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温抗盐型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2022-04-09
来源:易榕旅网
石}由与天然气化工 第44卷第3期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GAS 99 耐温抗盐型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刘阳阳 黄文章 吴柯颖 牟亚晨 1.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摘 要 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的耐温抗盐性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介绍了其耐温抗盐单体 的性质、聚合方法以及引发剂的选择。通过调研国内外耐温抗盐聚合物研究现状认为,添加适量的功能 单体是提高聚丙烯酰胺耐温抗盐性的最有效途径。选取合适的聚合方法和引发剂,对共聚物相对分子 质量和性能影响明显。 关键词 丙烯酰胺单体耐温抗盐聚合方法 引发剂 中图分类号:TE254 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15.03.021 Research progress of heat—-resistant and salt--tolerant acrylamide—based copolymer Liu Yangyang ,Huang Wenzhang ,Wu Keying ,Mou Yachen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du 610500,China; 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Heat—resistant and salt—tolerant acrylamide copolymer i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the cur— rent research,which is formed of acrylamide as main monomer,added the monomer with properties of heat—resistant and salt—toleran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heat—resistant and salt—tolerance mecha— nism of function monomer,polymerization method,and the choice of initiator.Through the recent research status of heat—resistant and salt—tolerant acrylamide based copolymers at home and abroad, adding adequate function monomer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heat——resistant and salt——tol—— erance of polyacrylamide.And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polymerization method and initiator could ob— versly influence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performance of copolymer. Key words:acrylamide,monomer,heat—resistant and salt—tolerant,polymerization method,initia— tnr 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 温度越高,水解度越高口]。在高矿化度条件下,水解的 侧链上所含的酰胺基团使其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例 羧基基团被外加小分子电解质屏蔽,分子链发生蜷曲, 如增稠性、增黏性、絮凝性、降失水性、降摩阻性等 ], 聚合物流体力学体积减小,聚合物黏度降低 ]。因此, 在石油生产中被广泛用做驱油剂、压裂液添加剂、堵水 聚丙烯酰胺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 剂、絮凝剂、水处理剂等。在高温条件下,PAM酰胺 在聚合物中引入耐温抗盐功能单体和提高聚合物相对 基团水解成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当水解度达 分子质量,可望使其在高温高盐油藏中得到广泛应用。 到一定值后,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溶液黏度下降,且 目前,国内外对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研究主要是 作者简介:刘阳阳(1990一),女,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田化学品。 1OO 刘阳阳等 耐温抗盐型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2015 合成具有特殊结构性能的聚合物,例如,两性聚合物、 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物、疏水缔合聚合物、复合型聚合 物、梳型聚合物、辫状聚合物、星形聚合物 。针对 高温高矿化地层条件,主要从聚合物的功能单体、引发 剂和聚合方式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耐温抗盐聚丙烯 酰胺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耐温抗盐机理进行了探讨。 1功能单体的选择 传统的聚丙烯酰胺耐温耐盐性差、抗剪切能力弱, 限制了其应用。为满足其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的使用, 通过在聚丙烯酰胺中引入不同结构的功能单体,合成 可形成特殊结构的聚合物和具有耐温抗盐结构单元的 非络合型聚合物。 