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习题集
大纲要求:1.掌握望诊、望神、望色、望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2.了解望形态、望头面五官、望皮肤、望二阴、望小儿食指络脉、望排出物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各类习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
1.神在全身皆有表现,却突出地表现于( )A.语言 B.动态 C.目光 D.表情 E.应答反应
2.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 ) A.语无伦次 B.面部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3.久病精气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赤如妆,语言不休,此属( )
1
A.有神 B.无神 C.假神 D.失神 E.神志错乱
4.戴阳证的面色是( ) A.满面通红 B.颧部潮红 C.颧红如妆 D.面青颊赤 E.面色青紫
5.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 ) A.稍赤 B.稍白 C.稍青 D.稍黄 E.稍黑
6.形成面色青的原因主要是( )A.寒凝 B.湿阻 C.气虚 D.痰滞 E.水停
7.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 ) A.阴寒内盛 B.脾虚湿蕴 C.心肺气虚 D.肾阴亏损 E.肾阳不足
8.颧部潮红主病( ) A.心火亢盛 B.阴虚内热 C.阳明实热 D.虚阳浮越 E.气虚发热
2
9.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的病人,面色常表现为( ) A.白 B.萎黄 C.苍白 D.色黄晦暗 E.色黄虚浮
10.面色黄而虚浮,称为( )A.萎黄 B.黄疸 C.阴黄 D.黄胖 E.阳黄
11.病人坐而喜仰多属( )A.脾气虚衰 B.肺虚气少 C.肺实气逆 D.咳喘肺胀 E.水气凌心
12.小儿头形过小的原因主要是( ) A.脾气虚弱 B.肝血不足 C.心血亏损 D.肾气不足 E.肾精不足
13.“囟填”的形成,主要由于( ) A.肾气不足 B.气血不足 C.吐泻伤津 D.外感时邪 E.肾精不足
14.目眦色赤,多属( ) A.肺火 B.脾火 C.心火 D.肝火 E. 肝经风热
3
15.根据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则白睛属( )A.肺 B.脾 C.心 D.肝 E. 肾
16.热入营血,口唇可见( ) A.色泽红润 B.唇红绛而干 C.唇色淡红 D.唇色鲜红 E.口唇青紫
17.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 )A.舌体柔软 B.舌体活动自如 C.舌质淡嫩少苔 质淡红 E.舌苔薄白
18.舌体胖大,有齿痕,主( ) A.心血不足 B.肝血亏损 C.肾阴不足 D.肺气不足 虚湿盛
19.舌体瘦薄、舌色淡白,说明( )A.阴亏 B.伤津 C.气血两虚 D.阳虚 湿
20.外感病如见舌色深绛,多提示( ) A.气分大热 B.上焦湿热 C.阴虚火旺 肠热甚 E.热入营血
.舌 E.脾E.寒D.胃4
D
21.疾病中见到舌淡紫湿润而短缩,多由于( ) A.痰浊内阻 B.寒凝筋脉 C.热盛动风 D.气滞血瘀 E.疫毒攻心
22.黄苔一般主( ) A.寒证 B.热证 C.痰饮 D.湿证 E.虚证
23.提示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一般是( )A.苔由厚变薄 B.苔由薄变厚 C.苔由润变燥 D.苔由多变少 E.苔由白变黄
24.苔质颗粒细腻致密,如油腻覆盖舌面,不易刮去,称为( ) A.腐苔 B.滑苔 C.腻苔 D.垢苔 E.润苔
25.舌尖有芒刺,主病( ) A.肝胆火盛 B.胃肠热盛 C.心火亢盛 D.阴虚火旺 E.温毒入血
26.红舌兼见苔黄厚,多见于( ) A.里实热证 B.虚热证 C.湿热证 D.血瘀证 E.表证
5
27.中风或中风先兆的舌态是( ) A.舌强 B.舌痿 C.舌颤 D.舌短 E.舌歪
28.苔黑而滑润、舌质色淡多属( )A.阴虚火旺 B.阳虚寒盛 C.热盛伤津 D.湿热郁蒸 E.痰火内蕴
29.舌苔有根与无根,主要取决于( )A.邪气盛衰 B.脏腑虚实 C.胃气有无 D.津液存亡 E.气血盈亏
30.气血两虚证的舌象一般表现为( ) A.舌淡红苔薄白 B.舌淡瘦苔白腻 C.舌淡胖苔润 D.舌色淡白舌体瘦薄 E.舌淡苔少
31.肾精耗竭可导致( )A.横目斜视 B.眼睛突起 C.目睛微定 D.眼皮下垂 E.瞳仁散大
32.目窠凹陷属于( ) A.水肿病 B.肝胆火炽 C.肾精耗竭 D.脾胃气衰 E.五脏精气衰竭
6
33.颈侧颌下肿块累累如串珠,称为( )A.瘰疬 B.瘿瘤 C.发颐 D.痰核 E.梅核气
34.小儿指纹浮现者,多属( ) A.表证 B.里证 C.实证 D.虚证 E.热证
35.小儿指纹紫红,多主( ) A.外感表证 B.里热实证 C.痛证、惊风 D.血络郁闭 E.脾虚、疳积
36.小儿指纹达于气关,是( )
A.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B.邪气直中脏腑,病情较重 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D.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37.疮疡初起如粟,根脚坚硬较深、麻木、顶白而痛者为( )A.痈 B.疔 C.疽 D.疖 E.以上均不是
7
38.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是( )A.水疝 B.寒疝 C.▲疝 D.狐疝 E.阴肿
39.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者,多属( )A.肝胃不和 B.伤食 C.热呕 D.寒呕 E.肝胆郁热
40.痰色白清稀而多泡沫者,为( )A.风痰 B.寒痰 C.热痰 D.湿痰 E.燥痰
(二)A2型题:
1.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暗、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属于( )A.有神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E.神志错乱
2.患者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可诊断为( ) A.狂证 B.癫证 C.痫证 D.中风 E.中暑
3.患者久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属于( ) A.心火上炎 B.阳明经热 C.阴虚火旺
8
D.虚阳浮越 E.肝阳上亢
4.病人患疮疡,见体表局部范围较大、红肿、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属于( )A.痈 B.疖 C.疔 D.疽 E.以上都不是
5.患者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其舌象可表现为:
A.舌质淡苔薄白 B.舌淡红苔薄白 C.舌质淡苔薄黄 D.舌质绛苔薄黄6.某病人脘腹痞满,纳呆食少,头身困重,舌苔黄腻,属于( )A.湿热内结 热内阻 D.邪热伤津 E.热积于内
7.患者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者,为( )A.腐苔 B.腻苔 苔 E.厚苔
8.患者咯痰少而黏难出,口干舌燥,属( ) A.热痰 B.燥痰 C.风痰 E.舌质绛苔薄白
B.饮食积滞 C.痰C.真苔 D.假 D.湿痰 E.寒
9
痰
(三)B1 型题:
A.面色荣润,目光精彩内含 B.重危病人,精神突然好转,两目明亮
C.精神萎靡,目暗睛迷 D.精神不振,健忘嗜睡 E.默默不语,神情发呆
1.失神的表现是( ) 2.假神的表现是( )
A.面黄枯槁无光 B.面黄而虚浮 C.面色白而无华略黄 D.面目肌肤黄色鲜明 E.面目肌肤黄色晦暗
3.黄胖可见( ) 4.萎黄可见( )
A.咽喉红肿疼痛 B.咽部嫩红,肿痛不甚 C.喉部两侧肿块,红赤溃烂 D.咽喉红干而痛E.咽喉
10
出现白色假膜,刮之不去或随即复生
5.热毒蕴结,可见( ) 6.疫疠毒邪蕴积肺胃,上蒸咽喉可见( )A.舌尖 B.舌中 C.舌根 D.舌边 E.舌面
7.肾在舌分属部位是( ) 8.心肺在舌分属部位是( )
A.舌鲜红苔黄厚 B.舌淡苔白而润 C.舌红苔黄腻 D.舌淡红苔薄白 少苔
9.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 10.虚寒证的舌象是( )
A.斑疹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 B.斑疹高出于皮肤,摸之碍手.
C.皮肤上出现晶莹如粟的透明小疱疹 D.疮疡初起如粟,根脚坚硬,顶白而痛
.舌红绛11
E
E.疮疡范围较小,生于皮肤浅表,红肿热痛不甚
11.疹为( ) 12.疔为( )A.湿热泄泻 B.湿泻 C.脾虚泄泻 D.湿热痢疾 E.风泻
13.便下脓血,赤白相兼,属( ) 14.大便清稀有未消化食物,或如鸭溏,属( )
A.横目斜视 B.瞪目直视 C.昏睡露睛 D.两目上视 E.瞳仁扩大
15.肝风内动可见( ) 16.肾精耗竭可见( )
(四)X型题
1.神具体反映在人的( ) A.目光 B.面色 C.表情 D.言语 E.体态
2.面色青主( ) A.寒证 B.痛证 C.瘀证 D.惊风 E.肾虚
12
3.形瘦颧红皮肤干枯的病人,多见于( ) A.气虚 B.阴血不足 C.痰盛 D.火旺 E.阳虚
4.望发可以判断( )A.肝的病变 B.肾气充足与否 C.津液的盛衰 D.精血的盛衰 E.肺气的盛衰
5.称耳为“宗脉”所聚是因( )
A.手少阳经脉入耳中 B.手太阳经行耳之前后 C. 足少阳经脉入于耳
D.足太阳经脉到达耳 E.足阳明经行于耳之前
6.望咽喉主要可以诊断哪些脏腑的病变( )A.心 B.肺 C.胃 D.肝 E.肾
7.正常舌象应具有的特点是( )A.舌体灵活自如 B.胖瘦适中 C.质淡红苔薄白 D.湿润而滑 E.荣润有神
13
8.舌生芒刺的临床意义可以是( ) A.胃脘食滞 B.热入营血 C.肝胆火盛 D.气分热极 E.心火亢盛
9.舌体强硬的主病为( )A.热入心包 B.痰浊内阻 C.中风 D.高热伤津 E.热扰心神
10.黄苔可见于( ) A.热证 B.寒证 C.虚证 D.里证 E.表证
11.剥苔的形成机理是( )A.气血两亏 B.胃气大伤 C.胃阴枯竭 D.中气下陷 E.痰热湿浊内阻
12.临床上脾虚湿阻病人可见( ) A.黑苔 B.舌体胖嫩 C.舌淡紫 D.苔白腻 E.舌边有齿痕
13.痿软舌的主病是( ) A.阴亏已极 B.热灼津伤 C.气血俱虚 D.肝风内动 E.痰热阻络
14
14.以下小儿食指脉络变化可提示病危的是( )
A.络脉达于命关 B.络脉浮现明显 C.络脉变粗 D.络脉色紫黑 E.络脉透关射甲
15.唾多而黏,多因( )A.胃中积冷 B.宿食积滞 C.水湿停留 D.肾虚水泛 E.脾失健运
16.疖的特点是( )A.患处形小而圆 B.部位表浅 C.麻木或发痒 D.容易化脓 E.脓溃即愈
二、词语解释:1.神气不足2.假神3.主色4.客色5.囟填6.囟陷7.解颅8.五轮9.乳蛾
10.水痘11.白▲12.透关射甲13.水疝14.狐疝15.痔疮16.戴眼
三、填空题:
15
1.望神是通过观察( ),以分析病情及判断预后的诊察方法。2.得神即( )的表现。
3.察五色善恶时,不论何色皆以( 4.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华,称( 5.坐而仰首,胸满气急者,多属( ( )。
7.小儿发结如穗、形瘦腹大,多见于( ( )。
9.黑睛斜向一侧,称( ( )。
)为区分要点。
),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
)。6.低头伏案、不欲言语者,多为 ),是脾胃虚损所致。8.破伤风的特殊征象是,为肝风内动的表现之一。10.久流浊涕腥臭者,称为16
)
11.咽喉红肿疼痛,甚则溃烂或有黄色脓点,此为( )。12.酒渣鼻的成因主要是( )。
13.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者,为( )先兆。14.舌象包括( )。
15.舌色淡白而舌体瘦薄者,主( )证。16.先天性舌裂的特征是( )。
17.齿痕舌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8.病理性舌苔的形成是由( )而成。
19.舌苔厚薄的分辨,以( )为标准。20.热病过程中,舌苔由燥转润,提示( )。
21.湿温或暑温病中,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珠,为( )。22.鼻流青涕、喷嚏不止、遇冷即发,称( )。
17
23.呕吐有寒热之辨,寒呕的呕吐物形质为( )。24.排尿时有中断,尿中夹有沙石者,称( )。
四、简答题:1.何谓望神?2.何谓得神?其表现如何?3.面部色诊的原理是什么?4.何谓常色?5.何谓主色、客色?
6.何谓五色善恶?7.病理性五色各有什么主病?8.肾病面见黑色,临床上如何分寒热?9.望头颈五官九窍诊断疾病的原理是什么?
10.耳之色泽变化主病有什么不同?11.望咽喉为什么能诊断内脏病变?12.项部望诊主要注意哪些变化?
13.何谓正常舌象?14.何谓舌神?15.红绛舌的形成机理是什么?16.肿胀舌可见于哪些病证?
17.舌苔的消长变化与邪正进退的关系如何?18.腐、腻苔有何区别?19.舌与脏腑经络有何联系?20.举例说明白苔的主病是什么?
18
21.何谓斑疹?22.怎样区分“三关”?23.小儿食指络脉的正常形色怎样?24.怎样根据呕吐物形状判断其主病?
五、论述题:1.简述假神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2.试述癫、狂、痫神态的异同。3.试述萎黄、黄胖、黄疸的鉴别要点。4.试述望形态诊病的原理。
5.简述小儿囟门异常的主病。6.简述诊察目形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7.试述鼻之形色变化的临床意义。8.试述舌诊的临床意义。
9.简述察看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10.试述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11.简述辨白▲之顺逆的临床意义。12.简述痈、疽、疔、疖四者的区别。13.试述望二阴诊断有关脏腑经络病变的原理。
14.试述望痰的临床意义。15.试述望舌时综合诊察舌质和舌苔的机理。16.试述望口唇的重点及其异常变化的意义。
19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
1.C 答案分析: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体现,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眼睛又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故神虽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反映于目光。
2.D 答案分析:垂危的病人,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并非好转,而是假神的表现。
3.C 答案分析:病人出现的一时性好转与其危重病情不相符,故当属假象。
4.C 答案分析:戴阳证病人,由于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而见颧红如妆。
5.B 答案分析:根据五行学说,白色与秋季相应,故面色在秋季表现为稍白。
6.A 答案分析: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面色发青。
7.B 答案分析:黄为脾虚湿蕴之象。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故面色发黄。
20
8.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阴虚火旺者不似阳盛发热之满面通红,而是表现为两颧潮红。
9.B 答案分析:脾胃气虚,气血化生乏源,则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光,称为萎黄。
10.D 11.C 12.E 小。
13.D 14.C 15.A 答案分析: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故面黄虚浮。
答案分析:肺主气司呼吸,痰饮壅滞于肺,影响肺气宣降而气逆,故坐而仰首。
答案分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肾精不足,先天发育不良,则可致小儿头形过答案分析:外感时邪,火毒上攻,致囟门高突而成。
答案分析:根据五轮学说,目眦血络属心,色赤主热。心火亢盛则目眦色赤。
答案分析:白为肺之色,故《内经》谓“气之精为白眼”白精属肺。
21
16.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邪热甚则色深红;热盛伤津,灼伤营阴,则唇绛而干。
17.C 答案分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胖瘦老嫩适中。色淡质嫩多属虚证。
18.E 答案分析: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而成。
19.C 答案分析:气血两虚不能充盈于舌体所致。
20.E 答案分析:绛舌主热邪深重,温病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黏稠,热壅血滞则舌呈绛红。
21.B 答案分析:阴寒内盛,则血液凝而瘀滞,舌色青紫而润;寒性收引,舌上筋脉挛急,则舌体紧缩不能伸长。
22.B 答案分析:黄色主热。病邪入里化热,或脏腑内热,胃气挟邪热上熏可致苔色变黄。
23.B 答案分析:薄苔是由胃气、胃津熏蒸于舌而成;厚苔则常因胃气挟食浊、痰湿等有形邪气熏蒸,
22
滞积于舌所致。故舌苔由薄变厚,一般说明邪气渐盛,主病进。
24.C 答案分析:腻苔的主要特点是苔质致密,颗粒细腻,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区别于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松软,形如豆渣堆积舌面刮之易去。
25.C 答案分析:邪热炽盛则舌生芒刺。舌尖属心,故心火亢盛,舌尖生芒刺。
26.A 答案分析:红色主热,热盛气血涌动,舌体脉络充盈故舌色红;热邪熏灼,苔现黄色,厚苔主邪盛入里。因此舌红苔黄厚为里实热证。
27.E 答案分析:肝风内动,挟痰瘀阻于舌的一侧经脉,受阻一侧则舌肌弛缓,收缩无力,而健侧舌肌力如常,故伸舌时向健侧歪斜。常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
28.B 答案分析:阳虚则生血行血之力不足,舌失充养则色淡;阳虚则寒,水饮停留,则苔黑而滑润。
29.C 答案分析:舌苔乃胃气熏蒸而成,若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者,为有根苔,称真
23
苔。真苔多为实证,是胃气尚存,夹食积浊气上蒸所致。若苔不着实,似涂浮舌上,刮之即去,为无根苔,称假苔。假苔多见于虚证,为胃气大伤,不能上蒸、难以续生新苔,而原有之苔逐渐脱离舌体之故,所以刮之即脱。故舌苔之有根、无根取决于胃气的盛衰变化。
30.D 答案分析:气血两虚,舌体失养,故色淡白而体瘦薄。
31.E 答案分析:瞳仁属肾。肾藏精,滋养瞳仁,瞳仁扩大,多属肾精耗竭,为濒死危象。
32.E 答案分析: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五脏六腑精气衰竭,不能滋养于目,则目睛下陷窠内,病属难治。
33.A 答案分析: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热时毒,气血壅滞,结于颈项肿块累累如串珠,称“瘰疬”。
34.A 答案分析:肌表感受外邪往往由浅入深,首先入络,进一步则深入客经。故络脉浮露者,主病在表。
24
35.B 答案分析:色红主热,鲜红多属外感表证;色紫红者,则提示邪热深入为内热。
36.C 答案分析:络脉出现的部位随邪气侵入的深浅而变化,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
37.B 答案分析:患部如粟米状,根脚坚硬而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甚者为“疔”的特点。
38.A 答案分析: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称“水疝”,是水湿停聚,下注阴囊所致。
39.D 答案分析:呕吐物清稀无臭,为寒呕。多因脾胃阳虚或寒邪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40.A 答案分析:痰色白清稀而多泡沫者,为风痰,是因痰湿伏肺,外受风寒所致。
(二)A2型题:1.C 答案分析:在疾病过程中,病人出现神识昏迷,语无伦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为邪闭清窍。表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深重,预后不良,为失神之征。
25
2.C 答案分析:猝然昏仆不知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动,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多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的痫证。
3.D 答案分析:原面色苍白,忽见颧红如妆,游移不定,多见于久病重病之人,为虚阳浮越于上的“戴阳”证,属危重证候。
4.A 答案分析:肌肤局部红肿高起,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为“痈”,属阳证。多因热毒内蕴,复感邪毒,致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壅滞不通,热胜肉腐成痈。
5.E 答案分析:阴虚火旺,故舌色绛红;复感外邪,表里同病,苔薄白而干。
6.A 答案分析:湿热内结,困阻脾胃,升降失司,故脘腹痞满;湿性重着,则头身困重;胃气挟湿热上熏,则见舌苔黄腻。
7.C 答案分析:胃气尚存,夹食积浊气上蒸,则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不脱,为有根苔,称真苔。真苔多为实证。
26
8.B 答案分析:燥邪犯肺,耗伤肺津,则痰少而黏难咯出,甚则干咳少痰,属燥痰。
(三)B1型题:1.C 答案分析:失神,是神气衰败之象。病人在精神状态和目神上表现的特点是: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等。表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深重,预后不良。
2.B 答案分析:久病、重病精气大衰之人,如原已精神极度萎顿,突然神清多语,声高不休,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或本已目光无神呆滞,突然目显光彩等,都属假神的表现。此为阴阳即将离决的危笃之象,是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而出现一时“好转”的假象。
3.B 答案分析:面色黄而虚浮,为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所致,称为“黄胖”。
4.A 答案分析: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则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华,称为萎黄。
5.C 答案分析:咽喉一侧或两侧突起肿块,状如乳突,称“乳蛾”,是邪壅气血;若红赤溃烂,为热毒蕴结。
27
6.E 答案分析:咽部有灰白色膜点,擦之不去,重擦出血,随即复生者,是“白喉”,为疫疠毒邪蕴积肺胃,上蒸咽喉所致。
7.C 答案分析:以五脏划分,则舌根属肾。8.A 答案分析:以五脏划分,则舌尖属心肺。
9.E 答案分析:舌红绛主热,在内伤杂病中,阴虚火旺则舌质红绛,胃津匮乏不能上承则苔少。
10.B 答案分析:阳气不足,生化阴血的功能减退,不能温运血液充养于舌,故舌色浅淡;阳虚水停则苔白而润。
11.B 答案分析:疹,形小如粟粒,高出肌肤,抚之碍手。
12.D 答案分析:初起患部如粟米状,根脚坚硬而深,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甚者为“疔”。
13.D 答案分析: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损伤肠络,则便下脓血,赤白相兼,为湿热痢。
28
14.C 答案分析:脾虚不运,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泻下清稀,完谷不化。
15.A 答案分析:足厥阴肝经连目系,肝风内动,上扰目络,黑睛斜向一侧,称“横目斜视”。
16.E 答案分析:瞳仁属肾。肾藏精,滋养瞳仁。瞳仁扩大,多属肾精耗竭,为濒死危象。
(四)X型题:1.A B C D E 答案分析: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这是望神的主要内容。
2.A B D C 答案分析:小儿于眉间、鼻梁、口唇四周出现青灰色,是惊风先兆或发作。寒、痛、瘀面色多见青白、青紫或青黑晦暗。由于外感寒邪,寒性凝滞,气血不畅;或阳气亏虚,气血瘀滞,经脉不利。“不通则痛”,临床多伴有疼痛。
3.B D 答案分析:阴血不足,筋骨肌肉皆失所养,日久可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失润;阴虚火旺,虚火上扰则颧红。
29
4.B D 答案分析:肾藏精,其华在发,发又为血之余。故头发色黑润泽浓密者,是肾气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现。头发稀疏,色黄干枯者,是肾气亏虚,精血不足所致。
