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厨房用具新创意

2021-05-11 来源:易榕旅网


厨房用具新创意

一、课题确立的动机

1.厨房用具是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好助手”。但是,许多学生对厨房用具一无所知,甚至连燃气灶的开关都不会使用,更不必说用电饭锅做饭了。

2.让学生们走近这些厨房用具,也就是走近现代科技。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增进对科技情感,发展自身的科学素养。

3.厨房用具比较常见又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也愿意动手使用它们、改进它们,因此对这一课题很感兴趣。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厨房用具的利与弊,并对部分厨房用具进行改进。

2.通过对厨房用具提出问题,进行改进的过程,提升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三、活动时间 一学期 四、活动年级 5、6年级 五、活动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本着“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全程指导”的原则,以重过程,求实效为宗旨,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活动主线,开展四个阶段性主题活动: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实践操作、成果展示。

六、活动实施

第一个阶段 确定主题

目标:学会设计调查表,整理调查结果,总结调查情况。 ①查阅资料,了解常用厨房用具种类及使用情况,感受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②交流《厨房用具知多少》的调查问卷。

在调查访问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厨房用具做更进一步的探究,对厨房用具在使用中存在的不便之处进行资料整理,确定需要改进的厨房用具。

(一)了解厨房用具的发展状况,体会科技的进步。 1. 通过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厨房用具的种类及使用。 2.网上搜索高科技的厨房用具,为第二阶段绘制设计稿做铺垫。 (二)学生讨论交流课前准备的《厨房用具知多少》的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内容:

厨房用具知多少? 被访者 1.你知道哪些厨房用具? 2.你知道这些厨房用具的原理吗?它们分别怎么使用?(举一例说明) 3.厨房用具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这些厨房用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利与弊?(举例说明) 采访时间

4.如何避免厨房用具在生活使用中存在的不便之处? 2.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交流调查问卷的结果。

(1)小组为单位交流家人在使用厨房用具时感到不方便不顺手的用具,组长在调查表上进行记录。最后每小组确定最感兴趣,最想研究,最想改进的厨房用具。

调查表

厨房成员 水槽 不便、不顺手与不足 (2)每组派一名成员代表本组上台交流。

(3)师生共同评出“最佳点子奖”、“积极参与奖”和“最佳演说奖”。

第二个阶段 设计方案

目标:针对各小组给厨房用具提出的意见,选择最感兴趣、最想研究,最想改进的厨房用具,并用上智慧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打造厨房家族的新成员。

(一)根据“设计稿”,学生分组进行“清洁新成员”设计

设计稿

新成员名称:

原有不便、不足、 不顺手之处 改进目标: 改进方案: 使用说明: 所需材料: 设计后改进之处: (二)请率先完工的小组初步交流设计理念,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三)针对不足与意见,再次对设计稿进行完善。 (四)小组展示设计稿。

小组依次发表自己的发明设想 其他组对代表组的发明设想进行分析、补充 小组将各种意见进行整理、归纳 再次完善(合格的准备制作材料)

(五)评选最佳设计方案、最佳交流组、优秀讲解员。 (六)布置作业。

1. 再进一步对提出的新设想和意见进行修改。 2. 课外寻找制作材料。

第三个阶段 实践操作

目标:通过亲手动脑实践,对生活中一些常用的清洁工具进行简单改造,为清洁家族增添新成员。

(一)分组制作,教师巡视,帮助指导。

(二)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小组,课外请家长配合完成,需要外力帮助的,在老师或者家长陪同下进行。

(三)作品完成后,要求使用一段时间,在使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向家长老师和同学广泛征求意见,看还有没有需要改进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对小发明加以改进。 (四)完善作品。 1.多功能水槽的制作现场

