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进展
2020-08-18
来源:易榕旅网
・120・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年4月第8卷第2期Journal of Bethune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Vo1.8,No.2,April,2010 ・综述与讲座・ ICU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进展 吕剑虹,杨杏静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管插管;重症监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876(2010)02—0120—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道防御屏障消失。此外,机械通气有利于致病菌入侵,置入 VAP)是ICU气管插管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 呼吸机使用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 此,对VAP进行早期预防、及时诊治以及进行有效护理至关 重要。本文对近年来VAP的病因、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作 一综述。 1 VAP的致病因素 1.1外源性因素 1.1.1交叉感染Bergmans等…发现,ICU发生VAP的患 者中25%是由交叉感染所致,提示这类VAP病原菌的侵入 主要是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格及医疗器械使用不当所引起。 ICU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危重患者集中、基础疾病严重、空间 相对较小,其发生感染的机会比普通病房高2~l0倍 。在 机械通气过程中,易引起严重感染,且多为复合菌感染。 1.1.2药物因素ICU机械通气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出 现感染时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且病情危重,感染难以控制。 董请楣等 所做耐药监测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 已相当严重,尤其在ICU多重耐药菌株13益增多。而大量广 谱高效抗菌药物(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使定 植于鼻咽部的正常菌群被杀灭,导致致病菌大量繁殖,耐药 菌株增加,致抗菌药物疗效不佳。多种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 虽使敏感菌被杀灭,但亦导致多重耐药菌株产生和二重感 染,这是VAP发生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 1.1.3呼吸机管路污染呼吸环路是细菌寄生的一个重要 部位,通过连续同步多部位细菌培养及分型证实,环路的污 染来自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定植菌的逆扩散,频繁更换呼吸机 管道不仅无益于减少污染,而且VAP发生率可增加3倍 。 由呼吸机管路污染所致VAP的相关因素中,呼吸机环路冷 凝水是高污染物质,在接近导管处的冷凝水中平均细菌浓度 高达2×10’cfu/ml。当转动患者体位时,就会使含菌水直接 流入下呼吸道内,因此应定期清除呼吸机管路内被污染的冷 凝水 。加热式湿化器可有效地消除空气细菌污染,但易产 生较多的冷凝水进而导致细菌寄居,其入口、出口也易被污 染。有报道呼吸机管道的24 h、48 h细菌污染率分别为56. O%和85.O%¨『J。 1.1.4建立人工气道的诱发因素 机械通气导致人体呼吸 系统防御机制受损,口咽部定植菌的误吸及声门下分泌物的 误吸是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重要来源或途径 。侵入 性导管使气道湿化功能降低、纤毛运动功能减退,导致呼吸 作者单位:200120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ICU 的导管常带入外界致病菌。 1.2患者自身因素 1.2.1 口咽部分泌物的误吸 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发生 VAP,其病原菌多数来源于口咽部定植菌的吸入及胃肠道定 植菌逆行吸人。El咽部分泌物的误吸是VAP发病最常见的 因素,即所谓“微量误吸”。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常有多量分泌 物积存形成黏液糊 J。细菌常通过误吸进入肺内,而这些危 重患者肺部防御机制往往较弱,不能清除病原菌,导致细菌 在肺内定植而引起感染。 1.2.2细菌定植并移行有研究提示,早发型VAP与口咽 部定植菌下漏有关,而迟发型VAP多为口咽部定植菌误吸 和下漏、机体抵抗力下降、菌群失调、消化道一口咽一下呼吸 道逆行感染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1.2.3免疫力下降随着老龄化的进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 高,高龄患者越来越多,各种侵入性医疗手段也随之增多,这 些患者往往还伴有基础疾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普遍下降, 使合并肺部感染的机会明显提高 。 2预防及护理措施 2.1阻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2.1.1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无菌操作监护室 内应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制度。医务人员和探视家属 要戴t=1罩、帽子,穿隔离衣。保持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是最简 单、最有效的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措施。医护人员应掌握正 确的洗手方法,洗手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由于 医护人员的手部、患者的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 生素耐药菌株的污染源,所以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 性手套,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 2.1.2建立专项消毒隔离措施治疗与护理时要警惕潜在 性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的可能,发现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时, 为避免感染的扩散传播,立即将患者置于单间或进行接触隔 离。对重症患者及时进行痰液、尿液等细菌培养,及早采取 预防与控制措施,避免耐药菌扩散。同时ICU病房的任何仪 器转入普通病房及患者出院、出病房时均需要消毒。 2.1.3呼吸机管路的管理 目前推荐每7 d更换1次呼吸 机管道。章渭方等¨ 对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对VAP的影响 的研究,以及近年来相关文献表明,7 d更换呼吸机管道能有 效预防VAP的发生。呼吸机环路冷凝液应定期清理,避免 倒流入肺。须定期排空收集瓶,并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严 禁随手乱倒,以减少交叉感染。热湿交换器可有效防止环路 中的污染,但可增加通气阻力及死腔,可能对有些患者(如脱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年4月第8卷第2期Journal of Bethune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Vo1.8,N0.2.April,2010 ・121・ 水、低温等)不能提供足够的湿化 。 2.2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及胃内病原菌的定植和吸人 【参考文献】 [1] Bergmans DC,Benten MJ,van Tiel FH,et a1.Cross—colonisation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f patients in all intensive care unit 2.2.1进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减少气囊周围分泌物渗 漏,可降低由原发内源性菌群(革兰阳性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等)引起的VAP,对继发内源性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等)预 防效果差。