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经典练习(培优)

2020-05-23 来源:易榕旅网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D 解析:D

A.每个人说话的音色都不一样,“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正确,不合题意;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B正确,不合题意;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C正确,不合题意;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得知病情信息,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发出声音,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B 解析:B 【分析】

(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气体中最慢;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响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振幅,二是距离声源的远近。需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 A.物体发出声音后若没有介质传播或物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等都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音,故B正确; C.声音在钢铁中的声速大于在水中的声速,故C错误;

D.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3.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 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C 解析:C 【分析】

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

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长短的关系。 故选C。

4.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解析:B

A.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k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kHz或小于20Hz时,我们便听不见了,“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超声波属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属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5.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 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D 解析:D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是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B

故选D。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

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B 解析:B

A.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量,即响度,故A错误; B.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 )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 解析:D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也能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解析:C

A.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超声和次声,人耳听不见,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故C正确;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甲所示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如图乙所示)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嘴音是由活塞上下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D 解析:D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错误;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故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振动频率发生了变化,则改变了哨音的音调,故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

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

解析:C

A.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不同,故A错

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和蝙蝠在夜间飞行都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 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1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

B.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大B 解析:B 【分析】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 B.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结石,声音的能量传递给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2.如图所示的小姑娘正在拉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关于二胡演奏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 解析:A 【分析】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B.二胡发出的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不会成为噪声A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

(3)我们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其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出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故B错误;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C错误; D.根据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噪声定义可知,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二胡发出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3.每年9月18日9点18分警钟的鸣响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在气体、液体和真空中均可以传播 B.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越快 C.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C 解析:C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 C.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次声波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因为次声波频率过低,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听不见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14.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平直公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 ②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③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④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A.①③ 解析:C

①由图可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t1=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1=v波t1=340m/s×0.25s=85m

故①正确;

②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

B.②③

C.①④

D.②④C

1×0.5s=0.25s 2t2=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1×0.4s=0.2s 2s2=v波t2=340m/s×0.2s=68m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s′=s1-s2=85m-68m=17m

③④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17m;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则17m共用时间为

t′=Δt-t1+t2=0.9s-0.25s+0.2s=0.85s

汽车的车速为

v车=

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C。

s17m=20m/s t0.85s二、填空题

15.如图甲所示是手机T具箱中的一款T具,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测量的是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乙的标志,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

响度声源

解析:响度 声源

[1]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因为是以分贝为单位。 [2]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6.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途径传入耳内。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_________,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_________。空气传导骨传导超声波次声

解析:空气传导 骨传导 超声波 次声波

[1][2]人听到声音的两条途径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当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从而听到声音,叫做空气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叫做骨传导; [3]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4]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17.一根足够长的空钢管,在一端敲打一下,在另一瑞可以听到___次响声,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传来的。两钢管

解析:两 钢管

[1][2]在一端敲打足够长的空钢管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环境温度相同下,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18.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情,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结石。由此可知,声波实际上是通过介质传播声源振动的______和_______。信息能量 解析:信息 能量

[1][2]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由此可知,声波实际上是通过介质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19.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音调响度

解析:音调 响度

[1]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时,越长的金属条,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低,那么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20.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_____秒,声音在该金属中的声速是 ______.2040m/s 解析:2040m/s [1]因为v=

s, 所以声音的传播时间: tt空气=

sv空气=

1020m=3s

340m/s[2]由题意知:

t空气−t金属=2.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

t金属=t空气−2.5s=3s−2.5s=0.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v金属=

st金属=

1020m=2040m/s 0.5s三、解答题

21.一列长为l1500m的货运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要通过某长度为

L600m的跨江大桥时,为提醒大桥上铁轨两旁的行人注意,处于车头的司机在机车到达

桥头时拉响汽笛,位于车尾的押运员经过t14s听到汽笛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v1340m/s,求:

(1)列车的行驶速度v2; (2)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t2. 解析:(1)35m/s;(2)60s

(1)∵v=s/t,∴l=(v1+v2)t1,将t1=4s,l=1500m,v1=340m/s,代入上式得:

v2=35m/s;

(2)由题意知:L+l=v2t2,将l=1500m,L=600m,v2=35m/s,代入上式得:

t2=60s;

答:(1)列车的行驶速度v2为35m/s. (2)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t2为60s.

22.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 km/h,司机在鸣笛后2 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v声音=340 m/s) (1)火车的速度为多少米/秒;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路程;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的距离。 解析:(1) 20 m/s;(2)40 m;(3)360 m。 (1)火车的速度

v火车 = 72 km/h = 20 m/s;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路程

s火车v火车t20 m/s2 s40 m;

(3)2 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声音v声音t340 m/s2 s680 m,

设火车鸣笛时离隧道的距离为s,则

2 ss火车s声音,

所以

11s(s火车s声音)(40 m+680 m)360 m, 22火车鸣笛时与隧道相距360 m。 答:(1)火车的速度为20m/s;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路程是40m;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的距离是360m。

23.一辆汽车在山崖前鸣笛,(汽车静止)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求:

(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该汽车若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 解析:(1)680m;(2)650m. (1)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为:

t=

由v=

1×4s=2s, 2s得,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 ts=v声t=340m/s×2s=680m;

(2)54km/h=15m/s,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15m/s×4s=6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

2s=s声+s车=1360m+60m=1420m

s=710m;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s′=s−s车=710m−60m=650m.

答:(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8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50m.

24.2017年12月30日,经过四年两个多月的建设,芜湖长江二桥正式通车,项目起点位于无为县石涧,终于繁昌县峨山,是无为第三座跨江通道。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通行,在长江二桥上装有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用来检测行驶的车辆是否超速,当有一辆汽车经过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0.2s接收到回波信号。求超声波接触汽车时,汽车和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速度340m/s)

解析:m

设汽车和测速仪的距离为s,则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所经过的路程为2s,所花时间为0.2s,由速度公式vs可得 t2sv声t340m/s?0.2s=68m

解得s34m。

答:超声波接触汽车时,汽车和测速仪的距离是34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