2.方便碗夹的制作现场

3.多孔插座的制作现场

第四个阶段:成果展示

目标:在班级、学校里,每个小组都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充分感受了成功带来的喜悦,维持了学生的活动热情,也是同学们对于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结,更让学生体验到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各小组分别介绍新产品特点及功能 (二)说说制作感想 (三)班级展览 附:

厨房用具新创意作品

1. 陈伟波《拉链式纱窗》

创意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清洗纱窗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每次清洗纱窗都得将纱窗拆下来才能开始清洗,最后再将纱窗装回去,这个过程总需要很多时间。而且厨房纱窗是特别容易脏的生活用品,没过多久就得重新清洗。若是我们在纱窗中开一道口子,装上拉链,要清洗时,直接把拉链打开,拿块抹布擦洗,便可清洗,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十分方便。

2. 储旭 《多用水槽》

创意说明:

这款多功能水斗排水器具有蓄水、过滤杂物和分质排水的功能。现有的排水器只具有蓄水、过滤杂物和排水的功能,所有的废水都一次性排入城市下水道,不能再利用,造成很大的浪费。本款多功能水斗排水器通过对排水器的改进,把出水口隔成两个,其中一个直接接入城市排水系统,用来排出不能再次利用的脏水;另一个出水口接入家庭储水箱,接纳洗菜、洗手后过滤掉杂物的水,这些水还可以用来家庭浇花、擦地、冲坐便器,达到充分利用废水,节约用水的目的。最后为配合这款多功能排水器的双出水口构造,设计了新型转动盖,可以通过盖子的转动,简便地控制蓄水和分质排水。

3. 徐妍《多孔插头》

创意说明:

这个“多动能插座”利用了平接的原理,把五个插座合五为一。平时,我们用的插座都只能插三到四个插头,而这个“多功能插座”却能同时插十几个插头。有时,一个插座要拉好长一根线,如果插座多的话,长长的电线就很容易绊倒人,可是这个“多功能插座”只需要一根电线就能十多个插座都通上电。

4. 周颖 《快速降温杯》

创意说明:

有时候,家里煮开的沸水太烫手,喝不了,非得凉上半天或是在两个杯子里倒来倒去,但是都不方便。怎么办呢?这不,热水风扇杯就派上了用场。把热水倒入杯子,打开开关,杯盖里面一面的风扇就马力十足地旋转起来,这时候,只要盖上杯盖,把杯子扔在一边,过一会儿,只要关掉开关,看看热水是否变凉了就行了,如果还是烫手,只要继续开启开关,让风扇转起来继续扇热,热水很快就变成凉水了!

5. 储旭《多用夹盆夹》

创意说明:

每次看到家里人为了把烧好的菜搬到桌上,都费了好大的劲,一回一回需要搬好几次,这个多功能盆夹利用普通夹子的功能,夹住盆子的边沿(1个盆子3只多功能盆夹),塑料泡沫部分起到增高的作用,盆子就像叠罗汉,一次可以搬3、4盆菜,既方便又节约时间。

七、课后反思

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是来源于学生的一句话:老师,我发现我家的电饭锅换了好几个了,一个比一个先进,我都不会使用了。生于科技先进的社会,面对先进的生活用具学生难免会有这样的困惑,这个课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利于调动他们的动手能力,学生活动起来更有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因此在这个课题中我恰当地做好活动中的“收与放”。在确定主题课中,由于学生有生活基础,很快就有了探究的主题。但是在调查访问中,一开始我挺担心他们第一次在校外自己活动,怕学生自控能力还是不够的。但是实践下来,现在的小学生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应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评价,画设计

图,制作模型等多种活动方式,我都力争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不再在课堂中占有优势,而是将学生智力,人力所不及的事,与学生作资料的互换,真正体现倡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

不过,在学生动手制作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比如材料的选择、造型的美观等都在具体操作中出现准备不齐、考虑不周的现象,当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请求家长协助来完善作品。

【评析】

本案例属于项目设计类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生活中的创新”为主要内容。此次活动着眼于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厨房用具,说明科学知识无处不在,引导学生从身边找科学,从身边学科学,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发明创新的能力。

