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之来之”的“劳”和“来”

2024-05-21 来源:易榕旅网
则是佛教梵文的译文,而且用词比唐代 玄奘的译经更早,最后结尾又说:“何人 书星与月,何人见竹与木,月归于天,竹 木归于土,急急如律令。”则显然又是道 间,则多指买地券,为道家信仰和思想文 化的反映。可见,无论是源自传统文化 的旧词新用,还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 的新词新义,我们都应该了解它们本来 篾[2]阮元《十三经注疏・周礼正义》, 中华书局1980年版。 [3]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 线装书局2007年版。 [4]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北 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5]吴天颖《汉代买地券考》,《考 古学报》1982年第1期。 [6]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 教文化的反映。 总之,“丹书铁契”的意义、用途不 的语源,避免误读和误用。固 参考文献、 是只有~种:在官方,为“帝王赐给功臣 [1]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书局1980年版。 世袭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在民 1956年版。 } 、 葶 西南大学文学院方有国 t; , I_t T| 缸 一 . ;  -’ “劳之来之”语见于《孟子・滕文 行仁政,使更多的民众来到自己的国家,并 柔远人也。”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 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 要求君王对来归的民众给以慰劳,即“劳之 礼记下>:“来,读为‘劳来’之‘来’,谓 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其中的 来之”;然后给予教育,即“匡之直之”:同 勤勉之也。”“勤勉”即慰劳。 “劳”和“来”在一些大学教材中有不 时还要给予帮助,即“辅之翼之”。 “劳…来”何以有“慰劳”义呢? 同的解释。如朱星主编的《古代汉语> “劳”有“慰劳”义。如<广韵・号 这要联系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来观察。 释为“慰劳安抚”。王力主编的《古代汉 韵》:“劳,劳慰。”“劳慰”即慰劳。又 <说文・力部》:“劳,廖j也。”清代桂馥 语》释“劳”为“慰劳”、“来”为“使来 如《礼记・曲礼下》:“大夫士见于国君, 义证:“舍人日:‘劳,力极也。 一‘劳” 归顺”。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释 君若劳之,则还辟,再拜稽首。”汉代郑 的本义是极度辛劳。辛劳之人需要给予 为“使民劳,使民来”。杨伯峻《孟子译 玄注:“谓见君,既拜矣,而后见劳也。” 慰劳,由此引申,慰劳其辛劳也叫“劳”。 注》译“劳之来之”为“督促他们”。 唐代孔颖达疏:”劳,慰劳也。”现代汉 “来”的本义为前来、到来,先秦汉语 从句式上看,“劳之来之,匡之直 语中,“劳”很少单用,但用在复合词中 中慰劳远道而来的人也叫“来”,或写作 之,辅之翼之”三句排比平行,其中“匡” 作语素,仍有“慰劳”义,如“慰劳”“犒 “jl5】l、徕”。宋代孙爽疏<孟子》“劳之来 与“直”同义,“辅”与“翼”同义,据此, 劳”“劳军”。 之”说:“民之有勤劳于事者,有以赏其 “劳之来之”中的“劳”和“来”也应该 “来”也有“慰劳”义。如<诗经.,J、 劳,故日劳之;因其民之来归者,有以赏 是同义词,义为“慰劳”,教材释“劳” 雅・大东》:“职劳不来。”宋代朱熹《诗 其来,故日来之。”宋代朱熹《四书章句 为“使民劳”,释“来”为“使来归顺”或 集传》注:“来,抚慰也。”又如<礼记・ 集注》:“劳者劳之,来者来之。”说的就 “督促”,都不合原义。孟子希望君王施 中庸》:“修身也,尊贤也……来百工也, 是这个意思。 不同形式的定于一尊,没有例外。经典化与去经典 化也都是在扩大其影响和限制其影响之间的运动。 