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 如图1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如图2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 cm.
2. 鼓面受到击打时会发出声音,是由于鼓面 产生的;用不同的力量击打,变化的是声音的 。
3. 2017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图示为首飞时的情景,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也可由水蒸气在机体表面凝华而成,上述两个过程都是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飞机表面结冰后,会破坏其空气动力学外形,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增大,影响飞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4. 某商场内,顾客站在以0.8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如图所示),通过12m的路程,需 s,若以扶手为参照物,他是 的(填“静止”或“运动”)。
5. 一束光线AO与水面成30°角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如图所示),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反射角 60°,折射角 60°.(以上两空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
6. 一只钢瓶内储存有压缩气体;用掉一半,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a所示,在t0时刻该图象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 。现在有甲、乙两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在t0时刻,甲通过的路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通过的路程。
8. 有一束光经过凸透镜二倍焦距处射向该透镜,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9.(3分)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测量时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D.改进测量方法
10.(3分)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森林里树枝间的光柱
B.激光测距仪
C.木工检查木料是否平直 D.排队看齐
11.(3分)一间普通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空气密度为1.29kg/m3)( ) A.一支粉笔
B.一个鸡蛋
C.一名中学生 D.一辆轿车
12.(3分)根据图表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水 水银 酒精 煤油 1.0×103 13.6×103 0.8×103 0.8×103 冰 干松木 铜 铝 0.9×103 0.4×103 8.9×103 2.7×103 0℃、标准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A.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无关 C.相同条件下,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D.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不同 13.(3分)下列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放大镜能把课本上的字放大,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 B.人眼睛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舞台上利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14.(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可以制成红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也同样遵守反射定律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可以利用钞票上某些位置的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来鉴别钞票的真伪 15.(3分)如图所示的现象或情景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渔民向看见鱼的下方插鱼 B.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C.
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 D.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16.(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 B.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利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
17.(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18.(3分)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
19.(8分)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小明为节省时间,用电磁炉代替酒精灯,不锈钢锅代替烧杯来进行实验,绘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
(2)乙图中,萘的熔化过程是图象中的 段(填“AB”、“BC”或“CD”),该过程是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3)小明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20.(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开始实验时,应先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目的是: ;
(2)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图示是某次成清晰像的实验情景,则此时光屏上出现的是 (填“正
立”或“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若保持图中凸透镜和蜡烛位置都不变,在凸透镜左侧(蜡烛的右侧)附近放置一近视眼镜(图中未画出),则需要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1.(8分)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 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甲、乙、丙三位同学不同的读数方法:其中正确是 同学,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6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
四、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2.(8分)一天小明上学出门后,以1m/s的速度走了360m,感觉时间不够,为了不迟到,他立刻又以1.5m/s的速度走了4min到了学校。求他家离学校有多远?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3.(8分)一铁球的质量为158g,体积为30cm3,通过计算判断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是空心的,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若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球的总质量是
多少克?(铁的密度ρ铁=7.9×103kg/m3)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4分)如图1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37.8 ℃.如图2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 1.25 cm.
【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64:长度的测量.
【分析】①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②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
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
①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
②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5cm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3.25cm﹣2.00cm=1.25cm. 故答案为:37.8;1.25.
【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2.(4分)鼓面受到击打时会发出声音,是由于鼓面 振动 产生的;用不同的力量击打,变化的是声音的 响度 。
【考点】91:声音的产生;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发出声音; 用不同的力量击打,鼓面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和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进行分析,还要将声音的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解答。
3.(4分)2017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图示为首飞时的情景,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试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也可由水蒸气在机体表面凝华而成,上述两个过程都是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飞机表面结冰后,会破坏其空气动力学外形,使飞机升力减小,阻力增大,影响飞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考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结冰属于凝固过程;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故答案为:凝固;放热;
【点评】本题以我国大飞机C919为背景,涉及到了物态变化的知识,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是中考的热点。本题主要属于常见题目,难度不大。
4.(4分)某商场内,顾客站在以0.8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如图所示),通过12m的路程,需 15 s,若以扶手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的(填“静止”或“运动”)。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顾客通过的路程就是电梯通过的路程,即本题中知道速度和路程,即可根据公式v=算出时间;
(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解:
由v=得顾客通过12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 t==
=15s;
在上升过程中,顾客以扶手为参照物,即其相对于扶手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他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15;静止。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本题很好的将这两个知识综合在一起且题目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也体现了物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5.(4分)一束光线AO与水面成30°角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如图所示),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反射角 等于 60°,折射角 小于 60°.(以上两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AK:光的折射规律.