活动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厨房用具;第二阶段——改进厨房用具。在第一阶段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生活中的厨房用具的种类及使用情况,发现厨房用具所存在着的许多不便利的地方。这一发现触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为下一阶段“改进厨房用具”做好铺垫。第二阶段是活动的主要部分,活动实施的过程在专业技术含量上难度要高于前一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中,非常注重过程化,不止一次地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讨论、修改,培植了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的能力。教师还把课堂延伸到了校外,引导学生主要通过求教的方式,解决受自身能力所限的难题。

《一种清洁工具的设计——“挖耳勺”》课堂

设计

设计 类别 实施内容 1、认知我们身边的卫生工具的设计,并能联想举出六种实际事例 2、理解并掌握:一个好的设计要具备的四条基本标准是什么。 3、会回忆你以前用过的或者见过的挖耳勺并举出三个实际例证 4、挖耳勺的设计原理(从勺头——勺颈——勺把三部分分析)。 5、合作设计一套(分三组分工进行)挖耳勺的方案和设计说明。 展示部分图象、展示竹子的、铁的、铜的、棉棒的玉的耳勺 分层次展示启发图例,印证图例、设计评估图例。设计用纸。 交流的形式为主(教师引)---学生思维动起来-----启发解疑(生出新问题) ----再大家交流(教师导) -----问题合成(求同存异)比较并形成设计方案 引出问题(好用的耳勺)——分析问题(班级层面)整体——分析问题 (小组层面)-----解决问题(班级层面)框架——解决问题(小组层面)细节 。——整合问题(方案比较)优胜劣汰-----补充拓展------思考小结 框架教案大的思路保证绝对清晰!不含糊,针对具体课堂、具体学生、 具体问题老师要灵活---能应变----从应变中增智慧---从应变中开阔想象力。 注意课堂智慧的火花碰撞,善于接纳新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教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也是这样,日日新,节节新,课才有生命力。 注解 教学 目标 教学 材料 教学 行为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案的形成 结论 具体方案实施:

在大屏幕上展示图象。教师说:请同学们观察图上的罗汉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之后,引入本节课教学目标 首先请同学思考回忆卫生工具(或清洁工具),并能试举出6种例子 (笤帚、拖把、鸡毛毯子、钢丝球、刷子、眼镜布、刮胡刀、撮子…………). 通过同学举例,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历史发展到现在保存下来,有它的合理性,进而给学生们分析引处—— 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四大要素:科技的要素、人的要素、市场的要素、造型的要素 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后作答):结合产品设计四大要素分析挖耳勺的设计(从从勺头——勺颈——勺把三部分分析)。 学生思考,教师展示图例:

老师引导:观看例图的同时,请同学们试举出三种不同材料做成的挖耳勺。 (竹子的、铁的、铜的、塑料的……………………………………..) 接下来,教师就三种挖耳勺给出示意图,师生共同分析功能方面需要改进

的地方。

(美才画示意图1----1)

学生们观察思考后,汇总 老师点拨式提问----勺头有需要改良的地方,--------勺柄还 可以再加工---------勺尾的把握功能还可以再个性化,再活泼 生动一些。 美才示意图(1---2) 找出问题------学生的思路被调动起来了——别停下———分小组解决问题 要求:要有设计的团队合作精神,(杜绝推三堵四,消极应付现象) 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小问题,(神奇孕育在平凡当中)