5.A B C D E 答案分析:手足少阳、手足太阳及足阳明经入于耳或环绕其周围,故耳称为“宗筋之所聚”。
6.B C E 答案分析:喉为肺之门户,咽内通于胃,肾之经脉循咽喉,故望咽喉可知肺胃与肾之病变。
7.A B C E 答案分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表现为:舌质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荣润有神;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8.B C E 答案分析:舌生芒刺常因脏腑热盛,热入营血,营热郁结充斥舌络所致。若舌尖有芒刺,为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属肝胆火盛。
9.A B C D E 答案分析:热入心包,扰及神明,舌窍不利;或痰浊、痰热内结,闭窍阻络,舌失其主;或肝风挟痰,上阻舌络;舌色红干而强硬,多为热盛伤津;若舌强语謇,口舌歪斜者,常见于中风病。
30
10.A B C D E 答案分析:黄苔的形成,是因病邪入里化热,脏腑内热,胃气夹邪热上泛熏灼,导致苔色变黄。一般主里证、热证,也可见于表证、虚证和寒证。如苔薄淡黄,也可见于外感风热表证;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
11.B C E 答案分析:剥落苔的形成,是因胃气匮乏不得上蒸于舌,或胃阴枯涸不能上潮于口所致。若痰热湿浊内阻者,出现剥苔,则是邪气渐退,而胃阴耗伤之象。
12.B D E 答案分析:多因脾阳虚,水湿停聚,或湿聚成痰饮,阻滞舌络而致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阳虚水停 阻遏阳气,则舌苔白腻。
13.A B C 答案分析:痿软舌多由阴血亏虚,舌肌失养所致。舌淡白而渐痿者,属气血两亏;舌红绛而渐痿者,属肝肾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暴痿,是热灼津伤。
14.A D E 答案分析:络脉显现于风关者,是邪气入络,示邪浅病轻;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络脉过气关达命关时,是邪气入脏,邪陷病危之兆;若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色泽变化亦反映病情轻重,色紫黑者主血络郁闭,
31
为病重之象。
15.A B C 答案分析:唾为肾之液,亦与脾胃相关。故唾液分泌量的变化常与肾、胃功能失调有关。唾多而粘,多因胃中积冷、宿食、湿停等,致胃气上逆而多唾。
16.A B D E 答案分析:“疖”的特点是:患处形小而圆,生于皮肤浅表,红肿热痛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愈。而麻木或发痒属“疔”的特征。
二、词语解释:1.轻度失神的表现即神气不足,又称少神。表现为精神不振,思维迟钝,不欲言语,目光呆滞,肢体倦怠,动作迟缓。提示正气受损,见于一般虚证,或脏腑失和,气血不畅之证。
2.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见于久病、重病精气大衰之人。如原已意识不清,不能言语,精神极度萎顿,突然神清多语,声高不休,精神振作,但躁动不安;或本已目光无神呆滞,面色晦暗或苍白,突然目显光彩,两颧泛红如妆;或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等,都属假神的表现。
3.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主色具有种族特征,我国正常人的面色为黄红
32
隐隐,明润含蓄,但因禀赋等原因可形成偏白、或偏黑、或偏黄、或偏红、或偏青等差异。
4.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而相应变化的面色,称为客色。人的面色随昼夜四时、气候等变化,也会有所变化。此外,因职业、劳逸、情绪、运动等导致面色的短暂改变,亦属客色范畴。
5.小儿囟门高突,称为“囟填”,多属实热证,因外感时邪,火毒上攻所致。
6.小儿囟门下陷者,称为“囟陷”,多属虚证,见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或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寒
7.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称为“解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发育不良;或后天精气亏虚,或为邪气所伤而致。
8.中医眼科将目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与五脏相对应,称为“五轮。即瞳神属肾,称水轮;黑睛属肝,称风轮;白睛属肺,称气轮;目眦的血络属心,称血轮;眼睑属脾,称肉轮。根据五轮变化可推测所对应之脏的病变。
33
9.咽喉一侧或两侧突起肿块,状如乳突,称“乳蛾”,是邪气壅滞气血而成。
10.为外感时邪所致皮肤出现的水疱。其形椭圆,表浅易破,大小不等,陆续出现,浆薄如水,晶莹透亮,不结厚痂,不留疤痕。属病情轻浅的一种传染病。
11.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为白赔。其特点是高出皮肤,晶莹如珠,根部肤色不变,擦破流水,多分布于颈项胸腹,偶见于四肢,消失时有皮屑脱落。
12.关,指风、气、命三关;甲,指甲。小儿食指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
13.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称“水疝”,是水湿停聚,下注阴囊所致。
14.阴囊内有肿块,卧则入腹,立则入囊,时有时无,出没如狐,有胀痛者,名“狐疝”。
15.肛门内外周围有物突出,可兼疼痛,称为“痔”。溃烂流血、流脓,即为“痔疮”。其生于肛门齿线
34
以外者,称“外痔”;生于肛门齿线以内者,称“内痔”;内外皆有,称“混合痔”。
16.两目上视,白多黑少,不能转动者,为“戴眼”,见于惊风、痉厥及癫痫等。
三、填空题:1.神的得失有无2.神气充足的表现3.病色明润含蓄还是晦暗暴露4.萎黄5.痰壅气逆的肺实证6.气郁痰结,情怀抑郁
7.疳积8.苦笑面容9.横目斜视10.鼻渊11.烂乳蛾(或烂喉痧)12.肺胃热壅13.麻疹14.舌质和舌苔15.气血两虚
16.裂纹中有舌苔覆盖且无不适感17.脾虚湿盛18.胃气挟邪气上蒸19.见底、不见底20.热退津复
21.白▲22.鼻鼽23.清稀无臭24.石淋
四、简答题:1.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所谓望神,即医生接触病人时,要求经过短暂的观察,
35
就能对病人的目光神态,言谈举止,询问反应,面色表情等,应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得以了解病人精气的盛衰,分析病情的轻重,推断预后的吉凶。
2.答: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得神的表现是:目光明亮,精彩内含,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3.答:面部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不仅心之华在面,其它脏腑之精气,也通过经脉而上荣于面,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孔)窍。”这说明面部色泽与脏腑气血具有内在联系,五脏应五色是:肝青、脾黄、心赤、肺白、肾黑。所以望面部色泽可以测知脏腑气血之盛衰以及邪气之所在。
4.答:常色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功能的正常。由于精气内含,容光外发,所以正常的面色,不管什么种族肤色,都应是光明润泽。常色随着时间、气候、环境以及个体特征等的变化而变化。
5.答: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主色”是每个人的面色、肤色一生不变者,即为主色,属于个体特
36
征,各人的面色可以是不一致的。“客色”是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就叫做客色。
6.答:病人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称为“气至”,多属预后良好。凡五色晦暗枯槁者为恶色,说明脏腑有败坏,胃气已竭,不能荣润,称为“气不至”,多属预后不佳。
7.答: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赤色主热证,赤甚属实热,微赤为虚热。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8.答:颜面或额黑为肾病。临床上判断其寒热可根据:面黑而干焦,多为肾精久耗,虚火灼阴;黑而浅淡者,为肾病水寒;黑而暗淡者,不论病之新久,皆属阳气不振之征。
9.答:根据藏象学说,内在的五脏各与外在的五官九窍相连,而官窍又是人体与外界相联系的通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因此,头面耳目口舌鼻等五官九窍的色泽形态,足以反映脏腑经络的生理与病理。
37
10.答:耳部色泽总是以嫩黄红润为佳。色白为寒。色青而黑多主痛证。耳轮焦黑干枯,是肾精亏极。耳红而肿,属少阳相火上攻,或为肝胆湿热、火毒上蒸。若耳背有红络,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
11.答:因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进食之要冲,为诸经脉所络。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等经脉均经过咽喉,所以许多脏腑的病变可以从咽喉的异常变化反映出来,尤其是对肺、胃、肾的病变,诊断价值更大。
12.答:注意外形和动态变化。外形变化主要观察有无肿瘤、结节及其部位、形态、大小;动态变化主要观察颈项部的动静姿态。
13.答:正常舌象表现为: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荣润有神,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黏不腻。即“淡红舌,薄白苔”。
14.答:舌神,即舌之神气。其主要表现是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荣”,指舌色红润鲜明光泽,舌体运动灵活而有生气,即有神之舌,是脏腑气血、津液末伤的表现,虽病预后良好。“枯”,指舌质干枯,晦暗无光,舌体呆滞不灵而无生气,此即无神之舌。
38
15.答:体内热邪亢盛,气血涌动,舌络充盈;或热入营血,耗伤营阴,热壅血滞;或阴虚水涸,虚火上灼血络等所致。
16.答:常见于三类病证中:①心脾热盛,气血上壅于舌,舌色鲜红肿胀而痛。②温热挟酒毒上攻,舌色紫而肿胀。③急性中毒,气血凝滞,以致舌体肿胀青紫晦暗。
17.答:舌苔的消长变化,也是邪正进退的反映。舌从有苔到无苔,是正气渐衰,邪气深入营血的表现;舌苔剥落之后,渐生薄白苔,为正胜邪却,胃气渐复的征象;一般舌苔渐退或新生多为佳象,若苔骤剥骤长则多主重证。
18.答:腐苔是指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如豆渣堆于舌面,刮之易去的苔。腻苔则指苔质颗粒细腻致密,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的苔。
19.答: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系舌本。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入系舌本。可见,心、脾、肝、肾、膀胱、三焦等脏腑的经脉、经别、经筋与舌有着直接联系。在脏腑中,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舌为心
39
之苗窍,又为脾胃之外侯,而舌苔乃胃气之所熏蒸。
20.答:白苔一般主表证和寒证,如伤寒太阳病,舌苔薄白而润;温病卫分证,薄白而干等。若舌淡苔白而滑,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此外,白苔还可见于热证,如舌苔白如积粉,常为瘟疫或内痈征象;舌苔白而糙裂,多为温病内热暴盛伤津所致。
21.答:斑疹多系血分受邪而致的皮肤改变。斑,色红或紫暗,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摸之不碍手;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
22.答:食指第一节部位为风关,即掌指关节横纹向远端至第二节横纹之间;第二节为气关,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第三节为命关,即第三横纹至末端。
23.答:正常的络脉色泽浅红,红黄相兼,隐隐于风关之内;大多不浮露,甚至不明显,多是斜形、单枝,粗细适中。但粗细也与气候寒热有关,热则变粗增长,寒则变细缩短。长短也与年龄有关,一岁以内多长,随年龄增长而缩短。这些均属生理范围内的变化,不属病理范畴。
40
24.答:呕吐是胃气上逆的表现,一般而言,呕吐清稀无臭之物,多为寒呕,常因胃阳不足或寒邪犯胃所致。呕吐秽浊酸臭之物,多为热呕,常因邪热或肝经郁火犯胃所致。呕吐酸腐夹杂不化食物,多为食积,常因暴饮暴食,脾运不及,胃失和降所致。呕吐清稀痰涎而胸闷苔腻者,多为牌失健运,痰饮停聚脏腑之证。呕吐黄绿苦水,多属肝胆湿热或肝经郁热乘胃,胆汁上溢所致。
五、论述题:1.答: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假神的表现是: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原来数日不能进食,忽然食欲增强。
这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古人比喻为“残灯复明”、“回光返照”。临床上见于阴阳即将离绝的危候。
2.答:神志失常是癫、狂、痫的共同表现,但三者表现又各不相同。如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呆滞,哭笑无常的,是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的癫病。烦躁不宁,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的,多属痰火扰心的狂病。突然昏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口作异声,醒后如常,为痰迷心窍,内动肝风的痫病。
41
3.答: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萎黄”。常见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者。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若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疸”。黄疸又因病因不同而有“阴黄”、“阳黄”之分,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之故。
4.答: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形体与动静姿态,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人体内以五脏分属五行,外以皮毛、肌肉、血脉、筋骨等五体合于五脏。形体的强弱胖瘦与内脏的坚脆盛衰是统一的,而人体的动静姿态,又与阴阳气血的消长有关。所以望形态是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邪正的消长,以及病势的顺逆和邪气之所在。不同形态又能体现体质差异,提示某些疾病发病的倾向性和证候类型的特异性。
5.答:小儿囟门下陷,称“囟陷”,多属虚证,可见于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寒,或先天不足,以致发育不良,脑髓不足。囟门迟闭,骨缝不合,古称“解颅”,属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常见于小儿佝偻病。小儿囟门高突,又称“囟填”,多属实热证,可见于温病时邪火毒上攻者,或为风热,或为湿热等邪气所侵,以致脑髓有病。
42
6.答:目窠微肿,状如卧蚕,是水肿初起。上下睑肿,如肿势急而色红者,为脾热;肿势缓而软者,为脾虚。目窠凹陷,多属津损或气血大伤之征,一般多见吐泻之后,或失血过多之时。若久病重病之中,目睛下陷窠内,是五脏六腑精气已衰,病属难治或预后不良之兆。眼睛突起而喘者,是肺胀。颈肿眼突是瘿病。
7.答:鼻头色赤,是肺脾有热之征;色白是气血虚;色黄是内有湿热;色青多为虚寒或腹痛;色微黑是有水气内停。鼻肿为邪气盛,多属邪热壅肺;鼻头色红生粉刺,是酒渣鼻,多因肺胃热壅;鼻翼煽动,呼吸喘促者,称为“鼻煽”,新病兼喘多为邪热壅肺或痰饮停聚于肺所致;久病兼喘而汗出,是肺肾精气衰竭的危重证。
8.答:观察舌象的变化,对临床辨证有重要的意义。①可判断正气盛衰: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舌苔薄白而润,示胃之气津充沛;舌光无苔,主胃之气阴衰败。②可分辨病位浅深:如舌苔薄白,多为外感初起,病证轻浅;舌苔黄厚,主邪入里,病证深重。舌质红,属气分热盛;舌质绛,为热入营血。③可区别病邪性质:如白苔多主寒,黄苔常主热,腻苔多属湿,中风多见舌强,心脾经热则多吐舌。④可推断病势进退:舌苔由白变黄、变灰、变黑,舌质由淡变红,变绛、变青紫,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而重。反之,舌苔由灰黑变黄变白,舌质由紫绛变淡红,则提示病由里出表,由重而轻。
43
9.答:舌底脉络位于舌系带两侧,在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青紫色脉络。正常情况下,脉络不粗,也无分枝和瘀点。舌下络脉青紫迂曲,主血瘀气滞;若舌下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多为肝郁血瘀;若舌下络脉青紫且粗胀,为痰热内阻,或为寒凝血瘀。
10.答:望小儿食指络脉适于诊三岁以内的病儿。食指络脉指小儿食指掌侧之络脉,为手太阴肺经的支脉,故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意义。诊察时要光线明亮,医者用左手捏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数次,使络脉明显,便于观察。外感或内伤,同样是以络脉见于风关为轻,气关为重,命关为甚重。望络脉要注意其三关分布、色泽变化和隐显深浅。
三关分布:根据络脉见于三关的部位,以测定邪气的浅深及病情轻重。络脉显现于风关者,是邪气入络,示邪浅病轻;若见络脉透过风关至气关者,是邪气入经,主邪深而病重;络脉过气关达命关时,是邪气入脏,邪陷病危之兆;若络脉透过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佳。
色泽变化:一般色深而浓者病重,色浅淡者病轻。色紫红者主内热;色鲜红者多属外感表证;色青者主惊风或痛证;色紫黑者主血络郁闭,为病重之象;色淡白者为虚证。
44
隐显深浅:络脉浮现明显,主病在表,多见于外感病;络脉沉隐不显,主病在里,多见于内伤里证。
11.答:凡白▲晶莹饱满、颗粒清楚,是津气充足,正能胜邪,湿热外达之顺证;若见色白而枯、干瘪无浆之枯▲,为津气不足,正不胜邪,邪毒内陷之逆证。
12.答:凡局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为痈,属阳证,多见于体质较好者。若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者为疽,属阴证,常见于年老伴体弱者。若范围较小,初起如粟,根脚坚硬,麻木痒痛,顶白者是疔。起于浅表肌肤,小圆而红痛,脓溃即愈者是疖。
13.答:二阴即指前阴和后阴。前阴包括男、女外生殖器,有生殖和排尿的作用。前阴为宗筋所聚。肾司二阴,主生殖,精窍通于肾,溺窍通于膀胱;肝脉绕阴器,胆脉绕毛际。此外,任督脉起于胞中,出于会阴,与前阴关系密切。后阴即肛门,又称“魄门”,有排大便的作用。肾司二阴,脾主运化、升清,大肠传导糟粕。故前后阴病变与肾、肝、脾、胃、大肠等脏腑经络有关,故望二阴能诊断有关脏腑经络的病变。
14.答:通过观察痰的形质,以及气味及排出量等,推测相关脏腑的病变。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为寒痰,多因寒邪伤阳,气不化津或脾阳不振,湿聚成痰,上犯于肺所致;痰色白清稀而多泡沫者,为风痰,
45
是因痰湿伏肺,外受风寒所致;痰白滑量多易咯者,为湿痰,是脾虚不运水湿聚而为痰。痰少而粘难咯出者,甚则干咳少痰,属燥痰,因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所致。痰中带有血丝,血色鲜红,是肺中血络受损,见于燥邪犯肺,或肝火犯肺及阴虚火旺等。咯吐脓痰腥臭或脓血者,为热毒蕴肺,肉腐血败酿脓成痈,多见于肺痈。
15.答:舌苔和舌质的变化,反映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各有侧重,故临床诊舌,必须舌苔与舌质合参。一般认为,舌苔的色、质变化主要与所感邪气及病证的性质有关;舌体的色、形、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情况。因此在诊察疾病时,不仅应详察舌苔、舌质的基本变化与主病,还须注意不同舌苔与舌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两者结合起来审察病情。
16.答:望口唇重点要观察口唇的色泽及形态变化。
口唇色泽:正常唇色红而明润。唇色淡白,主血虚;唇色深红,主实热证;唇红绛而干,是热伤津液或热入营血;唇色淡红,为虚为寒;唇色鲜红者,为阴虚火旺;唇色青紫,为气滞血瘀;环口黑色者,是肾气将绝或水气内停;小儿环口发青为惊风先兆。
口唇形态:口唇糜烂,多因脾胃湿热上蒸或食积生热;口唇干枯皲裂,为津液耗伤。唇内溃烂,色淡红,
46
为虚火上炎。口开不闭主虚证;口闭不开为“口噤”,主病多实。
第二节 闻 诊
大纲要求:1.掌握闻诊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2.了解听声音诊病的原理及主要内容。3.了解嗅病气诊病的原理及主要内容。
各类习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
1.失音是指( ) A.发音困难 B.声音不清脆 C.完全不能发音 D.声音不响亮 E.声音不圆润
2. “金实不鸣”的原因多为( ) A.邪气犯肺 B.津枯肺损 C.气虚无力 D.虚火灼金 E.悲忧伤肺
3.成年人的呼吸次数,正常值为( ) A.40次/分钟 B.16─20次/分钟 C.25次/分钟 D.16
47
次/分钟以下 E.30次/分钟
4.呼吸微弱,短而声低,称为( ) A.上气 B.短气 C.气微 D.少气 E.嗳气
5.阳虚久病,突发喷嚏连连,多为( ) A.阳气回复 B.新感外邪 C.阳气衰惫 D.阳气亡失 E.虚阳上越
6.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微,时断时续,称为( ) A.谵语 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语謇
7.咳嗽声音重浊,吐痰质清色白,鼻塞不通,多为( )A.外感风邪 B.外感燥邪 C.外感寒邪 D.外感湿邪 E.外感热邪
8.呕吐声音壮厉,吐物呈胶粘黄水,或酸或苦,多为( ) A.实热之证 B.虚寒之证 C.热扰神明 D.食滞胃脘 E.阴虚胃热
48
9.因情志抑郁不畅而发出长吁短叹声,称为( ) A.喷嚏 B.嗳气 C.太息 D.呃逆 E.短气
10.病室发出烂苹果气味,多为( ) A.病人脏腑败坏 B.消渴病人 C.水肿晚期病人 D.失血病人 E.重症肝病病人
(二)A2型题:
1.某病人呃逆三天。呃声连连,声高有力,且伴有嗳腐吞酸,口气酸臭,腹痛拒按,肠鸣、矢气频频。查体:舌苔厚腻,脉滑。其病症多属( )
A.食积胃肠 B.阳阴腑实 C.肝气犯胃 D.脾胃气虚 E.水停中脘
2.某病人两天前感冒咳嗽,咳声不扬,吐痰黄稠,咽喉疼痛,呼吸气热。查体:面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其病症多属( )
49
A.风邪犯肺 B.寒邪犯肺 C.热邪犯肺 D.燥邪犯肺 E.湿邪犯肺
(三)B1型题
A.独语 B.错语 C.郑声 D.谵语 E.狂言
1.自言自语、喋喋不休、首尾不续、见人则止,称为( )2.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 )
A.喘 B.哮 C.上气 D.短气 E.少气
3.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连续,似喘而不抬肩,称为( )4.呼吸急促而喘,喉中痰鸣似哨,称为( )
(四)X型题:1.下列哪些脏腑的病变可引起咳嗽( ) A.肺 B.心 C.大肠 D.肝 E.肾
50
2.引起呃逆的原因有( ) A.饮食匆忙 B.肝火犯胃 C.惊恐气乱 D.胃气衰败 E.寒邪犯胃
3.实喘发作时的常见症状特征有( ) A.气粗声高息涌 B.但以引长一吸为快 C.惟以呼出为快 D.仰首目突 E.动则喘甚
4.正常声音的表现特点为( )A.发音自然 B.音调和谐 C.欢快和畅 D.言语清楚 E.言与意符
二、词语解释:1.语言謇涩 2.子喑 3.顿咳 4.太息
三、填空题:1.闻诊包括( )两个方面。2.声音的异常变化,主要与( )等脏腑失调有关。
3.呼吸微弱,短而声低,非如短气之不相连续,称为( )。4.肠鸣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而形成的。
51
5.鼻出臭气,经常流浊涕,多为( )。6.咳嗽吐痰清稀色白,多为( )。
四、简答题:1.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声音有何不同?2.谵语和郑声的表现与病机有何不同?
3.怎样根据呕吐的情况辨别寒热虚实?4.什么叫错语?病理意义是什么?
5.什么叫上气?病理意义是什么?6.二便气味异常的病理意义是什么?
