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星照耀中国》的“问题推进式”阅读教学路径
刘姹姹
《红星照耀中国》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必读书目。对这部纪实类作品,如何跨越时空隔膜、拉近文本距离,让学生在文学、史学意蕴的浸润中,走向文本深处,传承革命精神信仰,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两个月来,笔者对该书的阅读教学,采用由浅入深的“问题推进式”阅读教学路径,以通读阶段的初始问题为起点,细读深读阶段的“问题群”及追问为深入点,探究主题精神为落点,引导学生向思维审美的深广度漫溯。
第一阶段: “星星之火”——依“序”设疑,引其质疑
教材“名著导读”提供的指导方法写道:利用序言,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此书的通读,我即用序言作为“预读”,作为阅读起点。检查学生读书笔记时,我却发现该部分笔记很少,找学生交流,发现其难于读懂。针对学情,我加设问题:
能不能给两则序言分别加个副标题?并援引原文说明理由。
学生有了尝试的好奇心,圈点勾画原文,并发表看法。师生在交流中聚焦序言,并将阅读中的困惑点与文眼紧密相连。学生命出了“不一样的斯诺”“斯诺眼中不一样的中国”等副标题;还有学生将两则序言合为一体,生成了“不一样的斯诺与不一样的中国”“永存的鲜红”等新标题。
通读正文,我鼓励学生不求深入,但求找到疑惑点和兴趣点。我设计了“通读任务群”:“线路图”“思
维导图”“自问自答”“观影写作”“图配文”等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渐入文本。我每天检查阅读情况,一旦发现个性化阅读“痕迹”,不吝表扬。我联合学校印制了《〈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学生作品集》,其中集结了通读和细读阶段的优秀阅读作品,学生爱不释手。在“任务群”中,“自问自答”方式最为“热门”:学生主动发问,自己走到阅读“中央”。教者欣喜地看到发问质疑的“星星之火”得以萌发。
一生阅读第三篇《在保安》时,围绕标题自主发问:“为什么毛泽东会成为苏维埃掌权人物?”他从信仰、群众基础、生活习惯等7个方面,写下了他的阅读观察,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一生找寻“我最喜欢的红军人物”,以漫画的形式,勾画人物,诉说故事:如“窑洞里的灯光——毛泽东”“不只有两把菜刀——贺龙”等,鲜活生动、童趣盎然。我将他的17幅作品制成组图书签,分享时大家大为赞叹。
质疑,以文本为基础知识,阅读兴趣为导向,使阅读有了温度。学生轻松通读全书,“第一印象”有了,还提出了100多个问题。所提问题大部分是有效问题,而且相当一部分指向书本要旨,若合理利用,可以“隐”导其为细读探究“蓄势”。
第二阶段:“星火燎原”——细读质疑,专题初探
细读阶段,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遇到的真问题,这是深入阅读的开始。
2019·12B·49
主题策划
在学生尚不具备自构问题群、筛选核心问题的情况下,我依据作品后附的“阅读参考”和教材“名著导读”阅读目标,结合实际,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视角、人物、脉络、地域、诗词和主旨等角度,梳理归类成“问题群”,提炼8个初探专题:长征路线图、封面照片解读、红军人物形象构建、服饰文化寻趣、黄土高原探情、毛泽东诗词鉴赏、我读长征故事和中华民族魂探究。
学生依据阅读兴趣点,自主选题并组成专题小组,细读文本,提升阅读专注力,抓住文章关键词、要紧处,在文本间性视域寻找潜在意脉,同时搜集相关资料。我利用午休前的短暂时间,给各组创设交流时间。随着交流渐深,学生准备专题分享课:专题小组围绕核心问题,学习组长起草分享初稿,组员修改补充内容,确立中心发言人。
当学生细读入境,为实现其心灵与革命传统精
神的自然融入,教者需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追问:“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英雄主义史诗,长征路上还有哪些让你感动的人和事呢?请结合第五篇《长征》中简洁的情节段落,展开写作。”写作为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此任务“逼近”主旨精神。学生写作入情入境,将简要情节做无限延伸,自觉还原史实,进行熟悉与陌生的相乘,完成对文本深处的审美开掘,并为深读阶段“蓄势”。
第三阶段:“薪火相传”——深读质疑,专题再探
深读阶段,由细读阶段“析概念”走向“辨内涵”。“长征精神的内涵”是“问题推进式”阅读探究的落点。此阶段旨在塑造个人人格,涵养民族性格,增强民族认同感。详见《永远的长征——〈红星照耀中国〉主题探究课》实录。
(作者单位: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
2019·12B·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