每一个问题都有开发的潜力。(解决了问题,提高了自己) (建议:可以用抓阄地方法分问题,尝试一下可以) 三个问题-------------------------------------------------------------三个小组 A 组:(勺头设计)一个组长,协调分工,(构思、规划、绘画、表达)充分调动智囊团队的力量 B 组:(长柄的设计)----本组的思路容易被困住(需要好好引导-----从内部构思 、动的、静的、电的、发光的等从材料上,它还可以是一个管道,起到输送的作用。 C 组:(把的装饰设计)可以分几个主题设计:花间细雨 、动物星球从动植物入手好些(卡通的、漫画的…………. 作品设计要求:4K纸规格10CM*10CM画三个设计稿,并有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设计说明。 组别:设计成员姓名:班级:年月日。 30分钟后:对班级各个小组的方案进行汇集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

结合市场上的现在买的,国内国外的各种现代设计,我们来看看我们在那些地方和他们想的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展示图片:(C组装饰部分的参考事例)

随时点播、启发学生:

接下来是B组的长柄-------启发示例图(思路打开了,学生们兴趣正浓) 电池!!!!

照明的掏耳柄!!!!!!(启发学生,还能与科技相联系有什么?????

学生估计忘记下课时间了:老师也忘了

还有:继续展示A 组的同学启发图形:(摄像头掏耳勺的设计出来了,还有别的没想到的???

小结和反思:

(简单的朴素的耳勺设计售价1元-----------------高科技的尖端的耳勺设计售价300元)

同样一个小东西、同样一个小东西!!!!(日本人把价值,翻了300倍)值得深思,同学们我们的得加油赶呀。]

承上启下:

[收交学生本节课设计]: 老师讲:好了同学们,把作业整理好交上来,(比较---完善作品,把设计课延伸,整个一轮课下来,评选优秀的作业,并举办一期设计展览

[布置下一节课内容]:下一节课讲《指甲刀的设计》请同学们结合这节课

讲的。收集有关指甲刀的图片、历史。好了,同学们下课。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合起来,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技术不行、没有科学的头脑还不行,丢了那样都不行。

应该说:这节课要想讲透,容量太大,太繁,刚铺开,还没深入研究探讨,又过去了,蜻蜓点水。

不过,说真的,备着备着课,随着课题的深入,心情越来越不好受。高兴着在网上搜索着需要的

图片,技术含量,咱国家还不很缺。但一碰到身边的这些小玩意、小设计,;日韩两国总能把眼

下最尖端的科学与他们的技术相结合。

课是设计完了,但我总感觉有个事、放不下、不痛快;大大的课才刚刚开始。

知识小扩展。温馨小贴士

耳垢 亦称“耵聍”。即外耳道耵聍腺的正常油脂性分泌物,黄色或棕色,有保护作用。但耳垢的性质则不同,湿耳垢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干耳垢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耳屎是人体耳道内耵聍腺产生的油脂性分泌物,呈黄色,又名耳垢,学名“耵聍”。它能保护鼓膜,起屏障作用。鼓膜比蝉翼还要薄,非常娇嫩,猛烈声波,直冲耳道,会损害到鼓膜,甚至造成破裂。耵聍味苦,油质,能驱逐飞入耳内的小虫,捕获入侵的灰尘、细菌。

耳屎并非可有可无的东西。其自然干燥后在耳朵里堆积得多了,当人在活动时,就会自行脱落,排出体外。所以也就不必经常去掏、挖它。

富含脂肪酸的耳屎,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有人证明,耳屎里的化学成分能抑制好几种细菌的生长、繁殖。

耳屎和细毛,不仅能吸附进入耳道的灰尘和微生物,保持耳道的清洁,而且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由此可见,正常的耳屎不是废物,对保护听觉器官还是有一定功劳的。

浅析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

苏旺 指导老师:汪小飞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摘 要:本文分析了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和他们各自的造景特色和主要适

用在什么场合。探讨了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二者包括的造景形式以及他们在造园体系、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介绍了它们在各个国家、地域的各有特色。最后我们应该适宜运用各种造景形式。

关键字:规则式植物造景,自然式植物造景

Analysis of rule-plant landscaping and

nature plant landscape

Su Wang Director:Wang Xiaofei

(College of Life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245041,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ules scene building with plants and nature plant landscape, and their landscape and mainly used on occasion.Discusses rules for scene building with plants and nature plant landscape landscape including the two forms as well as their gardening system, on the 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points.Describes them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geographical features.Finally we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use various landscape forms.