五、论述题:1.试述听呼吸的生理病理意义。2.试述如何临床根据闻诊方法辨别咳嗽的寒热虚实。
3.试述肠鸣的临床意义。4.试述哮与喘的表现特点和病理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A1型题:1.C 答案分析:失音即是指完全不能发音。
2.A 答案分析: “金实不鸣”是指邪气犯肺而致肺气壅塞不宣,声门闭阻,故有声音嘶哑。
3.B 答案分析:成年人的正常呼吸次数为16─20次/分钟。4.D 答案分析:少气即是指呼吸微弱,
52
气短而声低。
5.A 答案分析:此为阳气回复之征。6.B 答案分析:郑声表现为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为精气大伤之征。
7.C 答案分析:咳声重浊、吐痰清稀色白,兼有鼻塞不通为感受寒邪。
8.A 答案分析:呕吐声音壮厉,为实证;吐物胶粘色黄或有酸苦,为热证。
9.C 答案分析:太息即吁气或叹气,多在情志不畅,胸胁不舒时发出。
10.B 答案分析:消渴病人晚期会散发出似烂苹果气味。
(二)A2型题:1.A 答案分析:食积胃肠,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故有上述诸症。2.C 热邪犯肺,肺失清肃,故有上述诸症。
答案分析:53
(三)B1型题:1.A 答案分析:独语表现为自言自语、喋喋不休、首尾不续、见人则止。
2.D 答案分析:谵语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3.D 答案分析:短气表现为呼吸短急、不足以息、数而不连续。
4.B 答案分析:哮表现为呼吸喘促,喉中痰鸣。
(四)X型题:1.A B C D E 答案分析:《内经》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无论何脏病变,只要影响到肺,而致肺气上逆,均可致咳。
2.A B D E 答案分析:呃逆常因饮食匆忙、肝火犯胃、寒邪客胃或胃气衰败等原因引起胃气上逆,冲击横膈而引起。
3.A C D 答案分析:喘分虚实。实喘多因邪气犯肺而致肺气壅塞、上逆,故可见喘而气粗息涌,仰首目突,惟以呼出为快。
54
4.A B D E 答案分析:正常声音表现为发音自然、音调和谐、言语清楚、应答自如、言与意符等特点。
二、词语解释:1.说话不流畅,含混不清,涩滞不利,词不达意。多为中风先兆,或温病后期真阴灼伤,舌体失养。
2.妊娠后期,出现声音嘶哑,待产后自动恢复。是因胞胎压迫肾经,而肾经上系于咽喉所致。
3.咳声阵发,连连不绝,甚则呕恶咳血,咳末时作一声如鹭鸶样长鸣,称为顿咳,又称 “百日咳”。多因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
4.病人吁气或叹气,多在情志不畅,胸胁不舒时发出。
三、填空题: 1.听声音、嗅气味2.心、肺、肾3.少气4.肠中气体与水液激荡5.鼻渊6.寒咳
四、简答题:1.答: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其脏腑、形质、禀赋有所差异,故而声音也有高低清浊之不同。老年人声音多低沉浑厚,小儿则声尖清脆;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
55
2.答:谵语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病机属热扰心神,多为实证。常见于温病邪陷心包或阳明腑实证。郑声表现为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病机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为虚脱之证。
3.答:声音低微,吐势徐缓,吐物呈清水痰涎的,多属虚寒之证。呕吐声音壮厉,吐势猛烈,吐物呈胶粘黄涎,或酸或苦,多为实热之证。
4.答:错语表现为病人语言错乱颠倒,但言后知错而不能自主。多是心气不足,神失所养的虚证。
5.答:上气是指肺气上逆于喉间,气道窒塞,呼吸急促,呼多吸少,每兼呛咳。可见于痰饮内停胸膈,表现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痰,但坐不得卧;阴虚火旺,火气上逆,则上气兼有咽喉不利;若外感风邪犯肺,肺气失宣而水津失布,则上气兼有身肿。
6.答:大便臭秽为热,或过食脂膏油腻,食积难化;有腥气为寒,或有便血。小便黄赤臭浊多为湿热下注,为实;小便清长少味,多为虚寒。
56
五、论述题:1.答:呼吸与肺肾诸脏及宗气有关,所以通过听呼吸可以了解相关脏腑及宗气的强弱盛衰。正常的呼吸匀畅和缓、声音柔和。表示肺(宗)气充足,脏腑安康。因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呼吸会加深加快;而睡眠或安静时则会缓慢,皆属生理变化。病人呼吸如常,是形病而气未病;呼吸异常,是形气皆病。外感邪气有余呼吸粗快,多为实热之证。内伤正气不足。呼吸微而慢,多为虚证、寒证。一般而言,气粗为实,气微为虚。但久病肺肾之气欲绝,气粗而断续,为假实证。温病热陷心包,气微而神昏,为假虚证。呼吸困难,气来短促,不足以息,为元气大伤、阴阳离绝之危证。病态呼吸的临床表现有喘、哮、上气、少气、短气等的不同。
2.答:临床上常可根据咳嗽的表现及兼症的不同,分辨其寒热虚实。如咳声重浊,吐痰清稀色白,伴有形寒者,多为寒咳;咳声不扬,痰稠色黄,兼有咽喉疼痛、呼吸气热,多为热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咽喉口鼻干燥多为燥咳;若兼潮热盗汗,多属肺肾阴虚。咳声轻清,低微气怯,兼气促多属肺气虚。
3.答:肠鸣是指腹中辘辘作响。是腹中气机不和,胃肠中的气体随胃肠蠕动与水液相互激荡而产生。可根据其发生的部位、声响不同,辨其病位病性。如鸣响在脘部,如囊裹水,振动有声,起立行走或以手按抚,其声下行,为痰饮停胃,阻滞中焦。鸣在脘腹,辘辘如饥肠,得温得食则减,遇饥遇冷加重,多属中阳不振,胃肠气机不利。若腹中肠鸣如雷,伴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多为寒客胃肠。
57
4.答:喘是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喘分虚实,实喘因痰饮内停、邪气犯肺,而致肺气失宣,壅塞而喘。表现为发作急骤,气粗声高息涌,惟以浊气呼出为快。虚喘多因肺肾气虚失于摄纳,清气难入。表现为发作徐缓,喘声低微,呼多吸少,息短不续,惟以引长一吸为快。哮是呼吸急促而喘,并伴喉中痰鸣者。多因内有停痰伏饮而致肺气壅塞,外有非时之感以引动伏邪,几者聚闭,搏击气道,发作有声,以成哮证。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第三节 问 诊
大纲要求:1.掌握问诊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2.熟悉主诉的概念及问主诉的意义。
3.熟悉所询问现病史的寒热、出汗、疼痛、饮食口味、大小便、睡眠、耳目等内容的相关机理及主要临床意义。
4.了解询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的内容及意义。
5.了解妇科问诊的内容及意义。6.了解儿科问诊的内容及意义。
58
各类习题:一、选择题型(一)A1型题
1.下列哪一项属于主诉问诊的内容( )
A.是否患过麻疹 B.服药有无不良反应 习惯D.当前最痛苦的症状 E.婚姻生育史
2.下列哪项属于个人生活史的问诊内容( )
A.当前最痛苦的症状 B.服药有无不良反应C.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 康状况
3.症见自觉怕冷,得温可以缓解者属于( )A.恶寒 C.寒栗 D.恶风
4.外感初期可见下列哪一症状( ) A.恶寒 C.有无不良生活
.配偶的健康状况E.平素健 B.畏寒 E.以上都不是
B.畏寒 C.寒栗 59
D
D.潮热 E.战汗
5.肺卫气虚之人可见下列哪一症状( ) A.恶寒 B.畏寒 C.恶风 D.寒战 E.壮热
6.素体阳虚之人可见的症状是( ) A.恶寒 热
7.日晡热甚,伴有腹胀腹痛,大便秘结者,属于( 虚潮热E.气虚发热
8.午后或入夜低热,伴有五心烦热者,其病机为( A.燥热内结阳明 B.湿热蕴阻中焦 阳偏亢 D.脾虚清阳不升 E.邪正交争少阳
B.寒栗 C.畏寒 D.潮热 E.壮 A.外感热盛B.阳明潮热C.湿热潮热D.阴 )
C.阴液亏损,虚
60
)
9.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此症是( )A.邪犯肌表 B.外邪入里 C.邪在半表半里
D.邪犯肠胃 E.邪犯肺卫
10.入睡汗出,醒后汗止者,其病机属( )A.阳虚 C.血虚
11.经常汗出,动后更甚者,其病机是( )A.阳气虚弱D.血液亏损
12.头痛以两颞侧为甚者,病位在( )A.太阳经 经 阴经
13.胸痛,且伴有高热,咳嗽,咯吐铁锈色痰者,为( ) .气血两虚B.气虚 D.阴虚 E.气血两虚
C.阴液不足 E.阴精匮乏
B.少阳经 C.厥阴D.阳明经 E.太
61
B
A.肺阴不足
D.肺热壅盛
14.胃脘胀痛,伴有嗳腐吞酸,呕吐宿食者,为( )
A.寒犯胃脘
D.血瘀胃腑
15.痛有胀感,伴随时发时止特点者,为( ) A.气滞
16.脾胃虚寒之人可见下列哪一症状( ) A.口甜而腻 B.痰浊阻肺C.胸痹心痛 E.肝气郁结
B.食滞胃脘C.肝气犯胃 E.胃火炽热
B.血瘀 C.寒凝 D.热郁 E.湿停
B.口中泛酸
62
D.口淡无味
17.多食善饥症状可见于( ) A.胃火炽盛 阴亏虚
18.泻下如注,便如黄糜,伴有肛门灼热者,属于( )A.大肠液亏
D.脾肾阳虚
19.小便频数,色黄急迫者,属于( ) A.肾阳不足 胱湿热
C.口中酸锼 E.口苦或口咸
B.食滞胃脘C.胃气不足 D.胃 E.肝气犯胃
B.大肠湿热 C.肠虚滑脱 E. 肝郁乘脾
B.肾气不固C.消渴病 D.膀E.瘀血阻滞
63
20.失眠伴有心悸、纳差及便溏者,属于( )A.心脾两虚 B.心阴不足
D.心肾不交
21.突然耳鸣,声如雷鸣,伴有口苦、胁肋灼痛者,属于(A.肝胆火盛
D.风邪上袭
22.目赤肿痛,羞明,伴有口苦、口干、烦躁者,属于( A.肝阴不足
D.肝火上炎
)
C.心血亏虚 E.食积胃脘
B.痰浊上蒙C.瘀血阻滞 E.肾气虚弱
B.肝血虚亏C.肝阳上亢 E.肝肾阴亏
64
)
23.月经提前7天以上,量多、色红、质稠者,属于( )
A.气虚 24.月经推迟7天以上,量少、色淡而质稀者,属于( A.血虚 25.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小儿疳证的表现( )
B.血热 C.血虚 D.血寒 E.血瘀
B.血寒 C.血热 D.血瘀 E.气滞
65
)
A.身材矫小 D.胎黄
26.带下夹杂有血丝,微有臭味者,属于( A.脾虚湿注
D.肝经郁热
27.耳鸣渐生,声小时止者,属于( )
D.瘀血阻滞
28.大便中夹杂有脓血粘液者,属于( )
)
A.肾气虚弱A.肝郁脾虚B.皮肤毛发干枯C.腹胀肢瘦 E.大便不调
B.脾胃阳虚C.寒湿下注 E.湿热下注
B.肝胆火盛C.痰浊上蒙 E.风邪上袭
B.脾肾阳虚C.食积肠胃
66
D.脾气不足 E.湿热蕴结
(二)A2型题:1.病人李某,女,21岁,未婚。咳嗽、胸痛、低热半年。半年来经常咳嗽,时轻时重,痰少而粘,偶尔带有血丝。入夜低热,体温多38℃左右。伴有多汗,月经量少。查体:形体消瘦,面白颊红,舌红少苔而干,脉象细数。该病人发热的病机是( )
A.阳明发热
D.外感发热
B.阴虚发热C.气虚发热 E.湿温发热
2.某病人,两年来经常汗出,以头面部为多,运动后汗出更甚,并伴有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之症,且动辄感冒。查体:面色淡白无华,舌淡苔白,脉虚弱。此病人的出汗属于( ) A.气虚自汗
汗 D.亡阴之汗
B.阴虚盗汗C.邪正交争的战E.亡阳之汗
67
3.某病人因家庭不睦,经常有右侧胸胁疼痛,状如火灼,并伴有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少之症。查体:胸胁局部无明显皮损,舌红苔黄燥,脉象弦数。此病人胸胁痛属于( ) A.肝气郁结 滞血瘀
B.肝胆火盛C.悬饮 D.气E.寒滞肝脉
4.某病人40岁,男性,已婚。患泄泻3年来,每日3~5次,早晨5时左右即有腹痛,泻后痛减,便质清稀,夹杂有较多的不消化食物,并伴有怕冷,腰腿困痛,头晕耳鸣等症。查体: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而润,脉沉细而弱。此人所患病证是( )
A.脾虚泄泻
D.食积泄泻
B.肝郁泄泻C.湿热泄泻 E.脾肾阳虚泻
5.病人某女,35岁,已婚,患带下病数载。带下色黄质稠量多,气味腥臭,局部瘙痒,饮食二便如常。查体:舌红苔黄腻,脉象濡数。此人带下病的病机是( ) A.脾虚湿注
B.脾肾阳虚
68
D.肝经郁热
(三)B1型题:
A.问病人社会经历 诱因 C.问素体健康状况 嗜好 E.问配偶的患病情况
1.属于问现病史的是( )2.属于问既往史的是( )
A.但热不寒
D.恶寒重发热轻
3.伤寒表证可见到的症状是( )4.寒邪直中内脏可见到的症状是( C.湿热下注 E.恶性病变
B.问发病的时间与D.问病人的饮食
B.但寒不热C.发热轻而恶风 E.寒热往来
69
)A.寒湿内盛
D.瘀血阻滞
5.症见渴喜热饮者,其病机是(A.完谷不化
D.时干时稀
7.肝郁脾虚时的粪便特点是( A.饥不欲食 D.厌食
)6.症见漱水不欲咽者,其病机是( 8.脾肾阳虚,火不暖土的粪便特点是( B.湿热内蕴 C.痰饮内停 E.胃阴不足
B.便下脓血 C.下注黄糜 E.先干后稀
)
B.消谷善饥 C.食欲不振
E.食量减少
70
) )
9.胃阴不足之人可见( )10.食积肠胃之人可见( )
(四)X型题:1.下列哪些属于“问现在症状”的内容( ) A.姓名 B.婚否
2.下列哪些表现可见之于阴虚的病人( )
D.骨蒸潮热
3.下列哪些属于“汗出性质”的问诊内容(
4.腰痛常见的原因有( ) A.肾虚 C.瘀血阻络
A.午后热甚 ) A.头汗 C.寒热 D.饮食 E.睡眠
B.身热不扬C.五心烦热 E.舌红少苔
B.半身汗 C.自汗D.盗汗 E.战汗
B.脾虚 D.风寒湿邪
71
阻滞 5.胃火炽盛的病人常见的症状有( ) A.多食易饥
D.大便干燥
6.便次减少,质地干燥,排解艰难的便秘病症,其形成的原因有(
7.“癃闭”形成的原因有( ) A.湿热下注
D.肾阳不足
8.经行腹痛者称为“痛经”,形成的原因多为( ) A.气滞
E.肝郁
B.口渴喜饮C.尿少色黄 E.齿龈红肿
A.热结 B.阴寒
C.气滞 D.阳虚E.津亏
B.瘀血阻滞C.砂石阻塞 E.肾气不固
B.血瘀 C.寒凝D.阳虚 E.气血
72
)
虚
9.小儿的生理特点是( ) A.脏腑娇嫩
D.对外界适应能力差
B.发育迅速 C.发病较快 E.生机蓬勃
10.对易致小儿发病的原因要重点询问( ) A.伤食 D.外伤
B.外感 C.先天因素 E.惊吓
二、词语解释:1.主诉2.现病史3.既往史4.个人生活史5.家族史6.但寒不热7.潮热8.完谷不化9.里急后重10.癃闭
三、填空题:1.问现在症状是指询问病人( 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
),
73
2.问寒热是询问病人( 状。3.病人(
为寒热往来,是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
4.战汗是指病情危重时,病人( 交争剧烈,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5.临证时根据疼痛的( 引起疼痛的病因与病机。
6.问饮食口味时应注意了解( 口味等情况。
7.了解病人食欲食量对判断其( 有重要的意义。
)的症
)的症状称
)者,是邪正
),可以辨别
),食欲食量与
)及疾病预后
74
8.问二便可以为判断病证的( 的依据。9.泄泻是指( 症。
)提供重要
)的病
10.嗜唾是指精神困乏,( 11.“重听”是指( 症。
)的病症。
)的病
12.小儿在病理上具有( )的特点。
四、简答题:1.什么是问诊法?问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什么是主诉问诊法?有何意义?
3.什么是现在病史?怎样进行现在病史的询问?4.什么是过去病史?怎样进行过去病史的询问?
5.什么是个人生活史?询问个人生活史有何意义?6.什么是家庭病史?询问家庭病史有何意义?
75
7.清代陈念祖十问歌的内容是什么?8.何谓“寒热往来”?如何鉴别不同原因所致的寒热往来?
9.问病人有无汗出的意义何在?10.何谓泄泻?如何鉴别不同性质的泄泻?
11.问病人小便异常的意义是什么?问小便的要点是什么?12.何谓失眠?如何鉴别不同原因所致的失眠?
13.妇女经期异常有哪几种类型?有何意义?14.妇女经量异常有哪几种类型?有何意义?
15.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各是什么?16.问疼痛的要点是什么?有何意义?
五、论述题:1.试述问诊的注意事项。2.试述“但寒不热”的问诊内容及其意义。
3.试述“但热不寒”的问诊内容及其意义。4.试述问汗出的要点及具体内容。
5.试述询问不同部位疼痛的意义。6.试论询问不同性质疼痛的意义。
76
7.试论问食欲食量的要点及其意义。8.简述妇女特殊问诊的内容及其问诊要点。
9.试述儿科问诊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型(一)A1型题
1.D 答案分析:因为问主诉是指询问病人就诊时所感受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所以“当前最痛苦的症状”属于问主诉的内容。
2.C 答案分析:因为个人生活史是指病人的生活习惯、社会经历、饮食嗜好、劳逸起居、工作情况及婚姻生育史等,故“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属于个人生活史的问诊内容。
3.B 答案分析:病人自觉怕冷,得暖可以缓解者是阳虚所致的畏寒。
4.A 答案分析:恶寒是指病人无风自冷,虽加衣被仍觉寒冷,这是感受邪气,卫阳郁遏不能外达之故,是外感表证的主要症状之一。
77
5.C 答案分析:恶风症状可见之于风邪外袭所致,但肺卫气虚,肌表不固者也可出现此症。
6.C 答案分析:素体阳虚之人,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或久病伤阳者,由于温煦机体的热量减少,所以可见畏寒症状。
7.B 答案分析:阳明经旺于晡时,是邪热入结于肠胃,腑气不通所致,故有日晡热甚,并伴有腹胀便秘。
8.C 答案分析:因为阴液亏损,虚阳偏亢的里虚热证患者的发热多在午后,或入夜低热,常伴有五心烦热的特点。
9.C 答案分析:由于邪犯半表半里,正邪相争,互为进退而相持不下,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所以出现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的症状特点。
10.D 答案分析:由于阴虚不能制阳,虚热蒸腾,故见入睡汗出,醒后汗止的盗汗。
78
11.A 答案分析:因为阳气虚弱,腠理不固,津液无以固摄而外泄,所以有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的自汗之症。
12.B 答案分析:由于少阳经分布在头之两侧,因此两颞侧头痛的病位在少阳经。
13.D 答案分析:因为邪热壅滞于肺,气机不通,宣降失常,热伤肺络,故见胸痛、高热、咳嗽、吐铁锈色痰。
14.B 答案分析:因为食滞胃脘,妨碍胃的受纳腐熟及通降功能,故见胃脘胀痛,嗳腐吞酸等症。
15.A 答案分析:因为气机郁滞不通所致局部的疼痛才伴有胀感,在嗳气、叹息、矢气等气泄后可使气滞缓解,所以有时发时止的特点。
16.D 答案分析:因为脾胃虚寒者,其消化功能减退,运化无力,故见口淡无味或食欲不振的症状。
17.A 答案分析:多食善饥又叫“消谷善饥”。由于胃火炽盛,腐熟太过,因而有多食善饥之症。
79
18.B 答案分析:因为湿热伤犯大肠,致使大肠传导失常,故有暴注下泄,便如黄糜,并伴肛门灼热之症。
19.D 答案分析:膀胱有贮尿和排尿功能,当湿热伤犯膀胱,气化不利时,可见小便频数,尿少色黄而急迫。
20.A 答案分析:心脾两虚之证乃心血虚、脾气虚,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入睡困难而失眠,脾气虚运化失健则纳差便溏。
21.A 答案分析:虽然肝胆火盛、痰浊上蒙、瘀血阻滞、风邪上扰皆可致突然耳鸣,声如雷鸣,但口苦胁胁灼痛则仅见于“肝胆火盛”。
22.D 答案分析:因为目赤肿痛、羞明、口干口若、烦躁等症只能是肝火上炎所致。
23.B 答案分析:因为血热太盛,迫血妄行,又能灼伤津液,故见月经先期,经血量多、质稠、色黄。
80
24.A 答案分析:因为血虚则冲任空虚,胞宫失养,故见月经推迟,且血量少,色淡而质稀。
25.D 答案分析:因为胎黄是胎毒所致,而小儿疳积多是喂养不当,饮食失调所成。
26.D 答案分析:因为肝经郁热,灼伤胞络,故见带下夹杂有血丝,微有腥臭。
27.A 答案分析:因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虚弱,耳失充养,故有耳鸣渐生,声小时止,常兼重听之症。
28.E 答案分析:因为湿热蕴结大肠,肠道脉络受损,故大便中夹杂有脓血粘液,此为湿热痢疾的主要见症。
(二)A2型题:
1.B 答案分析:因为阴虚发热是由于阴液不足,虚阳偏亢所致,且常兼有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等阴虚证的特征。故其发热为阴虚发热。
81
2.A 答案分析:该病例的出汗属于“气虚自汗”。自汗通常具有经常汗出,活动后更甚的特点,并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脉虚等气虚的特征。
3.B 答案分析:该病例是因情志不遂而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化火,形成肝胆火盛。胁痛如火灼,口干口苦,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数等皆为火盛之候。
4.E 答案分析:脾胃阳虚的泄泻,多在黎明时腹痛泄泻,并伴有下利清谷,形寒肢冷,腰膝痠软无力等脾肾阳虚,火不暖土的特征。
5.C 答案分析:因为湿热下注而致的带下有色黄、粘稠、腥臭的特点,且伴有外阴瘙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的等症状。
(三)B1型题:1.B 答案分析:现病史是指从疾病的发生到就诊时病情演变过程。包括发病的环境与时间,有无明显的发病原因和诱因等。所以“问发病的时间与诱因”属于“现病史”的内容。
2.C 答案分析:既往史是指病人以往的患病情况和健康状况,包括素体康状况,如健康、虚弱或多病
82
等。
3.D 答案分析:恶寒重发热轻是外感寒邪所致表寒证的特征。因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又可阻遏阳气的宣散,故见此症。
4.B 答案分析:但寒不热是病人只觉怕冷而无发热的表现。若寒邪直中脏腑,可见但寒不热的里寒之征。
5.C 答案分析:渴喜热饮为痰饮内停的表现,是因津液停聚,化为痰饮,不能上承而滋润于口腔的缘故。
6.D 答案分析:如果瘀血阻滞,气不化津,可见但欲漱水而不欲下咽的症状。
7.D 答案分析:肝郁脾虚所致的便质异常特点是时干时稀,溏结不调。
8.A 答案分析:脾肾阳虚,火不暖土的便质特点为完谷不化,因为脾肾阳虚不能腐谷消食,故见大便
83
中夹杂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
9.A 答案分析:饥不欲食是指病人有饥饿感但不欲进食或进食不多,此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的缘故。
10.D 答案分析:厌食是指病人厌恶食物或恶闻食味。若暴饮暴食,饮食所伤而致食积肠胃者可见此症。
(四)X型题1.C D E 答案分析:因为问现在症状是指询问病人就诊时感到的痛苦与不适,以及与病情相关的情况。所以询问寒热、饮食及睡眠情况属于问现在症状的内容。
2.A C D E 答案分析:阴虚之人,其阴液不足,虚阳偏亢,故常见午后发热或入夜低热,或骨蒸潮热,同时可兼见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而干,脉象细数等症。
3.C D E 答案分析:所谓汗出的性质是指出汗的特征,就出汗的性质而言有自汗、盗汗、战汗、绝汗,而头汗和半身汗是属汗出部位的问诊内容。
84
4.A C D 答案分析:腰为肾之府,腰痛多见于肾虚所致。若属实性腰痛,常由风寒湿邪阻滞腰部经脉,或因外伤瘀血阻络所致。
5.A B C D E 答案分析:胃火炽盛,腐熟太过者可致多食易饥;灼伤阴津则见口渴喜饮、尿少色黄、大便干燥;若火热上灼则齿龈红肿。
6.A B C D E 答案分析:便秘是指便次减少,质地干燥,排解艰难的病症。可因热结肠道(热秘)、阴寒内盛(冷秘)、气机闭阻(气秘)、阳气虚弱(虚秘),以及津血亏虚肠道失润而致。
7.A B C D 答案分析:癃闭有虚实之分,其实证多因湿热下注或瘀血、结石阻塞尿道所致;其虚证常由肾阳不足,气化无力引起。
8.A B C D E 答案分析:痛经有虚实之分,实性者多为气滞(胀痛)、血瘀(刺痛)、寒凝(冷痛);虚性者多为阳虚(隐痛)、气血虚(经后少腹空痛)。
9.A B D E 答案分析:小儿的生理特点有二:一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松,筋骨未坚,对外
85
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二是生长发育迅速、生机蓬勃。
10.A B E 答案分析:临证时要重点询问小儿的喂养情况,了解有无伤食、受惊吓、受凉等易使小儿致病的原因。
二、词语解释:1.所谓主诉,是指病人就诊时感受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持续的时间。
2.所谓现病史,是指从疾病的发生到此次就诊时病情演变的全过程,以及对疾病的诊治经过。
3.既往史,又叫过去病史,是指病人以往患病情况或健康状态。
4.所谓个人生活史,是指病人的生活习惯、社会经历、饮食嗜好、劳逸起居、工作情况及婚姻生育史等。
5.所谓家庭史,是指病人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等的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
86
6.但寒不热是指病人只觉怕冷而无发热的症状。7.潮热是指发热如潮汐之有规律,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的症状。
8.完谷不化是指粪便中夹杂有未消化的食物,多见于脾肾阳虚,火不暖土,或伤食停滞。
9.里急后重是指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的症状。多为湿热内阻大肠所致。
10.癃闭是指排尿异常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者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
三、填空题:1.就诊时所感到的痛苦与不适2.有无怕冷或发热3.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4.全身战栗抖动,继而汗出
5.不同性质和特点6.口渴与饮水7.脾胃功能的强弱8.寒热虚实9.便次增多,大便稀软不成形,或呈水样
10.睡意很浓,经常不由自主地入睡11.听音不清,声音重复12.发病较快,传变迅速,变化较多,
87
易虚易实
四、简答题:1.答:问诊是指医生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询问,以了解病情的诊病方法。问诊的主要内容有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其中主要内容是现在症状的问诊。
2.答:问主诉就是要询问就诊时病人感受最显著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持续的时间。主诉通常是就诊的主要原因,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以通过主诉的问诊就能抓住疾病的关键。主诉也是调查、认识疾病的主要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范围、类别,及病势轻重缓急。
3.答:现病史的问诊就是对疾病从发生到此次就诊时病情演变的全过程,以及疾病诊治过程的询问。问现病史时首先询问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时的环境、时间,发病原因等;其次要询问病情的演变过程;还要询问病情演变过程中的诊治情况等。
4.答:过去病史也叫既往史,是指病人以往的患病情况或健康状况。对过去患病情况的询问,不仅要询问当时的诊断,还要了解其主要症状、病情变化、治疗经过、是否痊愈等。对小儿还要询问是否患过麻疹、白喉等儿童易患的疾病。
88
5.答:询问个人生活史是指询问病人的生活习惯、社会经历、饮食嗜好、工作情况及婚姻生育史等。因为个人生活史与疾病的发生和疾病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如询问出生地、居住地及经历,对某些区域性的流行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6.答:询问家族病史是指对病人的直系亲属,如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及配偶的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的询问。询问家族史对于了解病人有无可能发生传染病和遗传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7.答:陈念祖总结的十问歌为:“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8.答: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的症状。这是邪正相争,互为进退而相持不下之故。如果寒热往来发无定时,伴有口苦、咽干、目眩者为伤寒少阳证;若寒战与高热交替,发有定时,一日一发,二日一发,或三日一发兼有头痛,多汗者为疟疾。
9.答:问病人有无汗出,可以辨别病邪的性质和正气的盛衰。如表证无汗者多为表寒证(即表实证);
89
表证有汗出多为表虚证(或外感风邪)。里证无汗常见于津亏、失血而汗出无源。里证有汗者可见于实热证(大汗)、阳虚证(自汗)、阴虚证(盗汗)、亡阴证和亡阳证(绝汗)等。
10.答:泄泻是指便次增多,大便稀软不成型,或呈水样的病症。常见的有湿热泻、食积泻、脾虚泻、肾虚泻和肝郁脾虚泻等。临证可据大便的性状及兼症鉴别不同原因所致之泻。暴注下泄,便如黄糜,伴肛门灼热者为大肠湿热泻;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伴嗳腐吞酸者为伤食泻;食后腹痛而泻,伴有纳少者为脾虚泻;泻在黎明,下利清谷,伴腰膝痠软者为肾虚泻;泄泻与情绪变化有关者为肝郁脾虚泻。
11.答:因为小便为津液所化,与肾之气化、脾之运化、肺之宣降、三焦气化活动均有关,所以了解小便情况对察知津液的盈亏和相关内脏功能是否正常有重要的作用。问小便时要重点询问每日小便次数,小便的颜色、质地(有无血液,砂石)、量的多少,排尿时的感觉,以及伴见症状等。
12.答:失眠又叫不寐,是指病人难以入睡,或醒后易醒,或彻夜难眠的病症。心肾不交的失眠,伴有心悸、心烦、腰脊痠软,或梦遗等症;心脾两虚的失眠,伴有心悸、纳差、腹胀、便溏等症;痰火内扰的失眠伴有惊悸、多梦、口干苦等症;食积胃脘的失眠伴有脘胀、厌食、嗳腐吞酸等症。
90
13.答:经期异常有先期、后期和先后不定期三类。月经先期,多因血热迫血妄行,或气虚,气不摄血而致;月经后期多因寒凝气滞,或痰郁血瘀;月经先后不定期多因肝气郁滞、瘀血内阻、脾肾虚损而致。
14.答:经量异常有月经量多、月经量少、闭经、崩漏等不同情况。月经量多常因血热、气虚、瘀血阻滞所致;月经量少多见于阴精不足、血寒、血瘀、痰湿阻滞等;闭经可见于气虚血少、气滞血瘀、血寒等原因;崩漏多因阳热迫血妄行,或气虚气不摄血引起。
15.答:小儿的生理特点一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松,筋骨未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较差;二是生长发育迅速,生机蓬勃。其病理上具有发病较快,传变迅速,变化较多,易虚易实等特点。
16.答:问疼痛的要点有三:一是询问疼痛的部位;二是询问疼痛的性质;三是询问疼痛的时间及对按压的反应。其意义在于:询问疼痛发生的部位,对了解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有一定的意义。问清疼痛的性质,可以分辨引起疼痛的病因与病机。问清疼痛的时间及对按压的反应,有助于对病证寒、热、虚、实的判断。
