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关系。准确地说,消费函数是研究引致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用公式表示就是:c=c(y)。 3.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某一时期一个经济社会所计划或所需要商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 AD=C+i+G+(X-M)
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变量。 4、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
5、浮动汇率制 [Flexible or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水平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决定。浮动汇率制又分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两种情况。
自由浮动——中央银行不仅不规定官方汇率,而且不对汇市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管理浮动——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通过参与购入和出售外汇影响汇率,试图使一定时期内汇价在有限程度内波动。 6、边际消费倾向:MPC—— 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7、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8、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比率,它表示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9、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10、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GDP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实际产量的变动,另一种是价格的变动。也就是说,名义GDP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
11、投资函数一般可写成i=i(r)=e-dr,是利率的减函数。其中,e为自主投资;d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或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r为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差额;-dr是投资需求中与利率有关的部分。又称为引致投资。 自主投资是指由人口、技术、资源、政府政策等外生因素的变 动所引起的投资。
引致投资是指由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
12、(DN1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13、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对个人的一种支付,这种支付并不用来交换受益人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政府转移支付的项目包括失业保险、退伍军人抚恤金、老龄及残疾人的补助金等。转移交付的目的在于满足某种社会需要。由于转移支付不是用来购买当前的商品或服务而支付,因而不应包括在GDP中。
14、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5、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1
1、
简答
生么是投资乘数?乘数效应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比率
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了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此外,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2、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简答
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充分就业——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率。
(1)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形成的失业 (3)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上面三项都不是真正的失业,市劳动造成的失业
(4)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是真正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 ——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货币主义)
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2、价格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CPI,PPI,GDP平减指数)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经济政策目标之间不但会存在互补性,也存在一定的冲击。此外,还要考虑到政策本身的协调和对时机的把握程度。
3、通货膨胀含义是什么?试分析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影响? 简答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自发) • 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影响
–实物资产:名义价格随通货膨胀同步提高,实际价值不变。 –货币资产:名义价格不变,实际价值随通货膨胀降低。 –负资产(负债):名义价格不变,实际价值随通货膨胀降低。
1.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群,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显著。此外,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工资变化缓慢。
2.依靠变动收入的人,从中收益。其货币收入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甚至要早于通货膨胀。如扩张、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的行业,领取短期变动工资的个人。
3.对于储蓄者不利。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有闲置现金的人损失最大。 4.牺牲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人获利。发行公债的国家,获利丰厚。
5.最后还要补充两点:一是由于居民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劵的特有者和实际财产(不动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互相抵消。总之,许多居民同时因通货膨胀得利,又因通货膨胀受损。二是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谁手中那点收入给其他人。
2
4、什么是经济周期?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周期地扩张或收缩为特征,特续时间通常为2 -10年。 经济周期特征:
1.通常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货会出人意料地增加。由于厂商会对此作出压缩生产的反应,所以 实际GDP会下降。紧随其后,对工厂和设备的企业投资也急剧下降。
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首先是平均周工作时间减少,其后是被解雇工(gugong)的数量和失业率上升。
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代放慢。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其价格铁落。工资和服务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经济衰退期它们的增长趋势会放慢。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普通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同时由于对贷款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般也会下降。
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镜像,上述所有特征正好呈现相反方向的变动。
5、试分析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 答
1.再贴现率是各类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提高再贴现率类,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量减少;反之降低再贴现率类,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从而货币供给量增加。再贴现率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成反比关系,向市场利率的变动成正比关系。
2.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是央行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工具。当需要放松银根刺激经济时央行可买进政府债卷以增加货币供给;当需要遏制{e’zhi}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时。央行可卖出政府债卷以减少货币供给。 3.存款准备金:是央行规定的应付取款需要的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存款中所占比率。提高(降低) 存款准备金率会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缩减(增加),从而缩小(扩大)货币乘数,引起银行信用和流动性的多倍紧缩(扩张),一般不轻易使用。
在经济衰退时,央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所有的存款机构只保留较少准备金,在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下,整个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会多倍的增加。反之经济过热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就等于减少了银行可贷款数量
6、进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时,经济学家主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答
• 根据增长核算方程
YYNNKKAA
政府可以通过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达到经济增长目的: 一、鼓励技术进步
• 1、保护知识产权,通过专利制度提高个人和企业从事研究的积极性。 • 2、通过税收减免鼓励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 • 3、增加公共教育投入,提高人才素质。
• 4、政府积极传播和推广技术知识,支持大学的基础研究工作。 二、鼓励资本形成
• 资本存量的增长依存于储蓄和投资的推动,所以政府应该鼓励储蓄和投资。 三、增加劳动供给
• 1、减少个人所得税可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增加工作时间。
• 2、劳动供给除了数量上的增加,还体现为质量的提高,即提升人力资本,劳动者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3
7、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的思想有哪些区别? 简答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是财政收入和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功能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这种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两者共同点是两者目的均为了使经济保持稳定,两者区别在于前者强追求 调财政收支平衡,后者强调预算可以作为一种手段。
8、在计算GDP是应当主意那几个原则? 简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规定: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是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衡量的,其计算公式为: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产量。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与无形的劳务),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最终产品是指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时期数,存量是时点数;流量来自存量又归入存量。例如人口出生数与人口总数,就分别是流量与存量。这一说法的含义就是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GNP则是一个国民的概念。 • 两者的区别是: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GNP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的。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分析论述题
联系本国经济实际情况说明什么是总需求,总共给?
当总需求 > 总供给时会出现哪些经济想象?此时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财政货币政策? 而总需求 < 总供给时会出现哪些经济想象?此时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财政货币政策? 答案
总需求(总支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所生产产品预期的销售额,也就是社会会为购买这些产品所愿付出的总支出。 总供给(总收入):是使厂商愿意购买生产要素从事生产必须的销售额,也就是全社会为生产这些产品所预期的总收入。 1.
当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膨胀):价格上涨或货币膨胀,生产或GDP增长,失业率下降,利率上升,净出口增加,股市上涨。
当出现经济膨胀、总需求过高时,政府应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税收、提高税率、削减(xue jian)开支或双管齐下一抑制(yizhi)总需求。
同时央行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卷,使货币供给量减少。
2.当总需求 < 总供给(经济衰退):价格下降或通货紧缩,产出或GDP下滑,失业率上升,利率下降,净出口减少,股市下调。 当出现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这即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同时央行降低再贴现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公开市场进债卷,使货币供给量增加。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