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腼腆(tiǎn) 城垣(yuán) 龃龉(yǔ) 暴虎冯(píng)河 ....B.毗(pí)邻 锃(zhâng)亮 散(sǎn)漫 舐(shì)犊情深 ....C. 桎梏(gù) 忝(tiǎn)列 徜(cháng)徉 宁缺毋(wù)滥 ....D. 恣睢(suī) 角(jiǎo)色 蜿(wān)蜒 春风骀(dài)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气概 顷刻 孰不知 两全其美 B.毕竟 震憾 副作用 金榜题名 C.溃乏 精彩 挖墙脚 一如既往 D.凌晨 告诫 度假村 飞黄腾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车走到南门外我们才 地告诉老人赵卫东的事情,但还是不敢挑明,怕老人一时接受不了。 (2)他表示,这部戏并非“恶搞”,而是根据剧情需要进行的一些喜剧处理方式,可能观众们 了这部剧要展现的真正主题。
(3)没有掌声和鲜花的岁月自然是孤寂和痛苦的,但又 不是对浮躁和稚嫩的一种打磨。 A.隐晦 曲解 何曾 B.隐晦 误解 何尝 C.隐讳 曲解 何尝 D.隐讳 误解 何曾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B、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C、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D、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让这一枝之绿也被视为至宝。 5.调整语序,选出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取得了辉煌成就。
②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 ③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 ④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⑤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时代经验的积累所创造的。
⑥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A、⑥③④②①⑤ B、②①⑤③④⑥ C、 ⑥⑤③④②① D、③④②①⑥⑤
二、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9分)
七十二疑冢说”的文化意义
古代戏曲是民族的史诗,民间故事则是一种隐含着民众历史记忆的文化载体,只有与其流传的背景结合起来,才能深入了解其内在的含义。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和宋代诗文、元明戏曲小说里对曹操奸臣形象的塑造,正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无论是否符合史实,它都有存在的客观历史依据。历史上,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是与曹操奸雄形象的历史塑造相伴而生的,与两宋以后国势盛衰和儒家政治伦理的道德趋向相关,是宋元以后精英士人与普通民众在思想文化和心理情感上通过诗文、戏曲以及民间传说沟通融合并且相互影响的结果。
曹操在宋元士人精英和普通民众中奸贼形象的确立,是中国儒家政治伦理道德趋向的产物。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统政治伦理,以神化皇帝权力、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地位,排斥强臣擅权为重要特征。而且,中国儒家的政治伦理,具有家国同构的鲜明特色,它把君权与父权密切相联,把不忠与不孝的罪名自然地并列在一起,这种观念,不仅上层士大夫奉若神明,就是普通百姓也乐于接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干犯了中国古代儒家政治伦理的大忌。所以,曹操篡位的奸雄形象,既受到官僚士大夫的斥责与辱骂,也难为普通百姓接受和认可。
就历史背景来看,曹操被塑造成奸臣形象与宋元以降的国势盛衰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两宋直至明清,大臣篡位之事虽未出现,但柄权弄奸、媚事敌国的权臣却并不鲜见,在民族战争频发,民族矛盾越来越突出、尖锐的背景下,夷夏之辨的观念空前强化。曹操在这一时期被冠以奸臣的帽子,遭到世人唾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曹操“七十二疑冢说”的产生,也与曹操在历史上公然盗坟掘墓的劣迹有直接联系。《三国志·袁绍传》记载,曹操曾经盗掘过西汉梁孝王陵:“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曹操既然是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者,人们自然有理由相信他要千方百计地掩盖自己坟墓的准确位置,七十二疑冢之说实由是起。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七十二疑冢说”产生背景的一项是( ) ...
