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2023-09-12 来源:易榕旅网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1.引言 (2) 2.样本情况 (3) 2.1学校样本 (3) 2.2教师样本 (5) 2.3学生样本 (7)

3.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7) 3.1农村学校情况 (8)

3.1.1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规模差异较大 (8) 3.1.2寄宿制学校宿舍分配比较随意 (8)

3.1.3寄宿制学校缺乏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教师兼任负担重 (8) 3.1.4寄宿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不容乐观 (9)

3.1.5农村校园安全问题值得重视,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10) 3.2农村学生情况 (11)

3.2.1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课业压力适中 (11) 3.2.2学校课余活动匮乏,急需进一步丰富 (12)

3.2.3 农村学生校园人际关系堪忧 (12) 3.3教师生存状态 (13) 3.3.1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 (13) 3.3.2 身心健康 (15) 3.3.3经济状况 (19) 3.3.4专业发展 (21)

3.3.5职业认同和社会地位 (25)

4.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问题与需求 (27) 4.1 农村学校问题及需求 (27)

4.1.1寄宿制学校的寄宿条件需要完善 (27) 4.1.2寄宿制学校亟需专门的寄宿管理人员 (27) 4.2 农村学生问题及需求 (28)

4.2.1 农村学校住宿生的人际关系亟待改善 (28)

4.2.2 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 (28) 4.2.3农村学生缺乏成长需要的多元教育资源 (29) 4.3 农村教师问题及需求 (29)

4.3.1 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及绩效奖励有待进一步提高 (29)

4.3.2 农村教师工作强度大,亟需引入年轻师资和小科师资 (29) 4.3.3 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与娱乐生活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30) 4.3.4 农村教师培训需增强适切性 (31)

5.改善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途径及建议 (31) 5.1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政策设计与财政投入力度 (31) 5.2 围绕学生成长需求,重新建构农村学生的完整生活 (32) 5.3 立足“底部攻坚”,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 (33) 5.4 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对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和促进作用 (34)

1.引言

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广大农村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产生了哪些新问题?本研究试图发现、分析这些关注点,并为其提出解决和改进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共收集了我国东、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21个省份中的330所学校、451名教师和1382名学生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其基本结论如下:

在农村学校方面,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之间的学校规模差异较大,并且寄宿制学校缺乏管理规范(如缺少专职宿管教师、宿舍分配随意等)造成学生对寄宿制学校整体评价不高,同时校园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在农村学生方面,虽然农村学生课业方面的负担和压力并不大,但是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贫乏,63.8%%的学生认为学校活动还有待进一步丰富,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欠佳,72.3%的学生认为与老师的关系不是很好;并且在课余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寄宿生比非寄宿生更处于劣势。在农村教师方面,农村教师普遍呈现工作时间长、授课数量多的工作特点,并且健康状况欠佳、家庭经济压力普遍偏大;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先进的教学资源(如互联网、远程教学等)的普及程度仍不乐观,这一点在村小/教学点中的教师表现的尤为明显;另外,虽然农村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比较强,但是仍然面临大量的生活困境(如择偶等),周围超过1/3的人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

基于调研中发现的上述现象及问题,本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基本需求,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及建议。在学校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政策设计与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硬件条件,使得教育资源在分配的过程中向落后地区倾斜,从而促进教育均衡的实现。在学生方面,应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重新建构农村学生课堂内外的完整生活;同时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寄宿生的人际关系和多元教育资源的提供。在教师方面,应立足“底部攻坚”,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强度,关注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并为农村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和资源。同时,建议社会公

益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及优势,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

因此,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样本情况介绍,在接下来的第三、四、五部分均按照学校、学生和教师三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与需求,以及改善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途径及建议。

2.样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使用SPSS、Excel等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的大量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对比分析等量化研究方法呈现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并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中心校与村小/教学点之间的各项基础教育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索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区位间和县域内的差异。

2.1学校样本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进行问卷调研和电话访谈,共回收330份有效学校问卷。