五、论述题:1.答:问诊是诊法中重要的环节,医生在问诊时:(1)要做到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全
91
面了解,详而不繁;抓住重点,简而不漏。(2)问诊时要言谈和蔼可亲,通俗易懂,不能用不良的语言刺激病人,也不能套问或暗示病人。(3)要全面系统,但又要根据情况而有所侧重。(4)对妇女和儿童要结合其生理特征,灵活而有主次地询问。(5)对危重病人,不能苛求问诊内容的完整,可作重点查询,待病情稳定后再对未尽之处补问。
2.答:病人只觉怕冷而无发热的症状称为“但寒不热”。“但寒不热”是阴寒邪气入侵或者机体阳气不足所致。问诊时要注意区分其不同的类型:(1)恶寒:指病人无风自冷,虽加衣被,近火取暖而仍觉寒冷者。多属外感寒邪的表证之初起,或者寒邪直入内脏之故。(2)恶风:自觉怕风,遇风则冷,避之可缓者,见此症者多是外感风邪或肺卫气虚者。(3)寒战:指病人恶寒且伴有全身战栗者,多为恶寒的严重阶段,邪正剧争的缘故。(4)畏寒:病人自觉怕冷,得暖缓解者,是素体阳虚之故。
3.答:病人只觉发热、恶热而无怕冷的症状称为“但热不寒”。多为阳盛或阴虚所致。根据热势、发热时间及发热的特点等分为三型:(1)壮热:指病人持续高热不退者,多见于外感热病的极期,为里实热证。(2)潮热:指发热如潮汐之有规律者,临证中又有阴虚潮热、阳明潮热和湿温潮热三种。(3)微热:指病人自觉发热而体温并无升高或轻度升高者。临证中可见之于阴虚证,或脾气虚损,及气阴不足之证。
92
4.答:临证问汗时要询问病人有无汗出、汗出的时间、汗出的部位、汗出的多少、汗出的性质、颜色以及主要伴见的兼症等。问汗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问汗出的有无。若表证无汗,多为表寒证(也称表实证),表证有汗为表虚证或太阳中风证。里证无汗则为阴液亏虚或津血不足,汗出无源。里证有汗多为里热炽盛或气虚、阳虚、阴虚所致。二是辨汗出的性质。就汗出性质而言,有自汗,是阳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有盗汗,是阴虚阳盛,虚热蒸腾所致;有战汗,是邪正剧争,为疾病的转折点;有绝汗,往往见之于亡阴、亡阳之重危证。三是问汗出的部位:头汗者多因邪气侵袭上焦,或中焦湿热蕴结,或久病气虚。半身汗见之于偏瘫、截瘫或痿证;手足汗常因阳明胃肠蕴热之故。此外“黄汗”为湿热熏蒸所致,“红汗”为胆经郁热所致。
5.答:不同部位的疼痛常反映相应脏腑经络的病变,辨清疼痛的部位,对了解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有一定的意义。具体言之,头痛有虚有实,实者起病急而痛剧,常因外邪袭头,痰浊、瘀血上阻;虚者病久而痛缓,如气血亏虚、阴阳不足等。胸痛多为心肺功能失常所致,若心肺阳气不足,寒邪乘袭、瘀血阻滞、痰浊郁阻、火热灼络等均可致之。胁痛多与肝胆疾病有关,故肝失疏泄、肝胆火旺、肝胆湿热、气滞血瘀,以及悬饮等均可引起。脘痛与胃的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若寒邪犯胃、食滞胃脘、肝气犯胃、血瘀胃腑,或者胃之阳气阴液不足者均可引起。腰为肾之府,故腰痛见之于虚证者责之于肾,当肾中精、气、阴、阳虚损时均可引起;腰痛若属实证,常由风寒湿邪侵犯腰部脉络或外伤闪挫而致瘀血阻络等均所引起。四肢痛有关节、肌肉、筋骨疼痛之别,多因风寒湿邪或风热邪气侵袭所致,也有因脾胃虚弱,四肢失于水谷精气营养之故。
93
6.答:临证中不同性质的疼痛,可以反映引起疼痛的病因和病机,对临床辨证有很重要的价值,因此对疼痛性质的询问十分必要。具体言之,刺痛多为各种原因所致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之故。冷痛则常见于阴气偏盛的寒证,又有实寒虚寒之分。灼痛多见于热证,无论实热或虚热均可致之。绞痛多为有形之邪如结石、瘀血、蛔虫或寒邪凝滞引起。隐痛多是气血不足,或阳虚,失去充养或温煦引起。重痛是湿邪阻滞经脉之故。掣痛与肝有关,多因血虚或寒侵肝脉所致。空痛多是气血衰少,精髓空虚所致的虚性疼痛。酸痛有虚实之分,实证者为湿阻肢体之故,虚证者为肾虚骨髓失充引起。走窜痛常为风邪所伤或气机阻滞而成。在询问疼痛性质的同时,还应询问疼痛持续的时间及对按压的反应,如持续性痛、夜间痛多为瘀血;疼痛喜按属虚,拒按属实等。因此对进一步判断病证的寒热虚实有一定的诊断学意义。
7.答:询问病人的食欲及食量,对判断其脾胃功能的强弱及疾病的预后转归有重要的意义。在疾病过程中,食欲渐复,食量渐增,提示病人胃气来复,病情在逐渐好转;若病人食欲渐衰,食量渐减,提示其脾胃功能日益衰退,病情加重。临证中若其不欲饮食,多因湿邪困脾,或脾胃虚弱,或食滞内停。若食欲亢进,多食易饥,伴有口渴多饮者为胃火炽盛。若有饥饿感而不欲进食者,多为胃阴不足,虚热内扰之故。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食欲大振,食量大增,甚至暴食者,是脾胃之气将绝的“除中”征兆。儿童喜食异物者常属虫积之象。
94
8.答:由于妇女有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故除一般内容的问诊外,尚须注意询问月经、带下、胎产、分娩前后的有关情况。对月经的询问应注意了解月经的周期、行经天数和月经的量、色、质,及有无闭经、痛经等情况,必要时还要询问末次月经的日期,以及月经初潮或停经的年龄。女性在正常情况下阴道会有少量乳白色而无臭的粘液,即为带下。询问带下时要抓住带下的颜色、质地、量、气味以及局部感觉等要点。对胎产的问诊,应根据病情需要,询问其怀孕、生育的次数、时间、有无流产,以往分娩及产后的情况等。
9.答:对小儿的问诊主要通过询问陪诊者以获得有关的病情资料。儿科的问诊,一是询问小儿出生前后的情况。因为新生儿的疾病与先天因素或分娩情况有关,故应着重询问出生时是否足月,母亲妊娠期及产乳期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是否难产、早产,以及分娩方式等。对婴幼儿要着重询问喂养情况、营养状况、发育过程中的种种变化等。二是要询问预防接种情况及传染病史。因为小儿6个月—5岁之间,从母体获得的先天免疫能力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形成,因此易患麻疹、水痘等多种儿童传染性疾病,故应重点询问预防接种情况、传染病史和传染病的接触史。三是询问发病原因。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易受气候、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而发病,故临证时应着重询问小儿的喂养情况,了解有无伤食、受惊、着凉等易使小儿生病的原因。如抵抗力弱,对环境适应力差,易感冒;脾胃虚弱,极易伤食而出现呕吐、泄泻、腹痛等;神志发育不完善,故易受惊而见哭闹、惊叫、抽搐等症。
95
第四节 切 诊
大纲要求:1.掌握切诊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2.了解切脉的部位及正常脉象的特点。
3.了解切脉诊病的原理及切脉的方法。4.了解常见病脉的脉象名称、脉象特征及主病。
5.了解按肌肤、按手足、按脘腹、按腧穴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各类习题:选择题(一)A1型题
1.寸口位于( )A.头侧太阳穴 B.颈部人迎处 C.手腕掌后桡动脉处 D.腹股沟动脉处 E.脚背趺阳脉处
2.寸口诊脉法始见于( ) A.《内经》 B.《难经》 C.《脉经》 D.《伤寒杂病论》 E.《中藏经》
96
3.右手寸口寸、关、尺三部一般侯( ) A.心肺肝 B.肺脾命门 C.心肝肾 D.心脾肾 E.上中下三焦
4.左手寸口寸、关、尺三部一般侯( ) A.心肺肝 B.肺脾命门 C.心肝肾 D.心脾肾 E.上中下三焦
5.《内经》认为切脉的最佳时间是( ) A.平旦 B.日中 C.日西 D.夜晚 E.环境安静即可
6.小儿寸口短小,故一般切脉时可采用( ) A.三指密布法 B.二指切脉法 C.一指定关法 D.遍诊法 E.望食指络脉法
7.每次诊脉的时间最佳为( ) A.1分钟 B.2─3分钟 C.5分钟 D.3─5分钟 E.半分钟
8.正常的脉象称为( ) A.正脉 B.平脉 C.和脉 D.缓脉 E.有根脉
97
9.轻取即得,重按稍减的脉是( ) A.浮脉 B.洪脉 C.芤脉 D.革脉 E.濡脉
10.濡脉的脉象表现为( ) A.脉来无力 B.脉来虚浮 C.脉来细软 D.脉来沉细 E.脉来浮而细软
11.三部举按皆有力的脉称为( ) A.紧脉 B.大脉 C.弦脉 D.实脉 E.洪脉
12.应指明显,但细小如线的脉是( ) A.濡脉 B.细脉 C.弦脉 D.小脉 E.弱脉
13.紧脉的主病为( )A.寒、痛、宿食 B.寒、痛、痰饮 C.表证、瘀血、痰饮 D.宿食、瘀血 E.寒、痛
14.单主阳热亢盛的脉象是( ) A.数脉 B.实脉 C.滑脉 D.洪脉 E.促脉
15.弦细脉的主病为( ) A.里寒证 B.肝郁气滞 C.血虚肝郁 D.阴血亏虚 E.肝风挟痰
98
16.辨肌肤肿胀,按之凹陷举手即起的是( ) A.肤肿 B.气肿 C.水肿 D.趺肿 E.脓肿
17.心下或胃脘满痛,按之坚硬而痛的称( ) A.心下痞 B.脘痞 C.满痞 D.胸痹 E.结胸
18.小儿手掌心发热,多属( ) A.蛔虫 B.阳亢 C.阴虚 D.脾虚 E.食积
19.症见胸腹灼热而四肢厥冷,多是( ) A.食厥 B.寒厥 C.热厥 D.蛔厥 E.气厥
20.腹中有块,按之坚硬疼痛,推之不移,长久不散的称( ) A.聚 B.瘕 C.痈 D.疝 E.癥
(二)A2型题
1.男性患儿李某,5岁,腹痛月余。其腹痛的特点是脐周疼痛,时作时止,按之有块,呈条索筋结状,有移动感。其腹痛病多属( )
99
A.燥屎 B.肠痈 C.蛔虫 D.癥积 E.气滞
2.林某,女性病人,腹痛两天。其右下腹疼痛,从上腹部转移而来,按之疼痛不甚,突然放手疼痛加剧。舌红苔黄而干,脉数。其腹痛原因为( )
A.燥屎 B.肠痈 C.蛔虫 D.癥积 E.气滞
3.病人罗某,臀部疮疡5日,查见局部红肿高突,灼热,根盘紧缩,按之边硬顶软。其疮疡为(A.阳证有脓 B.阳证无脓 C.阴证有脓 D.阴证无脓 E.疮疡即将内陷
4.少年刘某,两天前冒雨淋湿,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吐痰清稀,头身疼痛不适,其脉象可见(A.浮缓 B.浮紧 C.沉紧 D.浮数 E.沉细
5.病人脉来疾急、至数不清,烦燥不宁,汗出如珠而粘,手足尚温,目眶深陷。证属( )
)
)
100
A.阳热亢盛 B.阴虚阳亢 C.亡阴 D.亡阳 E.热盛伤津
6.病人脉象沉弦,在期门穴有压痛,伴有厌食腹胀,大便不调,多属( )
A.脾病 B.胃病 C.肺病 D.肝病 E.肾病
(三)B1型题:
A.促脉 B.代脉 C.结脉 D.缓脉 E.涩脉
1.脉来时有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的脉象是( )2.脉来缓而时止,止无定数的脉象是(A.滑脉 B.涩脉 C.弦脉 D.濡脉 E.细脉
3.主痰饮、食积的脉象是( )4.主脾虚湿困的脉象是( )
A.濡脉 B.弦滑数脉 C.弦脉 D.沉细数脉 E.紧脉
)101
5.脉来浮而细软的脉象是( )6.脉来端直以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的脉象是( )
A.真寒假热 B.真热假寒 C.表热 D.里热 E.里寒
7.初按肌肤热甚,久按反转轻的是( )8.按之四肢厥冷而胸腹灼热的是( )
(四)X型题:
1.弦滑数脉的主病有( ) A.痰热壅盛 B.食积化热 C.肝风挟痰 D.肝风痰热 E.肝火痰热
2.构成脉象的要素包括了脉搏所显示的( ) A.部位 B.速率 C.形态 D.强度 E.节律
3.涩脉的主病有( ) A.阴虚 B.精伤 C.血虚 D.血瘀 E.气滞
102
4.正常脉象的特点包括有( ) A.不浮不沉 B.节律整齐 C.有胃气 D.有神气 E.有根
5.主虚证的脉象有( ) A.代脉 B.弱脉 C.虚脉 D.细脉 E.滑脉
6.主阳热亢盛的脉象有( ) A.促脉 B.弦细数脉 C.沉弦数脉 D.实脉 E.滑脉
7.按诊可诊察所按部位的( ) A.肌肤冷热 B.皮肤润燥 C.皮肤颜色 D.是否有肿块 E.是否有疼痛
8.按胸胁可以诊察的脏腑病变有( ) A.心 B.肝 C.肺 D.胃 E.肾
二、词语解释:1.脉象 2.举、按、寻 3.复合脉 4.舍症从脉 5.斜飞脉 6.尺肤 7.水臌 8.癥瘕
103
三、填空题:1.有胃气的脉象特点是( )。2.春季的平脉表现为( )。
3.洪脉的特点为( )。4.妇女妊娠脉象为( )。
5.( )的脉象为浮紧脉。6.脉来( )为牢脉。
7.( )脉,主外感风热证。8.数脉不仅可以主热证,( )也可表现为数脉。
9.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身体进行( ),以探测病变的方法。
10.麻疹患儿,( ),是发疹先兆。
11.按腹部,应手有抵抗感,疼痛拒按者,多属( )。12.肌肤按之没指,凹陷久留,不能随手而起,为( )。
104
四、简答题:1.脉诊有何临床意义?2.为什么诊脉可以独取寸口?3.正常脉象的形象如何?4.影响平脉变异的因素有哪些?
5.缓脉与迟脉如何区别?6.细脉与濡脉如何区别?7.弦脉的特点及主病如何?8.结脉与代脉的特点及主病有何不同?
9.相兼脉的主病有何规律?10.按诊包括哪些具体的方法?11.怎样辨别水臌与气臌?12.按俞穴有何意义?
六、论述题:1.试述脉诊的基本原理。2.简述脉症顺逆与从舍的意义。3.比较结、代、促三脉的脉象及主病的异同。
4.简述弦数脉与滑数脉的脉象及主病的区别。5.试述涩脉的脉象、主病及形成原理。6.简述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试述脘腹部的区位划分及腹部按诊方法。8.简述如何根据按诊方法辨别疮疡的阴阳属性及是否成脓。
10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A1型题
1.C 答案分析:腕后桡动脉搏动处称为寸口。2.A 答案分析:寸口诊脉法始见于《内经》。
3.B 答案分析:一般而言,人的右手寸口寸、关、尺三部分别候肺、脾、命门(肾)。
4.C 答案分析:一般而言,人的左手寸口寸、关、尺三部分别候心、肝、肾。
5.A 答案分析:《内经》提出平旦(清晨)为候脉的最佳时间。
6.C 答案分析:因小儿寸口短小,不能容纳三指,故诊小儿脉常用 “一指定关法”。
7.B 答案分析:临床诊脉一般以2─3分钟为宜。8.B 答案分析:正常的脉象称为平脉,又叫常脉。
9.A 答案分析:浮脉的特点为轻取即得,重按稍减。10.E 答案分析:濡脉的特点为脉来浮而细软。
11.D 答案分析:实脉的特点为三部举按皆有力。12.B 答案分析:细脉的特点是脉细如线,但起
106
落应指明显。
13.A 答案分析:紧脉的主病为寒证、痛证、宿食。14.D 答案分析:洪脉单主阳热亢盛。
15.C 答案分析:弦主肝病,细为阴血不足。故弦细脉主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16.B 答案分析:按之凹陷,举手即起的为气肿。
17.A 答案分析:心下或胃脘满痛,按之坚硬而痛,称心下痞。18.E 答案分析:小儿手心发热,多属积食。
19.C 答案分析:四肢厥冷而胸腹灼热多为热厥,即真热假寒。20.E 答案分析:癥为有形之物,肿块坚硬疼痛,推之不移,长久不散。
(二)A2型题:1.C 答案分析:蛔虫患者脐周疼痛,时作时止,按之有块,呈条索筋结状,有移动感。
107
2.B 答案分析:肠痈患者右下腹疼痛,多从上腹部转移而来,按之疼痛不甚,突然放手疼痛加剧。
3.A 答案分析:阳证疮疡高突,红肿灼痛,根盘紧缩,按之边硬顶软,为有脓之征。
4.B 答案分析:病人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吐痰清稀,头身疼痛不适,为外感风寒,故脉浮紧。
5.C 答案分析:病人脉来疾急,至数不清,烦燥不宁,汗出如珠而粘,手足尚温,目眶深陷,为亡阴之象。
6.D 答案分析:病人脉象沉弦,在期门穴有压痛,伴有厌食腹胀,大便不调,为肝病。
(三)B1型题:1.B 答案分析:代脉的特点为脉来时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2.C 答案分析:结脉的特点为脉来缓而一止,止无定数。3.A 答案分析:凡痰饮、食积等均可表现为滑脉。
108
4.D 答案分析:凡脾虚或有湿困,均可表现为濡脉。5.A 答案分析:濡脉的特点为浮而细软。
6.C 答案分析:因为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致使脉道拘急而见脉形端直以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这是弦脉的特征。
7.C 答案分析:表热之证,初按肌肤较热,久按则热减。8.B 答案分析:胸腹灼热为真热之征,四肢厥冷为假寒之象。
(四)X型题:1.A B D E 答案分析:痰热壅盛、食积化热、肝风挟痰、肝火痰热皆可表现为弦滑数脉。
2.A B C D E 答案分析:脉象构成的要素包括了脉象的部位、速率、形态、强度、节律等因素。
3.B C D E 答案分析:涩脉的主病有精伤、血少、血瘀、气滞。4.C D E 答案分析:正常的脉象即是脉有胃、神、根。
109
5.A B C D 答案分析:主虚证的脉象有代脉、弱脉、虚脉、细脉。6.A C D E 答案分析:主阳热亢盛的脉有促脉、沉弦数脉、实脉、滑脉。
7.A B D E 答案分析:皮肤的颜色只能通过望诊来了解,其余皆可通过按诊了解。8.A B C 答案分析:按胸胁可以了解胸胁所包容的心肺肝等脏腑。
二、词语解释: 1.脉象是指脉搏应指所显示的部位、速率、形态、强度、节律等综合形象。
2.举、按、寻是三种切脉的手法。凡以轻指力触及皮肤的,称 “举”;以重指力按在肌肉与筋骨之间的叫 “按”;介于举按之间,或轻或重或前或后左右挪动切脉,以寻找脉象最佳部位和状态的叫 “寻”。3,两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出现,称复合脉,又叫相兼脉。
4.在辨证过程中,当脉象与症状不相一致时,经过分析判断,以脉象作为审定病机、确定治疗方案的依据,称舍症从脉。
5.因桡动脉生理异位,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合谷穴,称斜飞脉。
110
6.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的一段皮肤,称尺肤。临床可根据尺肤的缓急、滑涩、冷热,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7.腹中积水,腹胀如鼓,以手按之,如囊裹水,以手分置腹部两侧,一手轻叩,一 手贴于另一侧腹壁,而有波动感的,为水臌。
8.腹中包块,若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为癥;按之无形或软,时聚时散,痛无定处,为瘕。
三、填空题:1.从容和缓,节律一致2.稍弦3.脉体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4.滑脉5.浮紧脉6.沉取实大弦长
7.浮数脉8.心(宗)气不足9.触、摸、按、压、叩10.中指尖独冷11.实证12.水肿
四、简答题: 1.答:脉诊的意义为:医生通过切脉,根据病人脉象变化,能够了解与掌握疾病的病理机制,探求病在何脏何经,属寒属热,在表在里,为实为虚,以及疾病的进退预后。
111
2.答:寸口属手太阴肺经,为脉之大会(因肺朝百脉,全身之气血均会聚于肺而变见于寸口)。又因肺经起于中焦,还循胃口,与脾经同属太阴,脾所运化之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而灌注脏腑,此后又从百脉朝于气口,所以通过诊寸口脉象,可以诊察全身脏腑、气血、阴阳、表里、虚实等情况。
3.答:平脉具有胃、神、根三个特点。脉来柔和有力,指下分明,是为有神;脉来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是为有胃气;尺部沉取有力,是为有根。
4.答:影响平脉的变异因素有:季节气候、地理方位、年龄、性别、体质等。
5.答:缓脉为脉来一息四至(60次/分钟),来去怠缓;迟脉为脉来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钟以下)。
6.答:细脉脉来细小如线,但应指明显;濡脉为脉来浮而细软,故濡脉为细脉与浮脉的相兼脉。
7.答:弦脉表现为脉来端直以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一般主肝胆病、痛证、惊风、痰饮等。
8.答:结脉表现为脉来缓而一止,止无定数。其主病为:结而有力主寒证、痰饮、瘀血、癥瘕等;结
112
而无力主气血虚衰、心阳不振。代脉表现为脉来缓而时有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主病为脏气衰微,或跌打损伤,痛证,惊恐等。
9.
常常是各单一脉象主病的相合。如浮脉主表,数脉主热,浮数脉即主表热证。
答:相兼脉的主病
10.答:按诊包括有触、压、按、摸、叩等具体手法。触,即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接触病人身体,以了解寒热、润燥;摸,是以手抚摸局部,以探明局部的情况;按,是以手轻按局部,以了解局部肿块的界线、质地、肿胀程度、性质等;压,是用手重压病变部位,以测知病变深部有无压痛、是否有脓等;叩,是用手指头叩击病变部位,同时听其声响,以了解相关情况的诊察方法。
11.答:水臌是指腹中有积水而致腹部肿大。表现为腹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腹壁有凹痕,以手分置腹部两侧,一手轻叩,一手贴于另一侧腹壁,有波动感的,为水臌。若腹部肿大,叩之如鼓且无波动感、又无凹痕的,为气鼓。
12.答: 由于俞穴为脏腑经络之气汇聚的穴位,故当内脏有病变时,会在相应的俞穴出现明显的压痛
113
和敏感反映,或可摸到结节、条索状物,均可作为相应内脏病变的辅助诊断依据。如肝病在肝俞和期门穴可有压痛。
五、论述题: 1.答:脉诊的原理,主要在于脉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脉为血之府,与心相通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血由心所主以外,又由脾所统、肝所藏,且赖肺的朝百脉以辅心行血,肾藏精而生元气,元气以推动激发全身脏腑的功能,所以五脏均与血脉密切相关,故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状况均可显见于脉。当发生病变时,各种病理因素均可影响脉气,而表现出不同的病理脉象。因此,诊脉可以诊断病证。
2.答:临症中多数情况下脉象与症状是一致的,如浮脉见表证特点,数脉见热象症状等,此为脉症相顺。有时出现脉象与症状的特征和意义不相应的,如“症热而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等脉症不相应者为脉症相逆。在脉症相逆时要辨明脉与症的真假而决定其从舍。如果脉真症假时,就要舍症从脉;若脉假症真时,则要舍脉从症。
3.答:结、代、促三脉在脉象表现上均为脉来中有停顿,不同的是结脉为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为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代脉则为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在主病上,三者均可
114
即主实证,又主虚证。结而有力者,主实证,多寒、痰、瘀,癥瘕积聚;结而无力者,主虚证,多气血不足,心阳不振。代脉一般来讲多主虚证,是脏气衰弱的表现,但偶因跌打损伤,卒逢惊恐、痛证,也可临时表现为代脉,但不会持久。促脉的主病是促而有力主阳热亢盛,或气血壅滞,痰、食停积;促而无力主脏腑气衰,常见于虚脱之证。
4.答: 弦数脉在脉象上表现为脉来快数而挺直以长,如按琴弦。在主病上,多主肝胆热证、痰热壅盛。滑数脉表现为脉来快数而滑利,如盘滚珠。在主病上,多主痰热痰火,食积化热。
5.答:涩脉在脉象表现上为脉来应指艰涩不畅,来往尤如 “轻刀刮竹”。在主病上,涩而无力主精亏血少之虚证;涩而有力主气滞血瘀之实证。涩脉的形成,或因于精亏血少,不能充盈濡养脉道而脉道失畅,故脉来艰涩。或因于气滞血瘀,脉道壅塞而气机不利,以致脉气失畅,脉来艰涩。
6.答:诊脉时要掌握诊脉的时间、姿势、布指、指法和指力的应用。就诊脉时间而言,最佳时间一般认为以平旦为宜,每次诊脉的时间以2~3分为宜。切脉的姿势,无论病人持坐或卧姿,其手臂应平展、直腕仰掌,与心脏同一水平。医生布指的疏密当以病人身材高矮为据。医生指法分为单按与总按两种,三指应平齐微曲。诊脉时要不断地调整指下力量,虽有轻(举)、中(寻)、重(按)之别,应用时要视情况而定。
115
7.答: 腹部的划分为:胸骨剑突下称心下;以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两寸的范围内称脐周;从脐周上界至心下的区域称胃脘部;脐周左右两侧为左腹、右腹;脐周下界以下至耻骨联合的区域称小腹;小腹两侧为少腹。
腹部按诊时,病人取仰卧位,松开腰带,充分暴露被检部位,两腿合拢,膝部屈曲,脚掌放平,腹肌放松,医生站在病人右侧,面向病人,用手切按时需由轻及重,由浅入深,从健康部位着手,逐渐移向患病部位。同时,应注意体会手下的感觉,与健侧进行比较,并观察病人的表情反映;若发现有包块,则须探明包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有无压痛、边界是否清楚、能否移动等。
8.答:凡遇疮疡,但见疮疡高突红肿,按之灼热疼痛,根盘紧缩者,属阳证。按之疮疡肿硬不热,根盘平塌漫肿,属阴证。凡按之疮疡顶部硬而热不甚者,为无脓;按之边硬顶软而热甚者,为有脓;轻按即痛者,为脓在浅表;重按始痛者,为脓在深部。已成脓的,可用两手指平放在脓肿部位,一指轻压推动,以另一指所感到的波动大小,来测知脓的多少。
第七章 辨 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16
大纲要求: 1.熟悉八纲的概念及其意义。
2.熟悉表证、里证、寒证、热证、实证、虚证、阴证、阳证的概念。
3.了解八纲各证候的常见症状。 4.了解八纲各证候之间的关系。
各类习题:选择题(一)A1型题
1.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 ) A.虫兽所伤 B.六淫袭表 C.里邪出表邪直中
2.病人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其病机是( ) A.由表入里 邪出表 D.正虚恋邪 E.邪退正虚
3.病人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其证属( ) D.劳倦所伤B.由阳转阴 E.外C.里117
A.真热假寒 B.表热里寒 C.上热下寒 D.表实里虚 E.里寒表热
4.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口渴,烦躁,尿黄,其证属( ) A.表邪入里 B.表寒里热 C.表里俱热 D.表寒里虚 E.里热
5.病人手足厥冷,脉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此属( A.外寒内热 B.真寒假热 C.真热假寒 D.阴虚内热 E.上寒下热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临床表现的是( ) A.大便秘结 B.五心烦热 热 E.胸闷烦躁
7.八纲中的虚实辨证是辨别疾病的( ) A.病位 B.病因 C.病性 程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 A.脉沉有力 B.面色Δ白
C.痰涎壅盛 D.邪正盛衰 C.大便稀溏 .高E.病D.身
118
) D
倦乏力 E.五心烦热
9.病人腹胀满疼痛,按之痛减,时有缓解,脉弦按之无力,此属( )
A.虚实夹杂 B.因虚致实 C.真实假虚 D.真虚假实 E.实证夹虚
10.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A.面白少华 B.脉细舌净 C.畏寒肢冷 D.形体消瘦 E.冷汗淋漓
11.虚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A.舌苔薄黄 B.身热夜甚 C 日晡潮热 D 身热不扬 E 五心烦热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阳证的临床表现的是( ) A.面红目赤 B.呼吸微弱 C.躁动不安 D.口渴饮冷 E.脉洪数
13.发热恶寒交替出现,可见下列哪一证候( ) A.表证 B.表邪入里 C.半表半里证 D.表
119
里同病 E.里邪出表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的表现是( ) A.壮热烦渴 B.神昏谵语 C.尿赤便干 D.脉细数 E.舌红苔黄
15.表虚证的辨证要点是( ) A.发热、恶寒、无汗 B.恶风有汗 C.汗出脉缓 D.恶风、头痛、项强 E.发热、恶风、无汗
(二)A2型题:
1.某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当诊断为( )
A.里证 B.表证 C.寒证 D.热证 E.虚证
2.某人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属于( )
120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E.表实证
3.某人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症,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当诊断为( )
A.表热里寒证 B.表寒里热证 C.上热下寒证 D.上寒下热证 E.真寒假热证
(三)B1型题:
A.阳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E.表热证
1.恶寒喜暖,腹冷痛拒按,咳喘痰鸣,脉迟有力或沉紧,证属( )
2.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颧红,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此属( )A.表虚证 B.表实证 C.里虚证 D.里实证 E.实热证
3.发热,恶风,头项强痛,汗出,脉浮无力,此属( )4.恶寒,发热,无汗,脉浮有力,此属( )
121
A.真寒假热证 B.真热假寒证 C.表热里寒证 D.表寒里热证 E.虚热证
5.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烦躁,口渴,尿黄,脉浮紧,此属( )
6.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四肢不温,小便清长,此属( )
(四)X型题:1.表证的临床表现是( ) A.脉浮 B.舌红苔白 C.身热不扬 热往来 E.恶寒发热
2.里邪出表,反映( ) A.病势减轻 B.邪有去路 C.邪盛正衰 D.邪轻正衰正俱盛
3.里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B.内有素食,外感风热 C.旧疾加新疾 D.情志内伤 邪不解,内传入里
.寒E.邪 E.表122
D
4.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A.颧红如妆 B.口渴饮冷 C.苔黑而润 D.自汗出 E.恶热喜冷
5.寒证与热证的辨证要点是( ) A.面色赤白 B.口渴与否 C.小便短赤与清长 D.舌苔的厚薄 E.食量的多少
6.辨别虚证和实证的要点是( )
A.脉的有力、无力 B.发热的有无 C.面色红与不红 D.语声的高低 E.舌的苍老与娇嫩
二、词语解释:1.八纲辨证2.表证3.寒证4.寒热错杂证5.真寒假热证6.真实假虚证
三、填空题:1.( )是辨别疾病病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2.里证的基本特点是无新起之寒热并见,以( )等失调的症状为其主要表现。
123
3.凡病表证,表邪不解,( ),称为表邪入里。4.( )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5.表寒证以寒邪袭表,( ),腠理郁闭为主要病机。6.虚实辨证是辨别( )的两个纲领。
7.虚证与实证有虚实错杂、虚实转化、( )等方面的关系。
8.在八纲辨证中,表证热证实证均属阳证范围,( )均属阴证范围。
9.阴阳是辨别类别的纲领,是( )的总纲。
四、简答题:1.什么是辨证?2.表里出入有几种情况?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
3.什么是热证?主要病因病机是什么?4.临床怎样鉴别寒证与热证?5.什么是虚证?哪些原因可导致虚证?6.虚证有何表现?