A.中国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统政治伦理道德趋向在宋元士人精英和普通民众中的
影响。
B.两宋直至明清,柄权弄奸、媚事敌国的权臣引发的民族矛盾越来越突出、尖锐,夷夏之辨的
观念空前强化。
C.曹操在历史上公然盗坟掘墓的劣迹使得人们自然有理由相信他要千方百计地掩盖自己坟墓的
准确位置。
D.宋元以后在精英士人与普通民众的推动下,诗文、戏曲以及民间传说之间沟通融合并且相互
影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和宋代诗文、元明戏曲小说里对曹操奸臣形象的塑造,是特定历史背
景下人们政治伦理的一种体现。
B.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干犯了中国古代儒家家国同构、君权与父权密切相联的政治伦理大忌。 C.两宋以来,夷夏之辨的观念空前强化,曹操被冠以奸臣的帽子,遭到世人唾骂,是完全可以
理解的。
D.曹操被称为是“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者”,他大肆盗墓,破棺裸尸,其主要目的是发泄对前朝
皇帝的政治怨愤。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与其流传的背景结合起来,才能深入了解古代戏曲和民间故事内在的含义。 B.曹操被塑造成奸臣形象,是宋元以降的国势盛衰时代产生的一种必然结果。
C.如果把曹操塑造成一个忠臣形象,则会违背士大夫和普通百姓这种“君权与父权密切相联,把不忠与不孝
的罪名自然地并列在一起”的观念。
D.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有存在的客观历史依据,其历史真实性是勿庸置疑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累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
俟乂在官,四凶流放,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断绝伯荣,莫使往来,令恩德两隆,上下俱美。” 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 .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由是震益见怨。 . 三年春,会太史言星变逆行,宝等遂共谮震。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弘农太守移良承宝等旨,遣吏于陕县留停震丧,露棺道
侧,谪震诸子代邮行书,道路皆为陨涕。
岁余,顺帝即位,宝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朝廷咸称其忠,乃下诏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先葬十余日,有大鸟高丈余,集震丧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葬毕,乃飞去。于是时人立石鸟象于其墓所。
(选自范烨《后汉书·杨震列传》,有删改)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辟:征召来授予官职。 . B.缘恩放恣 缘:凭借。 . C.传通奸赂 赂:财物。 . D.丰等遂共谮震 谮:报复。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帝以示阿母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B.当之郡,道经昌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 C.由是震益见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D.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杨震“性公廉”的一组是( )
①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②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③子孙常蔬食步行
④有大鸟高丈余,集震丧前 ⑤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⑥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断绝伯荣,莫使往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震少年好学,曾师从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问题无不寻根问底。众儒士称赞他为“关西孔子”。
B、杨震去东莱任职,路过昌邑,县令王密为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在晚上无人时送给杨震黄金十斤,杨震拒绝接受,之后将王密调往涿郡做太守。
C、永宁二年,邓太后去世后,汉安帝乳母王圣在宫中恣意妄为,其女儿伯荣也出入皇宫干些违法的勾当,杨震上书汉安帝要求将王圣赶出皇宫。
D、延光三年春天,皇上下诏书将杨震遣送回本郡。在回郡路上,杨震对儿子、门人说,痛恨奸臣而不能将他们诛除,厌恶“嬖女”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遂饮毒药而死。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3分)
译文:
(2)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俟乂在官,四凶流放,天下咸服,以致
雍熙。 (4分)
译文: (3)谪震诸子代邮行书,道路皆为陨涕。 (3分)
译文: 14.阅读下列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润州听暮角
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注:诗人曾因事流放,此诗作于迁谪途中。
(1)一、二句是此哪些方面着笔来展开描绘的?(3分)
(2)三、四两句借用什么物象表达诗人的命运际遇?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取?(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 (2)淇水汤汤, ! (《诗经·氓》) (3)屈心而抑志兮, 。 (屈原《离骚》) (4)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5)嗟乎!一人之心, 。(杜牧《阿房宫赋》) (6)暧暧远人村, 。 (陶渊明《归园田居》)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杏黄月
张秀亚
杏黄色的月亮在天边努力的爬行着,企望着攀登树梢,有着孩童般的可爱的神情。
空气是炙热的,室中储蓄了一天的热气犹未散尽。桌上玻璃缸中的热带鱼,活泼轻盈地穿行于纤细碧绿的水藻间,鳞片上闪着耀目的银光,这是这屋子中唯一出色的点缀了。这还是一个孩子送来的,他的脸上闪烁着青春的光彩,将这一缸热带鱼放在桌子上:
“送给你吧!也许这个可以为你解解闷!”
