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A 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2020-10-15 来源:易榕旅网
课程设计

A/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姓名:*** 班级:环工0502 学号:********** 日期:2008·7·1-11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设计依据和原则 3 三、处理工艺流程以及说明 四、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

(1)中格栅 (2)污水提升泵房 (3)细格栅 (4)沉砂池 (5)初沉池 (6)缺氧池 (7)好氧池 (8)二沉池 (9)剩余污泥泵房 (10)浓缩池 (11)贮泥池 (12)脱水机房 五、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六、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

1

4 5 5 7 8 10 12 14 15 18 20 21 24 24 25 25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一 、设计任务书

1 课程设计题目:

A/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2 课程设计任务:

(1) 根据污水水质情况,地形等相关资料,确定污水与污水处理流程

(2) 对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中各处理构筑物进行工艺计算,确定其型式,数目与尺寸,

以及主要设备型号和数量等

(3) 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污水,污泥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

3 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某厂区污水排放量为Q=15000m³/d,排水人口为200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的水质条件为:COD=800mg/L;BOD5=350mg/L左右;SS=350mg/L;TN=40mg/L;PH=6-9。污水经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要求为:COD=100mg/L;BOD5=20mg/L左右;SS=20mg/L;NH3-N=15mg/L;PH=6-9。

厂区地势平坦,地坪标高在±0.00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0m,排放口位于厂区正南方向的河道处,河道常年平均水位-0.50m,最高水位0.00m,最低水位-3.50m,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冷月平均为-6.8℃,最热月平均为25.4℃,土壤冰冻深度为0.70m。处理厂左下角的定位坐标为:X-0,Y-0

序号 1 2 3 4 5 项 目 BOD5 COD SS TN NH3—N 进 水(mg/L) 350 800 350 40 5 出 水(mg/L) 20 100 20 15 15

2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二 、设计依据和原则

1 设计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2]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给水排水设计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4]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5]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延耀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设计原则

在废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上应满足以下原则:

(1)坚持科学可靠并借鉴同类废水处理的工程实践经验,技术上力求先进,管理方便,操

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维护量少,可靠程度高。

(2)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减轻对受纳水体污染,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尽量减少污泥的产生量,力求在系统内消化污泥,以减少污泥处理的投资及运行费用。(4)尽量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污水厂管理水平,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废水与污泥处理工艺设计过程应依据以下原则:

(1)根据废水水质、水量及其变化规律来确定设计参数,并确保计算过程尽量准确、详细。 (2)在确定工艺设备时,力求做到质优可靠、管理方便、操作容易,并使投资、运行费用

较低。

(3)图纸的绘制与计算书的撰写格式应满足各项要求。

通过对本课题中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与设计过程,要求确定污水处理流程,计算各处理构筑物的尺寸,布置污水处理站总平面图和高程图以及部分构筑物详图。以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水污染控制理论,系统地掌握污水处理方案的比较、优化,以及各主要构筑物结构的设计与参数计算、主要设备造型(包括格栅、提升泵、鼓风机、曝气器、污泥脱水机、刮泥机、水下搅拌器、淹没式循环泵等)。

3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三、处理工艺流程以及说明

该污水处理厂主要是用于处理厂区内生活污水。

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氮较多,并且水质变化很大,污水厂所处理的废水水量波动都较大,根据这一特征,可见对污水必须进行较好的预处理,活性污泥法中的A/O工艺处理效果较好,所以污水厂的主要工艺流程设计为:

生活污水 中格栅 进水泵房 细格栅 沉砂池 砂 栅渣 初沉池 缺氧池 好氧池 二沉池 排放河道 初沉泥 剩余污泥 贮泥池 污泥浓缩池 剩余污泥泵房 脱水机房 垃圾填埋场

生活污水首先经中格栅, 去除水中粗大颗粒物后, 进入泵房, 污水由泵房进入细格栅 ,进一步去除粗大颗粒物。进入沉砂池后去除污水中的泥沙,煤炭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接着进入初沉池,去除悬浮固体,降低后续设备的有机负荷。而后进入缺氧池,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作用,去除N,同时还接受好氧池回流的硝化液。接着进入好氧池,主要去除有机碳以及硝化反应。进水量由流量计控制, 经过充分缺氧和好氧处理后, 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活性污泥、水分离, 二沉池出水达标排放。初沉池形成的初沉泥进入初沉泥,二沉池剩余污泥进行浓缩后到脱水机房脱水,泵房形成干泥饼外运填埋。

4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四、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

(1)中格栅

1.设计要求

1.污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条间隙,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a:人工清除25~40mm; b:机械清除16~25mm;

c:最大间隙40mm,污水处理厂也可设细粗两格栅.