124
7.什么是实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临床怎样鉴别虚证与实证?9.实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各是什么?
五、论述题:1.试述中医学特别重视八纲辨证的理由。2.论述八纲辨证之间的相互联系。3.试述表寒里热证的病因病机和主要表现。
4.试述寒热真假的鉴别诊断。5.试述表实证和表虚证的鉴别诊断。6.试述阳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A1型题:
1.B 答案分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
2.C 答案分析:某些里证,病邪从里透达于外,称为里邪出表。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都是病邪由里出表的表现。
3.C 答案分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胸中烦热、
125
口臭、牙龈肿痛属上热特点;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属下寒证特征,故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
4.B 答案分析:表寒里热证是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属表寒证特点;口渴,烦躁,尿黄属里热证特征。
5.C 答案分析:真热假寒证即内有真热而外现假寒的证候。该病人手足厥冷、脉沉为假寒之象,是由于内热炽盛,阳气郁闭,不能外达所致。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等内热表现才是疾病的本质。
6.B 答案分析: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五心烦热为虚证的临床表现。
7.D 答案分析:虚实辨证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通过虚实辨证可以掌握患者邪正盛衰情况,为扶正和驱邪治疗原则的确立提供治疗依据。
8.A 答案分析: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脉沉有力为实证的临床表现。
126
9.D 答案分析:疾病本质属虚证,但又出现一些类似实证的现象,称为真虚假实证。腹部胀满、脉弦等属于类似实证的现象,但腹满时有缓解、按之痛减不似实证之腹满不减、拒按。其原因是机体正气虚弱,布化无力所致。
10.C 答案分析: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淡白或Δ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形寒肢冷,自汗,舌淡胖嫩,脉虚等。
11.E 答案分析:虚热证的临床表现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颧红,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骨蒸,或劳热,盗汗,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2.B 答案分析:阳证以亢奋、躁动、功能亢进、红赤、分泌物粘稠等为主要特点。呼吸微弱属阴证的临床表现。
13.C 答案分析:发热恶寒交替出现属半表半里证。
14.D 答案分析: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脉细数属虚证的临床表现。
127
15.B 答案分析:表虚证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无力为辨证要点。
(二)A2型题:1.B 答案分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其临床表现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A 答案分析:实热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
3.C 答案分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如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上热证,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之下寒证。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
(三)B1型题:1.D 答案分析:实寒证的临床表现为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冷痛拒按,大便溏泄或冷秘,或咳喘痰鸣,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脉迟有力或沉紧。
2.B 答案分析:虚热证的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颧红,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骨蒸,或
128
劳热,盗汗,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A 答案分析:表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恶风,头项强痛,汗出,脉浮无力。
4.B 答案分析:表实证的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有力。
5.D 答案分析:表寒里热证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常见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烦躁、口渴、尿黄、脉浮紧。
6.C 答案分析:表热里寒证指热在表而寒在里的证候。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属表热证,大便溏泄、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属里寒证。
(四)X型题:1.A E 答案分析:表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A B 答案分析:里邪出表多反映邪气渐退,病势减轻。
129
3.A D E 答案分析:里证的成因大致有四种情况: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所致;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损伤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逆乱而致病;四是病理产物性病因所引起的疾病。
4.B E 答案分析:热证的表现常见的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大便干,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
5.A B C 答案分析:寒证以恶寒喜暖、面色Δ白、口淡不渴、分泌物及排泄物清稀、舌苔白滑等症状为辨证依据。热证以恶热喜凉、面红、渴喜冷饮、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为辨证依据。
6.A D E 答案分析:形体虚弱、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息微、痛处喜按、舌淡嫩无苔或少苔、脉象虚弱无力者属虚证。形体壮实、精神亢奋、声高息粗、痛处拒按、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者属实证。
二、词语解释:1.八纲辨证是指在掌握四诊收集的资料基础上,根据病位的浅深、疾病性质的寒热、正邪斗争的盛衰、疾病类别的阴阳等,运用八纲理论进行分析的辨证方法。
130
2.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3.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机体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过食寒凉生冷,阴寒内盛所致。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
4.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热交错同时出现者,称为寒热错杂。常见的有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
5.真寒假热即内有真寒而外现假热的证候。6.疾病本质属实证,大实之中反见虚羸的现象,称为真实假虚。
三、填空题:1.表里辨证2.脏腑气血阴阳3.内传入里4.寒热辨证5.卫气被郁6.邪正盛衰7.虚实真假8.里证寒证虚证9.八纲辨证
四、简答题:1.答:辨证就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各种症状、
131
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具体证名的诊断过程。
2.答:表里出入有表邪入里和里邪出表两种情况。表邪入里说明病势加重,里邪出表多反映邪气渐退,病势减轻。掌握表里出入的变化,对于推断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3.答: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机体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热邪,或寒邪入里化热;或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内热等所致。热证包括表热、里热、实热、虚热等。
4.答:寒证热证的鉴别: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若病人恶寒喜暖、口不渴、面色Δ白、四肢逆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则属寒证。若病人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色红赤、四肢灼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
5.答: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所致,但以后天失调为主,如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逸过度,房室不节,产育过多,久病失治等原因,损伤人体正气均可成为虚证。虚
132
证包括精、气、血、阴、阳、津液不足,以及脏腑各种不同的虚损。
6.答:各种虚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面色淡白或Δ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形寒肢冷,自汗,大便稀溏或滑脱,小便清长或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无力或弱,或形体消瘦,颧红,五心烦热,盗汗,潮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7.答: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实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六淫或疫疠之邪侵入人体,正邪剧争所致;二是脏腑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气机阻滞,水湿痰饮内停,瘀血内阻,或宿食、虫积等停滞体内所致。由于外邪性质与致病的病理产物不同,故临床表现各异。
8.答:虚证与实证,由于虚损之部位和邪气的性质各异,故症状极为复杂。同样的症状,可能是虚证,也可能是实证,如腹痛、腹胀、便秘、恶寒等在虚证和实证中均可出现。因此必须通过望形体、舌象、闻声息、问病史、按胸腹、脉象等诊察手段进行全面分析。若病人形体虚弱、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息微、痛处喜按、舌淡嫩无苔或少苔、脉象虚弱无力者属虚证。若病人形体壮实、精神亢奋、声高息粗、痛处拒按、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者属实证。
133
9.答:实寒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冷痛拒按,大便溏泄或冷秘,或咳喘痰鸣,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脉迟有力或沉紧。辨证要点:①本证以寒邪直中脏腑,阳气被遏为主要病机。②以突出的寒象,以及冷痛拒按、脉迟有力或沉紧等邪盛特征为辨证依据。
五、论述题:1.答: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来的共性,是各种辨证的纲领。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着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尽管疾病的表现错综复杂,但可用八纲加以归纳和概括。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病位的浅深,可分为表证与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邪正的盛衰,邪盛为实证,正虚为虚证。运用八纲辨证就能将各种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对纲领性证候,从而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其中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2.答:八纲辨证是互相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如辨表里应与寒、热、虚、实相联系,辨寒热应与表、里、虚、实相联系,辨虚实又应与寒、热、表、里相联系。疾病的变化往往不是单纯的,常常是表里、寒热、虚实夹杂在一起,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证候之间还可以出现相互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透表、寒证转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当疾病发
134
展到一定阶段,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性质相反的假象,如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等。阴证阳证也是如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疾病可以由阳入阴,由阴出阳,又可从阳转阴,从阴转阳。因此不仅要掌握各类证候的特点,还要注意其相互间的相兼、夹杂、转化、真假等关系。
3.答:表寒里热证: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多见于素有内热,又外感风寒;或外寒入里化热而表寒未解的病证。由于里热所在部位不同,故各类表寒里热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烦躁、口渴、尿黄、脉浮紧。
4.答:辨别寒热之真假,除了解疾病的全过程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体察。首先,假象多出现在四肢、皮肤和面色等方面,而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内在表现则能如实反映疾病的本质。故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等作为诊断的依据。如舌质的淡白与红绛、润与燥、口渴与否、脉之有力与否、小便清长与色黄量少等。其次,假象与真象的面赤和肢冷是有区别的。例如假热的面赤仅在颧颊上,颜色浅红而娇嫩,浮露于皮肤,时隐时现;真热的面赤是满面通红。再如肢冷,假寒之肢冷却反不欲近衣被,并伴有胸腹热炽,按之灼手;真寒的肢冷可并见身体踡卧,欲加衣被。
5.答:表虚证与表实证的鉴别:前者以风邪袭表,营卫不和,腠理疏松,或素体虚亏为主要病机,后
135
者以外寒侵袭,正邪相争,腠理密闭为主要病机;前者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无力为辨证依据,后者以恶寒、发热、无汗、脉浮有力为辨证依据;前者以汗出、脉浮无力为特点,后者以无汗、脉浮有力为特点。
6.答:不同的疾病,表现出来的阳性证候不尽相同,常见的有:恶寒发热、或壮热,面红目赤,心烦,躁动不安,或神昏谵语,呼吸气粗为快,语声高亢,喘促痰鸣,痰、涕黄稠,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尿少色黄而涩痛,舌红绛起芒刺,苔黄、灰黑而干,脉实、洪、数、浮、滑等。
第二节 气血津液阴阳病辨证
大纲要求: 1.熟悉气病、血病、津液病、阴阳病的辨证及主要内容。
2.熟悉各证候的辨证要点及其意义。 3.了解各种证候的证候名称的概念及主要临床表现。
各类习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
1.病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腹泻,腹部坠胀,脱肛,舌淡苔白,脉弱,属于下列哪一证
136
候( )
A.气虚证 B.气血两虚证 C.气逆证 D.气陷证 E.气滞证
2.病人胸胁胀闷或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入夜甚,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属于下列哪一证候( )
A.气滞证 B.气滞血瘀证 C.气虚血瘀证 D.血瘀证 E.血寒证
3.气陷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情志不遂 B.外感六淫 C.气虚证进一步发展 D.久病体虚 E.气逆证进一步发展
4.下列各项气机失调的证候中,属于实证的是( ) A.气脱 B.气逆 C.气虚 D.气不固 E.气陷
137
5.下列哪项不是血虚证形成的原因( )
A.失血过多 B.生血不足 C.思虑过度,暗耗阴血 D.虫积肠道,耗吸营养 E.气机不畅,升降失调
6.血瘀证的主要脉症是( )
A.各种出血症状,脉数 B.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脉涩 C.面色萎黄,脉虚而细
D.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脉虚无力 E.胀闷疼痛,脉弦
7.下列哪项不是血虚证的表现( ) A.头晕目花 B.两颧潮红 C.心悸失眠 D.手足麻木 E.面白少华
8.水液代谢失常与下列哪项关系最密切( ) A.肺脾肾 B.肝脾肾 C.肾、膀胱 D.心肾胃 E.脾胃肠
138
9.痰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
A.胸闷头晕目眩 B.舌苔白腻或滑 C.咳喘咯痰 D.神昏或癫狂 E.心悸肢肿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导致气随津脱证原因的是( ) A.大吐 B.大泻 C.高热 食辛燥 E.大汗
11.下列哪项不属于气虚证的表现( ) A.畏寒肢冷 B.神疲乏力 C.少气懒言 虚无力 E.舌质淡嫩
12.阳虚证最主要的表现是( ) A.口不渴 B.大便稀溏 C.畏寒肢冷 D.面色淡白汗或少汗
13.阴虚证的主要机理是( )
A.阴液亏虚,虚热内生 B.阴盛则寒 C.阳气亏损,温煦功能减退 D.阳盛则热 D.过.脉 E.无 E.阴
139
D
液不足,阳气虚衰
14.病人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至昏迷,舌淡润,脉微欲绝,证属( )
A.亡阴证 B.亡阳证 C.阴阳两虚证 D.阴虚证 E.阳虚证
15.病人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颧红盗汗,大便干燥,尿少色黄,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证属( )
A.阳虚证 B.阳盛证 C.阴虚证 D.阴阳两虚证 E.亡阴证
(二)A2型题:
1.病人胸胁脘腹胀闷、疼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常不固定,或窜痛、攻痛,嗳气或矢气后胀痛减轻,舌淡红,脉弦,其证属( )
140
A.血瘀证 B.气滞证 C.气滞血瘀证 D.气逆证 E.气虚血瘀证
2.病人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胸胁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或胁下痞块,或肢体瘫痪,半身不遂,舌淡紫,或紫斑,脉涩,其证属( )
A.气滞血瘀证 B.气虚血瘀证 C.血瘀证 D.气虚证 E.气血两虚证
3.病人畏寒肢冷,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口燥咽干,自汗或盗汗,低热,消瘦,失眠,尿少水肿,溲清便溏,面色淡白或颧红,脉沉迟无力或虚数,其证属( )
A.阴阳两虚证 B.阴虚证 C.阳虚证 D.亡阳证 E.亡阴证
(三)B1型题:
A.气滞证 B.气逆证 C.气闭证 D.血寒证 E.血瘀证
141
1.病人饮冰啤酒后,脘腹痞胀不适,呃声频作,嗳气,舌象无异,脉弦,其证属( )
2.病人冬季双手受寒,入水则瘙痒,麻木作痛,拘急不灵活,肢凉肤白,得温症减,舌淡紫苔白滑,脉沉迟或涩,证属( )
A.气血两虚证 B.气滞血瘀证 C.气虚血瘀证 D.气不摄血证 E.气随津脱证
3.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爪甲淡白,舌淡嫩,脉细弱,证属( )
4.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入夜更甚,或妇女痛经,经色紫暗,夹有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其证属( )
A.阴盛证 B.阳虚证 C.阴虚证 D.亡阳证 E.亡阴证
5.恶寒,形寒肢冷,脘腹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溲清,苔白,脉紧或迟,其证属( )
142
6.面色Δ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口淡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其证属( )
(四)X型题:1.阳虚证常见的症状是( ) A.脉沉紧 B.面色Δ白 C.畏寒肢冷 D.少气懒言 E.小便清长
2.气逆证常见于下列哪些脏腑的病变( ) A.肝 B.胃 C.脾 D.心 E.肺
3.血瘀证的主要表现是( ) A.瘰疬 B.痛如针刺 C.痛有定处 D.皮肤紫斑 E.脉涩
4.亡阴证与亡阳证的鉴别要点是( ) A.汗的冷热 B.肌肤的冷热 C.渴与不渴 D.病之新久 E.痛处是否拒按
5.气滞证的疼痛特点是( ) A.攻痛 B.胀痛 C.窜痛 D.刺痛 E.隐痛
143
6.临床常见的津液亏虚证有( ) A.肺燥津伤 B.肾虚津伤 C.脾虚液亏 D.胃燥津伤 E.肠燥津伤
二、词语解释:1.气虚证2.血虚证3.阳虚证4.亡阳证5.气滞血瘀证6.气血两虚证
三、填空题:1.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 )所表现的证候。
2.气逆证是指气机( ),脏腑之气上逆所表现的证候。
3.津液不足证是指体内的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官窍失其濡养所表现的证候,属( )证。4.饮证常由外邪侵袭,或( )等脏腑机能衰退或障碍等原因所引起。
5.气虚血瘀证是指气虚不足,推动血行无力,以致( )所表现的证候。
6.气随津脱证常由高热、大汗耗伤津液,或严重( )所引起。
144
7.阴盛证是指阴气偏盛,脏腑机能障碍或减退,( )过盛所表现的证候。
8.阴阳两虚证以阴液不足和( )并见为主要病机。
9.亡阴证是指机体阴液突然大量( ),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四、简答题:1.气虚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2.气陷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3.何谓血虚证?临床表现有哪些?
4.何谓血热证?其临床表现如何?5.何谓痰证?其临床表现如何?6.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7.何谓气不摄血证?其临床表现如何?8.阴虚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9.临床上如何鉴别亡阴证和亡阳证?
