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人画
文修:2021年1月2日美术欣赏期末论文
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提交时间:__________
浅谈中国“文人画”的题材、内涵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风格流派,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它是我国具有较深厚、较全面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重视笔墨趣味,体现文人情趣,诗书画印结合,以诗入画、以书法入画。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的确,它与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和专业画家的绘画都有明显的不同,所体现的审美追求,最为充分地表现出了我国绘画重主观意念、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
文人画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
自怜,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漠名利。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
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
郑板桥尤善画竹石,其画中之竹石,尽管形态上与现实中的竹石并没什么区别,但很显然这些自然客观之物已被人格化,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人文化正是如此,画客观事物,却不是单纯的状物描摹,更多的是表达主观感受,基于现实,却由现实中超脱升华。我们不禁会问,人文画的题材为何仅局限在山水、花鸟这类自然之物上而又赋予这样的内涵呢?我们且从王维说起。
唐代大诗人王维,同时也是一个大画家,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高居相位,到晚年的他无心仕宦,隐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学佛理,以诗酒自娱,重点描写恬淡宁静的山水景物,清新明丽;绘画上,他开创了水墨山水画和雨点皴法,赋予画面以节奏和水墨浓淡的对比,让世人第一次领略到了中国墨韵的无限魅力。王维的水墨画因其具有鲜明的文人画特色及审美情趣,而被后人尊为文人画的鼻祖。
及至宋代,这个特殊的年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文化高度繁荣,文人阶层壮大,诗歌、书法、绘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此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发展,逐步成熟。从北宋初期董源的《潇湘图》开始,中国绘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山水画兴起。之后有范宽、李成等人的横空出世,山水画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与此同时,花鸟画也开始兴起,题材更加广泛丰富。这个时期的苏轼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元代是文人画的鼎盛期,众多文人士大夫不满蒙古贵族统治和民族压迫,将绘画作为逃避现实自我调整的手段。他们隐居深山,融入自然,其中以“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赞王蒙为代表,把文人画推到了历史的高峰。赵孟頫集诗、书、画、印为一炉,提倡复古,自成一格,形成了完美的文人画表现形式,为文人画的创作奠定了理
到了明清,文人画完全型,并且更随意,更写意,个人情感在绘画体现的淋漓尽致,诗、书、画、印俱为一体,以“明四家”、“四王”、“扬州八怪等为”代表。
题材和内涵的产生和发展深受重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唐代传统和宗教渗透到绘画,禅宗美学强调寻求内心空灵境界,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优秀的文人画家均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对儒、禅、道思想深刻理解,绘画以能表现“禅境”和“道”为最高宗旨。在禅境的影响下,表现心灵、抒发心胸,成为文人画的主要艺术倾向。梅、兰、竹、菊被人们称为“四君子”,它们在画家的笔下便超越了普通的植物而具有了人格特征。文人画家多仕途坎坷,他们常常回避社会矛盾,借绘画抒发情感,写胸中郁闷之气,将花木草虫以人格化。文人画家找到了表现“道”的最恰当的审美形式——水墨画。这些决定了文人画在题材选取上有趋同倾向,即山水、花鸟、尤其梅兰竹菊等成为传统的表现题材。 士大夫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产物,文人画则是士大夫阶层特有的产物,其题材、内涵皆由彼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