2.若水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时,污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3.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一般采用机械清除. 4.机械格栅不宜小于两台,若为一台时,应设人工清除格栅备用. 5.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6.格栅前渠道内的水速一般采用0.4~0.9m/s.

7.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 ~75 ,人工格栅倾角小的时候较为省力但占地多. 8.通过格栅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

9.格栅间必须设置工作台,台面应该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

10. 格栅间工作台两侧过道宽度不应小于0.7m.

3

2.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15000/(24×3600)=0.174(m3/s)=174(L/s) 总变化系数

则最大设计流量Qmax=0.174×1.53=0.266(m3/s) 栅前流速v1=0.6m/s,过栅流速v2=0.8m/s 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b=20mm 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 单位栅渣量ω1=0.05m栅渣/10m污水

3

33

5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Bv(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Qmax11计算得:栅前槽宽

22B1B0.942Qmax20.2660.47m 0.94m,则栅前水深h122v10.6(2)栅条间隙数(n):

Qsin栅条的间隙数nmax=

bhv0.266sin6032.933(条)

0.020.470.8(3)栅槽有效宽度B=s(n-1)+bn=0.01(33-1)+0.02×33=0.98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1BB10.980.940.05m

2tan12tan20(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

(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6)过栅水头损失(h1)

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

4L10.025m 2k=3,则

v20.0130.82h1kh0ksin32.42()sin600.08m

2g0.0229.81其中ε=β(s/b) h0:计算水头损失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0.47+0.3=0.77m 栅后槽总高度H=h+h1+h2=0.47+0.08+0.3=0.85 (8)格栅总长度L=L1+L2+0.5+1.0+0.85/tanα

=0.05+0.025+0.5+1.0+0.85/tan60° =1.57m

(9)每日栅渣量ω=Q平均日ω1=

4/3

2661030.05=0.87m3/d>0.2m3/d 1.53 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

6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0)计算草图如下:

栅条工作平台进水αα1

(2)污水提升泵房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174L/s,泵房工程结构按远期流量设计 2.泵房设计计算

采用氧化沟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污水经提升后进入细格栅,再进入平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缺氧池、氧化沟、二沉池及接触池。污水提升前水位-4.30m(既泵站吸水池最底水位),提升后水位3.97m(即细格栅前水面标高)。

所以,提升净扬程Z=3.97-(-4.30)=8.27m 水泵水头损失取2m

从而需水泵扬程H=Z+h=10.27m

7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再根据设计流量174L/s=483m3/h,采用2台MF系列污水泵,单台提升流量542m3/s。采用ME系列污水泵(8MF-13B)2台,一用一备。该泵提升流量540~560m3/h,扬程11.9m,转速970r/min,功率30kW。

占地面积为π52=78.54m2,即为圆形泵房D=10m,高12m,泵房为半地下式,地下埋深7m,水泵为自灌式。 计算草图如下:

±0.00中格栅进水总管吸水池最底水位图2 污水提升泵房计算草图

(3)细格栅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174L/s

栅前流速v1=0.6m/s,过栅流速v2=0.8m/s 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b=10mm 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 单位栅渣量ω1=0.10m栅渣/10m污水 2.设计计算

3

33

8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Bv(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Q111计算得栅前槽宽

22B1B0.942Qmax20.2660.47m 0.94m,则栅前水深h122v10.6Q_maxsin0.266sin6065.866

bhv20.010.470.8(2)栅条间隙数n 设计两组格栅,每组格栅间隙数n=33条

(3)栅槽有效宽度B2=s(n-1)+bn=0.01(33-1)+0.01×33=0.65m

所以总槽宽为0.65×2+0.2=1.5m(考虑中间隔墙厚0.2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1BB11.50.940.77m

