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和硕县乃仁克尔乡党委委员、组织干事、副乡长:王康
(2012年5月12日)
根据上级远程教育工作部署,结合乃仁克尔乡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乡积极探索“管、学、用”长效机制,通过扎实开展“工作思路求创新、工作方法讲灵活、工作队伍强培训、站点管理重规范、日常工作勤督查、学用转化抓示范”等有效活动,促使全乡远程教育站点充分发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使用技术的致富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能传授点、农民文化生活的娱乐点”的作用,逐渐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接受教育的大舞台,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的助推器,连接外界的信息大通道。为进一步巩固学用成果,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长效机制,专门成立乡远程教育工作调研组,派出专门力量,通过座谈、走访、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就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开展情况做一深入了解,并针对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积极地调研探索与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远程教育工作现状及主要做法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上的应用,是科技发展和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是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和载体,也是用信息化带动农牧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和硕县乃仁
克尔乡作为蒙古族聚居为主的偏远山区牧业乡,地广人稀,蒙古族占99.3%以上,祖祖辈辈以放养为主,生产方式单一,农牧民增收渠道单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低,为解决牧区贫困问题,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牧区发展抓搬迁”的重大战略决策,乃仁克尔乡党委、政府按照“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和“搬下来、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于2007年10月开始实施牧民扶贫搬迁工程,至2010年2月完成,共搬迁200户近900名牧民到相对繁荣的农区,搬迁牧民逐步开始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工作,传统牧民开始逐步向现代农民转型,远程教育搭建了农牧民致富的桥梁,在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积极的助推作用,带动了广大搬迁牧民不断增收致富。
(一)远程教育工作现状
远教工作呈现出六个方面的良好态势。一是站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目前全乡现已建成4个接收站、5个光盘播放点,在党员活动室建有3个卫星收视点,覆盖全乡所有的行政村。在设备的配臵上,有1个站点按照“电脑+投影仪”标准配备,3个站点均按照“电脑+电视”标准配备。二是群众对远教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率较高。据统计,从127名抽样调查的党员干部群众的情况看,知道当前各级正在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占99.1%;认为开展远程教育非常有用的占94.2%;对远程教育兴趣很浓的占87.5%,已从中得到实惠的占71.3%,这说明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远程教育这一新事物已基本接受,而且对远程教育工作比较满意。三是站点操作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较高。从被抽查的3名村级操作员现场操作情况来看,3名站点操作员均能够单独排除一些常见的电脑故障,大部分村两委干部均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能够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要。四是终端站点管理比较规范。从调查情况看,终端站点的设备运行比较正常,基本能够按照站点学用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到教学有计划、收看有组织、学习有记录、
设备有档案,站点日常教学管理比较规范,安全防范措施比较到位。五是站点学用工作开展比较正常。总体来看,各站点都能结合本地实际,根据不同需求,制定计划,灵活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平均每月组织集中学习基本不少于4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欢迎。六是站点经济社会效益发挥比较充分。大部分站点能够立足本地产业实际和少数民族群众需求,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学习培训,较好的发挥了远教站点的综合效益,大大提升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党员干部“双带”能力,促进了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
(二)远程教育工作具体做法和呈现的亮点。
在具体学用工作中,积极创新,严格按照远程“五好”站点考核细则,紧紧围绕“开机正常化、操作全员化、教育普及化、服务特色化、管理规范化”等“五化”工作目标,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强化了培训和宣传,加速了传统牧民从事现代农业的的步伐,推动了传统牧民向现代农民转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积极引导,强化督查,努力实现“开机正常化”。从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舆论氛围、强化督查考核入手,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使用远程教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兴趣、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开机正常化”。明确各站点每月组织集中学习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月确定固定的“远程教育学习日”,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确保村办公场所每天有人值班,随时接待党员群众点播学习。加强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实感受远程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依托“远程教育课堂”传播平台,强化教育培训功能,打造和谐助推器。乃仁克尔乡算得上地广人稀,祖祖辈辈以放养为主的牧民们居住十分分散,即便邻居最近的也是招手相望,