【分析】首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可以确定入
射角,再分别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答】解: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等于60°,过入射点作出法线。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60°。 故答案为:等于;小于。
【点评】此题同时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在答题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注意折射角、入射角及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
6.(2分)一只钢瓶内储存有压缩气体;用掉一半,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将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钢瓶内气体用掉一半,质量减半、体积不变,利用ρ=分析密度大小变化。
【解答】解:
钢瓶内气体用掉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不变(气体的体积等于钢瓶的容积),由ρ=可知,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将变小,变为原来的一半。 故答案为:变小。
【点评】教师在讲解密度时,往往会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密度是保持不变的。但气体有其特殊性,气体是没有一定的体积的,所以此题往往会造成一些粗心学生的错误。
7.(4分)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a所示,
在t0时刻该图象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 路程 。现在有甲、乙两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
在t0时刻,甲通过的路程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通过的路程。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1)首先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判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运动相同时间,平均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解答】解: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
则由图a可知,在t0时刻该图象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
由图b可知,甲在t0时刻之前速度一直小于甲的速度,在t0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等,t0时刻之后,速度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甲、乙两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相同,
根据v=可知,在t0时刻,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 故答案为:路程;小于。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8.(2分)有一束光经过凸透镜二倍焦距处射向该透镜,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所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像在二倍焦距处,所以过二倍焦距处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一定过另一侧二倍焦距处,画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过二倍焦距处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处,如图所示:
【点评】考查了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注意一倍焦点与二倍焦点的不同,且在光线上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9.(3分)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测量时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D.改进测量方法 【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刻度尺的原因、由于人在估读时造成的误差等;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1)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也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叫误差,因此测量时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不能减小误差,故A符合题意。
(2)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是不可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定义、产生原因,以及减小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0.(3分)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森林里树枝间的光柱
B.激光测距仪
C.木工检查木料是否平直 D.排队看齐 【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因为林间的光柱、木工检查木料是否平直以及排队看齐等现象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属于光沿直线传播,
而激光测距仪是根据光速和测量的时间来间接测量两物体之间距离的。 【解答】解:A、C、D分别属于光沿直线传播中的原理的应用,都属于光沿直线传播;而激光测距仪是利用光速来间接测量两物体之间距离的。 故选B。
【点评】牢记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并且能够分辨出光速的利用现象、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现象,并能灵活应用。
11.(3分)一间普通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空气密度为1.29kg/m3)( ) A.一支粉笔
B.一个鸡蛋
C.一名中学生 D.一辆轿车
【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估测出卧室的高,然后计算出卧室内空气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求出空气的质量;然后和选项中各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卧室的高约是3m,则卧室内空气的体积V=15m2×3m=45m3; 根据ρ=可得,空气的质量:m=ρV=1.29kg/m3×45m3=58.05kg;
A、一支粉笔的质量大约是4g=0.004kg,远小于58.05kg,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0.05kg,远小于58.05kg,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与卧室内空气的质量比较接近。故C 符合题意;
D、一辆轿车的质量在1000kg左右,远大于空气的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单位换算和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物体质量的估测,所以一定要
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多积累经验。
12.(3分)根据图表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水 水银 酒精 煤油 1.0×103 13.6×103 0.8×103 0.8×103 冰 干松木 铜 铝 0.9×103 0.4×103 8.9×103 2.7×103 0℃、标准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A.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无关 C.相同条件下,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D.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不同 【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从表中可以得出信息,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可能相同,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已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和质量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可比较体积的大小。
【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相同的,如酒精和煤油。故A错误;
B、D、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但密度不同,说明密度与物质状态有关。故B错误,D正确;
C、水银的密度比铜和铝的密度都大,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特性的应用和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能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
13.(3分)下列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放大镜能把课本上的字放大,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 B.人眼睛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舞台上利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1M:液化及液化现象;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B9: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分析】(1)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是应用此原理;
(2)当u>2f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应用此原理;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4)在六种物态变化现象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A、放大镜能把课本上的字放大,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原理,而不是成实像原理,故A错误;
B、人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B错误;
C、冬天,教室的玻璃内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而不是外侧,故C错误;
D、舞台上利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涉及到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14.(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可以制成红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也同样遵守反射定律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可以利用钞票上某些位置的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来鉴别钞票的真伪 【考点】AT:红外线;A7:光的反射定律;AQ: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AU:紫外线.
【分析】(1)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解答】解:A、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利用红外线可以制成红外线夜视仪,故A正确;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正确;
C、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故C错误。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验钞机可以利用钞票上某些位置的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来鉴别钞票的真伪,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5.(3分)如图所示的现象或情景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渔民向看见鱼的下方插鱼 B.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C.
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 D.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考点】A6:光的反射.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
【解答】解;A、渔民向看见鱼的下方插鱼,属于光的折射。故A错误;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属于光的折射。故B错误。 C、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
D、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16.(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 B.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利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
【考点】9H:音色;92:声音的传播条件;9L:防治噪声的途径;9M:声与信息.