2tan12tan20(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

(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6)过栅水头损失(h1)

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

L10.385m 2v20.0130.82h1kh0ksin32.42()sin600.205m

2g0.0129.81 其中ε=β(s/e) h0:计算水头损失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0.47+0.3=0.77m 栅后槽总高度H=h+h1+h2=0.47+0.205+0.3=0.975m (8)格栅总长度L=L1+L2+0.5+1.0+0.77/tanα

=0.77+0.385+0.5+1.0+0.77/tan60°=3.1m

(9)每日栅渣量ω=Q平均日ω1=

4/3

42661030.1 1.53=1.74m/d>0.2m/d

3

3

9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 (10)计算草图如下:

栅条工作平台进水图3 细格栅计算草图(4)沉砂池

采用平流式沉砂池 1.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266L/s(按2010年算,设计1组,分为2格) 设计流速:v=0.3m/s 水力停留时间:t=30s 2. 设计计算

(1)沉砂池长度:L=vt=0.3×30=9.0m (2)水流断面积:A=Q/v=0.266/0.25=1.06m2

(3)池总宽度:设计n=2格,每格宽取b=1.2m>0.6m,池总宽B=2b=2.4m (4)有效水深:h2=A/B=1.06/2.4=0.44m (介于0.25~1m之间)

(5)贮泥区所需容积:设计T=2d,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则每个沉砂斗容积:

Q1TX10.75104233V10.15m 552K1021.5310(每格沉砂池设两个沉砂斗,两格共有四个沉砂斗)

αα

10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其中X1:城市污水沉砂量3m3/105m3,

K: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1.53

(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

设计斗底宽a1=0.5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斗高hd=0.5m, 则沉砂斗上口宽:a沉砂斗容积:

2hd20.5a10.51.1m

tan60tan60Vhd0.52(2a22aa12a1)(21.1221.10.520.52)0.34m3 66,符合要求)

(略大于

(7)沉砂池高度: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0.06,坡向沉砂斗长度为

L2L2a9.021.13.4m 22 则沉泥区高度为h3=hd+0.06L2 =0.5+0.06×3.4=0.704m

池总高度H :设超高h1=0.3m,H=h1+h2+h3=0.3+0.44+0.704=1.44m (8)进水渐宽部分长度:L1B2B12.420.941.43m

tan20tan20(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L3=L1=1.43m (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

最小流量即平均日流量Q平均日=Q/K=266/1.53=174.4L/s 则vmin=Q平均日/A=0.1744/1.06=0.165>0.15m/s,符合要求 (11)计算草图如下:

11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进水出水图4 平流式沉砂池计算草图

(5)初沉池

1设计要点

1.沉淀池的沉淀时间不小于1小时,有效水深多采用2~4m,对辐流式指池边水深. 2.池子的超高至少采用0.3m.

3.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一般按不大于2日的污泥量计算,采用机械排泥时,可按4小时污泥量计算.

4.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5.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m. 6.池径不宜小于16m,池底坡度一般取0.05.

7.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亦可附有气力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

8.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9.进出水的布置方式为周边出水中心进水. 10.池径小于20m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 2初沉池的计算(辐流式) 1.沉淀部分的水面面积:

设表面负荷 q′=1.0m/mh,设池子的个数为2,则(其中q′=1.0~2.0 m/mh)

3

2

3

2

12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F= 2.池子直径:

D4F247817.4(m),D取18m.