1.1 疏水单体 在聚丙烯酰胺中引入少量的疏水单体(1 ~2 , 摩尔分数)_6],形成疏水缔合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其水 溶液通过疏水基团之间发生分子间和分子内缔合,形 成不稳定的可逆空间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受时间影响 小,抵抗温度破坏的能力强;在盐溶液中,极性增大,疏 水缔合作用增强,表现出抗盐性能 ]。下面介绍了油 溶性和两亲性两类疏水单体。 油溶性疏水单体很难溶于水,常见的有N一烷基取 代丙烯酰胺类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形成水溶性疏水 缔合型丙烯酰胺类共聚物。McCormic CL等l8 对疏 水缔合丙烯酰胺类共聚物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丙烯酰 胺AM和一系列的N一烷基丙烯酰胺共聚,制得的聚合 物都是非离子聚合物,相对于PAM表现出一定的增 黏性和耐盐性。周成裕等 利用丙烯酰胺、疏水单体 N一烷基丙烯酰胺和N一乙烯基吡咯烷酮形成的聚合物, 在该聚合物溶液中,由于疏水单体的引入,分子间产生 具有一定强度但又可逆的物理缔合,形成三维网状结 构,表现出较好的抗剪切性能。 具有环状结构的油溶性疏水单体,其侧链是可极 化结构,能诱导分子间作用力,使共聚物溶液在低浓 度下易形成分子间缔合。钟传蓉等口 “ 选取苯乙烯衍 生物单体(STD)与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一2一 甲基丙磺酸钠(NaAMPS)合成共聚物(PASA),其 主链与苯环直接相连,苯环具有平面可极化结构,使共 聚物(PAsA)溶液在低质量浓度与较高的温度下表观 黏度仍很高,具有强的疏水缔合效应、良好的抗盐性、 优异的耐温性和抗剪切性。张鹏等口。 以丙烯酰胺( 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2一乙烯 基吡啶(2-VP)为共聚单体合成了疏水改性阳离子聚 丙烯酰胺P(AM—DAC一2一VP),在水溶液中,由于吡 啶环可以诱导分子间作用力使该共聚物在低浓度下易 形成分子间缔合,且该共聚物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好。 两亲性疏水单体是表面活性大单体,引入该类单 体,共聚物溶液表现出良好的抗剪切性能。李君霞 等[¨ 用自制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大单体二甲基十六烷 基(2-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DHAB)与丙烯酰胺 (AM)共聚,得到二元共聚物,其对外加盐(NaC1、 CaC1 )具有明显的盐增黏效应。Peifferl1 等合成了 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大单体2一丙烯酰胺基十二烷 基磺酸,与丙烯酰胺(AM)共聚得到二元共聚物,该共 聚物与HPAM相比较,水溶性和耐温耐盐性能良好。 两性大分子疏水单体分子链上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 子,与丙烯酰胺共聚得到两性疏水缔合聚合物,是目前 疏水单体的一种新发展方向。Kathmann等口 合成了 两性单体4-(2-丙烯酰胺基)一2一甲基丙基一N,N一二甲基 丁酸铵(AMPDAB),再与AM共聚得到两性疏水缔 合丙烯酰胺类共聚物,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 抗剪切能力。 由于疏水单体的引入,解决了聚丙烯酰胺在高温 高盐油藏中的不足,成为了近年研究的主要对象。 1.2具有强电解质性质的单体 这类单体含有强极性基团,常见的单体有乙烯基 磺酸、丙烯基磺酸、乙烯基苯磺酸、2一丙烯酰胺基一2一甲 基丙磺酸(AMPS)等。其中,AMPS的应用最广。 李奇等_1。 用丙烯酰胺(AM)和2一丙烯酰胺一2一甲 基丙磺酸(AMPS)进行水溶液聚合,得到二元共聚 物。由于该共聚物中含有一SO。H基团,使其水溶性 和耐温抗盐性优于大庆HPAM聚合物,且该共聚物 有体积较大的侧基,提高了分子链的刚性。Kujawa 等[17-18 在合成两性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和疏水缔合型丙 烯酰胺类共聚物时,均引入了AMPS,这两类聚合物 相对于在纯水和氯化钠水溶液中,表现出很好的增黏、 抗盐效果。陈林等 。。以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 单体合成丙烯酰胺类二元共聚物(AM—SSS),该共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第44卷第3期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GAS 1O1 物既含有一SO。H基团,还含有苯环结构,使得其分散 稳定性较好,且具有较优异的抗盐耐温性能。 1.3可抑制丙烯酰胺酰胺基水解的单体 可抑制丙烯酰胺基水解的单体主要有N一乙烯基一 2一吡咯烷酮(NVP)、N,N一二甲基丙烯酰胺、2一甲基丙 烯酰胺等。其中,NVP是能抑制丙烯酰胺基水解性能 较好的单体。Liu,Rui等r2叩合成了AM—NVP二元共 聚物。研究表明,该共聚物相对于HPAM在高温下 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且该共聚物在高浓度的盐溶液表 现出很好的热稳定性。共聚物样品在老化后,通过扫 描电子显微镜(sEM)拍摄到的微观结构进一步证明 了引入NVP单体有助于提高共聚物在高矿化度溶液 中的热稳定性。Ye Lin等 合成了AM/NVP/2一 甲基丙烯酰氧双甲胺(DMDA)三元共聚物,在高温 高矿化度条件下,该共聚物溶液仍保持较高的黏度,在 室温下,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其黏度降低;但无剪切 时,其黏度恢复。 2聚合方式的选择 2.1水溶液聚合 水溶液聚合 是丙烯酰胺类共聚物生产中技术 最成熟的方法,且反应体系中杂质少,单体向水溶剂的 链转移常数极小,相对分子质量高,合成工艺简单。但 是,在烘干等过程中,共聚物大分子链易降解和交联, 产品的溶解性变差。经研究发现,引发体系的选择对 水溶液聚合具有重要影响。 杜宇等 。 选用过硫酸盐和B一二甲氨基丙腈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上千万且速溶的 PAM。