学校样本按照区域分布情况如表2.1: 表2.1学校样本区域分布

地区省份学校数样本量小计省校 东部辽宁 1 3 2 4 河北16 海南7 中部安徽19 5 91 河南18 湖南 4 江西 6 山西44 西部 甘肃 5 12 215 广西14 贵州44 内蒙古8 宁夏7 青海24

陕西27 四川11 西藏 2 新疆 1 云南60 重庆12 合计21 330

整体来看,本次研究选择的样本分布并不是均匀的,西部地区的抽样数量和比例均大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选择这样的样本分布主要是基于贫困县及贫困人口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情况(据2012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共有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中部地区占217个,西部地区占375个),因此在本次调研中西部地区的样本数量最多占整体样本量的65%以上。

将学校样本按照学校类型划分,结果如图2.1所示。可见,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比例约为1:3,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8%和72%。

图2.1学校类型分布

将学校样本按照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划分,结果如图2.2所示。在被调研的学校中,有32%的学校为寄宿制学校或有寄宿生的学校,68%

的学校的没有寄宿的学生,这主要是由于样本中村小/教学点的数量较多,占到72%。

图2.2是否为寄宿制学校 2.2教师样本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进行问卷调研和电话访谈,共发放495份教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1份,有效率达91%。

被调研教师的性别分布如图2.3所示。77%为男教师,23%为女教师。可见,在被调研地区的农村小学中,男性教师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教师。

图2.3教师性别比例

被调研教师的区域分布情况如图2.4所示。东部地区教师比例最小仅为5%;中部地区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4%,超过样本总量的1/3;西部地区的教师比例为61%,超过样本总量的半数以上。抽样教师的这一地区分布特征可以很好的代表我国东中西地区贫困学校的分布情况。

图2.4教师区域分布

抽样教师的所在学校类型分布情况如图2.5所示。在被调研教师中,有34%的人在中心校中工作,有66%的人在村小及教学点中工作。

图2.5所在学校类型分布

存在代课教师的学校比例如图2.6所示。在被调研的330所农村贫困地区小学中,有25%的学校还存在代课教师。这些学校因规模不同所招聘的代课教师数量也不同,但基本上都在10人以内。代课教师的工资多由学校经费承担,也有少量学校的代课教师工作由县财政来支付。65%的代课教师工资已经达到或超过1000元。但是,仍有一部分代课教师仅仅能够拿到每月400-600元的工作。

图2.6存在代课教师的学校比例 2.3学生样本

本研究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1382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并在对451位教师的电话访谈中问询了学生的有关情况。

如图2.7所示,在本次调查中学生性别的比例基本持平,男女生各占样本总量的50.5%和49.5%。

图2.7学生性别比例

如图 2.8所示,在本次调查中寄宿生占样本总量的39.8%,而非寄宿占样本总量的60.2%。这主要是由于本次调查的学生样本中有66%的学生来自村小或教学点,在村小或教学点就读的学生通常年龄比较小而且离家比较近,因此多采取走读而非寄宿的方式上学。如图2.9所示,在本次调查的贫困地区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比例占样本总量的22.1%,明显少于非留守的比例(77.9%)。

图2.8寄宿生比例图2.9留守儿童比例 3.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研究多数是从学校、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进行的,在本报告中主要分析了调研地区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基本情况,如规模、宿

舍、师资等;学生生活情况,如课业负担、课余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以及教师的生存状态,如工作强度、身心健康、专业化发展与职业认同等。

3.1农村学校情况

对于农村学校的情况,我们重点关注了学校规模、宿舍分配、宿舍管理、学生评价和校园安全等几个关涉目前农村学校尤其是寄宿制

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学校规模、学生的主观评价我们主要通过问卷统计得出相关数据;宿舍分配、宿舍管理以及校园安全我们主要根据对教师的访谈总结得出。