想要将村民聚齐都要提前好几天挨家通知。近几年来,乡党委结合牧区蒙古族牧民居住分散,组织集中学习、培训宣传难,信息闭塞等实际情况,积极拓思路,想办法,将远程教育触角进行了延伸,采取“马背教育”的教育转换传递形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牧区的“远程学习教育”宣传方式,搭建了牧区宣传教育新平台,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走到哪里,宣传就跟到哪里。无论是“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三讲”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还是今年的“创先争优”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马背宣传队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带着各类宣传单和太阳能发电机以及电教放映器材,无论寒、暑,骑马穿行在千里草原上,及时将汉、蒙两种文字的学习材料送到牧民手中。在10余个放牧点中设立学习培训点,采取“白天放牧晚上集中学、晴天放牧雨天集中学”的形式,组织牧民进行学习,及时将党的声音传播到每一个牧民党员群众的耳边,使牧业点的牧民能够及时听到党的声音,掌握党的相关政策和信息,深受牧民的喜爱,从此以后山区草场牧业点的党员牧民再也不是信息闭塞的“聋哑人”。自马背宣讲队成立以来,在开展各类教育宣传活动中,共深入草场放牧点给牧民群众宣讲授课100余次,辅导100余次,开展谈心活动80余人次,发放蒙文宣传资料5000余份,直接和间接培训牧民群众累计1000余人次。针对远教学用工作,还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及时制订出台《远程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并将远程教育纳入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相挂钩,确保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真正落实,学用效果真正体现。
二是注重结合,务求实效,努力实现“服务特色化”。积极整合资源、深挖潜力,通过搭建素质提升、村务管理、文化活动等平台,不断深化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各项功能,全力打造综合性
为民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服务特色化”。把远程教育站点与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点相结合,各村做到每周一次集中办公,每月一次民情沟通,积极为群众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并依托远程教育站点设施,为流动党员、村级财务管理、农民建房、计划生育等工作提供网上管理平台,使村务管理更加规范、便捷。把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与文体俱乐部、村民活动中心建设相结合,将远教站点建设成村级文化教育中心,积极开展农村政策法规、科普卫生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节目,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针对草场牧区比较分散,路途远,路况差,多数是山路,牧点党员牧民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马背宣讲队及时转换角色,成为“马背电教队”,克服困难,骑马几十公里,驮着太阳能发电机和电教设备,深入乃仁克尔乡巴克沁沟、乌斯通沟等草场深处,活跃在10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牧业点上,巡回播放“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和党的相关惠农政策、农牧业种养殖技术,科技养殖知识讲座、医疗卫生保健常识等内容的电教片,及时将各方面的信息送到牧业点牧民群众中,增强牧民学科学,用科学的实际本领。自马背电教队成立以来, 在牧区累计组织播放各类电教片500余部,观看人数累计达12000余人,组织开展马术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20次,大大丰富了牧区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是整合资源,灵活组织,努力实现“教育普及化”。努力拓宽远教站点的覆盖面,积极探索灵活多变、喜闻乐见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吸引广大普通群众参加学习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普及化”。根据党员干部群众不同的年龄、文化结构及产业发展实际,制订不同口味的“菜单”,开展个性化学习,对一部分有条件的站点还通过开设“电子阅览室”等“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坐得住、学得懂、用得上”,以提高学习
效果。针对搬迁牧民缺乏农业生产技术实际,强化技术指导功能,铺就农牧民致富路,结合发展现代畜牧业、特色农业和以葡萄种植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及旅游业四大产业的实际需求,精心收集和下载科学种、养技术专题片,刻录光碟、编译蒙文宣传册发放到农牧民手中。目前,发送光碟160余张,蒙文宣传单600余份。搬迁牧民早日克台就是“远程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作为传统牧民的他,思想比较老化,通过马背宣讲队和马背电教队深入山区草场牧业点进行宣传培训,播放种养殖业尤其是农业种植技术电教片,使他思想有了大的转变,搬迁过程中,他带头当“移民”,住进了搬迁点,当了几十年的牧民就要变成农民了,早日克台心里有些失落,但想起电教片里教了自己那么多种植知识,有很多人靠种地致富,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早日克台拿出当初“远程教育”播放电教片时记的笔记,按照电教片教的知识,在他的大棚里种起了蔬菜,只要有人去早日克台家做客,他都会自豪地带着客人去大棚,去看看他亲手种的蔬菜,紫的茄子、绿的辣子、红的西红柿、长的豆角……,早日克台说:“我种菜的技术都是通过远程电教片学的”。远程教育为广大搬迁牧民搭建了学习技术的桥梁,服务着搬迁牧民,带动着广大搬迁牧民不断致富。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乃仁克尔乡乌勒泽特村(一期搬迁点)种植了3100亩葡萄,种植了78座小拱棚蔬菜,通过远程设施,学习了种植和管理技术,葡萄长势良好,拱棚蔬菜取得较好的收益。 四是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化”。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站点的规范化管理,有力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用的发挥,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化”。及时制订出台了站点设备管理、设备操作规程、学习培训、工作人员职责等一系列站点日常学习管理制度,并统一制作上墙,做到教学有计划、收看有组织、学习有记录、设备有档案。定期开展“站点建设回头看”活动,按照规范化站点建设的要求,对各站点进行大检查,对发
现问题的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各站点设备的正常运行,远教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在牧区基本实现了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全覆盖,并强化远教服务延伸,推动农牧民便利化。目前已由马背宣传队和马背电教队不断延伸,设立了马背医疗队、马背党校、马背法庭、马背巡警、马背购销、马背影院和马背艺术团等为主的综合型服务的综合实体。肩负起了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化解群众矛盾、处臵突发事件、维护地方稳定、服务牧民群众就医看病等方面的重要使命。以前牧区的日常生产生活资料要跑到几十公里以外去购买,畜产品价格时常不稳定,在出现畜牧产品难卖问题时,尤其是羊绒价格下跌无人收购时,“马背电教队”又转换角色充当“马背购销队”起到了积极地的作用,使积压在牧民家里的畜牧产品找到了销路,使牧民群众在也不为畜牧产品销售不出去而发愁,极大的提高了牧民生产生活质量。目前“马背教育”已让广大牧民群众认可,在牧民群众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要了解政策找马背党校,有了纠纷找马背法庭,有偷牛盗马找马背巡警,看病就医找马背医生,牧闲时间白天看马背艺术团,晚上看马背电影”。
