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保护的权衡及盗版软件的危害
【摘要】盗版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里,目前国内存在的计算机软件盗版现象的经济动因进行分析,认为盗版市场存在的根源在于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了多个经济模型分别对软件盗版对社会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明确静态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差别,驳斥了软件盗版有利于社会福利提高的观点,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应在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间保持平衡。对消费者福利,计算机硬件生产者乃至软件行业自身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认为,以当前国内经济水平和软件市场的现状,单纯的禁绝盗版市场不利于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最后,在阐述知识产权作为利益平衡机制的得失和国际上的相关争论的基础上,提出确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应立足国情,以国家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避免矫枉过正。
[关键词]:软件盗版 经济福利 知识产权保护
一、 盗版软件的在全世界的蔓延现状
1、中国的盗版软件趋势上升
在我们国家,软件盗版和其他作品的盗版问题始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不仅仅是我们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由于软件盗版猖狂,中国的软件业生存很艰难,一些软件公司例如金山软件公司,金山开发的单机版剑侠情缘仅卖出十几万份,盗版商却卖出三百万份,盗版率高达95%以上,金山词霸3用户达五百万,但正版软件仅卖出几万份,盗版率高达99%以上。拥有2000万用户的金山办公软件,由于无法解决盗版问题,不得不免费让用户使用.盗版商赚了个盆满钵满,金山软件公司却血本无归。损失惨重的金山不得不相对减少对单机版游戏和应用软件的开发投入,把人力物力集中到网上电子游戏的开发方面来.开发教育软件的洪恩公司披露,在市面上他们的软件盗版销量是正版销量的20倍左右.由于盗版太猖狂,经营教育软件的企业科利华已经销声匿迹,英业达和蒲公英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公司也陷入了低潮.一些专业软件如建筑预结算软件也遭到大量的仿冒,外国的一些专业软件如制图软件和杀毒软件其仿冒率也极高.有人说,盗版毁了中国软件业,是有事实依据的。
之所以会出现大众使用软件普遍被盗这种现象,是由软件的特殊性造成的.软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人工成本很高,有些软件开发成本高达数十亿元.但软件在复制时其成本却极低,只要几元钱即可复制出来,而且随意复制极为容易,加上我国的人均收入低,有些正版软件售价又很高,因此,造成了软件被盗这种普遍现象。
在高唱“知识经济”口号的今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在这个历史阶段,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调整。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揭开了历史进程的新篇章。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程序,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软件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毫无疑问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也相伴着一些“杂音”,盗版就是这样的一种“杂音”,而本文就是来讨论这种现象的。