3.143.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设t=1.5h,则h2=q′t=2.0×1.5=3.0m.(其中h2=2~4m) 4.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V′=Qmax/ht=15000

1.53/(3×1.5)≈5100m

3

5.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1′

Qmax(c1c2)24100TV1r(100o)n5100(35020)241004

1061(10097)224112.14m3c1—进水悬浮物浓度(t/m) c2—出水悬浮物浓度 r—污泥密度,其值约为1

3

o—污泥含水率

6.污泥斗容积:

设r1=2m,r2=1m,α=60,则 h5=(r1-r2)tgα=(2-1)tg60=1.73m V1= hs/3(r1+r2r1+r2)

2

2

=3.14×1.73/3×(2+2×1+1) =12.7m

7.污泥斗以上部分圆锥体部分污泥体积:

设池底径向坡度为0.05,则

h4=(R-r1)×0.05=(16-2)×0.05=0.7m V2= h4/3(R+Rr1+r1)

2

2

3

22

=3.14×0.7/3×(16+16×2+2)=213.94m 8.污泥总容积:V=V1+V2=12.7+213.94=226.64>129m 9.沉淀池总高度:设h1=0.3m,h3=0.5m,则

3

223

13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H=h1+h2+h3+h4+h5

=0.3+3.75+0.5+0.7+1.73=6.98m 10.沉淀池池边高度:

H′= h1+h2+h3 =0.3+3.75+0.5=4.55m 11. 径深比

D/h2=32/3.75=8.53(符合6~12范围)

第四节 缺氧池

1.设计参数:

池深h=4.5m,方形池 设计流量:=173.6L/s

生物脱氮系统进水总凯氏氮浓度:生物脱氮系统出水总氮浓度:在20℃时,

=40g/

=15g/

取值0.04g,对于温度的影响可用式修正,温度设为10℃。

排出生物脱氮系统的剩余污泥量:2. 设计计算:

(1) 缺氧区池体容积

,gMLVSS/d。

kgMLVSS∕g

=0.750.5

14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

Vn—缺氧区(池)容积(m3);

Q—生物反应池的设计流量(m3∕d);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取—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 —生物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mg∕L);

=3(gMLSS/L);

—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MLVSS∕g)

—污泥总产率系数(kgSS∕kgBOD5),应通过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时;系统有初沉池时取0.3~0.85;取0.5 —活性污泥中VSS 所占比例,取0.75;

So、Se—生物反应池进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mg/l)。

第五节 好氧池

1 设计参数:

采用推流式曝气池作为系统的好氧池。

去除率:94.3%

2 设计计算:

(1) 好氧硝化区容积: V=

15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日产泥量为:

aQSr0.67500350984.4 kg/d

1btm1000(10.0512)——好氧区设计污泥泥龄,取12d

采用两组好氧池,每组容积为:9900/2=4950 池深取4.5m,每组面积F=4950/4.5=1100

池宽取6米,池长为11000/6=183.3m;B/H=6/4.5=1.33,与1-2间, L/B=183.3/6=30.5>10,符合。

每组设3条廊道,廊道长=183.3/3=61.1m 池超高0.5m,总高H=4.5+0.5=5m

在曝气池面对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的一侧,各设横向配水渠道,并在两池中部设纵向中间配水渠道与横向配水渠道相连接,在两侧横向配水渠道上设进水口,每组曝气池共有三个进水口。

在面对初次沉淀池的一侧(前侧),在每组曝气池的一端,廊道Ⅰ进水口处设回流污泥井,井内设污泥提升器,回流污泥由污泥泵站送入井内,由此通过空气提升器回流曝气池。 (2) 曝气量计算:

本设计采用鼓风曝气系统。

(1) 平均时需氧量的计算

16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其中:

(2) 最大时需氧量的计算

根据原始数据 k=1.28

(3) 每日去除的BOD5值

(3) 供气量计算:

采用网状膜型中微孔空气扩散器,敷设于距池底0.2m处,淹没水深4.3m计算温度定为30℃。 水中溶解氧饱和度:

Cs(20)=9.17mg/L;Cs(30)=7.63mg/L

(1) 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Pb)计算如下:

Pb=1.013×10+9.8×103H

=1.013×105+9.8×103×4.3 =1.434×10Pa

(2) 空气离开曝气池面时,氧的百分比按下式计算:

Ot=21(1-EA)/[79+21(1-EA)]×100%

EA——空气扩散器的氧转移效率,对网状膜型中微孔空气扩散器,取值

12%。

代入EA值,得:

55

17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Ot=21(1-0.12)/[79+21(1-0.12)]×100%=18.96%

(3) 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度(按最不利的温度条件考虑)按下式计算,即:

