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 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 应注意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预防感染的护理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白血病 机制 分类 症状 护理 1 概念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弥散性恶性增生,并侵润破坏机体器官和组织,产生不同症状;周围血液血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每天骨髓能产生上百亿个新的血细胞,大多数为红细胞。而患有
白血病的人体内产出的白细胞比实际需要的多,且多数的白细胞是不成熟的,为幼稚细胞,其存活期比正常情况下长。尽管这种白细胞数量很大,然而却不能像正常白细胞那样抗感染。体内这种白细胞的增多,会直接影响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影响正常健康血细胞的产量。由于肿瘤细胞恶性增生,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止血的产生,甚至没有足够的正常白细胞抗感染,非常容易受伤、出血、感染。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根据回顾调查,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年轻人恶性疾病的首位,发病率为2.76/100000。且男性多于女性。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现在可知白血病是一种克隆性恶性病,恶性病变可发生在造血干细胞广泛范围内,累及的范围可以多少不一。恶性克隆的产生可能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逆转录病毒感染原瘤基因激活是主要的,而放射线、化学毒物(特别是苯及其衍生物)、药物(特别是烷化剂)以及遗传因素致染色体异常和免疫功能降低等促使了恶性克隆的产生和发展。某些造血系统疾病如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和淋巴瘤等最终也可以转化为白血病。 3 分类
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
3.1根据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和白血病自然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原始细胞及早幼细胞为主,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数月,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骨髓及外周血中以中晚幼细胞为主,病情发展慢。
3.2根据血常规特点又可分为白细胞增多型,即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并有幼稚细胞;和白细胞不增多型,即外周血中白细胞不增多或减少,血片中仅有少数幼稚白细胞。
3.3按照细胞形态学分类,目前通用FAB分类法,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 4 临床症状 4.1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
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4.2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4.3发热
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4.4感染的病原体
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
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 4.5出血
白血病在疾病过程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其出血常发生在有白血病细胞浸润的基础上,出血部位可辨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
4.6器官及组织浸润的表现
4.6.1肝、脾、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多见。肝、脾为轻至中度肿大,淋巴结肿大大多位于颈、腋下、腹股沟等处,多无压痛。
4.6.2骨及关节表现:胸骨下端疼痛与压痛对白血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4.6.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可发生在各个时期,但常发生在缓解期,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常见,儿童尤甚。临床上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是白血病复发的原因。 4.6.4其他浸润体征:牙龈可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增生,多见于急性单核细胞或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皮肤浸润可出现丘疹或斑块。泪腺、唾液腺受浸润可出现无痛性肿大。男性睾丸受累可呈弥漫性肿大,成为白血复发的原因之一。
5 护理
5.1一般护理
保证休息、活动和睡眠,急性白血病应以休息为主,慢性白血病治疗期间要多休息。增加营养,注意饮食卫生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鼓励患儿进食。食品食具应消毒,水果应洗净、去皮。 5.2心理护理
白血病病情严重、预后差、患者情绪低落、易烦躁。应向患者解释及介绍白血病有关知识,使其知道白血病的预后已有很大的改善。且向患者讲述白血病治愈的成功病例,以增加其治愈的信心[2]。 5.3用药护理
5.3.1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较大,药物渗到血管外可引起周围组织坏死。应有计划选择血管,同一部位不反复穿刺,选择直、粗、有弹性的血管。静脉穿刺要求一针见血,并妥善固定。如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用药,应根据不同药物而采用局部冷敷,封闭等处理。笔者用硫酸镁溶液湿敷或将喜辽妥涂敷。
5.3.2大多数化疗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给予镇吐,化疗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尿酸性肾病。 5.4预防感染的护理
5.4.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期做空气消毒。大病房病人可戴口罩做自我保护,避免呼吸道感染。
5.4.2视病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进入层流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5.4.3保持口腔清洁:危重病人每日2次口腔护理,经常漱口,口腔黏膜溃疡时用锡类散涂敷,真菌感染涂制真菌素碘甘油每日3次。 5.4.4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勤换内衣,防止肛周脓肿。
5.4.5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避免酒精擦浴,遵医嘱适用抗生素。 5.4.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参 考 文 献
[1]王小凤.余红梅.内科学[M]第6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29-236. [2]杨晓敏.人性化护理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