同时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我们也认识到知识经济使我们全球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联系方式都有了深刻的改变,由原来的相隔千万里到如今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们之间已经越来越亲近,国家与国家之间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而在这一切过程中,知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产权在其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正如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的那样:“全球性的竞争至少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再回到生产流水线时代的一致性,一律性,回到官僚和体力型的经济。但是,第三次浪潮不仅仅是个技术和经济学问题。它涉及到道德,文化,观念,以及体制和政治结构。总之,它意味着人类事务的一场真正的变革。”他还指出在社会范式这些方面的变化,也必然在法律上有所反映;更为重要的是,法律在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肩负着促进经济与社会长足进步和发展的使命。
2、盗版软件在其他国家的走势
据bsa商业软件联盟的统计,去年中东地区是49%的盗版率,数字表明软件盗版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不仅是我们中国人头疼的问题,也是世界软件产业界和政府头疼的问题。如果盗版率降下来10个百分点的话,就会增加400多亿信息产业的收入。作为一种迹象,作为一种估算,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至少说明只要盗版率下降,那么正版软件产值就要增加,国家的税收也会增加。软件盗版是全球性的问题,中国存在,其它国家也并不少,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消失。来,欧美一些国家对中国在保护软件知识产权方面的指责声调甚高,中国政府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仍感到压力很大。 2003年/2004年国际软件盗版调查 国别地区 欧盟 美国 亚太 越南 乌克兰 中国 印尼 全球总损失 03年盗版损失 04年盗版损失 2003年盗版率 2004盗版率 98亿美元 122亿美元 37% 35% 72亿美元 75亿美元 23% 22% 76亿美元 79亿美元 53% 53% 92% 91% 90% 87% 288亿美元 327亿美元 36% 35% 都是一些民间企业的非法行为,不是由那个政府鼓励与纵容的,各国政府有责任联手打击,但无根据的相互指责,并无助于问题的介决。
版,欧美盗版的技术水平高、金额大、参与人数相对少。他们因为隐敞性强而使发现与打击难度较大。亚太地区盗版的技术水平较低、金额小、参与人数则多得多。他们因为分布地区广且散,而使发现与打击难度相当大。
欧美各国之间,并没有因为市场上出现盗版软件而相互指责,所以对亚大地区出现盗版软件,而去指责当地政府也是不适合的。盗版比中国更为猖獗 事实上,盗版行业在印度非常“发达”。据印度《金融快报》上月报道,盗版及仿冒产品的流入使印度在2006年损失了近12亿卢比(1卢比约合0.2元人民币)。与中国的情况相似,在印度,街头遍布的小店小摊即可满足人们对盗版软件的要求。微软最新发行的Vista操作系统,在印度的摊位标价是50卢比。
除了普通的程序和游戏以外,商贩们还提供诸如3DMax,Autocad,Maya和Borland等官方售价可能高达数千美元的专业软件。由于电影是印度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盗版电影也成为印度最有利可图的地下产业。据印度电影协会的估算,每年大约有170亿卢比流入盗版者的腰包,其中盗版国外影片的收入有35亿卢比左右。消费者反应不一,很多印度人认为,他们的收入买不起正版软件。一位名为Minkai的印度网友甚至将盗版和“印度是IT大国”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盗版软件的出现,使得电脑在印度的年轻人中越来越普及,以至于印度已成为新兴的IT大国,一些重要的IT企业更是把其研发部分放在印度。”当然,反对者也不乏其人。有网友明确表示自己是一个坚定的盗版反对者。他以印度工商联合会研究的数据指出,印度只要减少10%的软件盗版,就将新增11.5万人就业、50亿美元销售额及3.86亿美元税收。但他也无奈地表示:“如果购物中心里都没有正版软件卖,人们上何处寻找?”
二、软件的可靠性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武器系统中。计算机软件的复杂程度随着功能的增强,因而系统的可靠性也越来越与软件直接相关。例如AFTI/F-16飞机首航因软件问题推迟1年,事先设计的先进程序wu法使用;海湾战争中F/A–18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计算机500次故障中,软件故障次数超过硬件。软件可靠性成为我们关注的1个问题,本文仅就软件可靠性工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1、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1.1什么是软件可靠性工程
软件可靠性工程简单地说就是对基于软件产品的可靠性进行预测、建模、估计、度量及管理,软件可靠性工程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 1.2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历程