Csb(T)=Cs(Pb/2.026×105+Ot/42)

最不利温度条件按30℃考虑,代入各值,得:

Csb(30)=7.63×(1.434/2.026+18.96/42)=8.84mg/L (4) 换算为在20℃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按下式计算,即:

R0=R 取值

/[=0.82;

(··-C)·

=1.0

]

=0.95;C =2.0;

代入各值,得: R0=

×9.17/[0.82×(0.95×1.0×8.84-2.0)×1.024

(3020)]=142kg/h

相应的最大时需氧量为: R0=

×9.17/[0.82×(0.95×1.0×8.84-2.0)×1.024

(3020)]=218 kg/h

(5) 曝气池平均时供气量按下式计算,即:

Gs=R0/(0.3EA)×100 代入各值,得:

Gs=142/(0.3×12)×100=3944m/h

(6) 曝气池最大时供气量

Gs=218/(0.3×12)×100=5056m/h

(7) 本系统的空气总用量:

除采用鼓风曝气外,本系统还采用空气在回流污泥井提升污泥,空气量按回流污泥量的8倍考虑,污泥回流比R取值60%,这样提升污泥所需空气量为:

8×0.6×15000/24=3000m3/h 总需气量:5056+3000=8056m/h

(4)剩余污泥量

333

18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W=a

(1)降解BOD生成污泥量:

(2)内源呼吸分解泥量:

=0.753300=2475mg/L=2.475kg/

=0.055244.72.475=649.3kg/L

(3)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悬浮物量(NVSS) 该部分占总TSS的约50%

=0.33(4)剩余污泥量: W=

8522.70.5=1406.25kg/d

19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7)二沉池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F ,根据生物处理段的特性,选取二沉池表面负荷

q1.5(m/(mh)),(其中q=1.0~1.5m/(mh)) 设两座辐流式沉淀池, n=2,则有 F3232Q22950318.8(m2) nq2421.52.池子直径 D

D4F4318.820.2(m)

3.沉淀部分的有效水深h, 设沉淀时间: t2.5(h)(其中t=1.5~2.5h),则

hqt1.52.53.75(m) (3)贮泥斗容积:

为了防止磷在池中发生厌氧释放,故贮泥时间采用Tw=2h,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存泥容积:

Vw2Tw(1R)QXXXr22(11)1147.5330024127.5m3

33006600 则污泥区高度为 h2 (4)二沉池总高度:

取二沉池缓冲层高度h3=0.4m,超高为h4=0.3m

则池边总高度为

h=h1+h2+h3+h4=3.75+0.4+0.4+0.3=4.85m

设池底度为i=0.05,则池底坡度降为

h5 则池中心总深度为

Vw127.50.4m F318.8bd232i0.050.53m 22

20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H=h+h5=4.85+0.53=5.38m

(5)校核堰负荷: 径深比

D235.54

h1h34.15 堰负荷

D235.05

h1h2h34.55Q1147.515.9m3/(d.m)0.18L/(s.m)2L/(s.m) D3.1423以上各项均符合要求 (6)辐流式二沉池计算草图如下:

出水进水图6 辐流式沉淀池排泥

(8)剩余污泥泵房

1.设计说明

二沉池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及其它处理构筑物排出污泥由地下管道自流入集泥井,剩余污泥泵(地下式)将其提升至污泥浓缩池中。

21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处理厂设一座剩余污泥泵房(两座二沉池共用) 污水处理系统每日排出污泥干重为2×量2Qw=2×230.365m/d=460.73m/d=19.2m/h

2.设计选型 (1)污泥泵扬程:

辐流式浓缩池最高泥位(相对地面为)-0.4m,剩余污泥泵房最低泥位为 -(5.34-0.3-0.6)-4.53m,则污泥泵静扬程为H0=4.53-0.4=4.13m,污泥输送管道压力损失为4.0m,自由水头为1.0m,则污泥泵所需扬程为H=H0+4+1=9.13m。 (2)污泥泵选型:

选两台,2用1备,单泵流量Q>2Qw/2=5.56m/h。选用1PN污泥泵Q 7.2-16m/h, H 14-12m, N 3kW (3)剩余污泥泵房:

占地面积L×B=4m×3m,集泥井占地面积

3

3

3

3

3

,即为按含水率为99%计的污泥流

13.0mH3.0m 2(9)浓缩池

1.设计要点

1. 污泥在最终处置前必须处理,而处理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污泥中有机物含量并减少其水分,使之在最终处置时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限度,并将其体积减小以便于运输和处置. 2.重力式浓缩池用于浓缩二沉池出来的剩余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3.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至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4.连续流污泥浓缩池可采用沉淀池形式,一般为竖流式或辐流式.