五、论述题:1.试述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2.简述阳水、阴水的含义及其辨
145
证要点。
3.试述饮证及其临床表现。4.简述津亏血瘀证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
5.简述阳盛证的含义、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6.试述阴阳两虚证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
1.D 答案分析: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久泻久痢,腹部有坠胀感,或便意频频,或脱肛,子宫脱垂,肾、胃下垂,伴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2.B 答案分析:气滞血瘀证是指气机阻滞而致血行瘀阻所表现的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入夜更甚,或妇女痛经,经色紫暗,夹有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146
3.C 答案分析:气陷证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4.D 答案分析:气滞、气逆多属于实证。
5.E 答案分析:气机不畅,升降失调是形成气逆的原因。
6.B 答案分析:血瘀证以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肿块固定、出血色紫有块、皮肤紫斑、唇舌、指甲青紫、脉涩为主要辨证依据。
7.B 答案分析:血虚证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两颧潮红不属血虚证的表现。
8.A 答案分析:水液停聚证是指肺、脾、肾对水液的输布排泄功能失调,以致水液排出减少而停聚于体内所表现的多种证候。
9.C 答案分析:痰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咯痰。10.D 答案分析:气随津脱证常由高热、大汗耗伤津液,或严重吐泻所引起。
11.A 答案分析:畏寒肢冷为阳虚证的表现。
147
12.C 答案分析:阳虚证以阳气亏损,温煦功能减退为主要病机,故阳虚证最主要的表现是畏寒肢冷。
13.A 答案分析:阴虚证以阴液亏虚,虚热内生为主要病机。
14.B 答案分析:亡阳证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至昏迷,舌淡润,脉微欲绝。
15.C 答案分析: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颧红盗汗,大便干燥,尿少色黄,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二)A2型题:1.B 答案分析:气滞证是指人体某一内脏,或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胸胁脘腹等处胀闷、疼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常不固定,可为窜痛、攻痛,嗳气或矢气后胀痛减轻,舌淡红,脉弦。
2.B 答案分析:气虚血瘀证是指气虚不足,推动血行无力,以致血行瘀阻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胸胁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或胁下痞块,或肢体瘫痪,半身不遂,舌淡紫,或
148
有紫斑,脉涩。
3.A 答案分析:阴阳两虚证是指阴虚与阳虚症状并见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口燥咽干,自汗或盗汗,低热,消瘦,失眠,尿少水肿,溲清便溏,面色淡白或颧红,脉沉迟无力或虚数。
(三)B1型题:1.B 答案分析: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于饮冷而致胃气上逆,出现脘腹痞胀不适,呃声频作,嗳气等症状。
2.D 答案分析: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液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手部瘙痒,麻木疼痛,拘急不灵活,肢凉肤白,得温则减,舌淡紫苔白滑,脉沉迟或涩均为血寒证的表现。
3.A 答案分析: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爪甲淡白,舌淡嫩,脉细弱。
4.B 答案分析:气滞血瘀证是指气机阻滞而致血行瘀阻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或走窜疼
149
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入夜更甚,或妇女痛经,经色紫暗,夹有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5.A 答案分析:阴盛证是指阴气偏盛,脏腑机能障碍或减退,阴寒之邪过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恶寒,或形寒肢冷,喜暖,口淡不渴,或脘腹冷痛,溲清,便溏,或痰液清稀,水肿,苔白,脉紧或迟。
6.B 答案分析:阳虚证是指机体阳气亏损,温煦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面色Δ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或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四)X型题:1.B C D E 答案分析: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为面色Δ白,少气懒言,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或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2.A B E 答案分析:气逆证以肺、胃、肝的气机上逆为主。
3.B C D E 答案分析:血瘀证以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肿块固定、出血色紫有块、皮肤紫斑、唇舌、
150
指甲青紫、脉涩为主要辨证依据。
4.A B C 答案分析:亡阴证与亡阳证以汗的冷热、肌肤的冷热、渴与不渴、面色赤与苍白等为鉴别要点。
5.A B C 答案分析:气滞证以胀痛、窜痛、攻痛为主要疼痛特点。
6.A D E 答案分析:津液亏虚证以肺、胃、大肠津液不足为多见。临床上多见的有肺燥津伤、胃燥津伤、肠燥津伤等证。
二、词语解释:1.气虚证是指元(真)气不足,气的功能减退,脏腑组织机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常因久病体虚,或劳累过度伤气所引起。
2.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其濡养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失血过多,或生血不足,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所引起。
151
3.阳虚证是指机体阳气亏损,温煦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耗伤阳气或感受阴寒之邪日久伤阳等引起。
4.亡阳证是指机体阳气突然脱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常由邪盛,正不敌邪,或大汗、大出血以致阳气暴脱所引起。
5.气滞血瘀证是指气机阻滞而致血行瘀阻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情志不遂,闪挫外伤,或寒邪内阻等所引起。
6.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所引起。
三、填空题:1.下陷2.升降失常3.内燥4.肺脾肾5.血行瘀阻6.吐泻7.阴寒之邪8.阳气虚弱9.消耗或丢失
四、简答题:1.答:①本证以元气不足,功能减退为主要病机。②以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自汗出、
152
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为其辨证依据。③可兼见头晕目眩、面色淡白、劳累后症状加重等症状。
2.答:气陷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久泻久痢,腹部有坠胀感,或便意频频,或脱肛,子宫脱垂,肾、胃下垂,伴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3.答: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其濡养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失血过多,或生血不足,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所引起。临床表现为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头晕目眩,或心悸,失眠,多梦,或手足拘挛麻木,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月经后期,或经闭。舌淡苔白,脉细。
4.答:血热证是指血分有热,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所表现的证候,即血分的热证。常由外感火热邪气,或情志过极,化火生热,伤及血分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妇女月经提前,量多,或崩漏,或局部疮疡红肿热痛,或伴身热,口渴,心烦,甚则躁狂,舌质红绛,脉数。
5.答:痰证是指水液停聚,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咳喘咯痰,胸闷,脘痞不舒,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头晕目眩,神昏癫狂,喉中痰鸣,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瘰疬瘿瘤,乳癖,喉中异物感等。舌苔
153
白腻或黄腻,脉滑。
6.答:两证均有胸胁刺痛拒按,舌暗或见紫斑,脉涩等血瘀的症状。但气滞血瘀证的疼痛兼有胀闷,走窜作痛,并见性情急躁,胁下痞块,经闭或痛经,舌质紫暗等气滞的症状。而气虚血瘀证的疼痛以痛处不移为特点,并兼有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舌淡紫,脉沉等气虚的症状。
7.答:气不摄血证是指气虚固摄血液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弱,劳倦过度或气的生成不足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吐血,便血,衄血,皮下出血,或妇女月经量多,崩漏,伴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白,脉细弱。
8.答:①本证以阴液亏虚,虚热内生为主要病机。②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尿少色黄、舌红绛少苔、脉细数等虚热症状为辨证依据。③有形体消瘦、口咽干燥、大便干燥等阴液不足之症。
9.答:亡阴证与亡阳证的鉴别:亡阴证的特点为汗热味咸、肌肤温热、喘息烦躁、渴喜冷饮、面舌色红、脉细数;亡阳证则表现为汗冷味淡、肌肤逆冷、气息微弱、口不渴、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154
五、论述题:1.答:①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是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爪甲淡白,舌淡嫩,脉细弱。②气不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吐血,便血,衄血,皮下出血,或妇女月经量多,崩漏,伴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白,脉细弱。③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是大量出血,继而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喘促或微弱,神昏,脉微欲绝。
2.答:阳水:水肿性质属实者,称为阳水。常由外感风湿邪气,或水湿浸淫等所引起。其辨证要点为:①本证以外感邪气,致使水湿停聚,泛溢肌肤为主要病机。②以发病急、来势猛、水肿先从眼睑头面开始、上半身肿甚为辨证依据。③常以邪犯肺、脾为多见,故可兼见肺失宣降之发热、恶风寒、咽喉肿痛,以及脾失健运的纳呆、身困等症状。
阴水:水肿性质属虚者,称为阴水。常由病久正虚,劳倦内伤,脾肾阳虚所引起。其辨证要点为:①本证以劳倦、久病伤正,脾肾虚衰,水湿停聚为主要病机。②以发病慢、来势徐、病程较长、水肿先从足部开始、腰以下肿甚并伴有寒象为辨证依据。③以脾肾两伤,阳不化水为多见,故可兼腹胀、纳呆、便溏、肢困的脾阳不足之症,及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等肾阳虚衰的症状。
155
3.答:饮证是指水饮停聚,质地清稀,停聚于脏腑组织之间所表现的证候。常由外邪侵袭,或肺脾肾等脏腑机能衰退或障碍等原因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胸闷,痰液清稀,量多色白,倚息不得平卧;或胸胁胀闷作痛,随呼吸、咳嗽、转侧而加剧;或脘痞腹胀,水声辘辘,泛吐清水;或下肢浮肿,身体困重疼痛,舌苔白滑,脉弦。
4.答:津亏血瘀证是指津液亏损,血液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常由高热、吐泻、大汗等使津液大量耗伤,血液亏少而循行滞涩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口咽干燥,渴欲饮水,口唇干裂,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燥,肌肤甲错,并有落屑,或斑疹显露,舌质绛紫,或有瘀斑、瘀点。
5.答:阳盛证是指阳气偏盛,脏腑经络机能亢进,邪热过盛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感受阳热之邪,或感受阴寒之邪,从阳化热,或七情内伤,五志过极化火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壮热,或持续高热不退,心烦失眠,烦躁,或发狂,口渴喜冷饮,汗出,面红目赤,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6.答:阴阳两虚证是指阴虚与阳虚症状并见所表现的证候。常由阴虚证进一步发展损及阳,或阳虚证进一步发展损及阴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咽干燥,自汗或盗汗,低热,消瘦,失眠,尿少水肿,溲清便溏,面色淡白或颧红,脉沉迟无力或虚数。
156
第三节 脏腑病辨证
大纲要求: 1.熟悉脏腑病的辨证要点以及辨证的理论依据。
2.熟悉各种常见证候的名称及证候性质。 3.了解各证候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各类习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 :
1.下述对“脏腑辨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是脏腑辨证的依据 B.八纲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
C.脏腑辨证的实质,只是对病位作出判断 D.以脏腑为纲,辨明病证所在的脏腑病位
E.应当分辨脏腑病位上的病因及病理性质
2.心病的常见症状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心悸怔忡 B.心烦失眠 C.神昏神乱 .咽
157
D
干喉痛 E.胸闷心痛
3.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的共有症状是( ) A.失眠 B.面白 C.健忘 E.心悸
D.多梦
4.以下哪项不是心阳虚证的症候( ) A.面唇青紫 B.舌质淡胖 D.脉象结代 E.心胸灼痛
C.心悸气短
5.心悸与下列哪项同见对诊断心阴虚证有意义( ) A.失眠 C.健忘 E.舌红少苔
B.面白 D.头晕
6.心阳暴脱证的主要症状是( ) A.肢厥脉微 B.舌质淡胖 C.面色苍白 D.心胸闷痛 E.脉象结代
158
7.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有症是( ) A.心烦
B.舌淡 C.盗汗 D.失眠
E.脉细数
8.心气虚症与心阳虚症主要的共见症是 ( ) A.面白神疲 B.脉细无力 D.形寒肢冷 E.心悸气短
9.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识痴呆,举止失常,舌苔白腻者,宜诊断为( )
A.痰蒙心神证 B.风痰上扰证 C.肝气郁结证 D.痰火扰神证 E.热扰心神证
10.小便赤涩灼痛,兼面赤口渴,心烦不寐,尿道灼热,舌红脉数。宜诊断为( )
A.心火亢盛证 B.膀胱湿热证 C.小肠实热证 D.阴虚火旺证 E.下焦湿热证
11.心阳虚证和心阳暴脱证的鉴别要点是 ( )
C.舌质淡白 159
A.面白神疲 B.有无肢厥脉微 C.是否舌质淡白 D.有无心悸怔忡 E.有无形寒畏冷
12.下列何证常见心悸,面色淡白,失眠健忘,舌淡脉细( )
A.心气虚证
D.心血虚证 E.心阳虚证
13.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心脉痹阻证的常见原因( C.热盛 D.瘀血 E.气滞
14.下列哪项是心热下移小肠的主要表现 ( ) C.小便赤色灼痛 D.心烦失眠 E.大便秘结
15.下列哪项是心火上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 ) 谵语 D.口舌生疮 E.心悸失眠
B.心阴虚证 C.心脾两虚证 ) A.正气不足 B.阴寒 A.口舌生疮 B.面赤口渴 A.面赤口渴 B.尿道灼痛 C.神昏160
16.烦躁不宁,打人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应诊断为 ( )
A.肝阳上亢证 B.痰迷心窍证 C.心血瘀阻证 D.痰火扰神证 E.肝气横逆证
17.诊断肺病的主要依据是 ( ) A.胸闷 B.少气 C.自汗 D.咳喘 E.水肿
18.肺气虚证的咳喘特点是 ( )
A.咳喘痰多,色白清稀 B.咳喘胸闷,喉中痰鸣 C.咳喘痰少,不易咳出 D.咳喘痰多,痰粘易咯 E.咳喘无力,声低气短
19.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吐痰清稀,自汗,舌淡脉弱,应诊断为 ( )
A.肺气虚证 B.肾不纳气证 C.肺气阴两虚证 D.心肺气虚证 E.脾肺气虚证
161
20.咳喘痰少,痰中带血,颧红盗汗,口燥咽干,应诊断为 ( )
A.热邪犯肺证 B.肺肾阴虚证 C.肺阴虚证 D.燥邪犯肺证 E.肝火犯肺证
21.下列何证不具有表卫症状 ( )
A.风寒束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寒痰阻肺症 D.风热证 E.燥邪犯肺证
22.咳嗽,咯痰清稀,喉痒,微有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应诊断为 ( )
A.风寒束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卫分证 D.寒饮停肺证 E.寒痰阻肺证
23.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应诊断为 ( )
A.燥邪犯肺证 B.肺热炽盛证 C.肺阴虚证 D.风热犯肺证 E.风热犯表证
24.干咳少痰,难咯,口干咽燥,颧红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应诊断为 ( )
162
A.燥邪犯肺证
C.肺阴虚证 D.肝火犯肺证 E.肺热炽盛证
B.肺肾阴虚证
25.寒痰阻肺证应无下列何症 ( ) A.痰稀色白 C.脉象弦数 D.恶寒肢冷 E.咳嗽气喘
B.舌苔白滑
26.下列何症是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的鉴别要点 ( )
A.痰量的多少 B.有无五心烦热 C.舌色的红淡 D.吐痰的难易 E.有无口干咽燥
27.下列何证常见壮热大渴,咳喘气粗,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
A.痰热蕴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热邪壅肺证 D.里热炽盛证 E.燥邪犯肺证
28.下列何证可见咳喘胸闷,痰多色白而粘,痰易咳出,舌淡苔白腻,脉滑等症 ( )
163
A.痰湿阻肺证 B.寒痰阻肺证 C.上焦病证 D.风寒束肺证 E.热扰胸膈证
29.寒痰阻肺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哪项( )
C.脉象濡缓 D.咳出胸闷 E.痰粘易咯
30.燥邪犯肺证与阴虚证不能共见的临床表现是 ( A.颧红盗汗
C.口干咽燥 D.干咳少痰 E.胸部疼痛
31.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的鉴别点是 ( A.咳痰的难易 B.有无胸痛咳血 C.有无恶寒发热32.下列哪项是肺热壅盛证的病机特点 ( )
) .痰量的多少 A.恶寒发热 B.舌苔薄白
B.痰中带血 )
.是否口干咽燥
164
D E
A.邪热犯表,肺卫失宣 B.邪热犯肺,卫气被遏 C.邪热犯肺,肺失清肃 D.邪热犯肺,卫气失和 不和
E.邪热犯肺,营卫
33.形成肺阴虚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燥热伤肺 B.痰浊壅肺 C.热病之後 D.痨虫蚀肺 E.久咳不愈
34.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嗳气 B.出血 D.便溏 E.内脏下垂
35.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证的共同见症是( A.畏寒肢冷 B.食少便溏 C.便血Δ血,月经量多 D.腹部疼痛,喜温喜按 食后益甚
C.腹胀
)
E.脘腹重坠,
165
36.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宜诊断为( )
A.寒湿困脾证 B.脾阳虚证 C.脾气下陷证 D.肝郁脾虚证 E.脾气虚证
37.脾病虚证的基础证型是( ) A.脾不统血证 B.脾气虚证 C.脾胃气虚证 D.脾虚气陷证 E.脾阳虚证
38.下列哪项症状不属脾虚气陷证( 重坠
C.小便浑浊 D.久泻不止 E.滑精早泄
) A.脘腹B.头晕目眩
39.下列何证表现为纳呆脘痞,呕恶身重,身热起伏,尿黄便溏,苔黄腻( )
A.肝胆湿热证 B.大肠湿热证 C.脾胃湿热证 D.膀胱湿热证 E.邪伏少阳证
40.下列哪项不属脾阳虚证( ) A.形寒
166
肢冷
D.浮肿少尿 E.带下清稀
41.下列何证不易由脾气虚证发展而成(
热证 B.脾不统血证 C.脾阳虚证 D.心脾两虚证 E.脾气下陷证
42.下列哪项对鉴别寒湿困脾证与脾胃湿热证有意义( )
A.有无脘腹痞胀 B.有无纳呆呕恶 C.黄疸鲜明或晦暗 E.是否肢体困重
43.下列除哪项外,都可见之于脾不统血证( A.面淡白或萎黄 B.舌淡脉细无力 C.牙龈肿痛出血E.神疲气短乏力
B.月经淋漓 C.久泄不止
) A.脾胃湿
D.是否腹胀便溏
)
.皮肤出现紫斑 167
D
44.脾阳虚证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A.尿少肢体浮肿 B.大便溏结不调 C.食少腹痛腹胀 D.形寒肢冷喜温 E.舌淡胖苔白滑
45.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要点是( )
A.有无肢体浮肿 B.有无食少便溏 C.有无身倦乏力 D.有无形寒肢冷 E.有无腹胀腹痛
46.食滞胃肠证的诊断依据主要是( ) A.大便秘结 B.矢气则痛减 C.便臭如败卵 D.恶心呕吐 E.苔腻、脉数
47.下列何证较少出现眩晕症状( ) A 肝阴虚证 B 肝气郁结证 C 肝阳上亢证 D 肝血虚证 E 肝肾阴虚证
48.寒滞肝脉证的临床特点是( )
168
A.头晕目眩,胸胁胀闷 B.少腹冷痛,睾丸坠胀 C.形寒肢冷,舌苔薄白 D.阴囊湿疹,外阴瘙痒 E.脘腹冷痛,得温则减
49.胁肋胀痛,厌食口苦,舌红苔黄腻。宜诊断为( )
A.脾胃湿热证 B.胆郁痰扰证 C.少阳病证 D.肝胆湿热证 E.肝气郁结证
50.肝阴虚证的胁痛主要诊断依据是( ) A.脉象弦数 B.烦热盗汗 C.便干尿黄 D.头晕目眩 E.急躁易怒
51.肝阳上亢证的眩晕主要诊断依据是( )
A.急躁易怒,口苦口干 B.头目胀痛,舌红苔黄 C.耳鸣耳聋,恶梦纷纭 D.口咽干燥,潮热盗汗 E.腰膝痠软,头重足轻
52.下列哪项不属于肝气郁结证( ) A.情志抑郁 B.咽部异物感 C.胸胁胀痛 D.视
169
物模糊 E.经来腹胀痛
53.下列哪项不是肝阳上亢证与肝火上炎证的共见症状( )
A.失眠多梦 B.急躁易怒 C.胁肋灼痛 D.面红目赤 E.头晕头痛
54.下列哪项不是肝病的常见症状( ) A.急躁易怒 B.少腹胀痛 C.纳呆便溏 D.月经不调 E.眩晕肢颤
55.某妇人屡次滑胎,此次妊娠期中,症见腰膝痠软,神疲无力,舌淡苔白,宜诊断为( )
A.脾气下陷证 B.肾精不足证 C.气血亏虚证 D.肾阳虚证 E.肾气不固证
56.下列哪项对诊断肾阳虚证有意义 ( )
A.大便稀溏,排便不爽 B.下肢水肿,按之凹陷 C.滑精早泄,小便频多 D.精冷不育,腰
170
膝痠软 E.形寒肢冷,面白神疲
57.某女,月经淋漓不断、色红,伴头晕耳鸣,烦热,腰膝痠软,脉细数无力,宜诊断为( )
A.肝阴虚证 B.血热证 C.肾阴虚证 D.心肾不交证 E.肝肾阴虚证
58.某女,尿血三日,尿频灼涩疼痛,舌红苔黄,宜诊断为( )
A.心火下移证 B.膀胱湿热证 C.湿热下注证 D.血热证 E.中焦湿热证
59.下列哪项对诊断心肝血虚证有意义( )
A.手足震颤,头晕目眩 B.心悸健忘,面白舌淡 C.头晕目眩,月经停闭 爪甲不荣 E.失眠多梦,肢麻脉细
60.下列哪项对诊断肺肾阴虚证有意义( )
.视物模糊,171
D
A.咳嗽痰少,声音嘶哑 B.腰膝痠软,骨蒸潮热 C.颧红咽干,月经不调 D.咳痰带血,遗精盗汗 E.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二)A 2型题 :
1.李某,男,3岁。其母代诉,3天来常述口痛,拒食饭菜,只喝牛奶,渴喜冷饮,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大便2日未解,小便短黄。查体:身热,面赤,舌尖红,舌面多处溃烂,舌苔黄,脉数,体温38.9℃,属于下列何证( )
A.心火亢盛证 B.痰火扰神证 C.心阴虚证 D.小肠实热证 E.胃热证
2.贺某,男,41岁。3天前汗出当风,次日即见咳嗽,咳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口微渴,少汗,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属于下列何证( )
A.热邪壅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肺阴虚证 D.燥邪犯肺证 E.肝火犯肺证
172
3.周某,女,36岁。身热恶风,微咳两天,今日咳嗽加剧,痰少而粘,难以咯出,咳剧时胸痛,痰中带有血丝,咽干鼻燥,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属于下列何证( )
A.热邪壅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肺阴虚证 D.肺气虚证 E.燥邪犯肺证
4.李某,男,56岁。每于秋冬常发咳喘,前天因天气骤冷,咳喘加重,现症见咳喘气急,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咯痰清稀量多,面白形寒,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滑,脉滑,属于下列何证( )
A 风寒束肺证 B 肺气虚证 C 痰湿阻肺证 D 寒痰阻肺证 E 肺阴虚证
5.朱某,女,42岁。半年来白带量多,绵绵不断。现面色萎黄无华,神倦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下肢轻度浮肿,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脉缓,属于下列何证( )
A.肾气不固证 B.肾阳虚证 C.脾气虚证 D.脾气下陷证 E.脾阳虚证
6.某男,31岁。恶寒发热,倦怠乏力,脘闷不饥,厌油腻已有1周。前天起面目发黄,尿黄如浓茶。
173
现面目黄色鲜明,脘腹痞闷,呕恶纳呆,厌食油腻,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身热不扬,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可诊断为下列何证( )
A.肝胆湿热证 B.胃阴虚证 C.脾胃湿热证 D.胃肠实热证 E.膀胱湿热证
7.张某,女,34岁。因两天前与同事吵架后,胸胁、乳房胀闷痛,善太息,咽喉如梗,食欲不振,纳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可诊断为下列何证( )
A.肝气郁结证 B.肝火上炎证 C.肝阴虚证 D.脾气虚证 E.胃阴虚证
8.雷某,女,44岁。因过食生冷后发生腹泻已3天,曾服西药未效,今腹泻加剧,泄泻清稀如水样,口淡不渴,口腻纳呆,乏力身重,苔白腻,脉缓,可诊断为下列何证( )
A.肠虚滑脱证 B.胃阴虚证 C.胃寒证 D.寒湿困脾证 E.食滞胃肠证
(三)B1型题 :
174
A.心阳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阴虚证 D.心血虚证 E.心气虚证
1.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舌淡脉虚者,宜诊断为( )2.心悸怔忡,形寒肢冷,气短心痛者,宜诊断为( )
A.心悸,气短,自汗,脉弱 B.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脉迟无力
C.心悸,失眠,面舌色淡白,脉细 D.心悸,心烦,潮热盗汗,脉细数 E.心悸,胸痛,舌淡紫暗,脉涩
3.宜诊断为心脉痹阻证的是( )4.宜诊断为心阳虚证的是( )
A.肝火犯肺证 B.痰热壅肺证 C.肺肾阴虚证 D.燥邪犯肺证 E.风热犯肺证
5.咳嗽痰中带血,盗汗,遗精,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宜诊断为( )
175
6.咳血,痰少而粘,发热恶风,口鼻唇干者,宜诊断为( )
A.寒湿困脾证 B.胃肠实热证 C.脾肾阳虚证 D.寒滞胃肠证 E.脾阳虚证
7.黎明泻泄,形寒肢冷,面白神疲,脉沉迟无力,宜诊断为( )
8.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脘腹痞闷,呕恶,苔白腻,宜诊断为( )
A.肠燥津亏证 B.胃阴虚证 C.胃肠实热证 D.胃腑气滞证 9.便秘,脘腹痞满疼痛,得矢气则减,脉弦者,宜诊断为( )
10.便秘,胃脘灼痛,渴饮,舌红苔黄者,宜诊断为( )
A.肝肾阴虚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火上炎证 D.胆郁痰扰证 11.头晕眼花,少气乏力,心悸失眠,食少,舌淡,宜诊断为( )
.胃热证
E.心脾两虚证
176
E
12.眩晕,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行走飘浮,腰痠,舌红少苔,宜诊断为( )
A.肾气不固证 B.肾阴虚证 C.肾阳虚证 D.心肾不交证 E.肾精亏损证
13.临房早泄,腰痠耳鸣,心烦多梦,盗汗,脉细数,宜诊断为( )
14.临房早泄,面白神疲,形寒肢冷,腰痠耳鸣,宜诊断为( )
A. 头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便秘尿黄 B.头痛目眩,惊悸不宁,烦躁不安,舌苔黄腻
C.头晕而痛,面白神疲,心悸,舌淡脉弱 D.头痛而晕,少寐,遗精盗汗,舌红少苔
E.头痛眩晕,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腰痠,舌红少苔
15.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是( )16.肾阴亏虚证的临床表现是( )
A.胃气虚证 B.胃阳虚证 C.胃寒证 D.胃热证 E.食滞胃脘证
177
17.症见胃脘绵绵冷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口淡食少者,当属何证( )
18.症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臭龈烂,渴喜饮冷者,当属何证( )
A.以心悸气短,咳喘无力为主要表现 B.以心悸失眠,纳差,腹胀,便溏为主要表现
C.以心悸失眠,头晕,面白无华,肢体麻木,月经量少色淡为主要表现 D.以心烦不寐,腰脊困痛,夜梦遗精为主要表现
E.以心悸怔仲,形寒肢冷,腰冷浮肿为主要表现
19.心肺气虚证是( )20.心脾两虚证是( )
(四)X 型题:1.下列哪些是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症( ) A.失眠 B.心烦 C.盗汗 D.心悸 E.多梦
178
2.下列哪些证候可见心悸怔忡( )
A.心肾阳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肾不交证 D.心肝血虚证 E.肾气不固证
3.形成心脉痹阻的病因病机有哪些( )
A.寒邪凝滞心脉 B.痰浊阻滞心脉 C.热邪壅滞心脉 D.瘀血阻痹心脉 E.心脉气机阻滞
4.下列肺病证候中,哪些具有外感卫表症状( )
A.燥邪犯肺证 B.风寒束肺证 C.热邪壅肺证 D.寒痰阻肺证 E.风热犯肺证
5.壮热口渴,咳喘气粗,面赤烦躁,舌红苔黄,脉数者,可诊断为下列哪些证( )
A.气分证 B.风热犯肺证 C.燥邪犯肺证 D.上焦病证 E.热邪壅肺证
6.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的共见症有哪些( ) A.颧红盗汗 B.干咳少痰 C.痰中带血
179
D.发热恶风 E.口干咽燥
7.热邪壅肺证与风热犯肺证的鉴别要点有哪些( )
A.有无咳痰黄稠 B.脉浮数或滑数 C.有无发热恶风寒 D.有无小便短黄 E.苔薄黄或黄腻
8.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点有哪些( )
A.浮肿与否 B.有无食少便溏 C.腹痛与否 D.有无形寒肢冷 E.有无身倦乏力
9.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的鉴别点有哪些( )
A.有无身目发黄 B.有无食少腹胀便溏 C.有无恶心呕吐 D.有无肢体浮肿 E.属虚证或属实证
10.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形成的证候有哪些( )
180
A.湿热蕴脾证 B.脾不统血证 C.脾气下陷证 D.脾阳虚证 E.寒湿困脾证
11.下列哪些症状对诊断脾不统血证有意义( ) A.浮肿肢冷 B.食少便溏 C.倦怠少气 D.月经量多 E.面黄脉弱
12.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A.口臭 B.干呕呃逆 C.饥不欲食 D.脘痞不舒 E.胃脘隐隐灼痛
13.胃腑气滞证与食滞胃肠证的共同见症有哪些( )
A.脘腹胀痛 B.嗳气呕吐 C.泻下不爽 D.大便秘结 E.便臭如败卵
14.肝阳上亢证与肝火上炎证的共见症有哪些 ( )
A.失眠多梦 B.头晕耳鸣 C.腰膝痠软 D.头痛易怒 E.面红目赤
181
15.肝气郁结证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哪些证候( )
A.肝阳上亢证 B.肝火上炎证 C.肝胆湿热证 D.肝风内动证 E.肝阴虚证
16.热极生风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A.口眼歪斜 B.手足抽搐 红少苔 E.高热神昏
17.肾阳虚证与肾气不固证的鉴别要点有哪些( )
A.是否夜尿频多 B.是否阳痿早泄 C.是否胎动易滑 D.有无形寒肢冷 18.下列哪些症状对诊断心脾两虚证有意义( )
A.失眠多梦 B.皮下紫斑 C.心悸怔忡 D.舌红少苔 E.食少乏力
19.脾胃、肝胆、膀胱、大肠等湿热证的共同表现有哪些( )
C.眩晕欲仆 D.舌E.有无五更泻泄
182
A.下痢赤白 B.渴不多饮 C.脘痞呕恶 D.外阴瘙痒 E.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0.在脏腑兼证中,同具阴虚证的脏腑有哪些( 脾 E.脾肾
二、词语解释:1.脏腑病辨证 2.心气虚证 虚证
6.风热犯肺证7.热邪壅肺证
10.脾不统血证
11.寒湿困脾证
13.胃热证 14.胃气虚证 证
A.心肾 3.心阳虚证 .肝肾 C.肺肾 D.心 4.心阴虚证 5.肺阴
8.大肠湿热证 9.脾气下陷证
12.脾胃湿热证 15.胃阴虚
183
) B
16.胃阳虚证 17.肝血虚证
18.肝阴虚证19.肝气郁结证 20.肝火炽盛证
21.肝风内动证 22.阴虚动风证 23.血虚生风证 24.胆郁痰扰证25.肾精不足证
26.肾气不固证
28.心脾两虚证 29.肝胃不和证 31.脾肾阳虚证
27.心肾阳虚证 30.肝郁脾虚证
三、填空:1.心血虚证是以 ( ) 及( )为主要辨证依据。
2.心脉痹阻证是以( )为辨证依据。3.心与其它脏腑的兼证有( )和心肺气虚证五者。
4.小肠实热证以( )为主要病机。5.心气虚证是以( )为辨证依据。
184
6.风寒束肺证是以( )为主要病机。7.肺阴虚证是以为( )为辨证依据。
8.兼有肺虚的脏腑兼证有( 主症。
10.热邪壅肺证属里热证,热象( 11.大肠湿热证是指( 12.脾气虚证是以( 13.脾气下陷证是以( 14.寒湿困脾证是以( )三者。9.风热犯肺证以( ),病程( )。
,以致( )所表现的证候。
)为辨证依据。
)为辨证依据。
)为辨证依据。
185
)为 ) )及( )及(
15.脾胃湿热证是以( )及( )为主要病机。
16.食滞胃肠证是以( )及( )为辨证依据。
17.胃虚寒证的脘痛多为( 18.胃阳虚证是以( )所表现的证候。
20.肝气郁结证是以( 21.肝胆湿热证是以( )为辨证依据。
23.临床常见的肝风内动证有( )所表现的证候。 )胃实寒证的脘痛多为( )。
)为辨证依据。19.肝阳上亢证是指 )为辨证依据。
)为主要病机。22.胆郁痰扰证是以( )及 )四型。24.肾阴虚证是指186
)及(( )及( ( (
25.肾阳虚证是以( )及( )并见为辨证依据。
26.肾不纳气证以( )及( )为辨证依据。
27.膀胱湿热证有( )及( )膀胱病的定位症状。
28.心肾不交证是以( )及( )并见为辨证依据。
29.脾肾阳虚证是以( )及( )并见为辨证依据。
30.肝脾不调证是以( )及( )为辨证依据。
四、简答题:1.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如何鉴别?2.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有何异同?