3.1.1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规模差异较大

通过对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分样本统计,这两种类型的学校在教师规模和学生规模上差异较大。如表3.1所示,中心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可达3500人,而村小/教学点学生人数最少为6人。中心校教师数最多的有192名,而村小/教学点中教师数量最少的仅为1人。如表3.2所示,整体来看中心校中教师规模在30人以上的数量最多有47所,而村小/教学点中教师规模在10人以下的学校数量最多有165所;在学生规模方面,学生数量在500人以上的中心学校数量最多有37所,学生数量在50人以下的村小/教学点数量最多有93所。

表3.1教师规模与学生规模(极值与平均数) 学校类型 教师规模学生规模 最多最少平均最多最少平均

中心校192 7 45.5 3500 30 570 村小/教学点68 1 9.7 1640 6 260 表3.2教师规模与学生规模(分段变量) 教师规模学生规模

10人以下11-20人21-30人30人以上50人以下51-200人201-500人500人以上中心校 4 20 20 47 1 19 34 37 村小/教学点165 51 12 10 93 81 51 13

3.1.2寄宿制学校宿舍分配比较随意

在本次调查中,小学生中寄宿生仍占到一定比例,为39.8%。学生选择住校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是:上学路程远;留守儿童无人照顾(留守儿童比例为22.1%);追求较好的教学质量。为解决学生寄宿问题,学校分配学生宿舍比较随意,一般采取直接按照年级分配住宿。有的学校条件不允许,则是将低年级和高年级混住在一起,缺乏科学、人性的合理举措。3.1.3寄宿制学校缺乏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教师兼任负担重

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宿管员编制不在学校进编之列,以至于许多学校无法配备专职宿管,

这些工作只能由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兼任,一些学校的后勤人员、卫生保健员都是临时聘请,这些都直接影响服务质量。教师兼任管理人员,一方面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相应培训,工作容易产生疏漏,导致住宿安全隐患问题。但是另外一方面“寄宿制如果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又随之出现,本来学校经费就比较紧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了学校的经费负担”(某中心校校长如此说)。这是学校在解决寄宿制管理方面面临的最大矛盾。如图3.1和图3.2所示,在接受调研的330所学校中,有101所寄宿制学校,但是配备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学

生生活和宿舍管理的仅有45所学校,占被调研的寄宿制学校样本比例的44.6%;而由现有教师兼任的比例达到54.5%。

图3.1寄宿制学校比例图3.2专职宿管教师配备情况 3.1.4寄宿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不容乐观

本次调研还对寄宿生进行了满意度评价,结果如图3.3所示。在被调研的学生中,有40.8%的人对学校“比较满意”,有43.9%的人认为学校“一般”,另外还有15.3%的人对学校“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可见,尽管有超过4成的学生给予了自己所在的寄宿制学校较高的评价,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觉得寄宿学校对自己没什么吸引力(“一般”)或者感觉强烈的排斥寄宿学校(“不满意或”或“非常不满意”)。这一现象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敲响了警钟,校方应该更多的从学生的视角或评价来改善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条件和管理状况。

图3.3寄宿制学校满意度评价分析

3.1.5农村校园安全问题值得重视,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根据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我们将农村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交通安全缺乏保障。农村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既包括走读生每天上下学安全,也包括住宿生每周/月往返学校和家里交通安全。对于走读生来说,他们的家庭住址和学校距离并不会太远,所以家庭和学校都没有安排专人接送和引领他们上下学,同时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安全意识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比较容易发生交通安全问题。而对于寄宿生来说,由于大部分学校都缺少专用校车,很多无证驾驶的简易农用工具便成了定期接送学生往返家校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这种“违规校车”为寄宿生的上下学交通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就不堪设想。

二是周边环境对校园安全的影响。如学生财物的被盗失窃、不良网吧和游戏厅的引诱、社会闲杂人员的干扰、校外小商小贩兜售不卫生食品等,均会给学生造成人身、财产安全隐患。同时,还有一些学校近邻建筑工地,学生活动区同施工区域之间没有任何区分的标志,一旦学生在活动时候误入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是学生间的矛盾冲突。现在,大多数学校推行的素质教育不允许学校或教师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和惩罚等。但是这并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农村学校中仍有一些学生素质很低,并且受到社会习气的沾染,在学校中斗殴、打群架、欺负低年级同学,非常难于管理,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威胁着其他学生的安全。