软件可靠性问题获得重视是2十世纪60年代末期,那时软件危机被广泛讨论,软件不可靠是造成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之1。1972年正式提出Jelinski—Moranda模型,标志着软件可靠性系统研究的开始。在70年代.软件可靠性的理论研究获得很大发展,1方面提出了数十种软件可靠性模型,另1方面是软件
容错的研究。在80年代,软件可靠性从研究阶段逐渐迈向工程化。进入90年代后,软件可靠性逐渐成为软件开发考虑的主要因素之1,软件可靠性工程在软件工程领域逐渐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成为1个生机勃勃的分支。
1.3软件可靠性工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软件可性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和提高软件可靠性。为达到这1目标,首先要弄清软件为什么会出现故障或失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减少导致软件故障或失效的隐患,且1旦出现软件故障或失效,有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清除。但是软件是开发出来的,满足可靠性要求的软件也是开发出来的,因此,软件可靠性工程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开发可靠的软件。而有了软件,又该如何检验其是否满足可靠性要求?这是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又1个问题。 2、软件可靠性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2.1项目开发计划及需求分析阶段
在项目开发计划阶段需根据产品具体要求作出软件项目开发计划,明确项目的目的、条件、运行环境、软件产品要求、人员分工和职责及进度,并估计产品的可靠性。需求分析阶段要根据项目开发计划阶段确定软件开发的主要任务、次要任务和其它任务,并设计软件程序的基本流程、软件结构、模块的定义和输入输出数据、接口和数据结构等同时应对项目开发计划阶段作出的可靠性预计进1步细化形成可靠性需求,建立具体的可靠性指标。这个阶段的可靠性工作1般应如下安排:
⑴确定功能概图
所谓功能概图就是产品的各种功能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使用的概率。为确立功能概图必须定义产品的功能,功能定义不但包括要完成的任务,还包括影响处理的环境因素。
⑵对失效进行定义和分类
这里应从用户的角度来定义产品失效,将软件和硬件失效及操作程序上的失效区分开,并将其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⑶确定用户的可靠性要求
在这个阶段应由系统设计师、软件设计师、可靠性师、测试人员及用户方代表可靠性评估小组共同根据用户提出的系统可靠性来确定软件的可靠性。 ⑷进行平衡关系研究
通常应考虑可靠性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可靠性、开发费用和开发周期之间的关系。1般来说,增加功能会导致可靠性降低,可靠性提高的程度1般与测试加强程度相对应,这意味着时间和费用的增加。 ⑸建立可靠性指标
在这个阶段应对每种失效分别建立可靠性指标。通常,首先建立系统可靠性指标,然后在硬件和软件间分配。影响建立可靠性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合同或有关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可靠性指标,相似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产品的质量保证,使用已有模块的可靠性,技术能力和局限(如容错技术的使用)等。 2.2软件设计和功能实现阶段
软件设计是对上1阶段定义的每1个功能模块逐步细化,确立系统体系结构,形成若干可编程的模块。说明硬件和软件模块之间的接口及它们与外部环境的接
口,详细描述各模块的输入、处理过程及输出。功能实现是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软件编程。该阶段主要应做:
⑴在模块间分配可靠性指标 定义系统体系结构时,应将系统分解成模块同时保证总体可靠性指标。进行系统分解是应考虑以下因素:系统的物理特性、以前收集的数据的特性及收集数据需要的工作量等。确定每个模块的可靠性要求时,首先进行可靠性分配,然后根据试分配值计算系统的可靠性。这样及时调整,使各模块开发周期、难度和风险大致相当,系统的开发费用也才能降至最低。 ⑵按可靠性指标进行设计
目前,可靠性设计有以下几种方法:设计恢复策略、使用冗余软件单元、鉴别高风险区域。设计恢复策略是指软件只须重新启动即可消除失效的设计,设计恢复应能保存修复可能破坏的数据,应具备确定失效发生时间和阻止继续运行的机制,以减少程序数据的破坏。使用冗余软件单元时是采用与原软件单元不同的冗余软件单元来提高可靠性。鉴别高风险区域采用FMEA(失效类型与后果分析)和FTA(错误树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可靠性分析。 ⑶根据功能概图集中资源配臵