鱼鳞上的银光,在暮色中闪闪明灭。她想,那不是像人生的希望吗?闪烁一阵子,然后黯然了,接着又是一阵闪光……但谁又能说这些细碎的光片,能在人们的眼前闪耀多久呢?
杏黄月渐渐地爬到墙上尺许之处了,淡淡的光辉照进了屋子。
门外街上的人声开始嘈杂起来,到户外乘凉的人渐渐地多了,更有一些人涌向街口及更远的通衢大道上去。他们的语声像是起泡沫的沸水。而隔了窗子,那些“散点”的图案式的人影,也像一些泡沫:大的泡沫,小的泡沫,一些映着月光的银色泡沫,一些隐在黝暗中的黑色泡沫,时而互相的推挤着,时而又分散开了;有的忽然变大了,闪着亮光;有的忽然消灭了,无处追寻。
玻璃缸中的热带鱼都游到水草最密的方向去了。 街上的嘻杂的人语声、欢笑声,暂时沉寂了下来。
谁家有人在练习吹箫,永远是那低咽的声音,重复着,重复着,再也激扬不起来了。 月亮也似仍在原来的地方徘徊着,光的翅翼在到处扑飞。
门外像有停车的声音,像是有人走到门边……她屏止了呼吸倾听着。
那只是她耳朵的错觉,没有车子停下来,也没有人来到门前,来的,只有那渐渐逼近的月光。 月光又更亮了一些,杏黄色的,像当年她穿的那件衫子,藏放在箱底多久了呢?她已记不清了。 没有开灯,趁着月光她又将桌子上的那封老同学的信读了一遍。未了,她的眼光落在画着星芒的那一句上:
“我最近也许会在你住的地方路过,如果有空也许会去看看你。”
也许……也许……她脸上的笑容,只一现就闪过去了,像那些热带鱼的鳞片,悠然一闪,就被水草遮蔽住了。
水草!是的,她觉得心上在生着丛密的水草,把她心中那点闪光的鳞片,那点希望都遮住了。 她怏怏的将信叠起,塞在抽屉底一些旧信中间。
那低咽的箫声又传来了,幽幽的,如同一只到处漫游的光焰微弱的萤虫,飞到她的心中,她要将它捕捉住……对,她已将它捕捉住了,那声音一直在她的心底颤动着,且萤虫似的发着微亮。 她像是回到了往日,她着了那件杏黄的衫子轻快的在校园中散步,一切像都是闪着光,没有水草,……是的,一切都是明快朗丽的,没有水草在通明的水面上散布暗影,年轻的热带鱼们在快活
的穿行着,于新鲜的清凉的水里,耳边,窗外、街头没有嘈杂的声音传来。那些女孩子们说话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的“也许,也许”,她们只是写意地在那园子里走着,欣赏着白色花架上的茑萝,一点一点的嫣红的小花。“像是逸乐,又像是死亡。”她记得她们中间有一个当时如是说。那是向着那盛开的茑萝,向着七月的盛夏说的,其实什么是逸乐什么是死亡,她那时根本不了解,也因为如此,觉着很神秘,很美。她想,她永远不会了解前一个名词的意义了。
她睁开眼睛,又大又圆的月亮正自窗外向她笑着,为她加上了一件杏黄的衫子,她轻轻地转侧: “一件永不褪色的衫子啊。”
月光照着桌子上的玻璃鱼缸,里面的热带鱼凝然不动,它们都已经睡去了,在那个多水草的小小天地里。
箫声已经听不见了,吹箫的人也许也已经睡了,呜咽的箫已被抛弃在一边,被冷落在冷冷的月光里。
夜渐渐的凉了,凉得像井水。夜色也像井水一样,在月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作蔚蓝色,透明而微亮的蓝色。
她站在窗前,呼吸着微凉的空气,她觉着自己像是一尾热带鱼,终日在这个缸里浮游着,画着一些不同的圆,一些长短大小不同的弧线。
她向着夜空伸臂划了一个圆圈,杏黄色的月亮又忍不住向她笑了,这笑竟像是有声音的,轻金属片的声音,琅琅的。
注:张秀亚,著名作家、诗人,河北沧县人,1948年去台湾。
(选自2009年9月《意林》,有删改) 16、“杏黄月”在文中起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7、文章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她”的烦闷、孤寂的?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6分) 答: 18、阅读文章,完成以下两题:(6分)
(1)“热带鱼”、“水草”“鱼鳞的闪光”在文中的含义各是什么?(3分)
答:
(2)简要分析“那低咽的箫声又传来了,幽幽的,如同一只到处漫游的光焰微弱的萤虫,飞到她的心中”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答: 19、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应以第一人称写为好;也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以第三人称写更好。请结合文本的主旨,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你的见解。(5分)
