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两位数乘一位数[五篇]

2021-04-08 来源:易榕旅网
两位数乘一位数[五篇]

第一篇:两位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口算、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细心读题、认真计算的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明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会熟练地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图与算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书写的过程,学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提取相关学习经验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乘法,说起乘法,小朋友们能不能说一些过去学习的乘法算式呢?请你举个例子。学生回忆学过的乘法算式教师随机板书。

在算这些乘法算式的时候是什么帮助我们算得又对又快,乘法口诀不仅可以帮助算像这样的表内乘法,更复杂的乘法运算中我们也要用到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新本领。

二、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一)出示情境图1:

请小朋友看屏幕,老师要带大家到森林里瞧一瞧,森林里的大象

要搬新家了,它们在干什么?每头大象面前已经搬了多少木头?

1.要求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看了屏幕上提供的信息,你能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2.你会列怎样的算式? 20×3或3×20。

你用什么方法计算20×3?先独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 3.要求学生自己先尝试计算并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1)20+20+20=60 3个20相加 (2)2×3=6,所以20×3=6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20+20=60 2×3=6 20×3=60 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算出了2×3=6,就马上可以知道20×3=60,这上下两个2有什么不一样吗? 上面的2是2个一,下面的2是2个十,2个一×3=6个一,2个十×3=6个十,6个十就是(60)。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板书:2个十×3=6个十(60)

(3)2个十乘3是6个十,6个十写作60。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让学生试着说清算理。2个十×3=6个十(60) 5.小结:用加法,用过去学的乘法都能算出20×3=60,3×20=60,尽管计算方法不一样,但是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都是算出3个20是多少。

【设计理念】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多样化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评价进行适当的优化。

(二)变化情境图1:

1.动态演示:又来了2头大象,也像这样地运木头,要求5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能列式吗?有没有不一样的算式?20×5= 5×20= 你又是怎样算的?2个十×5=10个十(100)

2.出示试一试: 照这样计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20×8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三)比较并进行专项练习:

1.师:观察我们刚才口算的几道题,它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 2.师板贴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这些两位数都有特点,你发现了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学生口算:40×7= 30×5= 90×4= 自由说指名交流

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大家算得又对又快?有什么好的窍门好的经验介绍介绍。

比如40×7= 我们可以先算4×7=28 再在28后面加个0所以 40×7=280。用到的口诀是四七二十八

3.让学生尝试归纳口算的方法。

4.小结:乘法口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算像这样的表内乘法,还可以帮助我们算像这样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可以先把整十数零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零。5.开放练习:这个本领学会了吗?再来试一试,4×3= 40×3= 4×30= 找到它们的联系,你发现了什么?一口气说出这三道题的得数,只要先算4×3=12.再在12的后面添上一个0,用到的口诀是三四十二

出示7×8= 你能像前面那样编整十数乘一位数的题目考考大家吗? 70×8=560

7×80=560 6.学生改编乘法算式并口答。5×6=30 50×6=300 5×60=300 4×3=12 7×8=56 5×6=30 40×3=120 70×8=560 50×6=300 4×30=120 7×80=560 5×60=300 为什么50末尾只有一个0,积的末尾有两个0?这多出来的一个0是哪来的?乘法口诀自己带了一个0,三、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一)以口算启发笔算

1.森林里不仅大象在劳动,小猴也在劳动,它在干什么?可是这只小猴子很糊涂,它不忘了自己采了多少个桃?你能帮他数一数吗?一共采了(14)个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猴哥哥也采了14个桃,两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板书14+14=28个

算出的是几个14?还会用别方法算吗?板书:2×14= 或者 14×2= 2.观察14+14=28 2×14=28 14×2=28 这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得数都是28?都是算出了2个14是28。你心里是怎样算出14×2的结果的?

可以分三步来想:14

可以分成

10

4,10×2=20,4×2=8,20+8=28多指名说说、3.一起来看这幅图,是这样列式的14×2= 28 2×14= 28 刚才我们把2个4先算起来,也就是图中这一部分的桃子,还可以把2个10合起来,算出的是这一部分的桃子,最后怎么样?把两部分合起来。

【设计理念】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交流算法的平台,借助于学生的已有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二)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关系,建立竖式模型

1.刚才思考的这三步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我们在算乘法时也要按这样的规律。

2.一般来说列乘法竖式时,总是把位数多的数写在竖式的第一行,把位数少的数写在竖式的第二行,同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以前对齐数位以后我们要做加法或减法,今天我们对齐数为以后要做(乘法),如果你能在竖式中也找到这三步,说明这个竖式就列好了。愿不愿意试一试?