根据功能概图把人力、物力等资源用到用户认为最重要的地方。 ⑷控制错误的引入和传播
错误是引起软件失效的根本原因,所以控制每个开发步骤中引入的错误数目及未被察觉的而传入下1步的错误数目,对于控制产品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⑸度量现成软件的可靠性 如果在产品中使用现成的未在本产品中开发或测试过的软件,必须对其进行可靠性证明,证明其可靠性指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方可采用。2.3系统测试和现场试运行阶段
系统测试和现场运行以确认产品的软件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用户是否可以实际应用。系统测试阶段是开发过程阶段的最后阶段,如果措施得当,可以在产品首次使用前进1步提高可靠性。现场试运行阶段在用户环境中验证产品的各种说明及系统测试所得的可靠性指标。 2.4维护阶段
维护阶段是在产品用户使用过程中改正软件暴露出来的与失效有关的错误。在这个阶段监视产品现场运行的可靠性,并和预定指标及用户的满意程度进行对照比较,以便提高后继版本的可靠性,改进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
3、软件可靠性工程成功应用的实例
美国AT&T公司的国际DEFINITYR程控交换机部在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了软件可靠性工程,相对于以前发行的主要软件版本,产品的质量提高是惊人的: ⑴用户反映的问题下降了10倍; ⑵项目维护费用下降了10倍; ⑶系统测试件的间隔缩短了2倍; ⑷引入新产品的间隔缩短了30%。
而且,在投入运行的前两年,从未发生严重影响业务的机器中断,客户满意程度大为提高。目前,可靠性设计有以下几种方法:设计恢复策略、使用冗余软件单元、鉴别高风险区域。设计恢复策略是指软件只须重新启动即可消除失效的设计,设计恢复应能保存修复可能破坏的数据,应具备确定失效发生时间和阻止继续运行的机制,以减少程序数据的破坏。使用冗余软件单元时是采用与原软件单元不
同的冗余软件单元来提高可靠性。鉴别高风险区域采用FMEA(失效类型与后果分析)和FTA(错误树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可靠性分析。 错误是引起软件失效的根本原因,所以控制每个开发步骤中引入的错误数目及未被察觉的而传入下1步的错误数目,对于控制产品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⑸度量现成软件的可靠性
如果在产品中使用现成的未在本产品中开发或测试过的软件,必须对其进行可靠性证明,证明其可靠性指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方可采用。2.3系统测试和现场试运行阶段
系统测试和现场运行以确认产品的软件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用户是否可以实际应用。系统测试阶段是开发过程阶段的最后阶段,如果措施得当,可以在产品首次使用前进1步提高可靠性。现场试运行阶段在用户环境中验证产品的各种说明及系统测试所得的可靠性指标。这个阶段的工作有以下工作: ⑴确定操作概图 ⑵进行可靠性增强测试
⑶根据测试进展并证明可靠性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⑷现场可靠性评估 2.4维护阶段
维护阶段是在产品用户使用过程中改正软件暴露出来的与失效有关的错误。在这个阶段监视产品现场运行的可靠性,并和预定指标及用户的满意程度进行对照比较,以便提高后继版本的可靠性,改进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
3、软件可靠性工程成功应用的实例
美国AT&T公司的国际DEFINITYR程控交换机部在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了软件可靠性工程,相对于以前发行的主要软件版本,产品的质量提高是惊人的: ⑴用户反映的问题下降了10倍; ⑵项目维护费用下降了10倍; ⑶系统测试件的间隔缩短了2倍; ⑷引入新产品的间隔缩短了30%。
而且,在投入运行的前两年,从未发生严重影响业务的机器中断,客户满意程度大为提高。具体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 ⑴把可靠性作为确定是否发行的标准,可避免用户在使用中反映过多问题和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
⑵采用“操作概图驱动”的测试方法,提高了测试效率;20%的操作覆盖了95%的应用,20%的错误导致了95%的实效;先测试20%的使用最频繁的操作可以加速可靠性的提高。
三、盗版软件对社会的危害
盗版是某些民间企业为社会所不齿的非法行为,政府承担不了,也不应该去承担出现盗版的责任。如同一些西方国家中会有人伪造东方的古董或文物出售一样,东方国家的政府如去指控西方国家政府出现这种“盗版”或“侵权”,那是找错了人。因为这是一些个人与企业的非法的事,政府那能去承担!
