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竞赛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标准预防: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
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4、保护性隔离措施: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5、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6、目标性监测:指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如:ICU、新生儿病房、手术部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等。
7、暂居菌: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者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8、生物指示物:指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9、医院感染监测:指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0、感染链:指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二、是非题(正确为A,不正确为B)
1、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A)
2、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按照规定的时限逐级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A)
3、医疗机构产生的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不可自行处置。(B)
4、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72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B)
5、医疗机构内的医疗垃圾可以和员工电梯、病员电梯、餐梯、清洁货梯一起运输。需要精心整理。
6、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别放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的标准和警告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内。
7、在盛装医疗废物之前,应认真检查医疗废物包装物或,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8、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等不得混合收集,只有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和感染性废物一起收集。
9、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10、当医院出现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11、医疗机构在转送病人时,应按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
12、自身感染又称外源性感染,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 13、当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14、在临床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之前,应检查小包装是否破损、过期失效、产品是否不洁或霉变等。
15、无菌物品开包后,有限使用期限为20小时。 16、压力蒸汽灭菌不适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17、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属于病理性废物。
18、已明确为病毒感染者可同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细菌性感染。
19、碘类、醇类消毒剂是中效消毒剂。
20、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单项选择题:
1、经医疗机构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医院应在12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军团菌。 3、不属于灭菌剂的是含氯消毒剂。 4、不属于高危物品的是体温表。 5、属于高水平消毒剂的有戊二醛。
6、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长备不懈的方针。
7、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后,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C)及时的反应和果断的措施是必要的。
8、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C)这是为了防止传染病和环境污染。
9、《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将导致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受到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人民政府
有关部门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C)这是为了保障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环境的健康。
10、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的原则是,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D)这是为了避免高危废物对环境造成危害。
11、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慢性感染急性发作不是医院感染。(A)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12、医院感染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住院病人。(D)这是因为住院病人在医院内的时间较长,容易受到医院感染的影响。
13、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D)这是因为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病人感染。
14、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必须达到灭菌要求。(B)这是为了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引入细菌。
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各类医疗废物。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该设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当医院发生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做好消毒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能仅仅依靠这一措施就可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当病人经过血管介入性操作后出现发热、局部有压痛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临床上可以诊断为血管相关性感染。
治疗室的管理制度中,无菌棉球、纱布包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这是正确的。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为5类。
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
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感染性废物。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不属于病理性废物。
病人使用过的吸氧面罩属于感染性废物。
根据《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包装袋应该是黄色的。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各类医疗废物。
1.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需要特别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影响。
2.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等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4.治疗车上物品应分区排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5.发生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重大事故时,县级、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在12小时内逐级上报。
6.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时,应将其置于包装物或内,并在盛装前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7.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时,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8.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的3/4时,应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的封口紧实、严密。
9.医疗卫生机构将医疗废物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时,应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保存。
10.医疗卫生机构内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的资料至少需要保存3年。
11.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医疗机构需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C.35cm×35cm×25cm;D.35cm×35cm×30cm
37、对于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浸泡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
38、内镜灭菌后合格的标准是无菌检测合格,细菌总数为0cfu/件,未检出致病菌。
39、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等必须进行一次性使用后进行灭菌处理。
40、对于特殊患者使用的内镜如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浸泡时间应不少于45分钟。
41、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不超过5cfu/cm2.
