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细说三国》读后感

2022-04-22 来源:易榕旅网


《细说三国》读后感

导读:

《细说三国》读后感

文/你好读的

三国大概是中国最被广泛了解和讨论的题材了,解读三国的书籍也是层出不穷,代代都有。单说普及类的书籍大多数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做以解读,或者讨论人物关系,或者研究事件走向、历史规律,或者借机抒情感怀等等。而我所要介绍的这本《细说三国》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的。

《细说三国》的体材跟《三国志》类似,是将一个个人物拿出来,梳理其生平。得益于此,读者能从三国繁杂错综的人物关系、历史事件中解脱出来,对这段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直观认识。但优点也是缺点,突出了个人的生平脉络的同时,对复杂事件的走向、人物关系的发展的描写就相对薄弱了一些。这是一个特点。

其次,本书的作者黎冬方被称为“现代讲史第一人”,民国时因为物价飞涨,所以他靠讲史补贴家用,据他在前言中讲到,讲史效果很好、很卖座,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百家讲坛。这本书就是他讲三国史时的大纲,所以这本书在语言上可以说是相当好读,而且作者所持的态度也是比较中正的,符合主流的印象。虽说是迎合观众的作品,但作者的态度还是比较严谨的,书中所讲都是有史料的依据,几乎没有什么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同样的,这也意味着,这本书没有什么推陈出新的观点,也没有什么探幽入微的新发现,只是将史料梳理、综

合一遍,所以也就只能当本闲书来看。

然后呢,书里具体的故事情节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我就不具体分享了,和大家分享书中的一段话。

历史的特性之一,就是它的“不可深考性”。没有一件历史的事实,曾经留下了全部的史料;在留下的局部或零碎的史料中,又每每由于来源不一而相互抵牾;再加上传写史料与传说史话的人,自然而然地加油添醋或张冠李戴,于是当年的真相就越传越失真、越模糊,甚至越来越胡扯、越颠倒。……然而历史这门学问,虽则有扑风捉影之嫌,却不可废。先民过去的经验,我们总不能不参考,总不能不研究。“往事不忘,后事之师。”要紧的是,研究之时,在方法上不可不严谨。

这一段是作者的历史观,基本上也是被大家认可的历史观,这也是历史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历史具有确定性,同时也有不确定性。那些白纸黑字、斑驳文物就明明白白的在那里存在着,确定无疑的代表着一段岁月、一个故事,但同时更多的细节被史料遗落了,这就给我们后来者留下了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种历史,只要论据充分、论证有理,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去诠释一个对象。我们会越发的趋近一种解释,但我们永远到达不了真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