Keyword:Rules-plant landscaping, nature plant landscape

1.树木配置的形式

按照树木的生态习性,运用美学原理,依其姿态、色彩、干形进行平面和立面的构图,使其具有不同形态的有机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树木景观。树

木配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规则式配置和自然式配置。

2.规则式植物造景

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图案式等,是把树木按照一定的几何图形栽植,具有一定的株行距或角度,整齐、严谨、庄重,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体现一种严整大气的人工艺术美,视觉冲击力较强,但有时也显得压抑和呆板。

2.1规则式植物造景适用的场合

规则式植物造景常用于规则式园林和需要庄重的场合,如寺庙、陵墓、广场、道路、入口以及大型建筑周围等。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主要是规则式的,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以及鸟兽形态,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协调统一。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文艺复兴时法国园林等植物景观都是规则式的。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受到唯理思想的影响,采用完全规则式的配置方式,整齐一律,均衡对称。植物采用中轴线左右对称,均衡布置,植物在种类、株数、体量、大小、高矮选择上都与中轴线呈对称布置;草坪和花圃,被分割成各种几何形状的板块,甚至树木本身也被修剪成规则式的,如凡尔赛宫成排树木沿中轴线规则排布,密植的树木修剪成的树墙,给人以有序整齐视觉感受。 古罗马园林很重视植物造型的运用, 有专门的园丁从事这项工作。造型初期只是将一些萌芽力强、枝叶繁茂的常绿植物修剪成篱, 以后日益发展, 将植物修剪成各种几何图形、文字、图案, 甚至一些复杂的牧人或动物的形象。常用的植物为黄杨、紫杉和柏树。又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及法国18 世纪园林中都有大量的规整式植物造型。规则式的园林景观给人以雄伟气魄之感。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兴盛迷园的建造。例如, 罗马园林中的迷园内有图案复杂的小径,有的用大理石铺路, 有的用草皮铺路, 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 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 成为园中娱乐的一个地方。

2.2对植和列植的理解

规则式包括对植和列植。在规则式种植中,利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无论在道路两旁、公园或建筑入口都是经常运用的。这种规则对称种植的树种,树冠比较整齐,种植的位置既不要妨碍交通,又要保证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对植常采用树形整齐优美、生长较慢的树种,以常绿树为主。常用的有松柏类、南洋杉、云杉、冷杉、大王椰子、苏铁、桂花、玉兰、碧桃、银杏、腊梅、龙爪槐等,或者整形的大叶黄杨、石楠、海桐等。例如,公园门口对植两棵体量相当的树木,可以对园门及其周围的景物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桥头两旁的对植则能桥梁构图上的稳定感。对植也常用于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或景点两边,这时选用的对植树种在姿态、体量、色彩上要与景点的思想主题相吻合,既要发挥其衬托作用,又不能喧宾夺主。列植是将乔木、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地栽种,形成整齐、单一、气势大的景观。它在规则式园林中运用较多,如道路、广场、工矿区、居住区、建筑物前的基础栽植等,常以行

道树、绿篱、林带或水边列植形式出现在绿地中。列植树木要保持两侧的对称性,平面上要求株距相等,立面上树木的冠径、胸径、高矮则要大体一致。当然这种对称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对称,如株行距不一定绝对相等,可以有规律的变化。列植树木形成片林,可作背景或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通往景点的园路可用列植的方式引导游人视线。

3. 自然式植物造景

自然式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植物景观呈现出自然形态,无明显的轴线关系,各种植物的配置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模式。树木种植无固定的株行距和排列方式,形态大小不一,自然、灵活,富于变化,体现柔和、舒适、亲近的空间艺术效果。适用于自然式园林、风景区和普通的庭院,如大型公园和风景区常见的疏林草地就属于自然式配置。中国式庭院、日本式茶庭以及富有田园风趣的英国式庭院亦多采用自然式配置。