答:
六、(19分)
20、名著阅读(4分)
下面各项中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得胜 之兵,往西追袭,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 巴黎的乞丐王国区域,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居住着巴黎的下层人民,他们中有法 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国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白天是乞丐,晚上是小偷。爱斯
梅拉达就住在这个区域。(《巴黎圣母院》)
C、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民态度坚决,主张反抗。(《家》)
D、玛丝洛娃在一个雨夜赶到涅赫留朵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她看到他正坐在车厢内喝酒找乐。她举起冻僵的手敲打火车车窗,追赶开动的列车。列车走了,伤心的她决定卧轨自杀,后来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来。(《复活》)
E、一条小火轮缓缓地冲破那光滑的水面,威风凛凛地叫了一声。„„这是一条行乐的船。 前程的暗淡,事业的危机,撕咬着吴荪甫的心。为了排除心头烦闷,他疯狂地寻求着刺激。在徐曼丽生日时,他拉上孙吉人、王和甫、韩孟翔等人,租了一辆小火轮,在黄浦江上夜行游玩。(《子夜》)
21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从自然景物和人物表情的角度描写天气的寒冷。要求:
(1)文中不得出现“冷”字;(2)要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3)要抓住景物的特点;(4)要写出人物的感受和心情;(5)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
请以“寻找明媚的角落”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赣州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5分)
1.A(B锃zâng亮;C毋wú;D角juã色) 2.D(A殊不知;B震撼;C匮乏)
3.B(隐晦:形容词,意为(意思)模糊、不明显。隐讳:动词,指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误解:不正确的理解。曲解:多指故意地错误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意思。何曾: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多用在肯定形式前。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多用在否定形式前。)
4.D( A“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成分残缺, “研究出”缺少宾语;B“„„医学家们„„是„„大聚会”,主宾搭配不当;C“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不合逻辑,“北京、上海、南京、天津”非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本题材料均取自教材。) 5.C(本题材料取自教材,注意指代性词语和各句的逻辑联系) 二、(9分)
6、D(诗文、戏曲以及民间传说的沟通融合并且相互影响并非精英士人与普通民众“推动”的结果,而是他们借助了这种“沟通融合并且相互影响”。)
7、B(A项也是“道德情感”的体现,C项是“两宋直至明清”, D项主要目的是盗财宝。) 8、C(A项说的不是“古代戏曲”; B项不是必然就要把曹操(而不是别人)塑造成奸臣形象;D项是指传说的存在有“客观历史依据” ,也就是说有其存在的背景,并不等于是史实。) 三、(12分) 9.D (谮:诬陷)
