案。
二、具体要求 1、关于课前准备
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要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三维目标上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并按校历拟定好学期教学计划。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材内容重难点,协调各类课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研究确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形成课时计划,确定教学活动方案。
2、关于课堂教学
要求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或增减课时,要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改革教学方式、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进调整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生动、书写规范工整,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3、关于作业布置与批改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作业要有弹性,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习。教师要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作业形式要讲求多校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学生作业要适量,革除机械重复的作业。学生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家庭作业,其他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正确,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尽可能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教师批改作业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同时,要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教学进程、调整教学行为。批改作业所使用的符号应当规范、统一。
4、关于学习辅导
每位教师特别是新接班的老师在学期初,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全面盘查,做好学生情况登记,制订培优扶困计划,确定帮扶对象,寻找帮扶措施。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脱颖而出。
5、关于家校沟通
教师要把“家校沟通”作为自己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以“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听课日”为载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协调家校教育。同时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做好家访工作,除日常联系外,每学年对每位学生至少上门家访一次,并做好记录,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6、关于学生发展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采用一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应重视过程性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师的评语,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
重要部分,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恰当运用描述性、鼓励性评语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7、关于教学研究
要求每位教师都能作为一个研究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活动。参与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形成研究意识,并能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教学研究与日常教学实践和在职学习培训、自我提高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
三、措施与办法 1、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各备课组的活动直接由挂点行政人员参与,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各备课组在期初要订好备课组的主题活动计划, 集体备课要求五有:有时间、有地点、有主题、有主持、有记录,更要有质量。集体备课要有高质量,关键在其主体-----教师。在期初备课组长应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特别是一、二两个实验年段,把握好课程标准的要求、理念,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讨论每个单元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分析学情;分工设计课时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组教师讨论制定本学期的集体备课主题(如:如何使用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交流等)、集体备课方式(如:讨论交流、观看教学录象、专题讲座、问题会诊----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由一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听课、评课,找出解决方案。)每位实验教师应结合备课主题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做好记录。在这里应求共性,存个性,更应防止照搬照套,不能因为集体备课而使教师的个性丧失,它应使教师的不足得到补充,优点得到张扬。
2、抓好开课、听课、评课的管理
开展跨年段跨学科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以利于促进学科的融合、利于教师间在教学上的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要求开课教师要有明确的教研主题,并在上课前要向听课者进行说课以使课堂展示活动更有针对性,要求听课教师要写
好听课笔记、教学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做好评课的准备,要求参与评课的老师要能够无拘无束地畅谈自己的见解,提出个性化的观点,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3、开展“家长听课日”等活动,促进家校联系。
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家长会”,两个“教学开放周”,两个“家长听课日”活动,邀请家委会成员及部分学生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为家校联系构建一个平台,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让家长了解支持学校工作。
4、“任务驱动、学思结合”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
学校充分挖掘校内教育研究资源,整合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等组织的教学研究力量,形成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为一体化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机制,建立直接面向教师的信息畅通的校园教研网络。遵循问题——设计——行动——总结的基本流程,以实验教师为研究主体,既注重研究日常性、生成性、随机性、教师个性的教学问题,又注重研究专题性、基础性、规划性、教师共性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
5、建立教师教学教研工作量化制度。
为了准确描述、客观地反映每位教师的教学教研情况,学校将对教师的教学教研工作进行量化。组织教师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培优扶困工作,说课、听评课、上公开课、案例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后记和论文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评价结果由教务室整理公布,并纳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学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的一项重要内容。
6、建立质量检测及监控制度。
学校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改革等情况,并进行评估指导。学年终,要组织教师全面总结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对备课、说课、听评课、上公开课、案例研究、专题研究、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后记和论文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进行表彰鼓励。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质量调查,对调查的结果及时认真地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