曾永林等[2 采用自制M+催化剂与氧化还原 体系相结合,合成出的丙烯酰胺类共聚物溶解速度快, 相对分子质量高。张旭红等 采用自制的过氧化物, 配合还原剂和偶氮化合物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进行 丙烯酰胺水溶液均聚,得到的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 量高达2 500万以上。 2.2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过程中反应速率高,传热快,合成产品相 对分子质量高,主要包括反相乳液聚合和反相微乳液 聚合。反相乳液聚合过程中易散热且易控制,所得产 品相对分子质量大且分布窄,产率高。但在聚合过程 中稳定性差,需大量有机溶剂,增加了生产成本,且技 术较复杂。潘岳等 。。 以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2一 甲基一2一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对苯乙烯磺酸 钠(SSS)为抗温抗盐单体,以白油为连续相,Span 80 /Tween 80为复合乳化剂,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得了三 元共聚物P(AM/AMPS/SSS),对三元反相乳液聚合 体系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HLB值、乳 化剂浓度、油水比、pH值、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对乳液 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速度更快,粒子细小均一,产 物水溶性好,且解决了反相乳液聚合的稳定性问题。 滕大勇等口 研究了反相微乳液聚合过程中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聚合前通氮除氧时间对微乳液 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显著。 2.3胶束聚合 胶束聚合是制备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最有效 方法。胶束聚合的缺点是后处理过程复杂,表面活性 剂及其中的杂质影响聚合过程等。Yahaya等 胡用十 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合成了丙烯酰胺一N一苄基丙烯酰胺聚合物。研究表明, 该聚合物中的疏水链段是以嵌段的形式分布在大分子 链上,嵌段的长度可通过改变油溶性单体与表面活性 剂的比例调节。 2.4反相悬浮聚合 反相悬浮聚合是一种新型实现水溶性聚合物工业 化生产的理想方法。其优点是对设备和工艺要求简 单,反应条件温和,体系黏度低,副反应少,溶剂可直接 蒸馏回收,没有废水和环境污染等l_2 ,但强烈的搅拌 会造成断链、破乳等问题。王国祥等 阳用环己烷为分 散介质,Span一80为悬浮剂,合成了聚丙烯酸一丙烯酰 胺,且收率达到92 。杨凤艳等 以AM、AA和 AMPS为单体,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超高分子 量的P(AM/AA/AMPS)共聚物,并研究了中和度、 AMPS和AA用量、引发剂浓度、抗交联剂及其他助 剂对合成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3引发体系的选择 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在聚合过程中主要取决于各单 体分子上能否产生自由基。选择合适的引发剂是提高 1O2 刘阳阳等 耐温抗盐型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可行途径之一。 3.1高温引发体系 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合成过程中,引发剂的引发温 度超过6O。C,称为高温引发体系。一般为过氧化物类 的引发剂,包括有机和无机过氧化物类引发剂。有机 类过氧化物引发剂在使用过程中单体转化率低,限制 了其使用范围。无机过氧化物引发剂是水溶性的过氧 化物,例如,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多用于水溶液聚合 和乳液聚合。魏欣等口 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引发温 度为69℃,制备了交联P(AM—AA—AMPS)微球。 3.2中温引发体系 引发温度在3o~60℃之间的引发体系称为中温 引发体系。此类引发剂一般为偶氮类引发剂,分为油 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其中,油溶性的偶氮类引发剂 一般用于油溶性单体聚合。臧庆达等_3胡以偶氮二异 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丙烯酰胺与苯乙烯在1,4一 二氧六环溶剂中共聚,得到无规共聚物P(St—AM)。 但是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活性强,反应快,导致 聚合提前结束,单体残留量大,对产品相对分子质量影 响大,且含有氰基,具有一定的毒性。 水溶性偶氮类引发剂的成功研制,为水溶液聚合 和乳液聚合带来了新的发展 。水溶性偶氮类引发 剂无毒,引发效率高,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高、水溶性 好而且残留体少,被广泛应用。常用的水溶性偶氮类 引发剂有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偶氮二异丁咪 唑啉盐酸盐(AIBI)等。彭晓宏等[3 采用AIBA引发 剂,对丙烯酸钠(NaAA)/丙烯酰胺(AM)/fg烯酰氧 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反相乳液共聚合,通过 研究聚合温度对聚合物特性黏度的影响表明,聚合反 应温度应控制在37~42℃较为合适。 3.3低温引发体系 引发温度小于30。C的引发体系,称为低温引发体 系,主要是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具 有活化能低、引发温度低和聚合速率快等特点。