10.C (A项前者介词,把;后者连词,因为。 B项前者动词,到„„去; 后者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两者均为介词,表被动。D项前者连词,表转折;后者连词,表并列) 11.B (①讲杨震做学问的情况, ③④从侧面表现杨震公正廉洁) 12.B(调往涿郡做太守的是杨震) 四、(24分) 13.(10分)
(1)让后代称(他们)是清白官员的子孙,把这种名声留给他们,不是也很厚重吗?”(3分,“称”的宾语补充完整1分,“遗”1分,“不亦„„乎”1分)
(2)“我听说国政把得到贤人作为根本,治理把清除污秽作为要务。因此唐尧、虞舜任用俊才为官,四大凶人被流放,天下都叹服,(唐尧、虞舜)靠(这些措施)带来了和平和快乐。 (4分,“乂”1分,被动句1分,“致”1分,“雍熙”1分)
(3)贬罚杨震的儿子们代替邮驿传送文书,在路上碰到的人都替他们流涕。(3分,“谪”1分,“道路”1分,“陨”1分)
14、(1)“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写江面辽阔苍茫,空中回荡着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1分)这两句诗人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绵延不断,(1分)将抽象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的刻画。(1分)
(2)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写鸿雁聚集沙滩歇息,被骤响的角声惊得成群结队地向海门外斜飞而去,(1分)这两句诗人借惊飞的鸿雁来表达自己的遭遇。(1分)
诗人好好为官,却忽遭贬谪,正像鸿雁突然受到了惊吓;(1分)被贬后诗人朝着远离京城、家乡的方向越走越远,正像鸿雁越飞越远一样;(1分)所以诗人选取了忽被惊起而越飞越远的鸿雁来表达自己的遭遇,寄寓自己的哀情。(1分)
15、(6分)(1)凝绝不通声暂歇 (2)渐车帷裳 (3)忍尤而攘诟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千万人之心也 (6)依依墟里烟 五、(21分) 16、(4分)
“杏黄月”在文中起下列作用:
①“杏黄月”的运行轨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分)
②“杏黄月”的杏黄色为文章铺设了清静冷幽的情境氛围。(1分) ③“杏黄月”既是引发联想的诱因,又是寄托感情的载体。(1分) 17、(6分)
文章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表现“她”的烦闷、孤寂的: ①热带鱼鳞片的闪光引发了“她”对人生的感慨;(1分) ②门外乘凉者的身影和嘈杂使“她”心烦;(1分) ③邻人的吹箫声使“她”感伤;(1分) ④欲聚不能的现实使“她”备感孤寂;(1分)
⑤着杏黄衫子时的热烈美好同眼前孤独飘零的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使“她”平添了忧愁。(2分) 18、(6分)
(1)“热带鱼”、“水草”“鱼鳞的闪光”在文中除写实意义外还分别有象征(或比喻)意义:“热带鱼”暗指“她”以及有着类似处境的一类人,(1分) “水草”象征忧愁、孤寂,(1分)“鱼鳞的闪光”象征忽明忽暗的微茫的希望。(1分)
(2)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1分)用看到“一只到处漫游的光焰微弱的萤虫”的视觉感受来形容听到“低咽的箫声”时的听觉感受(1分),这种感觉上的沟通,将“她”听到低咽的幽幽的箫声时希望摆脱满腹忧愁时的复杂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1分)
19、这是一道开放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言之成理即应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这篇文章以第三人称写比用第一人称写更好,(1分)因为:①用第一人称写须写自身经历的,虽显真实但叙述角度狭窄;而用第三人称写叙述角度极为广阔,不受时空的限制。(1分)②第一人称主观色彩太强烈,第三人称显得客观、理性;(1分)用第三人称写,文中“她”的念旧之情、思乡之苦以及愁绪和孤寂透露出一代人的深沉的感受,有着相当深的内涵和广泛的概括性,因而拓展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2分) 六、语言运用(9分)