二、少数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由于现代远程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尤其在少数民族乡是一项新兴事物,在实施过程中,发展步履艰难。经过调查分析,当前远程教育学用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目前仍有一小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对农村远程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未将远程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统筹安排,督促检查,同步推进,导致一部分远程教育站点学用工作效果不明显,设备使用率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山区牧民群众同样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学习意识不强,要想让他们从传统的生产生活中解脱出来,好好坐下来学习,比较困
难,他们普遍认为远教工作过于超前,与当前牧区现状不符,认为开展远教对自己没有什么作用。
(二)操作员队伍素质不齐。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年比较多,留守在家的优秀青年逐渐减少,造成村级操作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部分操作员对于站点设备操作和维护不够熟悉,他们对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步骤不够清楚,有30%以上的站点管理员不能排除电脑故障。 (三)教学资源适用性不强。远教播出平台的教学资源虽比较丰富,但符合本地乡土教材比较匮乏。培训内容大多局限于灌输传统政治理论、简单反映先进事迹的多,介绍现代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的少,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难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党员干部对适用技术多样性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平台资源库里有许多实用技术,因各个地区的地理位臵、经济条件、土壤和气候条件存在差异,常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四)远程教育覆盖面不广。由于群众对远程教育这一新兴事物的了解不多,加上远程教育平台还无法跟其他一些内容更新、资源更丰富的网站相比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众对远程教育的吸引力,导致远程教育的对象仅局限于农村党员干部、种养大户的培训教育,普通群众远程教育的参与率相对比较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远程教育普及面不够、受益面不广的问题,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的同时,使普通群众也得到实惠。
(五)站点设施维护比较难。站点分布线长面广,不便于站点设备的统一管理和维护。当前,村级站点操作员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业务知识溃乏,工作精力不够,对许多故障束手无策,同时电脑商家维护力量有限,反应不迅速,远远无法满足维护要求,经常因排除故障不及时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三、少数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要抓好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增强“一个认识”。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生动直观、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是一种全方位、全天候的教育方式,是当前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途径。为此,要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对远程教育工作认识不够、重视不够的实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有效途径,广泛宣传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真正了解、认识远程教育,努力营造一个浓厚的工作氛围。同时,要把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作为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大事来抓,坚决消除自满和松动麻痹思想,在立足长远、取得实效上下功夫。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力求做到“领导逢会必讲远程教育、干部下村必查远教工作、群众到点必开远教设备”,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从根本上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落实。
(二)以增强教学针对性为目标,注重“两个贴近”。 紧紧围绕“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的要求,做到在内容上贴近农村需求、方式上贴近农牧区实际,以增强远教节目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收看远教节目,真正发挥远教平台作用。一是教学内容上要贴近农村需求。远程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农村需求,就要在远教内容上有所创新,做到有选择、有重点。要遵循“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积极整合财政、科技、教育、农业、林业、宣传、文化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和宣传文化、广播电视、党员电教等部门单位的技术力量,争取自主开发制作一批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实际、贴近农村需求的“乡土教材”,增强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满足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本土教材的学习需求,努力解决远程教育平台内资源适用性不强、吸
引力不够的问题。二是教学方式上要贴近农村实际。远程教育的开展,要大胆改变传统手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既要合理安排,又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在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上,根据农村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分类别、分层次、分时间开展培训,做到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要做到定期开展与不定期开展相结合,远教计划与生产季节相结合,在农闲季节多安排远教次数,在农忙季节采取见缝插针方式开展。要把远程教育与支部学习日、集中办公日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远程教育。要积极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吸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眼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收看热情。要立足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菜单”,建立远程教育实践基地,为他们提供“理论+实践”的学习场所。