盗版软件的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侵犯著作权,危害正版软件特别是国产正版软件的开发与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属起步晚的幼稚产业,好比刚出土的嫩芽,如不扶持和保护,就可能被盗版行为一脚踩下去。
2、破坏电子出版物市场秩序,危害正版软件市场的发育和发展,损害合法经营,妨碍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3、严重影响软件市场的正常管理和税收。盗版软件冲击市场,极大地干扰了正版软件的正常销售,且盗版软件制作商和销售商千方百计逃避管理和税收,会直接造成软件出版、发行方面国家税收的巨额损失。
4、用户得不到合理的售后服务。盗版软件是从非法渠道购来的,用户一旦发现质量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只能自认上当,根本得不到正版软件经营单位那样良好的售后服务,出现损失也无法获得补偿。
5、盗版软件质量低劣甚至传播电脑病毒。从当前市场销售的盗版软件看,携带恶性病毒的也时有发现,可以说盗版软件是电脑病毒的重要来源和传播者,盗版软件自我标榜的“绝无病毒”是不可信的。
6、内容不健康的软件,特别是从境外流入的某些盗版软件,对青少年成长和社会风气造成危害。前不久有新闻报道称长沙一用户为儿子买了一套英语学习软件,结果打开一看全部是淫秽内容。
一个成熟的软件产品,凝聚了厂商长时间的人力、物力以及大量资源的投入,经过了严谨的测试,才得以进入市场,与消费者见面。当我们购买了软件产品后,厂商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软件技术是随行业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为了保护广大软件使用者的利益,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使用体验,软件厂商在软件出售之后往往都会提供一系列后续服务,包括升级、补丁等,帮助使用者获得最大的价值。软件厂商所做这一切都是以销售正版软件产品所获利润为基础和支持。大量盗版行为将最直接的导致软件厂商收入下降,从而影响软件开发商开发新技术、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和实力,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软件使用者。
制作盗版光盘或者非法复制使用盗版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但是软件的真正价值不是那张有形的光盘,而是里面凝聚的知识、是研发、维护软件所需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好像任何其它的产品一样,如汽车,我们看到的是具体形状的汽车和价格;如果大家都去把汽车不要钱拿回家,哪个汽车企业会发展起来?而相应的,汽车厂家也没有资金继续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好的汽车没人生产了,受到损失的还是我们消费者。软件也是一样,如果任由盗版发展下去的话,最后结果很可能是,根本没有新软件产品,连盗版都无从谈起了。
软件盗版一般来讲,分为四种形式:第一种盗版形式是最终用户盗版。这也是业界公认的给产业发展带来损失最大的盗版形式。简单地说,就是最终用户超许可范围使用软件。即使用户购买了一套正版软件,但其实用户购买的并不是它的著作权,而是允许用户在一台电脑上使用该软件的权力。如果用户在两台或两台以上电脑使用该软件,就构成侵权使用,形成最终用户盗版。如果用户无限制
地非法侵权使用盗版软件,软件厂商的成本收不回来,这将严重扼杀软件厂商的创新能力,从而出现前面所谈的无软件可盗的可怕局面。
第二种是硬盘预装。厂商在出售电脑前按照用户要求在将要出售的电脑中预先安装一些应用软件,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软件预装。然而,如果预先安装的软件并未得到授权,并非从正常途径获得甚至是销售商自己非法复制的,那么这就构成了软件的非法预装。这类盗版看似可以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其实从长远角度讲,因为购买了盗版软件,使用者将得不到厂商提供的各类支持和服务,也就降低了软件价值,是得不偿失的。
第三种形式是网络盗版。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网站提供免费或有偿下载的软件,如果这些软件是没有经过合法的授权,下载这些软件就是非法下载。这种非法上载和下载的行为就构成网上的盗版。网络盗版的速度发展很快,随着互联网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这种盗版形式也越来越普遍了。
第四种是街上贩卖的盗版光盘,这是最常见的盗版形式。通常是把一些常用的软件做成一个大拼盘来向行人兜售,包装粗糙,容易识别。因其来源不明,存在安全隐患,危害性显而易见。
打击软件盗版,保护知识产权是尊重知识、尊重智力创作,促进创新的举措。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是保护创新精神;没有创新,发展将失去动力;不保护知识产权的话,社会对智力性的创作劳动没有一个合理的回报,创新将很难开展。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真正认识到软件的价值,盗版的危害,并加入到了保护正版软件,抵制盗版的队伍中来。使用正版收益良多,打击盗版任重道远。保护知识产权,选择正版软件,我们责无旁贷。 四、解决盗版软件猖獗的方法
“有奖打假”是打击盗版软件贩卖最有效的手段。
决非是为各国政府开脱责任,或是放松打击软件盗版。恰恰相反,这是为了更冷静的思考,为了去寻求更有效的手段。如同BSA区域主管哈迪(Jeffery Hardee)所说“许多人对中国大陆盗版猖獗的程度深感挫折,但并不是说北京当局什么事都没有做,而是无法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那么应该怎样作才有效呢?