20、(4分)C D(C项,瑞钰感到无限悲伤,但并没有“拒绝到城外分娩”;“态度坚决,主张反抗”的是觉慧,而不是觉民。D项,玛丝洛娃本想卧轨自杀,想到腹中的孩子才平静下来,不是“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来”) 21、(15分) 评分意见:
不是从自然景物和人物表情角度描写的,扣15分;景物特点不鲜明的,扣5分;人物感受和心情不突出的,扣5分;文中出现“冷”字的,扣10分;每缺少一种修辞手法,扣2分;每少10字,扣1分;每一处语病或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至该题0分为止。 七、作文(50分) 22、按高考阅卷标准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郡华阴县人。
杨震年轻时好学,向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无不寻根问底。众儒士给他的评价是“关西孔子杨伯起”。曾客居在湖县,不答理州郡的征召有数十年,众人称他为“晚暮”,而杨震的意志更加坚定。
大将军邓骘听说他是贤人而征辟了他,推举他为茂才,经过多次升迁,担任了东莱太守。当他去郡东莱就任路过昌邑,原由他荐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担任昌邑,拜见了他,到晚上怀装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您,您不了解老朋友,是什么原因?”王密说:“黑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说什么没人知道!”王密抱愧而去。后来杨震转任涿郡太守。杨震本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请。子孙常常吃蔬食步行,旧友长者中有人想劝杨震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称他们是清白官员的子孙,把这种名声留给他们,不是也很厚重吗?”
元初四年,征召到朝中任太仆,迁任太常。起先博士的推举多数名不副实,杨震推荐精通经学的名士陈留人杨伦等人,使学业显著地传播,众儒士都赞许杨震的做法。
永宁元年,代替刘恺为司徒。第二年,邓太后驾崩,内宫宠人开始横行。安帝的乳母王圣,因有保护养育皇帝的辛劳,凭靠此恩变得放肆起来。王圣的女儿伯荣也出入宫廷,传送非法财物。杨震上疏说:“臣听说国政以得到贤人为根本,治理以清除污秽为要务。所以唐尧、虞舜任用俊才为官,流放四大凶人,天下全都叹服,带来和平和快乐。应当尽快迁出乳母,令她住到宫外的房舍中,禁绝伯荣入宫,不让他们与宫中交往,让恩和德两者都兴盛,君臣上下全和美。奏书上到安帝处,安帝拿给王圣等人看,内宠们都对杨震怀恨在心。
延光二年,代替刘恺任太尉。安帝舅舅大鸿胪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杨震不顺从。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也推荐所亲近的人给杨震,杨震又不听从。杨震因此更加遭到怨恨。
延光三年春天,正遇太史说星象出现逆行,耿宝等人于是一起诬陷杨震。皇上下诏书将杨震遣送回本郡。杨震走到洛阳城西的几阳亭,便悲伤地对他的儿子、门人说道:“死是士人正常的责任。我蒙恩位居上司,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将他们诛除,厌恶受宠女子的劣迹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身死的那天,用杂木做成棺材,用布做单被刚够盖住身体,不要归葬墓地,不要设祭祀仪式。”于是饮毒药而死,时年七十余岁。弘农太守移良秉承耿宝等人旨意,派遣官吏于陕县截住杨震丧车,露棺在路边,罚杨震的儿子们在邮驿传送文书,所到之处的百姓都为之流涕。
过了一年多,顺帝即位,耿宝等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到宫阙追诉杨震冤死的事。朝廷都称赞杨震的忠诚,于是下诏按礼节改葬杨震于华阴县潼亭。在葬前的十余天,有大鸟高一丈有余,聚集在杨震的灵柩前,俯仰悲鸣,泪水沾地,葬毕,才飞去。于是当时人立石鸟像在他的墓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