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烟台芝罘区毓璜顶庙会的报告
毕惠丽 药学院2011级一班 201100260020
作为沿海城市,烟台的历史悠久,文化源渊流长。生活在烟台芝罘区的祖祖辈辈们,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风土人情。先民们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内涵,创造产生了那些鲜为人知的或者即将消失的烟台民俗风俗,那些虽然已渐模糊,却仍然散发着清新和温暖气息的古老文化。 说起烟台,不得不说起有着小蓬莱之称的毓璜顶,随着春节的临近,最为热闹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要数正月初九的毓璜顶庙会了。自古即有“四方之迁客骚人遂无不以游斯境为幸”之感慨。相传这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庙会,烟台周边村镇的老百姓,这里的“善男信女”,便扶老携幼,呼朋唤友登山入殿,顶礼膜拜,共同为玉皇大帝拜寿,祈求神明的保佑,而烟云缭绕的玉皇阁则给人一种神秘的氛围。
初九庙会又叫赶山,是烟台人的习俗,自从我家搬到烟台后,我们每年都会去逛庙会。庙会上会有许多平时很少见到的活动和事物。而毓璜顶庙会有一种特别的习俗,那就是蜡木杆子。每年的庙会上都必有几个卖蜡木杆子的地摊,几乎每个赶庙会的人,都要买上一根蜡木杆子。原本是为了登山作手杖,不知什么时候传说扶杖登高可以保生活平安,遂使平凡的蜡木杆子有了些灵性,提高了身价。在庙会各种商品中最畅销的就要数这蜡木杆子了。几乎所有的赶毓璜顶庙会的群众手里都会有一根蜡木杆子。一是作为登山的手杖,另外蜡木杆子有保家人平安,保事业腾飞的寓意。庙会上还会有很多节目表演,有我们本地的,也有一些外地的。像杂技、踩高跷、舞龙、胶东大鼓、只楚庙鼓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当然,吸引我的不仅是这些表演节目,小商贩们买的各种千奇百怪的什物像嘎嘎响的皮老虎,惟妙惟肖的剪纸,神奇的糖画,栩栩如生的面人,民间油画(用毛笔画的,彩色的,有汉字和画儿),很多稀奇的民间玩意儿都在这一天集体亮相。烟台焖子、烤肉串、糖葫芦、臭豆腐、福州拉面、打糕等美食更让人垂涎欲滴。每次逛庙会对我来说就是小玩意儿和零嘴儿的收获季,满载而归啊。老人们还有种说法叫“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办得又多又利索。初九这天的禁忌是晒衣服和倒垃圾,会惹得玉皇不高兴。我还记得2008那年奥运年,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历史名人、喜庆的图案,福娃的剪纸,都在庙会上展出了。当时庙会还采用“放水养鱼”的模式,安排了海阳大秧歌、河北吴桥杂技、拉洋片等传统文化表演,还将面塑、焖子等民俗的也融入进来。当时逛庙会会有一种万人空巷的感觉。
现在大部分的人赶庙会更多的则是为了领略平日见不到的古朴民间文化,欣赏古时的具有强烈胶东文化内涵的宗教风俗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在的毓璜顶庙会少了很多封建朝拜的活动,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而更渐渐发展成民间旅游节日。以民俗品牌为主的“文化庙会”、“民俗庙会”等更是为市民展现了烟台民俗艺术的魅力,丰富了烟台人的精神生活。
春节是中国人重视的节日,也是烟台人最讲究的风俗节日。尽管很多烟台传统民俗现在变得越来越淡了,很多文化内涵也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融和都市物质生活的日益盛行,而流失了许多曾经灿烂的风俗文化精髓。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过节更多的是为了在一起聚聚,感受回味一下过去的滋味,对于节日风俗本身而言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历史久远的烟台春节风俗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正不断地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并随着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文化的进步而逐步成为历史的精华,拥有着巨大魅力和价值的传统文化和风俗,我们应该进行传承,赋予其更多的展现机会和发展机会,以更好地拓展和丰富烟台的城市内蕴,不断发扬光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