四是学校危房仍在农村学校尤其是村小/教学点一定程度地存在。在被调研的贫困地区学校中,尤其是在中西部贫困农村学校中仍存在大量的“普九”时期建造的校舍。这些校舍大多是上世纪80-90年的建造的,在近30年的使用中很少或没有进行过翻新和维护,大量存在

屋顶漏雨、墙体倾斜、门窗不全等问题。而且由于各地方财政能力的有限,迟迟未能将翻修校舍提上日程,很多学生仍在危房中学习。

五是农村伪劣食品泛滥,极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在很多落后地区的学校,学生食堂管理混乱、卫生监督不力,导致学生集体中毒事件频发。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危害着农村学生的健康与成长。

六是农村学校尤其是村小/教学点消防设施欠缺。在被调研的农村学校中,极少有学校配备专用的防火设施,也没有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灾的安全教育,因此一旦发生火情,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3.2农村学生情况

本研究主要选取了课业负担、课余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几个维度对农村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本研究还对寄宿生与非寄宿生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3.2.1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课业压力适中

本研究对农村学生的上课以及课业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3.3所示。可见,在整体样本中有37.9%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学习”,有48.8%的学生对学习和课业的感觉“还可以”,有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有点儿难”,还有4.3%的学生认为学校“课业压力太大,很难”。

表3.3学生对上课及课业情况的评价

整体样本非寄宿生寄宿生喜欢学习37.9% 39.5% 35.4% 还可以48.8% 49.0% 48.7%

有点难9.0% 7.7% 11.0%

课业压力太大、很难 4.3% 3.8% 5.0% 同时,本研究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对课业的感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图3.4所示。可见,在“喜欢学习”的学生中非寄宿生的比例略高于寄宿生,而在认为课业“有点难”和“眼里太大、很难”的学生中,寄宿生的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但是,经过卡方检验得到的结论是这种差异的显著性指标为0.124,大于0.05的显著性标准,因此,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在上课及课业负担上的感受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图3.4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对比分析 3.2.2学校课余活动匮乏,急需进一步丰富

本研究对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3.4所示。可见,整体来看认为学校课余生活“比较丰富”学生占样本总量36.2%,认为课余生活“还可以”的学生最多占到了样本总量的46.7%,而认为课余生活“不太丰富”甚至是“比较单调”的人数合计占到了样本整体的17.1%。

表3.4课余生活评价 整体样本非寄宿生寄宿生 比较丰富36.2% 34.7% 38.5% 还可以46.7% 47.9% 44.9%

不太丰富10.2% 10.2% 10.1% 比较单调 6.9% 7.2% 6.4%

同时,本研究还将寄宿生与非寄宿生的课外生活感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图3.5所示。尽管在对学校课余生活的较好评价方面(“比较丰富”)非寄宿生略低于寄宿生,而在较差评价(“比较单调”)方面非寄宿生略高于寄宿生,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没有通过统计检验(卡方检验显著性0.583,大于0.05,说明差异不显著)。因此,无论是寄宿生还是非寄宿生,对于课外生活的评价都是基本相同的。

图3.5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对比分析 3.2.3 农村学生校园人际关系堪忧

本研究从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校园人际关系,结果如表3.5所示。整体来看,同学关系中认为“非常好”学生比例最多,达到68.2%,而在师生关系中有58.5%的学生认为自己和老师的关系“一般”。

表3.5学生校园人际关系分析 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整体非寄宿生寄宿生整体非寄宿生寄宿生非常好68.2% 70.8% 64.3% 27.7% 28.1% 27.0%