指名板演 1 4 × 2 2 8 3.学生尝试计算后交流自己的竖式中的每一步分别算的是什么,在这个竖式里能找到口算时用的三步吗?4×2=8,哪一步体现了?(个位上)2×10=20(十位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一起来看大屏幕,先算的是2个4是8,再算的是2个10是20,然后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是28.【设计理念】竖式计算的过程实际上是算法的简洁记录过程,借助直观图和口算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过程。

比较屏幕上竖式和小朋友列的竖式,哪个更简便?听从小朋友的建议简化一下,现在两个竖式一样了吗? 4.教师示范讲解: 1 4 × 2

用2乘个位上的4得到8,8写在积得个位上。用2乘十位上的1,这里的1其实是1个十,得到2个十,2写在积的十位上。

你能看着竖式再说说计算的过程和积的书写位置吗?学生自由说,指名说。齐说。

【设计理念】注重每一步的算理,注重学生对此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试一试: 3×21= 你怎样列竖式?怎样算?先说一说,再独立完成,校对。乘法计算后也要验算,乘法的验算方法不止一种,现在我们只能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

四、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2。

校对时让学生说说怎么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学生在练习完整的竖式书写过程中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得数写在个位上,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得数写在积的十位上。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可以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想想做做”的第5题

先在书上写出横式,再用竖式算出来。

谁能够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12×4=48(瓶)。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

20×3=60 3×20=60 14+14=28 20+20+20=60 14×2=28 2×3=6 2×14=28 20×3=60 1 4 2个十 ×3 =6个十(60)× 2 2 8 第二篇: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3、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来一个数的近似数。 4、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5、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法的验算方法,逐步养成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2、难点:乘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未位要和乘数对齐,学生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3、关键: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的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加强口算训练,养成验算习惯。计算法则只是解决乘的次序和各个部分积书写的位置,以及把几个积加起来等几个计算的步骤问题。要使计算正确,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口算能力和短时记忆的能力。此外,还必须树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养成验算的习惯。

1、口算乘法(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

1、例2,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教学关键: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指名口答得数。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2、结合、“14×2”与“210×3”让个别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口算14×3(2)引导学生思考:14×3与14×2有什么不同?(3)演示教具:3个14块的方块图。提问:“一共有多少块?”“怎么算?”

教师边演示边口述:3个10块是30块,3个4块是12块,合起来一共是42块。

引导学生想口算的过程:先算3个10是多小,再算3个4是多少,因为3个4是12,需要进位,所以是30+12得42。(4)比较

“14×2”与“14×3”的区别。

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后教师: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个位数相乘满十的与不满十的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再乘被乘数的个位,只是满十的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如14×3最后一步是30+12得42。

2、巩固练习。

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6×2= 26×3= 25×2= 让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填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口算140×3=

(2)引导学生观察:140×3与14×3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师生共议:乘数都是3,被乘数一个是14,一个是140,只是被乘数末尾多一个0,所以只要在14×3=42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又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让学生讨论,说出不同的想法,教师加以小结:还可以想14个十乘以3,得42个十,即420;简便想法:3个14是42,现在得数后面添、一个0,即420。

4、巩固练习。

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30×5= 380×2= 150×6= 指名口算得数,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150×6”小结:先想15×6=90,再在后面添一个0得900,或先想15×6=90,再想150×6=900。

三、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5题。(2)用整十数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的例

3、例4,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一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得数是几就是几个十,在得数末尾写0。教学关键:把整十看作几个十再乘几的方法,教给学生口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板书课题:用整十数乘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口算5×10(2)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图:每袋5个,10袋一共多少个? 先引导学生想:9袋是几个5?9个5是多少?10个5呢?

师生共议:因为9个5,根据乘法口诀得45,所以再添上一个5是10个5,就是50,也就是5×10=50。

2、巩固练习

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4×10= 6×10= 7×10= 9×10= ①让学生口算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②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几道算式的积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得出:一个一位数乘以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2)试算下面各题。

11×10= 12×10= 24×10= ①让学生讨论:这几道题各得多少?是怎么想的? ②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试答后,教师小结:任何一个数乘以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

3、教学例4。

(1)出示例题:口算6×20(2)提问:“计算这道题能不能也像上面的题目一样,在“6”的后面添写一个0?”“这道题该怎么算?”

(3)出示放大的皮球插图:每盒6个,20盒一共多少个。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每—叠几盒?一共几叠?每一叠几个?怎么算?(6×2=12)10叠一共多少个?又怎么算?(12×10=120)提问:“口算时该怎么想?”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先想2个6是12,再想10个12是120。

4、巩固练习。

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4×30= 7×20= 8×30= 9×50= 指名口答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从以上几道练习。你发现一位数乘以整十数有什么规律?