无机 盐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比较常见,主要有过硫酸盐与 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张慧婷等l3阳以丙烯酸 (AA)、丙烯酰胺(AM)、2一丙烯酰胺一2一甲基丙磺酸 (AMPS)为单体,Span一80和Tween一60作为复合乳化 剂,采用过硫酸铵一亚硫酸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 30。C下制备了稳定的超浓反相聚合物乳液。结果表 明,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先增 大后减小。 对于含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常用的是由水溶性 的过硫酸盐与脂肪胺组成的体系,主要用于水溶液聚 合、乳液聚合。冯新德等 用ESR方法研究了过硫 酸盐和脂肪环胺、脂肪仲胺、脂肪叔胺三体系引发反应 的初级自由基,结合端基分析,证实了脂肪胺与过硫酸 盐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均可引发丙烯酰胺类单体的聚 合。蔡开勇等 以B一二甲基氨基丙腈与过硫酸盐构 成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聚合,结果 表明,PAM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加,相对分子质量降 低,符合一般自由基聚合规律,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在 4×10 ~9×10。范围的PAM。 4 结语 (1)聚丙烯酰胺(PAM)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中 使用时存在黏度降低、易降解等问题,解决的常规方法 是增加聚合物用量和提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但将 导致成本和生产技术的难度增加。 (2)在耐温抗盐类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发展趋势 中,通过在聚合物分子中引入功能单体,选取合适的引 发剂以及聚合方法,可提高相对分子质量,是提高聚 合物水溶液黏度及其耐温抗盐性的有效途径。在聚丙 烯酰胺中引入各类功能单体,共聚物的耐温抗盐性都 得到了提高,其中两亲性疏水单体和丙烯酰胺共聚得 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耐温抗盐抗剪切相对比较好,此 共聚物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于涛,丁伟,罗洪君.油田化学剂[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 [2]孔柏岭.聚丙烯酰胺的高温水解作用及其选型研究[J].西南石油 学报,2000,22(1):66—69. [3]邹燕,何培新,张玉红,等.耐温抗盐型聚丙烯酰胺研究进展[J]. 胶体与聚合物,2O11,29(3):138一l39. [4]陈锡荣,黄风兴.驱油用耐温抗盐水溶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2009,38(10):1132—1137. [5]高丙娟,于良民,李如.驱油用耐温抗盐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研究进 展[j].材料导报,2011,25(17):434 437. r6]刘晓平,王洪运.疏水缔合形聚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刀.山东化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第44卷第3期 CHEMICAL ENGINEERING 0F 0IL&GAS 1O3 工,2009【4):31—35. [7]张凤英,杨光,刘延彪,等.高温高盐油藏用化学驱油剂的研究 E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5,6(5):8-11. E8]MCCORMIC K CL,LOWE A B,Aqueous RAFT polymerization: recent development in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water-soluble(co) polymers with controlled structures[J].Accounts of Chemical Re— search,2004,37(5):312-315. [93周成裕,陈馥,黄磊光.一种疏水缔合物压裂液稠化剂的室内研究 [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8,37(1):63—64. [1o]钟传蓉,黄荣华,张熙,等.AM—STD-NaAMPS三元疏水缔合共 聚物的表征及耐热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19 (6):l26-130. [11]钟传蓉,黄荣华,张熙,等.疏水缔合改性三元丙烯酰胺共聚物 的合成[J].化学化工学报,2006,57(10):2475—2479. [12]张鹏,王洪运,秦绪平.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 备及其絮凝性能I-J].化工环保,2010,30(3):265—268. [13]PEIFFER D G.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polyme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rod—like micelles[J].Polymer,1990,31(12): 2353—236O. [14]PEIFFER D G,KIM M W,KALADAS J.Synthesis,solution and rheology and intergaciaI behavior of sulphonated rigid rod pol— ymers[J].Polymer,1990,31(11):2152 2156. [15]KATHMANN E E,WHITE I A,MCCORMICK C L.Water souble polymers:69.ph and electrolyte responsive copolymers of acrylamide and the zwitterionic monomer 4-(2-acrylamido一2一meth— ylpropyldimethyl—ammonio)butanoate:synthesis and solution behaviour[J].Polymer,1997,38(4):871-878. [16]李奇,蒲万芬,王亚波,等.AM/AMPs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研 究EJ].