一般23.0% 22.0% 24.5% 58.5% 60.2% 56.1%

不太好 6.2% 5.4% 7.3% 11.1% 9.4% 13.6%

很糟糕 2.6% 1.8% 3.9% 2.7% 2.3% 3.3% 同时,本研究还对比了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在校园人际关系上的差异,结果如图3.6和3.7所示。通过观察图3.6可知,在同学关系上非寄宿生感觉“非常好”的比例要高于寄宿生,而寄宿生在感觉“不太好”和“很糟糕”的比例上要多于非寄宿生。并且,这种差异的显著性通过了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显著性0.015,小于0.05,说明差异是显著的)。因此,可以看出寄宿生比起非寄宿生来说在同学关系上处于显著的不利地位。通过观察图3.7可知,在师生关系上寄宿生感觉“不太好”和“很糟糕”的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但是这一差异并不显著(卡方检验显著性0.083,大于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图3.6对比分析(同学关系)图3.7对比分析(师生关系) 3.3教师生存状态

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分析,我们主要从工作强度、身心健康、经济状况、专业发展、职业认同和社会地位等6个维度展开。

3.3.1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 (1)工作时间长

受访教师中最早5:30上班,最晚22:30下班,每天工作时间最长为16小时50分钟,平均工作时间9小时34分,较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长一个半小时。绝大多数学校实行五天工作制,只有3所学校每周工作6天,2所学校每周工作7天,共计占总数的1.1%。

(2)授课数量多

不仅在工作时间上农村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同时在授课年级和授课科目上农村教师

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被调研的老师平均每人教1.67个年级,2.51门课。由于不同年级的授课内容不同,这意味着教师要同时教授1.67*2.51=4.19本教材,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备课。

表3.6教师授课情况分析

教师教授的科目数,在村小/教学点和中心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如表3.7和图3.8所示。

村小/教学点的师资力量更为紧缺,因此要求教师更为“多面”。在中心校,60.8%的教师可以只教一门课,在教学点这一比例仅为25.3%;而教3门及以上科目的老师,在中心校只有

11.2%,在教学点却高达46.7%。

表3.7村小/教学点与中心校教师工作压力对比分析

授课数量(门)0 1 2 3 4 5 6 7 8 村小/教学点 1.1% 25.3% 26.7% 14.4% 12.3% 6.7% 9.8% 2.1% 1.4% 中心校 2.1% 60.8% 25.9% 4.2% 2.8% 0.7% 1.4% 0.0% 2.1%

图3.8村小/教学点与中心校教师工作压力对比分析 (3)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大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教师表示“经济压力”仍是他们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其次为“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以及“绩效考核”与“学生不好管”带来的压力。而“同事难相处”以及“与周围环境不适应”,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构成压力。

表3.8受访教师的主要压力来源

压力很小压力较小一般压力较大压力很大工作强度大 8.1% 7.9% 17.6% 35.4% 30.9% 时间长

学生不好管20.5% 20.3% 28.4% 21.7% 9.0% 同事难相处74.9% 20.0% 4.1% 0.7% 0.2% 与周围环境

66.7% 18.2% 11.2% 2.5% 1.4% 不适应

绩效考核的

15.4% 16.1% 25.1% 28.7% 14.7% 压力

经济压力8.8% 7.4% 12.2% 32.1% 39.5%

在村小/教学点与中心校之间存在统计差异的压力来源有:(1)学生不好管。中心校有31.2%的老师认为学生不好管带来的压力很小或较小,而村小/教学点认为这方面压力很小的教师比例则达到了46.1%,这可能是由于村小仍然嵌入在熟人社会中,教师对学生更为了解,且可采用的方法也较为简单。(2)与周围环境不适应。中心校认为这方面压力很小或较小的教师比例为74.7%,而村小/教学点的比例则达到90.3%,村小所处的村庄环境相对教学点而言仍更为简单。

在区域之间存在统计差距的压力来源是:绩效考核的压力。东部地区教师中有66.6%的教师认为绩效考核所带来的压力很小或较小,而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则分别只有15.4%和37.4%。相应地,中部地区教师认为绩效考核带来的压力较大或很大的比例为64.6%,而西部和东部的比例则只有33.4%和33.3%。

3.3.2 身心健康

(1)农村教师体检频率较低,村小/教学点教师的体检不被关注 半数左右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在一年内进行过体检,但同时也有28.9%的教师超过五年没有进行过体检,这为疾病潜伏埋下了隐患。如表3.9和图3.9所示,东、中、西部地区的教师体检情况并无

