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读后感3篇
《人格心理学》这本书全面介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人格研究的理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格心理学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1
“自我表露”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主动把自己的信息告诉其他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德尼•朱拉德(Sidney Jourard, 1971)认为,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一个人能够自由地向别人表露自己的信息,因为他本身是心理健康的人,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对他人的自我表露。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关键,用朱拉德的话说就是使自己更透明。
Blog的兴起使自我表露呈现出全新的形式。Blog不同于,后者只是写给自己看,没有交互性,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反馈,是自我表露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且,Blog中的人际交流超越了传统人本主义中的一对一概念,形成一对多的沟通网络,效果更好。
自我表露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表露信息的私密性,一般来说,表露信息越秘密,表露效果越好。
为什么自我表露会促进心理健康?朱拉德认为,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才能逐渐地真正认识自己。直到我们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开的和透明的时候,我们才能公开地、透明地看待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到自我的所有方面,我们就无法进步和变得自我实现。
喜欢写Blog的Blogger都具备比较高的自我表露倾向,因此根据朱拉德的观点,他们也都是心理健康的人,但如果把徐博客、勃客郑渊洁和keso作个比较,貌似前两位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一些,呵呵,开个玩笑罢了。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2
本书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由本书第一章构成,其内容主要是关于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如人格的概念、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等等。第二部分为本书的主要部分,由第二至第七章所组成 其内容属于理论人格心理学,主要探讨了人格心理学中的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学习论、人本主义、认知主义等学派的理论与研究。第三部分由本书的第八、九、十这三章所组成。其内容是应用人格心理学,较系统是探讨了人格测量、变-态人格及其矫正,以及人格教育等应用人格心理学的问题。
《菊花与刀》问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却不断有中文版本推出,而且几乎被人格心理学领域所推崇为教科书之外的必读之作。我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找到了这本书。日本著名评论家川岛武宜就曾说过:本书著者的学识和能力令人惊叹。尽管本尼迪克特本人一次也没有到过日本,但却搜集到了那么多的重要事实,令日本人都感到非常惊讶。 而事实上,1948年该书的日译本出版后,即成为了日本国内最畅销的书之一。作者以菊花与刀来概括日本人的文化特征和性格的二元性,因为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家徽,而刀又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显然这样一种具象概括是颇有深意的。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民族那样突出地表现出行为的矛盾性那么让人难以理解: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出来的。这些就是《菊花与刀》会引领我们去深入探索的内容。
人格心理学读后感3
拜读了《人格心理学》这本书后,感触颇深。郑雪的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绪论、本论和专论。在绪论中,作者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以及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等多个方面,对什么是人格心理学的问题做了个初步的回答。在本论中,作者阐述了人格心理学的8大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交互作用论、生物学论、行为学习论、人本主义及认知论等。在专论部分,书中主要介绍了有关心理学的一些专题研究,包括智力与人格的关系、幸福与人格的关系、人格的评估、变态人格及其矫正以及人格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与研究。
从人格心理学的对象上,可以说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格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而人格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人格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格心理学学科内部的关系,二是本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外部关系。对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说过一句:“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人格理论是对于有关人格心理现象的一种理论抽象,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性。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其意义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格理论虽然很重要,但是,也需要有具体研究的支持与验证,这样,人格理论才有根基。
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科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即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研究中心,对科学心理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对西方的哲学、伦理学、法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乃至整个西方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西方学术领域与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潮。在精神分析产生之后,其内部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分裂,弗洛伊德的一些追随者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们的体系与弗洛伊德的体
系有很多重大的分歧,但也保留了精神分析的某些基本观点与原则,如心理动力观、心理决定论、无意识理论、早期经验对人格的决定性影响以及自我与防御机制等。因此,在心理学史学上,人们往往把弗洛伊德自己创立的体系称之为古典精神分析。而把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后来所创立的理论体系称之为新精神分析。这个学派的代表有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哈特曼、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以及霍妮和弗洛姆等人的社会文化论。他们的理论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重视自我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发展的作用,因此,这个学派有时又被认为是自我心理学或社会文化学派。
奥尔波特是特质论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特质论是用多个基本的特质来描述人的人格,每个特质都是对立两端联系起来所构成的一个维度,任何人都在这个维度上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卡特尔将特质视为人格的基本因素,并且对同一文化下共同群体的特质和那些相对独立的个体特质做了区分。情景论强调后天的环境,特别是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决定作用。情景论者批判特质论,认为特质论所说的那种具有跨情景普遍性和跨时间稳定性的特质是不存在的,因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他所处的情景。情景论与特质论产生了激烈的论战,最终谁也没有战胜谁,通过相互的综合,形成了交互作用论。交互作用论主张人的行为是个人特质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现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十分相象,不仅他们的五官外貌一致,社交性、攻击性和冒险心等等某些人格特征也类似。对于人格与生物因素关系的研究,早期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强调进化遗传对人格发展的意思,后来有艾森克的人格类型论重视人格的神经生理基础。行为主义学习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倡导的一个心理学学派,早期行为学习论的开创者有巴甫洛夫、桑代克和华生,后期行为学习论的代表有斯金纳、班杜拉、多拉德和米得等人。他们都做了有关人格的理论与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或称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它以反抗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姿态出现。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阵
营中,有许多著名的有特色的人格理论学家,除了马斯洛、罗杰斯、罗诺。梅之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如戈尔德斯坦、奥尔波特等人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人格的认知理论最近才开始流行。但他们并非权势最新的观点和看法。较早有勒温关于行为的“场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受各自认知的“生活空间”的影响,在表征时会有不同的组织方式。其后有威特金的认知方式论、凯利的认知建构理论、罗特的行为认知论、米切尔的认知——情感单元,以及认知原型和图式的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智力与人格是分开来进行研究的。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业领域里的行为,单凭智力无法完全解释。因为具有同等智力的学生,有的能够青云直上,有的却名落孙山。在关于智力的日常概念调查中发现,人们更多的是把社会成就与智力联系起来,而这些日常智力涵盖了人格的某些内容。世界上存在着一些总是悲伤或不快乐的人,也存在一些总是快乐的人。会有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格造成的。迪勒尔认为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人格因素即使不是最好的预测指标,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
人格理论和人格测量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本书中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人格测量技术,即问卷测量、投射测量和行为观察法。人格障碍是人格理论所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书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以及精神分析方法、行为主义疗法、认知疗法和个人中心疗法四种常用的矫正人格障碍的技术。
阅读完此本书,我觉得在了解这么多人格知识的同时,应该更好地进行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所以,应该着眼与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培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