刘淑红等 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定期对气囊 上滞留物进行引流冲洗,发现可减少早发性VAP的发生,并 使VAP发生延缓,声门下分泌物的细菌浓度经气囊上滞留 [J].ThorRx,1998,53(12):1053—1058. [2] 朱宏坤.铜绿假单胞菌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分析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4):3-6. [3 3董谓楣,陈宁,崔娜.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的护理防治措施[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1): 66-68,71. 物引流后明显降低。为同时兼顾到减少损伤和渗漏两方面, 应定期检测气囊内压,以保持压力在20—25 cmH:O [4] 吕晓玲,章艳,罗群,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 学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 (1 cmH2O=0.098 kPa)。 2.2.2 13腔护理有研究表明 ,将口腔卫生护理结合于 标准的监护程序可使VAP的发生率减少57.6%。对机械通 气患者应每天给予2~3次口腔护理,以减少细菌数,根据口 腔pH值选用口腔护理液。定期更换牙垫及气管插管固定 带。对较长时间机械通气者,应对口腔内分泌物进行常规细 菌培养(1次/周),根据培养结果适当选择口腔局部用药。 但是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抗生素涂口腔,以防口腔内耐药菌 株的产生。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 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来维持13腔的防御体系 171。 2.2.3体位护理吴邯等 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患者平仰 卧位是发生VAP高危因素,而半坐卧位可减少VAP的发生 率,与平卧位相比更利于呼吸通气,预防肺不张。为此,美国 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建议,为了预防VAP,对机械通气患者 应该将床头抬高30~35。,护理中采取此种体位对预防VAP 的发生十分重要。 2.3吸痰高岩等 建议,放弃“定时吸痰”的操作规程, 以“必要时吸痰”为指征,过多吸痰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 物增加,并且可能导致气道黏膜损伤。于爱莲等 研究发 现,采用翻身等胸部物理治疗后要保持侧卧8—10 min再吸 痰,可达到最佳吸痰效果。行机械通气患者应每1~2 h翻身 拍背1次,力量适度,由上至下、由外至内有节奏地叩拍背 部,也可用自动排痰机拍背,排痰机振幅视患者能承受的程 度而定。吸痰前给予100%氧气过度通气,使患者镇静,减轻 痛苦,以避免因情绪紧张致颅内压增高。吸痰时要“待气管 如血管”,严格无菌操作,应由浅而深,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 气管外部的痰液带人气管;应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再吸鼻口 部分泌物,避免重复进入气道,造成VAP的发生 。 2.4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通常重症患者自身的抵 抗力较差,容易发生内源性感染,因此,除加强营养等治疗外可 通过免疫治疗提高患者的防御能力。静脉应用免疫球蛋白能提 高血清杀菌活性,对创伤患者并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部感染具 有保护效应,能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J。 综上所述,VAP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其预防不 能单靠某一项措施,综合医护无菌技术、患者条件和外源性 污染因素系统预防,是降低VAP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 施。把握开始预防的时间,正确管理患者体位和呼吸环路,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是系统预防措施中的关键因素。在临床 工作中要高度警惕,对高危患者要细心观察,及时治疗,尽可 能降低VAP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1647一I648. [5]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77-383. [6] 费敏,王选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非药物性预防[J].国外医 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7):544-546. [7] 黄蝶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 rf一 rL rL . 志,2006,21(3):78-80. i¨ ]M ] [8] 王箭,胡春梅,王丽娟,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VAP感染现状及 干预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09,7(5):472-473. [9] 李爱军,张海玲,郭静,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 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2008,6(8C):2166-2168. [10] Dodek P,Keenan S,Cook D,et a1.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 tice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pneumonia [J].Ann Intern Med,2004,141(4):305-313. 卞文霞.3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 用临床药物杂志(护理版),2006,2(1):l6一l8. 张庆玲,刘明华,王仙园,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58-960. 章渭方,陈爱君,方雪玲,等.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对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2):131. 132. 何静.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J]. 现代护理,2007,13(7):683-684. 刘淑红,阎锡新,曹双清,等.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 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 (1):19-22. Grap MJ,Munro CL,Elswick RK Jr,et a1.Duration ofaction ofa single,early oral application of chlorhexidine on oral microbial lfora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a pilot study[J].Heart Lung,2004,33(2):83 1. 李君歆,李然伟,高岚,等.强化口腔清洁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的预防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6—168. 吴邯,魏敏,王静.两种体位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09,7(2):148.149. 高岩,皮红英,李宁,等.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衰患者呼吸系 统顺应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70-572. 于爱莲,许传英,杨瑞花.不同吸痰时机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患者排痰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4):25-26. 周玉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因及护理进展[J].天津护 理,2003,11(4):218-219. 刘明华,张庆玲,文亮,等.免疫球蛋白预防创伤患者机械通气 相关性肺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 (I):3l-34. (2009-08-24收稿2010-01-20修回) (本文编辑贡树基) 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