师生共议后得出:整个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写一个0。

(2)12×20= 31×30= 11×50=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师生共同小结:用整十数乘两位数与乘一位数一样的。先用整个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写—个0。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6——11题。(3)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一的第12-17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口算方法。教学过程:

1、口算第12题、13题,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2、抽学生回答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完成第14题。 3、指导学生分析第15、16、17题,并说出解题步聚。 4、完成以上作业。

5、师生共同研讨第18、19、20题的内容。 第三篇: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教材中只给了两名同学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出了竖式,又强调了竖式中没一步的算理。

二、说学情: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笔算方

法之后,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学生通过预习例题,家长提前辅导都能利用四句乘法口诀顺利地进行竖式计算,但他们说不清这样计算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以往模式是重算法,忽视算理,本节课我设计时重点在于重算理,明算法。给学生点子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体验数学算法多样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本节课我是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领学生不断探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节课我主要利用点子图这一研究工具,为学生创设了数学交流与想象的机会,努力使数学计算课堂换发新的生命力.学生通过预习进行竖式计算,但他们说不清这样计算的道理。如何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我借助点子图这个直观模型,架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一座桥梁,使学生能直观感悟计算的道理。开始学生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教师给学生提供点子图,让学生把一本书看作一个点在图上分一分,算一算,求出一共有多少本,学生操作过程中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

习效果,不会算的学生他们无意识的在14×12的点子图中进行划分,计算出各个部分的结果之后进行累加,算出结果。

3、试做竖式,探究算理

而对于会计算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划分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只要计算出一部分的结果通过乘份数方式就可以达到计算出结果的目的,预设方法同学们没想到比如3个4套的分法。或4个3套的分法,学生们都是分的两部分。有横着分两份的,有竖着分两份的。还有一部分同学有意识地在14×12的点子图中结合竖式计算的过程进行划分——就是2个14与10个14。这样的学生是在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基础上能够自主探索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我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探究时间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体验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这些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让他们说出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先分后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由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先放后收方式进行。在学生自主操作后,再进行引导反思,教师让学生试着竖式计算,找计算正确学生板演,说说是怎样算的,应用4句口诀。

4、解疑算式,深化算理

教师再重复强调竖式书写方法。这里也是本节课重点,学生在应用一四得四这句口诀时4还容易写在个位。重点讲解。然后引领学生将竖式与点子图进行结合看哪种方案与竖式计算过程相吻合。此时所有学生从无意识思考到有意识思考,教师在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会很容易找到与竖式匹配的方案。再让学生将竖式计算过程与点子图相对比,在不知不觉中又探索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了。最后引领学生将总结出来的口诀算式进行完善,学生又进一步思考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此时学生才是由掌握算法转向真正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

(三)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四)课堂小结,思想升华。

第四篇: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最终版)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同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据。

教学重点: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举例昨天学生作业中的几种典型错误:(竖式略)

1、34×560结合竖式提问: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0的位置,乘的时候第一步算6乘34,积的末尾对齐6,第二步算5乘34,积的末尾要对齐5。

如果是三位数乘三位数(在原式前依次加上一位)谁能说说分几步算?每一次的积怎么写?小结:乘到哪一位,积的末尾对齐那一位。

2、500×34竖式写的时候没有把2个0都写在后面,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画了一条曲线,可以问:书上是怎么画线的?这题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改?

3、填空说理: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个0,为什么?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填完后问: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估计学生都会说“多0”、“少0”之类的。)规范学生的说法:2→20,2乘10等于20,乘10可以说成是“扩大10倍”,学生模仿说一说。

把第一栏和第二栏的比较:一个乘数没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类似的变化还有吗?(比如说第4栏)也指名学生说一说。

再让学生比一比第2栏和第4栏,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0倍,积不变。)„„

2、算一算,比一比

先请学生观察题组,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独立完成这些题,做完后交流得数。

3、完成口算第7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做完后,全班校对得数。

4、完成第10题:你能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1600□□×□□=2400

指名说说你在做题时先怎么想?结果是多少?还有别的结果吗? 如果没规定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还会有别的结果吗? 这么多种结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5、讨论第9题:

(1)先读题,问:这里一共给了几个信息?

再读问题,问: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哪些信息暂时还用不上? 指出:当信息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要正确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信息。 学生列式解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般学生还会提“这些废纸能节约„„多少?” 问:“这些废纸”指的是哪些废纸? 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交流。 三、布置作业:p.6第8题

第五篇: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李昌林

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

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教师注意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试一试”利用例题中的信息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数末尾都铀的乘法算式,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最后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后反思这题在上课的时候特别的简单,但在学生作业的时候错误非常的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没有按照简便算法的写法来列竖式。(当然这类不能简单地说它是错的,但既然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通过对比来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简便的写法,学生再按照自己原来的认识来列式,显然是说明了没有认真听讲,老师肯定是要指出的。还有,以后学生会学习小数加减法,如果学生坚持末尾对齐的话,那么在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这个错误就会更加明显。)

2、两个乘数末尾都分别有一个0,有的学生写完后补0就只补1个0。(这可能和我课上只说补0,没强调为什么补0有关。)

3、比如说500×36,列成竖式的时候应该先写36,再对齐6的下面写5,后面是2个0,但有不少的学生还是把500写在上面,或是把十位上的0和6对齐。(说明还是没有掌握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4、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但就是有的学生要出现。(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

策略:加强个别指导,多加练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