能的:相对于失业者,他们有一份工作;相对于 其他血汗工厂,他们是台资大企业;如果无法忍 我这里说的限制其影响并不仅仅指去经典化,事实 受这样的工作,他们或许可以回乡;他们也可以 辞职,另谋出路;他们还可以像本田工厂的工人 那样组织起来罢工,以争得更好的待遇……但为 什么他们没有这么做?自杀不但是对富士康的工 作环境的抗议,而且也是对于上述各种选择的否 上,经典化过程本身就包含着限制与遮蔽。对某个 作品的经典化是为了使其跟某一个政治方向、价值 方向相一致;当它隐含的另一个方向脱颖而出,溢 出“经典阅读”的轨道的时候,遮蔽、规训和驱逐 就是不可避免的。就好像书法,唐代以后,王羲之 的书法被塑造为真正的典范,而其他的书法风格却 在无形中被压抑了。因此,在这样一个时刻重新阅 定。我想到了鲁迅描述过的“无聊”,一种深刻 的对于意义的否定。不像可怜的阿Q,死在审判与 枪决之中,他们自我了断,却像阿Q的死一样,震 撼了我们的心。在那十三个瞬间,身体与灵魂分离 过吗?他们如此沉静地走向死亡,或许竟不会有 读《阿Q正传》,与其说是为了重申这一作品的经 典地位,毋宁说是一个解放的行动——从旧的阅读 中解放出来,让这个作品重新成为活的经典。 我忍不住地将阿Q的命运与我们身处的世界 那种咬啮灵魂的痛楚,因为痛楚一直就那样存在 着。这是一种自觉的死亡,还是大众媒体上所说的 加以对比。在中国的南方,富士康的十三位工人 一精神病症?我们得不到回答,唯有媒体上一片哗 然,以及这哗然背后依旧的空洞与寂寞。 我想起了一个余华喜欢用的句子: “就像水 消失在水中”。圈 个接一个地跳楼自杀。据说,在他们之外,还 有自杀未遂而受伤的女工。他们在跳楼的瞬间究 竟在想什么?按照常理,他们是有其他选择的可 ●J上接第45页 因为“劳”和“来”都有“慰劳”义, 所以古代汉语中“劳来”二字常常连用, 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释“劳、 来”为“勤”。古代汉语中,“勤”也有 义与劳同,皆谓设辞以闵之。” 综上,《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 之”中的“劳”和“来”是同义词,都应释 为“慰劳”。 如《墨子・尚贤下》:“垂其股肱之力而 “慰劳”义。《说文・力部》:“勤,劳 也。”段玉裁注:“慰其勤亦日勤。”据 此可知,“勤”的“慰劳”义也是从本义 不相劳来也。”又如《史记・周本纪》: “日夜劳来。”再如《汉书・宣帝纪》: “今胶东相成,劳来不怠。”另外,古书 中“慰劳”义的“劳”,古人注释多注为 引申出来的,与辛劳的“劳”和前来的 “来”引申出“慰劳”义,方式相同。“慰 劳”义的“劳”“来”和“勤”可以相互 参考文献 _[1]朱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劳来”。如《诗经・卫风・硕鼠》:“三 岁贯女,莫我肯劳。”郑玄笺:“不肯劳 一[2]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 本第一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_[3]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修 订本中册),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训释,如《诗经・小雅・大东》:“东人之 子,职劳不来。”毛亨传:“来,勤也。” 郑玄笺:“东人劳苦而不见谓勤。”又如 《诗经・鸿雁・序》:“鸿雁,美宣王也。 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 来我。”《论语・宪问》:“爱之能勿劳 乎?忠焉能勿诲乎?”孔安国传:“言人 有所爱,必欲劳来之;有所忠,必欲教诲 之。”这些例证都说明,“劳”“来”是同 义词,是“慰劳”的意思。 -(4]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 局1981年版。 _[5]宋・孙夷《孟子注疏》,载《十三 经注疏》(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一[6]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1983年版。 集之。”孔颖达疏:“劳来者,来,勤也,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