中国有一句话,叫“民不告,官不究”。只有有人举报,政府才去出面处理。但中国那么大,老百姓们对与自已没有什么利害关系的事,是不会化时间去举报的。因为,这毕竟不同于见到了杀人放火的案子。在中国这么大的地方,有这么多的人,打压盗版行为最有效的办法则是发动群众,鼓励举报盗版贩买的行为。 据说,2004年全球软体业总值900亿美元,但消费者只付了590亿美元,软件生产商损失高达210亿美元之多。打击盗版是需要政府与受害企业共同努力的。如果软体业者真要下决心打击盗版,只要联合起来拿出10%,即21亿美元作为“保护知识产权基金”,以奖励举报盗版软件贩买的老百姓,一定可以使其
损失减少50%以上。这是件会让软体业者、政府、举报者三方皆大喜欢的事,笔者认为很值得一试,也定有效果。
总之,在商业社会里,经商者的损失都要让政府出面介决,结果终究不会令人满意,雇少数人打假的效果也很有限,最好是发动群众,实施“有奖打假”。这样,大家去找盗版货,一定会比买六合彩还积极。大众的法制意识也可从中加强了。
盗版软件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法彻底消灭它,因此打击归打击,但是也得坦然面对。对盗版软件泛滥的现象,许多业内人士都从深层次进行过分析,其实原因简单到了一句话,就是正版软件价格太高,正如蒋先生所说的,软件价格的不合理,虽然不是盗版发生的理由,却是盗版发生的真正原因。
国内个人计算机用户应用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我们看到个人电脑的普及率在直线上升,但这当中有多少机器真正派上用场还真不好说。正因为用户本身不成熟,所以在IT产品消费观念上也体现出一种不成熟。比较典型的是认为硬件产品值钱,软件产品不值钱。不管你有多少技术人员,付出多少工作日的劳动,当成果体现在一张光盘上的时候,用户并不认为值得为它付出几百几千块钱。 这也难怪,软件产品的价是不太好定,之所以不好定恰恰是因为里面科技含量高的原因,技术知识是无形资产,说它值钱,它比什么都值钱,说它不值钱,可能分文不值。值不值谁说了算?当然是市场说了算。因此软件厂商在制定产品价格的时候,除了要算自己的小账之外,也得算算用户的大账,说白了就是要考虑用户的实际购买力。
许多海外软件企业在制定自身的价格策略时,往往忽视地区发展差异。同样的价格,在欧美也许并不显得高,但放到中国来就往往成了天价。美元和人民币的比价是多少?美国人的平均收入和中国人的平均收入差多少?这些都不需要用到算术知识就很清楚的。正是因为海外软件厂商这种缺乏灵活的价格策略,给了盗版软件成长的空间。
许多经济学家相信自由调节市场的手段优于国家干预,其实这个原则在软件市场也同样适用,友立资讯取得的成绩正好证明了这个观点。当盗版图形图像软件在中关村漫天飞的时候,友立的正版产品却能够卖得不错,靠的不仅是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而是合理的价格。
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之所以不是根本因素,原因在于这两项是产品存在的基本前提,没有它做保证,恐怕也不会有人去盗它。我们相信,当产品价格符合广大用户购买力水准的时候,大家还是愿意使用正版产品的,一来有保障;二来也不用偷偷摸摸。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许多海外软件厂商如果不考虑地区差异,继续维持其原来的价格政策,想单靠国家行政手段就能抑制盗版软件的泛滥,无疑是走错了方向。
打击盗版软件的十大误区:
误区之一:打击盗版最受益的是国外软件厂商,而不是国内的软件企业。 误区之二:使用盗版软件的主要是个人用户,个人用户是打击的重点。 中国盗版所致产业危机的恰恰在于机构用户盗版。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乃至政府机构使用盗版——它对软件产业的危害要大大超过个人用户。例如,某知名电信企业拥有1万多名员工,几乎人手一台电脑,但是用于购买软件的钱每年不到200万;如果使用正版软件的话,即使只安装最基本的操作系统和日常的办公软件,平均一台电脑一年至少需要3000元购买软件,该企业每年的软件支出至少应该是3000万。中国的广告和图文处理公司多达几十万家,他们绝大多数是利用盗版的图形图像软件制作广告、图像获取高额报酬。对于政府机构及其他财政拨款单位,其使用盗版软件的现象也同样十分严重。