5. 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可到96%,当为初次沉淀池污泥及新鲜污泥的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时,其进泥的含水率,污泥固体负荷及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可按两种污泥的比例效应进行计算.

6. 浓缩池的有效水深一般采用4m,当为竖流式污泥浓缩池时,其水深按沉淀部分的上升流速一般不大于0.1mm/s进行核算.浓缩池的容积并应按10~16h进行核算,不宜过长. 2.浓缩池的设计:

22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采用两座幅流式圆形重力连续式污泥浓缩池,用带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剩余污泥泵房将污泥送至浓缩池。 1.设计参数 进泥浓度:10g/L 污泥含水率P1=99.0%

每座污泥总流量:Qω=2303.65kg/d=230.365m/d=9.6m/h

3

3

设计浓缩后含水率P2=96.0% 污泥固体负荷:qs=45kgSS/(m.d) 污泥浓缩时间:T=13h

贮泥时间:t=4h 2.设计计算

(1)浓缩池池体计算:

每座浓缩池所需表面积 A2

Qw2303.6551.2m2 qs45  浓缩池直径 D4A451.28.08m 取D=8.1m

3.14 水力负荷 uQw230.3657.6m3/(m2.d)0.318m3/(m2.h) 2A3.1 有效水深

h1=uT=0.31813=4.14m 取h1=4.2m

浓缩池有效容积

V1=Ah1=51.24.2=215.04m

(2)排泥量与存泥容积:

浓缩后排出含水率P2=96.0%的污泥,则

Q w′=

3

100-P110099Qw230.36557.59m3/d2.40m3/h

100-P210096 按3h贮泥时间计泥量,则贮泥区所需容积

23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V2=4Q w′=32.40=7.20 泥斗容积

V3 = 式中:

h4——泥斗的垂直高度,取1.2m

r1——泥斗的上口半径,取1.1m r2——泥斗的下口半径,取0.6m 设池底坡度为0.08,池底坡降为: h5=

h43(r1r1r2r2)

223.141.2(1.121.10.60.62)2.8 m3 30.08(8.12.2)0.236m

2 故池底可贮泥容积: V4 = 因此,总贮泥容积为

h53(R1R1r1r1)

223.140.236(3.123.11.11.12)3.51m3

3VwV3V42.83.516.31m3V27.20m3

(满足要求) (3)浓缩池总高度:

浓缩池的超高h2取0.30m,缓冲层高度h3取0.30m,则浓缩池的总高度H为 Hh1h2h3h4h5

=4.2+0.30+0.30+1.2+0.236=6.236m (4)浓缩池排水量:

Q=Qw-Q w′=7.20-2.40=4.80m/h

3

24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进污水排泥图十一 污泥浓缩池简图

(10)贮泥池

1.设计参数

进泥量:经浓缩排出含水率P2=96%的污泥2Q w′=257.59=115.18m/d,设贮泥池1座,贮泥时间T=0.5d=12h 2.设计计算 池容为

V=2Q′wT=115.180.5=57.59m 贮泥池尺寸(将贮泥池设计为正方形)