(三)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强化“四个结合”。 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一先进载体,努力找准少数民族农村远教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将远程教育与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便民为民服务相结合,努力使远程教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一要把远程教育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牧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方便、易学、直观的优势,把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日常教育培训相结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收看远教节目,广泛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二要把远程教育与推动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是基础,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立足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当地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远程教育站点学用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
培育新型农牧民,并广泛开辟农牧民增收渠道,努力为群众致富搭起“致富桥”,使教育成果得以转化,加快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和当地经济建设的步伐。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在网上及时收集传递种养技术、病虫防治、供求信息、农业政策法规等各类信息,努力提高农牧民应对市场的灵敏性,增强农牧民的市场意识和致富能力,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三要把远程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要充分利用远教平台,积极开展农牧区政策法规、科普卫生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节目和先进典型事迹,向群众传播积极健康的先进文化,大力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农村新风尚。要通过收看优秀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片和先进模范典型的事迹片,通过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正确的乡规民约的宣传教育,积极培育“新农民”、“新牧民”。要围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农民注重居住环境的规划和美化,使公共卫生、环境优美、防止污染的意识深入人心,增强群众卫生意识。四要把远程教育与便民为民服务相结合。要将政策咨询点、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点与村级远程教育站点建在一起,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轮流值班制度,做到每天都有一名村干部值班,每周一次村两委集中办公,积极为群众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同时,要将远程教育与村务信息管理工作相结合,积极将流动党员管理、计划生育、村务财务公开、农户建房、新型合作医疗等各项村级事务纳入村务信息化管理范畴,努力将远程教育站点打造成村务管理平台,不断提高便民服务质量和为民办事效率。
(四)以站点规范管理为目标,健全“五项机制”。
要探索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管理维护、教学组织、信息反馈、督促检查、激励约束、质量评估等一系列制度,促进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站点管理机制。
要统一制定站点设备管理、设备操作、学习培训、工作人员职责、台帐管理等制度,做到教学有计划、收看有组织、学习有记录、设备有档案,进一步规范站点日常教学管理。建立日常学习管理机制,要认真制订出台远教站点设备管理、设备操作规程、学习培训、工作人员职责、台帐管理等一系列日常学习管理制度,统一制作并悬挂上墙,做到教学有计划、收看有组织、学习有记录、设备有档案,不断规范站点日常教学管理。要建立乡、村两级比较完整的远教工作管理网络,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将远教设备转移、变卖或作其它处理。二是信息反馈机制。要及时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反馈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村支部书记、党员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交流经验,探讨问题,研究对策,及时掌握各站点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各站点还要把各自的学习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学习需求、学用典型和对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每月由各站点向乡远教办反馈,然后由乡汇总后反馈到县远教办,从而及时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牧区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根据需求再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开发乡土教材,整合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远教实效性。三是督查考核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健全完善乡、村两级《远程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定期不定期对各站点的学用工作进行抽查、督查和考核,努力提高站点的使用率和收视率。进一步健全完善站点建设工作督查、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点等制度,切实加强对学用工作的督查指导,把远程教育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四是设备维护机制。要积极探索站点设备维护的有效途径,加强对村级专职操作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做到一般性的技术故障能够自行排除。要进一步健全远教设备维护服务队伍,及时将一批素质高、业务好的技术骨干充实到站点设备维护服务队伍当中,对于村级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随时提供上门服务,统一
为各站点的电脑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和设臵“一键恢复”功能,防止病毒的侵袭。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站点设备的检查活动,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特别是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和维护,确保站点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要积极开展远程教育设备统一参加财产保险制度的探索,认真落实防盗、防潮、防漏、防火、防尘、防雷等“六防”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安全措施到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