42、对于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采用灭菌方法进行处理。
43、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
44、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等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
45、对于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及其附件,应达到灭菌水平消毒。
46、对于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应达到高效消毒水平。
47、戊二醛对医疗器械浸泡灭菌需要的时间为10小时。
48、一般30W紫外线灯的使用寿命为1000小时。
49、用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5cm×35cm×25cm。
50、在压力蒸汽灭菌中,金属包的重量不得超过40cm×30cm×25cm(D)。
四、多选题:
1、输血可以引起戊型肝炎(B)、丙型肝炎(C)、艾滋病(D)和巨细胞病毒感染(E)。
2、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A),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B),抑制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处理为消毒(D),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处理也为消毒(E)。
3、属于高度危险物品的有手术器械(A)和心导管(B)。
4、受到致病性芽孢菌、真菌孢子、分支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应选用高效消毒法(B)或灭菌法(C)进行处理。
5、医务人员在消毒工作中应注意干热灭菌时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时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A),使用紫外线、微波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B),避免锐利器械刺、割伤人体(C),使用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漏,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对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剂,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D),使用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剂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粘膜的损伤(E)。
6、在压力蒸汽灭菌后,物品出现破损(A)、湿包和有明显水渍的包(B)、化学指示剂未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有可疑点者(C)、灭菌包掉落在地上(D)、灭菌包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E)时,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7、正确的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为: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A),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B),接触皮肤的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
≤20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C),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数应≤100cfu/g,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D),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E)。
8、《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中规定正确的是:透析器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必须在符合规定的专门场所进行(A),透析器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必须由专门人员操作(B),透析器清洗、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和程序必须符合规定(C),透析器清洗、消毒和灭菌的记录必须真实、完整、规范(D),透析器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必须进行检测(E)。
1.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不能复用。同样地,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在复用时应与其他患者的血液透析器隔离。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也不能复用。其他可能通过血液传播传染病的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也不能复用。此外,对复用过程所使用的消毒剂过敏的患者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也不能复用。
2.医疗废物被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五类。
3.感染性废物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以及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采血针和废弃的被服也属于感染性废物。
4.损伤性废物包括载玻片、玻璃安瓿、医用针头、缝合针、备皮刀和玻璃试管。
5.变质的免疫球蛋白、臀垫、过期的84消毒液、用过的戊二醛消毒剂和废弃的肢体不属于感染性废物。
6.《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要求包装袋颜色为黄色,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盛装感染性废物的包装袋上要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包装袋上应印制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包装袋大小和形状适中,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桶)盛装。
7.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外表面应当标注警示标识、中文标签、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医疗废物产生日期和医疗废物类别。
8.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以及最终去向和经办人签名。
9.《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明令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以及禁止用黑色塑料袋盛装医疗废物。此外,禁止回收利用医疗废物。
D、过期药品;E、废弃的化疗药物。
24、医疗废物的处理应当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处理,以下哪些是正确的分类方法?(ABC)
A、化学性废物、生物性废物、放射性废物; B、医疗器械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C、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生物性废物; D、有害废物、无害废物、可回收废物; E、以上都不是。
25、医疗废物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ABC) A、焚烧;B、化学处理;C、物理处理; D、填埋;E、以上都是。
26、医疗废物焚烧处理的优点有哪些?(ABC) A、能够有效地杀灭微生物和病毒; B、能够将废物减少至原来的1/10以下; C、能够降低废物的体积和重量; D、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渣滓;
E、以上都不是。
27、医疗废物化学处理的方法有哪些?(ABC) A、酸碱中和;B、氧化还原;C、沉淀; D、过滤;E、以上都是。
28、医疗废物物理处理的方法有哪些?(ABC) A、破碎;B、压缩;C、挤压; D、剪切;E、以上都是。
24、以下哪些内镜需要灭菌?(ABCDE)
A、膀胱镜;B、关节镜;C、脑室镜;D、腹腔镜;E、宫腔镜。
25、以下哪些内镜需要进行高水平消毒?(ABCE) A、喉镜;B、气管镜、支气管镜;C、胃镜、肠镜; D、宫腔镜;E、乙状结肠镜、直肠镜。 26、以下哪些内镜附件需要灭菌?(AB)
A、活检钳;B、高频电刀;C、连接管;D、口圈;E、吸引管。
27、口腔科诊疗器械应达到灭菌要求的器械有:(ABCDE)
A、手机;B、车针;C、根管治疗器械;D、拔牙器械;E、牙周治疗器械。
28、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主要包括:(ABCD)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29、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ABCDE) A、接触病人前后;
B、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C、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D、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E、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30、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哪些局部处理措施:(ABCD)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B、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C、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D、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E、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包括: 1、床头抬高30度;
2、每天停用一次镇静剂并评价是否可以撤机; 3、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预防药物; 4、每6小时用洗必泰冲洗口腔; 5、吸引插管气囊上方的分泌物; 6、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二)锐器伤与针刺伤的预防原则包括: 1、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2、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 4、禁止针等锐器物回帽;
5、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物放入防水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
三)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基本要素包括: 1、对医务人员、患者和探视者进行教育; 2、宣传需隔离的体征并指导实施;
3、控制感染源:咳嗽时用纸巾盖住口鼻并立即弃置用过的纸巾,当患者能够耐受时佩戴外科口罩;
4、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
5、进行空间隔离: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呼吸道感染者在候诊区内相互保持1米以上的间距。
医务人员在照顾呼吸道感染患者时,需要佩戴外科口罩,并严格遵守手卫生规定。洗手的原则是,当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如果手部没有污染,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代替洗手。
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是,手术野应为人体无菌部位,没有炎症、损伤或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器官。如果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或者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或者需要植入异物,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则需要考虑预防用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