3.何谓心阳暴脱证?常见临床表现是什么? 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4.心火亢盛证的常
187
5.怎样根据不同的主证而区分心脉痹阻的病因? 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6.痰蒙心神证的常
7.风寒犯肺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阴虚证有何异同?
8.燥邪犯肺证与肺
9.风寒束肺证与表寒证有何异同? 10.风热犯肺证与热邪壅肺证有何异同?
11.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12.脾气虚证与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13.寒湿困脾证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14.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15.胃阴虚证和胃热(火)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16.肝血虚证与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17.肝阳上亢证与肝火上炎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18.肝胆湿热证的
188
临床表现有哪些?
19.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临床表现如何?
20.胆郁痰扰证的
21.热极生风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22.肝阳上亢证与肝阳化风证有何区别?
23.阴虚动风证与血虚生风证有何异同? 24.肾阳虚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25.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26.心肾阳虚证与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27.何为膀胱湿热证?有何临床表现?28.何谓心肾不交证?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试述心血虚证和心阴虚证临床表现的异同。2.简述风寒犯肺证和风寒表证的含义及辨证要点。
189
3.试述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与表寒证、表热证的区别。4.试述肺热炽盛证和痰热壅肺证临床表现的区别。
5.何谓胃阴虚证和胃热证?简述其临床表现的异同。6.何谓肝胆湿热证和脾胃湿热证?简述其临床表现的异同。
7.试述肝阳上亢证与肝阳化风证的区别联系及其临床表现。8.试述心虚的脏腑兼证,并列举其辨证要点。
9.试述肾虚的脏腑兼证,并列举其辨证要点。 与燥邪犯肺证临床表现的异同。
10.简述肾阴虚证
11.试述肾气虚证与肾气不固证临床表现的异同。 12.试述脾肺气虚证与肺肾气虚证临床表现的异同。
13.试述肝肾阴虚证与心肾不交证临床表现的异同。14.试述肺肾阴虚证与肝火犯肺证临床表现的异
190
同。
15.试述肝郁脾虚证与肝胃不和证临床表现的异同。 证与痰热壅肺证临床表现的异同。
16.试述肝火犯肺
17.试述肺气虚证与寒痰阻肺证临床表现的异同。
18.某男,61岁。素体形瘦,颧红,时觉头晕目眩。近半月来,间有手指发麻,眩晕加剧。今日上午,因与他人争吵后,突然跌仆倒地,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喉中痰鸣,左侧半身不遂,呼吸气粗,面色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请作出证候诊断,并陈述辨证的理由。
19.何某,男,51岁。胃脘部疼痛,时发时止已半年,近月来胃脘经常隐隐灼痛。体瘦,胃脘隐痛,嘈杂脘痞,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请作出证候诊断,并陈述辨证的理由。
20.某,女,遇事忧郁,情怀不遂,近半年来经前数日感少腹疼痛难忍,曾服中药效不显。症见经前少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作胀,月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暗有块,舌质微暗,边有瘀点,脉沉弦涩。
191
请作出证候诊断,并陈述辨证的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C 答案分析:脏腑辨证的实质,是辨明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而不仅仅只是对病位作出判断。
2.D 答案分析:心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神昏、神志错乱、口舌生疮等,而咽干喉痛是肺系病的常见症状。
3.E 答案分析:心血虚、心阴虚是指心的阴血物质不足,心失濡养,心神失养,故以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为主症;心气虚、心阳虚是心阳气虚损,心失温养,鼓动无力所致。故常见心悸或怔忡、气短。故心悸是四者的共有症状。
4.E 答案分析:心阳虚多由心气虚发展而来,故见心悸或怔忡、气短自汗、脉弱或结代等心气虚的定位症状和形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等虚寒的定性症状,而心胸灼痛见于热证。
192
5.E 答案分析:心阴虚证以心阴耗损,虚热内扰心神为主要病机,以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和虚热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而舌红少苔是虚热证的特有症状。
6.A 答案分析:心阳暴脱证是指心阳衰极,阳气突然外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在心阳虚证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心痛剧烈,口唇青紫,神志昏糊,或昏迷不醒,舌淡紫,脉微欲绝,故肢厥脉微是心阳暴脱证的主要症状。
7.D 答案分析:心血虚证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为主要病机,以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和血虚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 心阴虚证以心阴耗损,虚热内扰心神为主要病机, 以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和虚热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故失眠为两者的共有症状。
8.E 答案分析:心阳虚多由心气虚发展而来,故见心悸或怔忡、气短自汗、脉弱或结代等心气虚的定位症状,又有形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等虚寒的心阳虚特有症,故心悸气短是两证主要的共见症。
9.A 答案分析: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识痴呆,举止失常,舌苔白腻者,多由感受痰浊之邪,痰浊
193
内盛,蒙闭心神所致,此系痰蒙心神证。
10.C 答案分析:心与小肠相表里,若心火亢盛,下移小肠,可见小便赤涩灼痛,尿道灼热,兼面赤口渴,心烦不寐,舌红脉数,以小肠实热和血虚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而舌红脉数为实热证的舌脉。
11.B 答案分析:心阳暴脱证常由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证候危重,常与亡阳症状并见,故有无肢厥脉微,具有鉴别意义。
12.D 答案分析:面色淡白为血虚之象,心悸,失眠健忘为心神失养之症,故心血虚证,心神失养,面失濡润,可见上述诸症。
13.C 答案分析:心脉痹阻证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脉痹阻不通,血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正气不足,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所引起。
14.C 答案分析: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心火内炽,可以下移小肠,热灼津伤而见小便赤色灼痛,故小便赤色灼痛是心热下移小肠的主要表现。
194
15.D 答案分析:舌为心之苗,心火内炽可上炎灼舌,而见口舌生疮。
16.D 答案分析:以上诸症均系神志异常的表现,且属于实证,多由痰火搏结,扰乱心神所致,故属于痰火扰神证。
17.D 答案分析:肺的病变主要反映在肺系呼吸功能活动减退,水液代谢输布失常,常见症状有咳嗽、气喘、吐痰、胸痛、咯血、声音嘶哑、鼻塞流涕和水肿,尤以咳喘为多见。
18.E 答案分析:肺气虚证是指肺气不足而致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以咳喘无力、吐痰清稀和气虚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咳喘无力,声低气短是肺气虚证咳喘的特点。
19.A 答案分析:上述诸症为呼吸功能减弱的肺病的定位症状,无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的肾不纳气证,无干咳无痰、烦热、盗汗等肺气阴两虚证,亦无心悸、咳喘等心肺气虚证,以及食少便溏、咳喘短气的脾肺气虚证,故为肺气虚证。
20.C 答案分析:咳喘痰少,痰中带血,病位在肺,颧红盗汗,口燥咽干为阴虚证的表现,而无腰膝
195
痠软、遗精等肾阴虚证候,故为肺阴虚证。
21.C 答案分析:风、热、寒、燥等外邪袭肺,均可引起外感表证,出现卫表症状,而寒痰阻肺证多为寒邪与痰浊交并,壅滞于肺所致,为里证而无卫表症状。
22.A 答案分析:风寒束肺证与表寒证的鉴别:两证虽然都属外感病证,但主兼症状有别。风寒束肺证以咳嗽、痰稀色白,或胸闷气喘为主症;表寒证以恶寒、发热、脉浮为主症,而咳嗽等肺系症状为次或缺无。
23.A 答案分析: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两者虽然都有肺系失于滋润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痰中带血等干涩症状,但燥邪犯肺证属于外感病证,有外感表证的特点;肺阴虚证属内伤虚证,有阴虚内热的特点。本题有恶风发热的表证,故为燥邪犯肺证。
24.C 答案分析:从上述诸症来看,病位在肺,且有颧红潮热,舌红少苔等阴虚症状,故诊断为肺阴虚证。
196
25.C 答案分析:寒痰阻肺证以寒痰交阻,壅滞于肺为主要病机,以咳喘痰多突然发作和寒象并见为辨证依据,而脉象弦数多见热证,故寒痰阻肺证中不应出现。
26.B 答案分析: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两者虽然都有肺系失于滋润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痰中带血等干涩症状,但燥邪犯肺证属于外感病证,兼有外感表证特点;肺阴虚证属内伤虚证,有阴虚内热的特点。阴虚内热可见五心烦热,故为鉴别点。
27.C 答案分析:咳喘气粗为肺系病症,壮热渴饮、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为热邪炽盛,内壅于肺为本证的病机,故应为热邪壅肺证。
28.A 答案分析:痰湿阻肺证以痰湿阻塞于肺,肺气上逆为主要病机,表现为咳喘胸闷,痰多色白而粘,痰易咳出,舌淡苔白腻,脉滑的肺病的定位症状。
29.A 答案分析:寒痰阻肺证是指寒邪与痰浊交并,壅滞于肺所表现的证候,属于里证,一般不见恶寒发热的表证的症状。
197
30.A 答案分析:燥邪犯肺证属于外感病证,可见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粘难咯、甚则胸痛、痰中带血等肺病的症状,而颧红盗汗是阴虚内热的特点,故不能共见。
31.C 答案分析:燥邪犯肺证属于外感病证,兼有外感表证特点,而肺阴虚证属内伤虚证,且有阴虚内热的特点,故有无恶寒发热是两者的鉴别点。
32.C 答案分析:肺热壅盛证是以热邪炽盛,内壅于肺为主要病机,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是其病机的特点。
33.B 答案分析:肺阴虚证常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燥热伤肺,热病之后伤津等所引起的,痰浊壅肺一般不会引起肺阴虚证。
34.A 答案分析:脾的病变常见症状有腹胀腹痛、泄泻或便溏、浮肿、出血、肢体倦怠、嗳气等为胃病常见的症状。
35.B 答案分析: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三证都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脾气虚,
198
运化无力导致的食少便溏是它们的共见症状。
36.E 答案分析:脾气虚证以纳少、腹胀、便溏等脾病和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等气虚证并见为辨证依据。
37.B 答案分析:脾不统血证、脾胃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四证都是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脾气虚证是脾病虚证的基础证型。
38.E 答案分析:脾虚气陷证可见有纳少、肢体倦怠、声低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等脾气虚证及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内脏下垂症状,以及便意频数,或久泄不止、小便如米泔等气陷特征。而滑精早泄是肾病的常见症状。
39.C 答案分析:纳呆脘痞, 呕恶身重,则知病在脾胃,身热起伏, 尿黄便溏, 苔黄腻,则知内有湿热,故判断为脾胃湿热证。
40.B 答案分析:脾阳虚证以脾气不足和虚寒性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而月经淋漓是脾不统血的出血
199
症状。
41.A 答案分析:脾不统血证、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中气下陷证都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皆为虚症,而脾胃湿热证为实证,常由感受湿热邪气,或过食肥甘,积湿化热所引起。
42.C 答案分析:两证都属中焦的实性证候,都具有湿盛的特征,区别在于脾胃湿热证为热性证候,黄疸色鲜明,寒湿困脾证则以湿盛为主,为寒性证候,黄疸色晦暗。
43.C 答案分析:脾不统血证以出血和脾气虚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为虚证,而牙龈肿痛的出血为实证,可见于胃热证。
44.B 答案分析:脾阳虚证有腹胀纳少、大便稀溏、肢体困倦,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清稀等脾病的证候,以及腹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虚寒的证候。
45.D 答案分析:脾气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可见浮肿,但脾气虚未伤及阳气,无形寒肢冷。故形寒肢冷是鉴别点。
200
46.C 答案分析:食滞胃肠证饮食停滞,胃肠失调为主要病机,泻下物臭如败卵为食伤于肠,传导失常的表现。
47.B 答案分析:以上诸证唯有肝气郁结证少见眩晕症状,因肝气郁结证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以胸胁、少腹胀痛或窜痛、脉弦为辨证依据。
48.B 答案分析:寒滞肝脉证以寒邪凝滞肝脉为主要病机。以少腹、睾丸、阴囊坠胀冷痛为辨证依据。
49.D 答案分析: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常,可导致上述诸症。
50.B 答案分析:以肝阴不足,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以筋脉、头目失养和阴虚虚热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烦热盗汗为虚热症状。
51.E 答案分析:肝阳上亢证以头目眩晕胀痛、腰膝痠软、头重脚轻、 病程较长为辨证依据。
52.D 答案分析: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视物模糊为肝血虚证的表现。
201
53.C 答案分析:肝火上炎证以肝经循行部位实火炽盛为辨证依据;肝阳上亢证以头目眩晕胀痛、腰膝痠软、头重脚轻、病程较长为辨证依据。胁肋灼痛为肝胆湿热证的表现。
54.C 答案分析:纳呆便溏多为脾不运化的表现,而肝病少见此症状。
55.E 答案分析:肾气不固证多以肾气不足,固摄无力为主要病机,表现为腰膝痠软,神疲乏力,女子带下清稀、胎动易滑等肾病定位症状。
56.D 答案分析:肾阳虚证以性和生殖机能减退与畏寒肢冷、腰膝痠冷等虚寒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
57.C 答案分析:肾阴虚证以肾阴亏虚,虚热内生为主要病机。以肾的常见症状和虚热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该病的症状一派肾阴亏虚和阴虚内热之象。
58.B 答案分析:尿急、尿痛、尿频和湿热症状并见为膀胱湿热蕴结的辨证依据。
59.E 答案分析:心肝血虚证以血液不足,肝失所养为主要病机。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白
202
无华, 以及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关节拘挛、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
60.D 答案分析:肺肾阴虚证以肺肾两脏阴液不足,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故以肺肾常见症状与虚热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遗精盗汗为典型的阴虚表现。
(二)A2型题:1.A 答案分析:本病从临床主诉口痛,舌尖红,舌面多处溃烂可以推测心经有热而出现了苦恼不安,睡眠不宁的心病常见症状,渴喜冷饮,身热,面赤,大便2日未解,小便短黄等为一派实热证的表现,故推断为心火亢盛证。
2.B 答案分析:本证因有咳嗽,咳痰黄稠肺热之症,和发热微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在表的症状,故诊断为风热犯肺证。
3.E 答案分析:本病有咳嗽,痰少而粘,难以咯出,咳剧时胸痛,痰中带有血丝等一派燥热之邪侵袭于肺的表现,同时具有身热恶风,脉浮数的表证之象,故可诊断为燥邪犯肺证。
4.D 答案分析:本病为素有痰疾,复感寒邪,多因天气骤冷,咳喘加重,寒与痰交阻于肺,出现咳
203
喘气急,喉中痰鸣,胸膈满闷的肺病的定位症状,和咯痰清稀量多,面白形寒,四肢不温等里寒证的定性表现,故诊断为寒痰阻肺证。
5.C 答案分析:本证为一派脾气不足,脾失健运的表现,脾不运化水谷则见面色萎黄无华,神倦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等症;脾不运化水湿,则见下肢轻度浮肿,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等症,故诊断为脾气虚证。
6.C 答案分析:脘腹痞闷,肢体困重,小便短黄,便溏不爽,呕恶纳呆,厌食油腻等为湿热蕴结于脾胃的定位症状,面目黄色鲜明,身热不扬,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为湿热蕴蒸的定性症状,两者结合诊断为脾胃湿热证。
7.A 答案分析:情志刺激,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可见胸胁、乳房胀闷痛,善太息,咽喉如梗等肝病定位症状;肝气犯胃,胃气不降,则见食欲不振,纳食减少,故诊断为肝气郁结证。
8.D 答案分析:过食生冷,损伤脾胃,寒湿内盛,中阳困阻,则导致脾失健运的腹泻,泻泄清稀如水样,和乏力身重,舌苔白腻,脉缓等寒湿偏盛的症状,故诊断为寒湿困脾证。
204
(三)B1型题:1.E 答案分析: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可见心悸怔忡、胸闷等心病的定位症状和气短、舌淡、脉虚等气虚症状。
2.A 答案分析:心阳虚证以心气虚的心悸怔忡、气短症状和形寒肢冷、心痛等寒象并见为辨证依据。
3.E 答案分析:因为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以及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是心脉痹阻证的主要辨证依据。
4.B 答案分析:因为心阳虚证是以心阳虚衰,虚寒内生为主要病机,故见心悸或怔忡,气短、自汗、脉弱或结代等症状。
5.C 答案分析:肺肾阴虚证以肺肾不足的咳嗽痰中带血,盗汗,遗精,及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的虚热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
6.D 答案分析:燥邪犯肺证由燥邪袭肺,肺卫受伤出现的发热恶风、咳血症状,和干燥少津的口鼻唇干、痰少而粘症状并见为诊断依据。
205
7.C 答案分析:形寒肢冷,面白神疲,脉沉迟无力等症均为虚寒之表现,而黎明泄泻,为肾阳不足之症,面白神疲又可见之于脾阳虚,故诊断为脾肾阳虚证。
8.A 答案分析:泻下清稀,甚如水样,脘腹痞闷,呕恶,苔白腻等症为脾运失健和寒湿阻于脾胃的症状,故诊断为寒湿困脾证。
9.D 答案分析:胃气壅滞,和降失常,会出现便秘,脘腹痞满疼痛,得矢气则减之特征,脉弦为有积滞之脉象,故诊断为胃腑气滞证。
10.E 答案分析:便秘,渴饮,舌红苔黄等症为一派实火内炽的热证之象,与胃脘灼痛症状并见,故诊断为胃热证。
11.E 答案分析:少气乏力,食少,舌淡为脾气虚之表现,头晕眼花,心悸失眠为心气虚的症状,故此病症为心脾两虚证。
12.B 答案分析:眩晕,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行走飘浮等症皆为肝阳上亢之表现,腰酸,
206
舌红少苔又为肾阴不足之表现,故此证应为肾阴不足,不能制约肝阳,而导致的肝阳上亢证。
13.D 答案分析:临房早泄,腰痠耳鸣为肾阴虚之象,心烦多梦为心阳偏亢,盗汗,脉细数为阴虚之表现,故诊断为肾阴不足,心火偏亢的心肾不交证。
14.C 答案分析:临房早泄,腰痠耳鸣为肾虚的表现,与面白神疲,形寒肢冷的寒象并见,故属肾阳虚证。
15.B 答案分析:胆郁痰扰证以痰热内扰,胆气郁滞不畅为主要病机。以惊悸心烦失眠、眩晕、舌苔黄腻为辨证依据。具有胆怯易惊,或惊悸不宁、胸胁闷胀等胆病定位症状。
16.D 答案分析:肾阴亏虚证以肾阴亏虚,虚热内生为主要病机。以肾的常见症状和虚热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遗精盗汗,舌红少苔为典型的肾阴虚之表现。
17.B 答案分析:因为胃阳虚证是以胃阳不足,失于和调为主要病机,故见胃脘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口淡不渴,食少脘痞诸症。
207
18.D 答案分析:因为胃热(火)证是以火热炽盛,胃失和降为主要病机,故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臭,齿龈红肿溃烂,口渴喜冷饮等症。
19.A 答案分析:因为心肺气虚证是以心肺之气不足,两脏的功能减退为主要病机,因而该证以心气不足,鼓动无力的心悸,以及肺气不足,咳喘无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20.B 答案分析:因为心脾两虚证是以心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故该证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的心悸失眠,以及脾气虚,运化无力的纳差、腹胀、便溏等为其主要表现。
(四)X 型题:1.A D E 答案分析: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病机是心的阴血不足或耗损,使心神失养,故同见心悸、失眠、多梦症状。
2.A B C D 答案分析:心悸怔忡为心失所养所致,是心的定位症状。
3.A B D E 答案分析:心脉痹阻证常由正气不足,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所致。
208
4.A B E 答案分析:风热犯肺、风寒束肺、燥邪犯肺三证均为感受外邪所致,分别以风热、寒、燥邪侵袭于肺,肺卫受伤为主要病机,故可出现外感卫表症状。
5.A D E 答案分析:气分证、上焦病证、热邪壅肺证三者均可见热邪炽盛,内壅于肺的病理变化,故可出现上述症状。
6.B C E 答案分析: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都有肺系失于滋润的病理变化,故均可出现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口干咽燥的症状。
7.B C 答案分析:热邪壅肺证属里热证,故见壮热,脉滑数症状;风热犯肺证多兼有表证,故有恶风寒,脉浮数的症状。
8.A C D 答案分析:脾阳虚证由脾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并有腹痛、畏寒肢冷、浮肿等虚寒特征。
9.A C E 答案分析: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都有内寒之象,但前者属虚,后者属实。
209
10.B C D 答案分析:脾不统血证、脾气下陷证、脾阳虚证均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别出现出血、内脏下垂、畏寒肢冷等症状。
11.B C D E 答案分析:脾不统血证是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故兼有脾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和脾不统血的出血、月经量多、面黄脉弱症状。
12.B C D E 答案分析:胃阴虚证以胃失和降的干呕呃逆、脘痞不舒和阴虚之象,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症状并见为辨证依据。
13.A B 答案分析:胃腑气滞证与食滞胃肠证均为胃肠失调,胃失和降所致,故出现脘腹胀痛、嗳气呕吐的症状。
14.A B D E 答案分析:肝阳上亢证与肝火上炎证都有肝火旺盛的表现,故均可出现头部和心神的变化,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头痛易怒、面红目赤等症状。
15.A B D E 答案分析: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气机郁滞日久,气郁化
210
火,会进一步发展为肝阳上亢证、肝火上炎证、肝风内动证和肝阴虚证。
16.B E 答案分析:热极生风证以高热和动风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故可出现高热神昏、手足抽搐的症状。
17.B C D E 答案分析:肾阳虚证以肾阳亏虚,温煦,气化失权为主要病机,故见阳痿、形寒肢冷、五更泄泻;肾气不固证以肾气不足,固摄无力为主要病机,故出现早泄、胎动易滑的症状。
18.A C E 答案分析:心脾两虚证以心血不足,脾气虚弱为主要病机,故出现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心神失养和食少乏力的脾不运化症状。
19.B E 答案分析:热邪煎熬津液,可致口渴、舌红苔黄、脉数;又兼湿邪,故表现为渴而不多饮;湿性粘腻,故见腻苔,滑脉。
20.A B C 答案分析:肺肾、肝肾、心肾分别为母子关系,具有相生、相及的关系,故常相互影响同具阴虚证。
211
二、词语解释:1.脏腑病辨证是指运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阴阳及病因的相关理论,分析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以辨明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简言之,即以脏腑的相关理论为依据,辨别脏腑疾病证候的辨证方法)。
2.心气虚证是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所表现的证候。3.心阳虚证是指心阳虚衰,失其温养,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4.心阴虚证是指心阴耗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5.肺阴虚证是指肺阴亏耗,虚热内扰,肺失清肃所表现的证候。
6.风热犯肺证是指风热之邪侵袭肺卫所表现的证候。7.热邪壅肺证是指热邪炽盛,内壅于肺所表现的证候。
8.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邪气阻滞大肠,以致大肠传导失司所表现的证候。 脾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中气下陷证。
9.脾气下陷证是指
212
10.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不足,统血无权,血逸出脉外所表现的证候。 指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
11.寒湿困脾证是
12.脾胃湿热证是指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中焦湿热或湿热蕴阻脾胃证。13.胃热证是指胃中火热炽盛,胃的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
14.胃气虚证是指胃气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弱,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15.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16.胃阳虚证是指胃阳不足,虚寒内生,以致胃气失和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胃虚寒证。
17.肝血虚证是指肝血不足,所属组织器官失养所表现的证候。18.肝阴虚证是指肝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19.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20.肝火炽盛证是指肝经火盛,气火上逆所表现的以火热炽盛于上为特征的证候。
213
21.肝风内动证是指以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动摇不定”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证候。22.阴虚动风证是指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23.血虚生风证是指血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24.胆郁痰扰证是指胆气郁滞,痰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25.肾精不足证是指肾精亏虚,生殖和生长发育机能低下所表现的证候。26.肾气不固证是指肾气不足,封藏固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27.心肾阳虚证是指心肾阳气虚衰,气化无力,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28.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
29.肝胃不和证是指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现的以脘胁胀痛为主症的证候
30.肝郁脾虚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
214
31.脾肾阳虚证是指脾肾两脏阳气虚衰,以泄泻或水肿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三、填空:1.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血虚症状2.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3.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肾阳虚证
4.心火炽盛,下移小肠5.心悸,气虚症状并见6.风寒外袭,肺卫失宣7.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虚热症状并见
8.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9.咳嗽,痰稠色黄,或咽喉肿痛10.明显;长11.湿热邪气阻滞大肠;大肠传导失司
12.纳少,腹胀,便溏,气虚症状并见13.脾气虚;下陷症状14.脾运失健;寒湿中阻并见15.湿热蕴阻中焦;脾胃失常
16.脘腹胀满疼痛;呕吐酸腐食臭17.隐痛,喜温喜按;剧痛、拒按18.胃失和降;虚寒症状并见19.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偏亢
215
20.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或窜痛;脉弦21.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常22.惊悸心烦失眠,眩晕;苔黄腻
23.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24.肾阴亏虚,失于濡润,虚热内生
25.性与生殖机能减退,畏寒肢冷;腰膝痠冷等虚寒之象26.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喘甚
27.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尿血;尿有砂石等28.心烦不寐,遗精,腰膝痠软;虚热症状
29.泻痢浮肿,腰膝冷痛;虚寒症状30.胸胁胀满,腹痛肠鸣,纳呆便溏;脉弦
四、简答题:1.答:两证都以精神、情志失常为主症,都有痰盛的症状,都属心的实证。但痰蒙心神证多表现为癫,或痫,无明显热象;痰火扰神证多表现为狂,且热象突出。
2.答: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均以心的机能衰退为病理基础,故两者都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虚等心气不足,机能衰减的症状。心阳虚证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又见胸痛,形寒肢冷,面色●白,舌胖或
216
紫暗,脉弱或结代等阳虚失温的表现。
3.答:是指心阳衰极,阳气突然外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常由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因痰瘀阻塞心脉所致。临床表现多在心阳虚证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心痛剧烈,口唇青紫,神志昏糊,或昏迷不醒,舌淡紫,脉微欲绝。
4.答:常见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甚则狂躁谵语,或口舌生疮,或吐血,衄血,伴发热,口渴喜冷,尿少色黄或灼痛,大便秘结,面色红赤,舌尖红赤,舌苔黄,脉数有力。
5.答:刺痛,舌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者,为瘀阻心脉;闷痛,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者,为痰阻心脉;剧痛,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者,为寒凝心脉;胀痛,伴胁胀,善太息,舌淡红,脉弦者,为心脉气滞。
6.答:痰蒙心神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神志模糊,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举止失常;或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目睛上视,口吐涎沫,喉中痰鸣,伴见面色晦滞,胸脘满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
217
7.答:风寒犯肺证以肺部症状咳嗽、痰液清稀,和风寒在表的恶寒,微有发热,鼻塞流清涕,或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表寒证之象并见为其临床表现。