业界人士认为,打击盗版,维护正版,重点应放在赢利机构和政府机构上。要采取政府采购、行政处罚等措施保证这些机构尽快大面积使用正版软件。即使中国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只有一半用上正版软件,中国的正版软件市场也会增长3-5倍。
误区之三:打击盗版的中短期目标是要正版率达到很高比例。
打击盗版,一如铲除腐败等许多艰苦而又必须解决的事情一样,需要脚踏实地,不可能一蹴而就。套句俗话,要“逐步正版化”。但是,一定要能不断地前进,比如今年的正版率比去年高一点,明年又比今年高一点。而不能像现在这样,一年比一年糟糕。在中国实现20%—30%的正版率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政府部门采取合理的措施,软件产业同仁齐心协力,就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误区之四:盗版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正版价格太高。 误区之五:盗版泛滥是因为中国的法制不健全。
误区之六:盗版从业人员是散兵游勇,乌合之众。误区之六:盗版从业人员是散兵游勇,乌合之众。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在认识上纠正以前认为盗版从业人员无组织、无规模的看法,正确对待打击盗版;其次是必须反思中国打击盗版的策略和行为方式。这不是光靠警察抓几个卖盗版的人就可解决的,问题是要把那些制造商、经销商找出来。这个过程需要成熟的策略和彻底的勇气,因为那些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放弃。 误区之七:卖正版软件可以获得高利润,而卖盗版的利润一定很低。 误区之八:只要打击生产环节,就堵住了盗版 误区之九:我盗版我光荣。
误区之十:盗版促进了IT产业发展。
随着本土软件企业不断地死亡,本土软件人才的流失,国际软件行业的竞争加剧,我们现在找出盗版有害IT产业发展的证据比若干年前也要容易得多。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他们身在软件企业外,但他们有可能是影响立法的学者或者影响执法的政府官员——他们或多或少地还认为,没有盗版,中国的IT产业不会有这么红火(虽然不是足够红火)。他们强调的主要理由是:如果没有盗版,大多数中国人用不上Windows,用不上现在广为应用的工具软件,甚至会没有人买电脑。
不得不指出的是,他们用以支持自己的理由事实上只是对于现状的一个描述:中国有这么多人在使用盗版软件。他们没有注意到另外一种可能:如果没有盗版,中国本土会诞生一批强大的软件企业,市场上各类软件更加丰富,充分竞争,中国人可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既不像微软那么高,也不像盗版那么低)选择、使用自己喜爱的正版软件。他们认为盗版软件促进了电脑知识的普及,但他们似乎没有看到中国本土软件企业因为盗版而消亡,更没有看到因为盗版的泛滥,今后不会有企业开发中文版的软件,也就用不上中文版的软件了。
也许有人说,盗版对正版也有一定的促销作用。根据我从事正版软件销售、参与构建中国最早也是迄今最大的正版软件销售连锁组织的经验,我认为,即使盗版对正版起到了一定的促销作用,也仅仅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盗版对正版是十分有害的。它打击了软件企业开发产品的积极性,堵死了软件开发商和销售商的现金流,成为制约软件产业发展的一颗“毒瘤”。软件产业要向前发展,打击盗版刻不容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