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0-11-09T15:31:52.44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3期供稿 作者: 甄素婷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甄素婷(河北唐县军城镇史家沟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74-01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勇于展现自我;激发情感参与,实现有效互动;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引领学生探究创新;突现自我,让学生自己“飞”。给学生创设一个活动的空间,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 关键词:激发情感;有效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平等和谐的氛围
新课标强调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堂仍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精神相违背。如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呢?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勇于展现自我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民主、平等、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参与,乐于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正是要教师走下不可逾越的权威圣坛,平易地置身于学生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怀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端庄稳重的俯视身姿,专注饱满的精神状态,亲切和蔼的面容,期待慈祥的目光,文雅自然的手势,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与敬重。同时,还要发挥教学语言的功能,如:少用“我”“你”,多用“我们”一词,把师生双方融合在一起,体现平等的伙伴关系;要善于用商量的语言、委婉的语气,让学生有被尊重感;要经常巧妙地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公正公平的评语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愉悦的内心状态下,才会乐思、乐学,想说、爱说;才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才会勇敢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迸发创新的火花。
二、激发情感参与,实现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引导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并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或物去经历、去体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资源之间实现有效互动。
“只有参与才能引起互动”。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自制与课文相关的头饰。第二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戴着各种动物的头饰(小猴、狐狸、松鼠、小兔子)来到学校,准备学习17课《酸的和甜的》。虽然还没到上课的时间,但他们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他会细细的读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描绘剪裁,满怀喜悦地戴在头上,憧憬着怎样去表现这个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我把画的几串葡萄贴在黑板上,学生们把课文中的四种动物制作成卡通画,贴在相应的位置,我们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了。我就像一个导演在帮助我的演员们更好地表现自己,孩子们认真地读着,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捕捉,努力地去表现自己塑造的“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狐狸”,我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去表现动物的特点,采用表演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在阵阵读书声中,在句句评价声中,学生们有了进步和感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琅琅的读书声贯穿了四十分钟的课堂。 三、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引领学生探究创新
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愉快的情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力,提高智力活动水平。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记叙生动故事,描写优美景色的篇目,内容各有独特的魅力。其中像《荷花》、《林海》、《桂林山水》、《日出》等写景的文章,我们可以用课件创设课文情境帮助学生欣赏、感悟、品读、体会、想象。《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与学生生活年代相距甚远的文章,我们可以借助背景资料卡片、插图、幻灯片、录像、配乐朗诵等各种形式,尽最大可能地创造生动鲜活的情境,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再如《田忌赛马》、《夜莺的歌声》、《晏子使楚》等故事性强的文章,我们可以设计演课本剧的活动,启发学生在表演中发挥创造力。实践表明,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就会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在学习中,读的有滋有味,说得丰富多彩,演得兴趣盎然,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灵魂的净化,而且用积极的思维满怀激情地探索创新。 四、 突现自我,让学生自己“飞”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有好多处:“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体验”等。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想自己所想,不受别人思维的干扰,说自己的,不要人云亦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学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喜欢一个人思考的,就让他一个人静静地想;喜欢几个人一起学的,就让他们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有几位学生在研究“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人”时,老师让孩子们比一比谁最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孩子说:“他是个奸诈贪婪的人,因为他不会吹竽却骗齐宣王说会吹,骗取俸禄。”有孩子说:“他是个会见风使舵的人,他见齐宣王好骗就想办法蒙混过关,不费吹灰之力就有固定的收入。后来他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有孩子说:“他是个胆大心细的人。你想啊,在那时候,欺君之罪是要被砍头的,而他竟这么胆大,敢骗齐宣王的钱;他又是个心细的人,他打听到齐泯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吹,就逃之夭夭。”又有孩子说:“我从图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个狡猾的小人,你看,他一只眼睛斜着看,一只眼睛半眯着,嘴角歪着,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肯定在想:该死的齐泯王,就在我发财时来捣乱,断我的财路。”……
孩子们多能想,多能说啊!这是教者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想他们所想,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多想多说的结果,长期坚持下去,他们就会张开想像的翅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小学生最善于想象,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让学生想自己所愿想,说自己所想说,让学生在有交流欲望时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