【分析】解决此问题的关键要掌握:
(1)声音的三大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可用来辨别不同的声音。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3)声的利用: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解答】解: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 B、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利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声音的频率不在20~20000Hz的范围内,或响度过小,人耳都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减弱噪声的途径、超声波的应用、声音特性的辨别等,属声学综合题。
17.(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 (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3)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 (4)“白气”是液化现象. 【解答】解:
A、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故B正确; C、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故C错误;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沸腾现象,熟悉沸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8.(3分)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考点】26:天平的使用.
【分析】天平的使用包括两大步,即天平的调节和物体的称量,平衡螺母是在调节过程中来调节横梁平衡的,而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解答】解:称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重,左边放的是物体,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6分)
19.(8分)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小明为节省时间,用电磁炉代替酒精灯,不锈钢锅代替烧杯来进行实验,绘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80℃ ;
(2)乙图中,萘的熔化过程是图象中的 BC 段(填“AB”、“BC”或“CD”),该过程是 吸热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3)小明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萘的质量较小 (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1)(2)AB段固态的萘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温度升高,到第5min开始熔化,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
(3)熔化时间过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萘的质量较小、火焰太大、没有用水浴加热等。
【解答】解:(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萘开始计时的温度60℃,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则萘的熔点是80℃
(2)图中BC段表示萘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说明熔化过快,由图甲可知实验已经采用了水浴加热法,因此可能是因为萘的质量较小、火焰太大。 故答案为:(1)80℃;(2)BC;吸热;(3)萘的质量较小。
【点评】此题考查晶体熔化的图象,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晶体的熔点、各段物质对应的状态等。
20.(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开始实验时,应先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
(2)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
(3)图示是某次成清晰像的实验情景,则此时光屏上出现的是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若保持图中凸透镜和蜡烛位置都不变,在凸透镜左侧(蜡烛的右侧)附近放置一近视眼镜(图中未画出),则需要将光屏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当物距等于2f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等于2f; (3)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近视镜为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解答】解:(1)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则20cm=2f,f=10cm;
(3)由图知,物距为50cm﹣20cm=30cm>2f,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近视镜为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在凸透镜左侧(蜡烛的右侧)附近放置一近视眼镜,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将会延迟会聚,则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2)10;(3)倒立;缩小;(4)右。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焦距的确定及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和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
的前提。
21.(8分)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 161 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甲、乙、丙三位同学不同的读数方法:其中正确是 乙 同学,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50 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6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 1.1×103 kg/m3。 【考点】2F:液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1)根据图甲读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显示数值;
(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根据图乙读出液体的体积,单位是ml,1ml=1cm3; (3)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100g+50g+10g+1g=161g;
(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
如图,甲俯视,读的数据比实际偏大;丙仰视,读的数据比实际偏小;乙的读数方法是正确的;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50mL=50cm3;
(3)液体的质量m=m总﹣106g=161g﹣106g=55g, 液体的密度:ρ==
=1.1g/cm3=1.1×103kg/m3。
故答案为:(1)161;(2)乙;50; (3)1.1×103。
【点评】此题是测量液体的密度,主要考查了有关天平及量筒的使用和读数,同时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在此实验中,要掌握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通过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进行计算。
四、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2.(8分)一天小明上学出门后,以1m/s的速度走了360m,感觉时间不够,为了不迟到,他立刻又以1.5m/s的速度走了4min到了学校。求他家离学校有多远?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后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根据平均速度的变形公式s=vt求出后一段的路程,前后路程相加即为小明家离学校的距离;
(2)知道前一段路程的路程和速度,根据t=算出前一段路程的时间;求出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根据平均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4min=240s, 由v=得,后一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s2=v2t2=1.5m/s×240s=360m, 则他家离学校的距离: s=s1+s2=360m+360m=720m。 (2)前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小明上学走路的总时间: t=t1+t2=360s+240s=600s,
=
=360s;
则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v==
=1.2m/s。
答:他家离学校有720m;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为1.2m/s。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关键是知道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3.(8分)一铁球的质量为158g,体积为30cm3,通过计算判断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是空心的,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若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球的总质量是多少克?(铁的密度ρ铁=7.9×103kg/m3) 【考点】2J: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分析】(1)应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实心铁球的体积,再与铁球的实际
体积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实心体积小于实际体积,则是空心的;
(2)球的体积与铁的体积之差是空心部分的体积;
(3)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质量,再加上铁球的质量即为注满水后铁球的总质量 【解答】解:由ρ=可知,实心铁球的体积: V铁=
=
=20cm3,
因为V铁<V, 所以此球为空心; 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V空=V﹣V铁=30cm3﹣20cm3=10cm3。 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水的质量: m水=ρ水V空=1.0g/cm3×10cm3=10g, 注满水后铁球的总质量: m总=m水+m=10g+158g=168g。
答:此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0cm3;若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球的总质量是168g。
【点评】本题考查空心部分体积和铁球质量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
运用;判断物体是否为空心,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实质上都是根据密度定义式,比较实际物体与实心物体的质量,体积或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即,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和比较密度法,如果存在差异,则实际的物体为空心物体,此题运用的是比较体积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