3.1孤植、丛植、群植的理解

自然式包括孤植、丛植、群植等。树木的单位栽植称为孤植,孤植树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与园林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庇荫树。这类树要求冠大荫浓,寿命长,第二种的孤植树是单纯作艺术构图中的孤赏树应用。要求体型端庄或姿态优美。开花繁茂,色泽鲜艳。丛植是指一株以上至十余株的树木,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丛植可以形成极为自然的植物景观,它是利用植物进行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一般丛植最多可由15株大小不等的几种乔木和灌木。在自然式园林中,丛植是最常用的配置方法之一,可用于桥、亭、台、榭的点缀和陪衬,也可专设于路旁、水边、挺远、草坪活广场的一侧,一丰富景观色彩和景观层次,活跃园林气氛。运用写意手法,几株树木丛植,姿态各异、相互趋承,便可形成一个景点或构成一个特定空间。

3.2孤植

孤植是中国古典园林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 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 并常作为庭院观赏的主题。如苏州拙政园“玉兰堂”的白玉兰,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西侧的槭树等。西方古典园林的孤植,最典型的要数英国自然风景园林, 它追求的是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美。在西方, 孤植多为高大的乔木, 常有一木成林的气势。例如英国斯陀园中孤植的大橡树。丛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树植之成林,发挥和强调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 以体现群体美, 常作为主景;二是用数种花木成丛栽植, 常作为观赏的主题。如怡园听松涛处植松, 苍翠挺拔;留园西部植鸡爪械, 秋日红叶斑斓;沧浪亭山边的箬竹满坡, 苍翠欲滴;远香堂南的广玉兰, 浓萌匝地等。西方古典园林的丛植多用于乔木、灌木的结合。丛植的林地边缘也呈不规则的形式。

3.3丛植

丛植除用于近景和中景外, 还常常起隔景、障景的作用, 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与变化。

同时也常常将不宜入画的地面或建筑用灌木丛遮掩起来。例如英国邱园中片植的乔木和互相搭配的姿态、颜色各异的灌木丛等。

自然式植物造景运用的比较好的是中国和日本。他们讲究的都是本于自然,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含。只有这样,自然式植物造景才能不仅仅是形态上的自然,连神态都显的自然。日本式,植物在这类庭园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常青灌木和树木可以构成设计的主骨架。不要选用大叶灌木。相反,应选用小叶植物和不对称的树木。在大多数日式庭园里,经常要修剪树木和灌木,使它们大小相宜,并留下足够的空地(在较大的园里需要修剪的通常只是那些郁郁葱葱的松树)。中国的自然式植物造景,如在个园中春梅翠竹,配以笋石,寓意春景,夏种槐树、广玉兰,配以太湖石构成夏景,秋栽枫树,配以黄石构成秋景,冬植腊梅、南天竹配以雪石构成冬景。从而在咫尺庭院中创造了四季变化的景观序列。

4.总结

自然式植物造景和规则式植物造景各有特色,自然式的,灵动、优雅、自然、亲近;规则式的,雄伟、严谨、庄重。运用得当,可以形成,各种特色的景观。

参考文献

[ 1] 陈志华. 外国造园艺术[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 2]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 3] 卢圣.植物造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 4] 秦 颂. 浅析中西方绿化文化之异同[ J] . 国外建材科技, 2006( 27) : 5

[ 5] 区伟耕.园林景观设计资料集[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2 [ 6] 邵 君. 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J] . 甘肃水利水电科技, 2003(39) : 2 [ 7]苏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 8]杨 闯.植物造景的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 9] 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 科学出版社. 1987 [10] 周武忠. 园林植物配置[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1] 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