应用化工,2012,41(2):300 303. [17]KUJAWA P,ROSIAK J M,CANDAU F,et a1.Micella synthe— sis and properties of hydr。phobically associating polyampholytes [J].Macromol Chem Phys,2001,202(8):1384 1397. [18]KUJAWA P,JANUSZ M,ROSIAKA J S,et a1.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hydr0phobical1y modified polyampholytes[J]. Mo— lecular Crystals and Liquid Crystals,2000,354(1):401-407. E19]陈林,史铁钧.分散聚合法制备抗盐耐温性丙烯酰胺一对苯乙烯磺 酸钠共聚物[J].石油化工,2011,40(4):41 9-424. [2O]LIU R,PU W F,PENG Q,et a1.Synthesis of AM—co—NVP and thermal stability in hostile saline solution[c].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and Product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CMPMT,2O12. [21]YE L,HUANG R H.Study of P(AM—NVP—DMDA)hydro phobicaliy associating water—soluble polymer[J].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99,7(4):21卜21 7. [22]KURENKOV V F.Heterophase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J].Polym—Hast Technol,199l,30(4):367—404. [23]杜宇,张余新.高分子速溶聚丙烯酰胺的制备与应用[J].河南化 工,1997,11(6). [24]曾永林,刘淑云,刘蓉.超高分子量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J].湖南城市学院,2013,22(2):63—65. [25]张旭红.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 院,2002. E26]潘岳,于小荣,王海林.AM/AMPS/SSS三元反相乳液聚合体系 稳定性研究I-J].应用化工,2012,41(2):321-328. [27]滕大勇,滕厚开,丁秋炜,等.聚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研 究[J].天津化工,2011,25(5):14—16. [28]YAHAYA G 0,AHDAB A A,A LI S A,et a1.Solution behav— ior of hydrophobica11y associating water soluble block copolymers of acrylamide and n—benzylacrylamide[J].Polymer,2001(42): 3363—3372. [28]刘海峰,薛屏.反相悬浮聚合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应用化 工,2005,34(8),460—463. [29]于涛,李钟,曲广淼,等.丙烯酰胺类聚合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EJ].高分子通报,2009(6):68—74. [3o3王国祥,肖永峰.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的反相悬浮共聚合的研究 [J].石化技术,2010,17(3):卜4. [31]杨凤艳,刘昆元,韩淑珍.反相悬浮法合成超高分子量AM/AA/ AMPS及盐的共聚物E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3,30(2):5— 9. [32]魏欣,加文君,曹静,等.反相乳液法制备P(AM—AA—AMPS)微 球[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4,43(4):539—542. [33]臧庆达,李卓美.新型阳离子(苯乙烯一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一 I.阳离子(苯乙烯一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J].功能高 分子学报,1992,5(4):318 323. [347冯新德,郭新秋,丘坤元.过硫酸盐和脂肪环胺体系引发机理的 ESR研究[J].高分子学报,1987(5):327—331. [35]彭晓宏,彭晓春,蒋永华.反相乳液共聚合制备两性丙烯酰胺共 聚物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7(1):26 30. E36]张慧婷,马立彬,喻发全.氧化还原引发AA/AM/AMPS超浓反 相乳液聚合及乳液稳定性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29 (1):25 28. -[37]蔡开勇,王久芬,杜拴丽.引发体系对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 的影响[J].华北工学院学报,1999,20(1):83—87. 收稿日期:2014—10—10;编辑:冯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