8.答:①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均有肺失于滋润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口咽干燥,痰中带血等干燥症状。②燥邪犯肺证为外燥侵袭,肺津耗伤所致,燥象明显,兼有发热恶寒等外感表证症状,多发生于秋季,病程较短。③肺阴虚证为肺阴亏耗,虚热内生所致,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等阴虚见症为特征,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且病程较长。
9.答:①风寒束肺证与表寒证两证虽然都属外感病证,但主兼症状有别。②风寒束肺证以咳嗽、痰稀色白,胸闷气喘为主症。③表寒证以恶寒、发热、脉浮为主症,而咳嗽等肺部症状为次症或缺无。
10.答:①风热犯肺证与热邪壅肺证两者都属肺的热证,都有咳嗽,痰稠色黄,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②风热犯肺证兼有表证,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脉浮数等症,且病程短;③热邪壅肺证属里热证,且热象明显,有壮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安,脉滑数等症,且病程长。
11.答:①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均为脾病常见的证候,均有纳少,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的症状。②脾
218
气虚证以气虚兼纳呆,腹胀为主症。③脾阳虚证较前者重,有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肢冷,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阳虚寒象特征。
12.答:①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三证均以脾气亏虚,运化机能减退为病理基础,故均有纳呆,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等脾气虚的共同症状。②脾气下陷证是因脾气亏虚而致升举无力,故见脘腹坠胀,肛门重坠,脏器下垂等表现。③脾不统血证因脾气亏虚而致统摄无权,故常见便血,尿血,肌衄,鼻衄,或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症状。
13.答:①寒湿困脾证与脾胃湿热证的病因均有湿邪内犯,病位均在中焦脾胃,病机均为脾胃纳运,升降失职,故都可见脘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泄,肢体困重,舌苔粘腻等症状。②前者为寒与湿邪困阻脾胃,寒湿内盛之象明显,以湿盛为主,可见舌胖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状。③后者为热与湿邪内蕴中焦,湿热之象明显,可见身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热象特征。
14.答: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两者常相兼并见。然脾气虚证的病变主要是脾虚健运失职,以纳呆,便溏,水肿为特点;胃气虚证以受纳腐熟功能减弱,胃失和降为主,以胃脘隐痛,食欲不振,食难消化,嗳气,或呕恶为特征。
219
15.答:胃阴虚证和胃热(火)证两者皆可见胃脘灼痛,便秘,尿少,脉数等症。但前者为虚热,病势较缓,多为久病,病程长, 以隐隐灼痛,食欲不振,干呕呃逆,伴有阴津亏损之症为特点;后者为实热,病势较急,痛势较剧,多为新病,病程短,以灼痛拒按,饥不欲食,食欲旺盛,消谷善饥,胃火上炎,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伴实火内炽之症为特点。
16.答:肝血虚证与心血虚证的共同见症为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舌、眼睑、爪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弱。心血虚证有心神失养的表现,症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肝血虚证若目失所养,则症见目眩,视物模糊或夜盲;若筋失所养、则症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等;若血海空虚不充,在妇女则常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
17.答:①肝阳上亢证与肝火上炎证 皆可见气火亢逆的
表现,头面部症状均较突出,多见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②但前者上实下虚证属虚实夹杂,并可见腰膝痠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阴亏之象;③后者病情属实,常见胁肋灼痛,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实火炽盛之症。
18.答:肝胆湿热证常见临床表现有胁肋灼热胀痛,厌食口苦,泛恶呕吐,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
220
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或寒热注来,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或带下色黄臭秽。
19.答:①肝胆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病因病性均属湿热,可见身热不扬,渴不多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身目发黄等症。②前者病位在肝胆,以胁肋灼热胀痛,口苦,阴部瘙痒,带下色黄臭秽等肝胆疏泄失常等表现为特点;湿热郁阻肝胆,易犯脾胃,故可有厌食腹胀,泛恶呕吐等脾胃升降、纳运失司等表现。③后者病位在脾胃,以脘腹痞闷,纳呆腹胀,恶心呕吐,便溏不爽等脾胃纳运失司、升降失常的表现为证候特点。
20.答: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有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头晕目眩,口苦,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1.答:热极生风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①高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等里热炽盛症;②烦躁不安,或躁扰如狂,或神志昏迷等热扰心神症;③手足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热甚动风症。
22.答:肝阳上亢证与肝阳化风证的区别为:肝阳上亢证以肝气升发太过,血随气逆,亢扰于上,上盛
221
下虚为基本病理变化,故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为主症;肝阳化风证为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除有肝阳上亢证外,还具有动风的表现,如:眩晕欲仆,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步履不正,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23.答:阴虚动风证与血虚生风证皆属肝风内动的证候,均为肝的阴血亏乏,筋脉失养所致,均属虚证。但前者为阴津亏虚,以手足蠕动伴有阴虚内热症状为主,多见于热病后期,或内伤久病阴亏;后者为血液亏虚,以手足震颤,肌肉跳动,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伴有血虚见症为特征,多见于急、慢性失血,或内伤久病,营血亏虚。
24.答:肾阳虚证的常见临床表现有腰膝痠冷疼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面色●白,或黧黑,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夜尿多;或男子阳痿,精冷不育;或女子宫寒不孕,或性欲减退;或大便久泄不止,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满,心悸久喘,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25.答:①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同为肾病虚证。②肾阴虚证是指肾阴亏虚,失于濡润,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必具阴虚内热的表现,症见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或崩漏,兼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③肾精不足证则表现为生殖机能异常,见男子精少不育,女子不孕,性机能低下;
222
或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等。
26.答:两者均属虚寒性质,都有阳虚证候,心悸怔忡同为辨证依据之一。但心肾阳虚证在心阳虚证的基础上可出现水湿内停的症状,表现为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27.答:膀胱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以小便异常为主症的一类证候。表现为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小便短赤,或浑浊、或尿血,或有砂石等小便异常的症状;并伴有小腹胀痛,或腰部胀痛以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征象。
28.答:心肾不交证是指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思虑太过,久病伤阴,或房事不节伤肾所引起。常见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口舌生疮,腰膝痠软,遗精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可兼见腰膝痠困发凉。
五、论述题:
1.答:心血虚和心阴虚证均具有心悸、失眠、多梦等心神、心动异常症状。区别在于心血虚证有面色
223
无华,唇舌淡白,脉细弱等血虚失养见症;心阴虚证则有颧红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内热见症。
2.答:风寒犯肺证是指风寒袭表犯肺,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风寒表证是风寒袭表,卫气失和所表现的证候。风寒犯肺证以咳嗽为主症,兼有轻微表证,或无明显表证;风寒表证则以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表寒证为主,兼轻微咳嗽,或无咳嗽。
3.答:表寒证与表热证的病位主要在肌表,临床表现以恶寒发热,头身痛,鼻塞,喷嚏等症状为主,咳嗽或有或无,有亦比较轻微;风寒犯肺证与风热犯肺证,病位主要在肺部,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症,兼有恶寒发热等,但表证症状一般较轻。
4.答:肺热炽盛证和痰热壅肺证均有咳嗽、气喘等肺失清肃之症。二证的不同点在于:肺热炽盛证具有发热,鼻翼煽动,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里热炽盛之象;痰热壅肺证在以上表现基础上更见咯痰量多,黄稠,喉间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苔黄腻等痰热内盛之象。
5.答: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职所反映的证候。胃热证是由于胃火炽盛,和降失
224
职所表现的证候。二证均具有胃脘疼痛等胃气失和之症。胃阴虚证有胃脘隐痛,饥不欲食,胃中嘈杂,或脘痞不舒,干呕呃逆等和降失职之症及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等阴虚表现;胃热证则有胃脘灼痛拒按,消谷善饥,口臭及大便秘结,小便尿黄,牙龈红肿溃烂,齿衄,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火热内炽症状。
6.答:肝胆湿热证是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职所表现的证候。脾胃湿热证是湿热蕴结中焦,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调所表现的证候。二证病变均涉及肝胆、脾胃而见发黄,纳呆,腹胀,便溏,呕恶等症,并均具有舌红苔黄腻等湿热内蕴见症。二证的不同点为:肝胆湿热证以胁肋胀痛,寒热往来,阴部瘙痒,睾丸肿胀热疼,带下色黄臭秽,脉弦数等疏泄失职及肝胆经脉循行部位上的症状为主;脾胃湿热证则以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溏泄不爽,肢体困重等脾胃纳运,升降失调为主要表现。
7.答:肝阳上亢证是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偏亢所表现的证候。肝阳化风证是肝阳升发太过,亢逆无制所表现的动风证候。二证均属虚实错杂证(上实下虚),肝阳化风证多由肝阳上亢证进一步发展而成,病机上有一定联系。肝阳上亢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腰膝痠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肝阳化风证表现为眩晕欲仆,肢颤项强,语言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间痰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细有力等。
225
8.答:心虚的脏腑兼证有心肾不交、心肾阳虚、心肺气虚、心脾两虚、心肝血虚证。①心肾不交证:多见惊悸失眠,多梦遗精,腰膝痠软,伴见阴虚之象。②心肾阳虚证:多见心悸怔仲,肢体浮肿,伴见虚寒之象。③心肺气虚证:多见心悸,咳喘,伴见气虚证候。④心脾两虚证:多见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慢性出血,伴见气血亏虚证候。⑤心肝血虚证:见神志、目、筋、爪甲等失养征象,伴见血虚证候。
9.答:肾虚的脏腑兼证有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①心肾不交证:多为心烦不寐,多梦遗精,腰膝痠软和虚热症状并见。②心肾阳虚证:表现为心悸怔仲,肢体浮肿,伴见虚寒之象。③肺肾气虚证:表现为久咳久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伴肺肾气虚证候。④肺肾阴虚证:表现为咳嗽少痰,腰膝痠软,遗精,伴见虚热之象。⑤肝肾阴虚证:表现为腰膝痠软,胁痛,眩晕耳鸣,遗精,伴见虚热之象。⑥脾肾阳虚证:表现为腰腹冷痛,久泄久痢,浮肿,伴见虚寒之象。
10.答:肾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均表现有咳嗽痰少,痰粘难咯,口燥咽干,或痰中带血。但前者属“内燥”,肺肾阴液亏虚,虚火内扰,必兼阴虚内热证候,如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以及腰膝痠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后者属“外燥”,为外界燥邪侵犯肺卫,肺津耗伤,一般兼有表证,如发热,恶寒,脉浮等。
226
11.答:肾气虚证与肾气不固证均有腰膝痠软,耳鸣失聪,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等气虚症状,为其共见证候。但前者有肺肾降纳无权,气不归元的症状,如喘息短气,呼多吸少,动则喘息尤甚;后者有肾失封藏固摄的症状,如:小便频数而清,夜尿频多,尿后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带下清稀量多,胎动易滑等。
12.答:脾肺气虚证与肺肾气虚证均有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等气虚症状;并均有肺气虚的症状如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吐痰清稀量多等。但前者有脾气虚,健运失职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便塘等;后者有肾气虚,降纳无权,气不归元症状,如呼多吸少,动则喘息尤甚,并具有腰膝痠软,耳鸣失聪等。
13.答:肝肾阴虚证与心肾不交证均有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症,如: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健忘,遗精等;但前者伴有肝阴虚症状,如胁部隐隐灼痛,眩晕等;后者具有心火偏亢,扰乱心神之症,如心烦少寐,惊悸多梦等。
14.答:肺肾阴虚证与肝火犯肺证的共见症状为咳嗽或咳血。但前者属虚火,虚火灼肺,故见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后者为实火,肝经气火上逆犯肺,故表现为咳嗽阵作,痰黄粘稠,甚则咳血;前者具有阴虚火旺征象及腰膝痠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阴虚之症,后者具有肝经实火内炽之症,表
227
现为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烦热口苦,舌红,苔薄黄,脉象弦数。
15.答:肝郁脾虚证与肝胃不和证都有肝失疏泄,气机不利之症,如胸胁胀痛或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但前者具有脾失健运之症,如纳呆腹胀,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后者具有胃失和降之症,如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食纳减少。
16.答:肝火犯肺证与痰热壅肺证均属实热证候。热邪犯肺,则肺失清肃,故咳嗽,吐痰,痰稠色黄等为其共见症状。但前者以肝经实火内炽为主,症见胸胁灼痛,头胀头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烦热口苦,脉弦数,伴见咳嗽阵作,或咳血;后者为痰热互结,症见痰稠量多,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
17.答:肺气虚证与寒痰阻肺证均可见咳嗽,吐痰清稀色白而量多。但前者性质属虚,以“气虚”为证候特点,具有肺气虚和脾气虚的见症,表现为久咳不止,气短而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浮肢肿,苔白滑;后者性质—般属实,以“痰阻”为证候特点,症见咳嗽痰多,痰质粘稠,或清稀色白,量多易咯,胸闷,或喘息痰鸣,及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等。
228
18.答:病人素体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偏亢,因情绪激动,引发肝风为病。肝风挟痰浊蒙蔽清窍,故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开。风痰横窜经络,故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呼吸息粗,面色红赤,喉间痰鸣,舌红苔黄腻,均为痰热内扰所致。诊断为肝阳化风证。
19.答:胃脘经常隐隐灼痛,嘈杂脘痞,饥不欲食为胃阴不足,纳降失常的表现,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阴虚之象。故诊断为胃阴虚证。
20.答:本病因抑郁、情志不遂而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故见经前少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作胀;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故见月经量少,淋漓不畅,经血紫暗有块;舌质微暗,边有瘀点,脉沉弦涩,均为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之征。故诊断为肝气郁结证。
第四节 外感病辨证
大纲要求: 1.了解三种外感病辨证的名称及创立者。 2.了解三种外感病辨证中常见的名称、性质及主要临床表现。
229
3.了解三种外感病的病理传变规律。
各类习题:一、选择题(一)A1型题:
1.创立“六经辨证”的医家是( ) A.张机 B.王叔和 C.成无己 D.王冰 E.张景岳
2.下列各项中,属太阳病主症主脉的是( )
A.恶寒发热,头痛脉浮 B.头身疼痛,恶寒无汗 C.头项强痛,恶寒脉浮 D.恶寒发热,汗出脉浮 E.恶寒发热,无汗脉紧
3.太阳中风证的主要病机是( ) A.寒邪袭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B.风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失和
C.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正邪交争 D.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肺气失宣 E.风寒束表,卫强营
230
弱,肺气上逆
4.阳明病以“胃家实”为主要病机。“胃家实”是指( )
A.胃肠实证热证 B.胃肠邪气盛实 C.胃肠燥实证 D.胃肠燥热亢盛 E.胃肠热证
5.下列各项中对于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具有鉴别意义的是( )
A.腹满的轻重 B.有无神志变化 C.是否发热 D.有无燥屎内结 E.汗出的多少
6.太阴病证的主要机理是( )
A.气机不利,胃肠热结 B.心肾阳虚,阴寒内盛 C.脾阳虚衰,寒湿内停 D.枢机不利,邪结少阳 E.邪传脏腑,里热炽盛
231
7.在六经传变中,太阳病证不愈,直入少阳经,称为( )
A.越经传 B.循经传 C.直中 D.表里传 E.并病
8.营分证的病机特点是( )
A.热在营阴,阴液耗伤 B.营阴受损,心神被扰 动风 E.热伤营阴,耗伤精血
9.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学家是( )
A.叶天士 B.吴瑭 C.刘河间 D.薛生白 10.三焦辨证中逆传心包证的主要病机是( )
A.邪犯肺卫,肺失宣降 B.邪传心包,闭阻心窍 C.热在心营,引动肝风 E.王孟英
C.邪传心包,胃肠热结 .热在心肝,伤血 D.营阴受损,心
232
D
神被扰 E.邪入营血,热盛伤阴
(二)A2型题:
1.病人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面赤,气粗似喘,心烦躁扰,舌苔黄燥,脉洪大,其证属( )
A.阳明腑证 B.阳明经证 C.太阳腑证 D.少阳腑证 E.少阳经证
2.病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目赤,耳聋,腹痛,胁下痞硬,或心悸,小便不利,舌淡红或舌尖红,脉弦,其证属( ) A.少阳腑证 B.阳明腑证 C.少阳经证 D.阳明经证 E.太阳腑证
(三)B1型题:
A.外感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阴经 B.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
233
C.伤寒病一经病证未解,又出现另一经的病证D.相隔一经或两经传 E.表里两经之间的传变
1.六经辨证中的“合病”是指( )2.六经辨证中的“并病”是指( )
A.血分实热证 B.血分虚热证 C.营分证 D.气分证 E.卫分证
3.身热夜甚,出血,动风,神昏谵语,斑疹紫黑及舌质深绛,其证属( )
4.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瘦,脉虚细,其证属( )
(四)X型题:
1.少阴寒化证的临床表现是( ) A.无热恶寒 B.精神萎靡 C.四肢厥冷 D.下利清谷 E.小便清长
2.少阳腑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A.寒热往来 B.胸胁苦满 C.呕吐不止 D.大便秘结
234
或热结旁流 E.默默不欲饮食
3.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卫分证的表现是( )A.发热,微恶风寒 B.舌边尖红 C.脉数有力 D.恶热,舌红,苔黄 E.脉浮数
4.卫气营血辨证中,营分证的辨证特点是( ) A.身热夜甚 B.心烦或神昏谵语 C.斑疹隐隐 D.暮热早凉 E.舌红绛,脉细数
二、词语解释:1.太阳中风证2.阳明腑证3.营分证4.上焦病证
三、填空题:1.六经的常见证候有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 )、厥阴病证。
2.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循经入腑,( )所表现的证候。
3.少阳腑证是指少阳气机不利,( )所表现的证候。
235
4.阳明经证以邪热充斥阳明,肠道( )为主要病机。
5.血分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营血,病变累及( )三脏,以致耗血、动血、动风所表现的一类证候。
6.中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中焦脾胃所表现的证候。主要包括( )和足太阴脾经的病证。
四、简答题:1.如何鉴别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2.阳明腑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3.太阴病证与阳明病证均有腹部胀满而痛,临床怎样鉴别?4.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5.血分实热证和血分虚热证的主要机理是什么?6.什么是中焦病证?如何分型?
五、论述题:1.简述六经辨证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2.简述少阴病的含义以及少阴寒化证和少阴热化证各自的临床表现。
236
3.简述卫分证的含义及其临床表现特征。4.试述下焦病证的含义和各类型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A 答案分析:六经辨证是东汉末年张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创立的。
2.C 答案分析:太阳病证是指外邪侵袭体表,邪正交争于人体浅表部位所表现的证候。以恶寒、头项强痛、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
3.B 答案分析:太阳中风证以风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失和为主要病机。
4.A 答案分析:阳明病以胃家实为主要病机,即指胃肠的实证、热证。
5.D 答案分析:阳明经证以邪热充斥阳明,肠道无燥屎内结为主要病机。阳明腑证以阳明热盛,燥屎内结,腑气不通为主要病机。
237
6.C 答案分析:太阴病证以脾阳虚衰,寒湿内停为主要病机。
7.A 答案分析:越经传是指相隔一经或两经相传。如太阳病证不愈,直入少阳经,引起少阳病证。多由病邪偏盛,正气不足所致。
8.B 答案分析:营分证以邪热传里,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主要病机。
9.B 答案分析: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瑭创立的一种温热病辨证方法。
10.B 答案分析:逆传心包证以邪传心包,闭阻心窍为主要病机。
(二)A2型题:1.B 答案分析: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肠道尚无燥屎内结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面赤,气粗似喘,心烦躁扰,舌苔黄燥,脉洪大。
2.C 答案分析:少阳经证是指邪犯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运,经气不利,邪结胁下少阳胆经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目赤,耳聋,
238
腹痛,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舌淡红或舌尖红,脉弦。
(三)B1型题:1.B 答案分析: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称为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三阳合病等。
2.C 答案分析:伤寒病一经病证未解,又出现另一经的病证称为并病。如太阴少阴并病,太阳阳明并病等。
3.A 答案分析:血分实热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营血,血分实热内炽,或血分热毒极盛所致,以耗血、动血、动风、瘀血内阻为主要特征的实热证候。以身热夜甚,出血,动风,神昏谵语,斑疹紫黑及舌质深绛为辨证依据。
4.B 答案分析:血分虚热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营血,热盛伤阴所导致的以阴虚内热和虚风内动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临床表现为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瘦,脉虚细。
(四)X型题:1.A B C D E 答案分析:少阴寒化证是指心肾阳气衰微,病邪入内,邪从寒化,阴寒
239
独盛所表现的全身性虚寒证候,为少阴病中较为多见的证候。临床表现为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精神萎靡,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口不渴或渴欲热饮,欲吐不吐,或食入即吐,舌淡苔白,脉微细,或身热而反不恶寒。
2.A B C D 答案分析:少阳腑证是指少阳气机不利,胃肠结热所表现的证候。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吐不止、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苔黄、脉弦有力为辨证依据。
3.A B E 答案分析: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初袭肺卫,正邪交争于肌表,卫气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咳嗽,或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4.A B C E 答案分析: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心营,导致营阴受损,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以身热夜甚、心烦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为辨证依据。
二、词语解释:1.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外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
240
2.阳明腑证是指邪热内盛阳明,热烁津液,邪热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3.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心营,导致营阴受损,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
4.上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上焦肺和心包所表现的证候。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病变。
三、填空题:1.太阴病证、少阴病证2.膀胱气化不行3.胃肠结热4.无燥屎内结5.心、肝、肾6.手足阳明
四、简答题:1.答: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太阳中风证为感受风邪,表现出恶风、汗出、脉浮缓的表虚证症状;太阳伤寒证为感受寒邪,表现出恶寒、无汗、脉浮紧的表实证。
2.答:阳明腑证的辨证要点:①本证以阳明热盛,燥屎内结,腑气不通为主要病机。②以大便秘结、腹胀满硬痛、拒按、舌苔黄厚干燥、脉沉实为辨证依据。③可兼有身热日晡尤甚、汗出、口渴、舌红苔黄燥等实热证的症状。
241
3.答:太阴与阳明病证都具有腹部胀满而痛,其鉴别要点为:阳明腹满痛而拒按、大便燥结,为里实热证;太阴腹满痛则时发时止、喜温喜按、下利清谷或便溏,属里虚寒证。
4.答: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①本证以上热下寒,厥热胜复为主要病机。②以四肢厥冷与发热相互演变为辨证依据。③阳并于上则上热,故可见口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等症;阴并于下则下寒,故可见饥不欲食、食则呕吐或吐蛔、四肢厥冷等症状。
5.答:血分实热证以血分实热内炽,热盛动风、耗血、动血、瘀血内阻为主要病机。血分虚热证以阴虚内热和虚风内动为主要病机。
6.答:中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中焦脾胃所表现的证候。脾与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阳明主燥,太阴主湿,若邪从燥化,则导致阳明燥热证;若邪从湿化,则成为太阴湿热证。
五、论述题:1.答:六经辨证是东汉末年张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将伤寒病的传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创立出的一种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伤寒六经辨证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划分外感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是一个概括邪正、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等,以及治法、方药在
242
内的综合性的临床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伤寒论》中辨证的纲领,不局限于论治外感热病,也适用于某些内伤杂病。
2.答:少阴病证是指病邪侵入少阴,损及心肾,阳气虚衰,阴血耗伤,导致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的证候。少阴病为外感病发展过程的后期阶段,病情多属危重。
少阴寒化证是指心肾阳气衰微,病邪入内,邪从寒化,阴寒独盛所表现的全身性虚寒证候,为少阴病中较为多见的证候。临床表现为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精神萎靡,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口不渴或渴欲热饮,欲吐不吐,或食入即吐,舌淡苔白,脉微细,或身热而反不恶寒。
少阴热化证是指肾水亏虚,心火独亢,邪从热化,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或舌绛少苔,脉细数。
3.答: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初袭肺卫,正邪交争于肌表,卫气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温热病初起阶段,因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故卫分证常伴有肺经病变。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咳嗽,或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43
4.答:下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下焦,劫伤肝肾之阴,导致虚热内扰和虚风内动的证候,主要是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经的病变。下焦病证多因温热之邪久羁中焦,或阳明燥热,烁劫下焦肝肾之阴,使真阴不足,肝肾两伤,故常见真阴不足证和阴虚风动证。
真阴不足证的临床表现为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心烦不寐,神倦,舌红绛,脉虚或细数。
阴虚风动证的临床表现为手足蠕动或瘛疭,肌肉Δ动,肢厥,心中憺憺大动,舌绛少苔,脉虚或细数,甚或时时欲脱。
2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