LBH=4.04.04.0m 有效容积V=64m

3

3

3

(11)脱水机房

25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脱水机房由污泥混合池、脱水机房及泥饼堆放间合建而成。污泥混合池平面尺寸为2m×1.5m,有效水深2m。为了避免剩余污泥在混合贮池内沉淀,设有搅拌机一台。 脱水间平面尺寸为18.74m×12m,安装有制药液装置一套,最大制备能力10kg/hr聚合物粉末,采用PLC作为混凝剂,药液浓度0.5%,投药泵2台(1用1备),选用计量泵,Q=0.5~1.5m3/hr,H=20m。另外设螺杆泵两台(一用一备),从混合池抽吸污泥到脱水机。设带式压滤机2台(一用一备,与螺杆泵和投药泵对应),处理能力为30m3/hr,脱水后污泥通过无轴螺旋输送机,输送至污泥堆放间,运到污水厂附近的垃圾焚烧场进行处理。污泥堆放间与脱水机房合建。

带式压滤机:脱水后污泥含水率P4=80%,成泥饼状 脱水后泥饼体积:

115.18100P410080Q100P10096 43Q423.036m3/d0.96m3/h 泥饼运输采用TD—75型皮带运输机。

五、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

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建筑物,在对它们进行平面布置时,应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和水力要求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条件,确定它们在厂区内的平面布置应考虑: (1)贯通,连接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管道应直通,应避免迂回曲折,造成管理不便。 (2)土方量做到基本平衡,避免劣质土壤地段

(3)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产间距,以满足放工要求,一般间距要求5~10m,如有特殊要求构筑物其间距按有关规定执行。

(4)各处理构筑物之间在平面上应尽量紧凑,在减少占地面积。 管线布置

(1)应设超越管线,当出现故障时,可直接排入水体。 (2)厂区内还应有给水管,生活水管,雨水管,消化气管管线。

26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辅助建筑物:

污水处理厂的辅助建筑物有泵房,鼓风机房,办公室,集中控制室,变电所,存储间,其建筑面积按具体情况而定,辅助建筑物之间往返距离应短而方便,安全,变电所应设于耗电量大的构筑物附近,化验室应机器间和污泥干化场,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化验室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适当距离,并应位于处理构筑物夏季主风向所在的上风中处。

详细布置请参考图纸: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

六、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本设计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河流后,河流水面水位接近厂区高程,故以河流水面水位作为起点,逆流向上推算各水面高程:

1、水头损失计算

计算厂区内污水在处理流程中的水头损失,选最长的流程计算,结果见下表:

污水厂水头损失计算表

名 称 设计流管 径 I V 管长IL Σξ 量 (mm) (‰) (m/s) L (m) (L/s) (m) 0.065 0.112 0.073 0.126 1.20 1.20 3.09 4.23 v22gΣh (m) 二沉池 二沉池至好 氧池 173.6 好氧池 好氧池至缺 氧池 86.8 缺氧池 缺氧池至初 沉池 173.6 初沉池 初沉池至沉 砂池 266

400 2.58 0.90 25 400 2.43 0.90 46 450 2.67 0.95 27 450 3.15 0.95 40 (m) 0.050 0.50 0.142 0.195 0.55 0.197 0.5 0.102 0.40 0.183 0.55 0.286 27

A/0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沉砂池 沉砂池至细格栅 细格栅 细格栅至提升泵房 提升泵房 提升泵房至中格栅 中格栅 总水头损失Σ

266 266 266 500 550 600 2.12 0.97 2.80 0.97 2.98 0.97 18 32 17 0.038 2.17 0.090 4.89 0.051 3.22 0.104 0.235 0.155 0.20 0.167 0.20 0.337 2.0 Σ=5.672 0.198 0.1 Σ=5.97 2.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确定

经过计算各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面标高见下表。再根据各处理构筑物的水面标高、结构稳定的原理推求各构筑物地面标高及池底标高。具体结果见污水、污泥处理流程图。

各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面标高及池底标高

构筑物名称 水面标高(m) 池底标高(m) 中格栅 提升泵房 细格栅 沉砂池 初沉池 缺氧池

构筑物名称 好氧池 二沉池 剩余污泥泵房 浓缩池 贮泥池 脱水机房 水面标高(m) 2.11 1.60 -4.67 -0.65 -0.54 -0.62 池底标高(m) -2.00 -4.53 -4.97 -2.16 -1.86 -1.74 -4.10 -4.98 3.97 3.56 2.53 2.48 -4.50 -6.71 3.05 2.10 -4.24 -2.98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