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受访教师在一年内进行过体检的比例略高,而西部地区五年内没有进行过体检的受访教师比例更高。

表3.9农村教师体检情况对比分析

一年以内三年以内五年以内五年以上东部地区69.6% 4.3% 0 26.1%

中部地区54.4% 29.4% 0 16.2% 西部地区46% 11.7% 6.9% 35.4%

中心校75.3% 7.5% 2.1% 15.1% 村小/教学点36.7% 21.7% 5.6% 36%

图3.9东中西部地区受访教师体检频率对比

如图3.10所示,通过进一步分析村小/教学点和中心校教师的体检频率可以发现,在一

年内进行过体检的教师主要来自中心校。相应地,村小/教学点的教师则占了五年内没有进

行过体检的教师的绝大部分。在同一个地区,村小/教学点的教师工作强度更大,但对他们

身体状况的关注却更少。

图3.10村小/教学点-中心校教师体检频率对比 (2)农村教师患有颈椎病和腰疼痛比例偏高

如表3.10所示,受访教师中出现的最普遍的疾病是颈椎病和腰背痛,分别占到了46.0%和43.5%。这与教师经常从事的教学、备课等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3.10受访教师疾病分布情况 疾病名称发生比例 颈椎病46.0% 腰背痛43.5% 关节炎22.7% 呼吸系统疾病22.0% 消化系统疾病16.0% 心脑血管疾病14.8%

同时,本研究还对患病教师所在的学校和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图3.10和图3.11所示。颈椎病和腰背痛这两种疾病在村小/教学点-中心校,以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还有明显差异。中心校患有颈椎病和腰背痛的教师比例明显高于村小/教学点;东部地区患有颈椎病和腰背痛的教师比例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尤其是颈椎病,患病教师比例高达95.8%。

图3.10分学校类型对比图3.11分地区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村小/教学点的工作强度比中心校更大,西部地区的教学条件也比东部地区更为艰苦,但教师患有颈椎病、腰背痛等不适的比例反而更低。

(3)教师能都享受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备

受访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基本都参加了医疗保险,说明新农合等一系列推进农村医疗保障机制建立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另外三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则参加比例不高,这一方面是受到户口的影响,例如农村户口居民不能参加工伤保险;同时也与这三类险种在偏远地区普及度不高有关,有相当部分的受访教师表示不清楚是否参加了相应的保险;还可能受到贫困地区经济状况的影响,学校无力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表3.11受访教师社会保险参保情况 是否不清楚

养老保险65.1% 21.6% 13.3% 医疗保险94.9% 3.3% 1.8% 失业保险62.8% 23.8% 13.4% 工伤保险52.9% 27.9% 19.1%

生育险34.1% 38.8% 27.1%

如图3.12和3.13所示,从地域上看,西部地区受访教师参险比例最高,而中部西区则参险比例最低;从学校性质来看,教学点的教师参险比例低于中心校教师。

图3.12东中西部受访教师参险比例对比

图3.13村小/教学点-中心校教师参险比例对比 (4)教师生活满意度中等偏上

总体来说,受访教师对于自己生活的满意度评价比较高,但是村小/教学点教师对自己生活的不满意情况高于中心校教师,如表3.12所示。

表3.12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 比例

非常满意 6.1% 比较满意36.1% 一般35.2% 比较不满意21.7%

非常不满意0.9%

如图3.14所示,中心校的教师倾向于认为目前的生活状况一般,村小/教学点教师对目前生活不满意的比例高于中心校的教师,同时表示对目前生活非常满意的比例也较中心校为高,但这两个群体的态度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差异。如图3.15所示,东中西部受访教师生活满意度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教师生活满意度最高,而东部地区教师生活满意度最低。这可能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于是在整体经济发达区域,贫困地区教师感受到的相对剥夺感就越强。

图3.14村小/教学点-中心校教师图3.15东中西部地区教师 生活满意度对比生活满意度对比 3.3.3经济状况

(1)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整体低于当地公务员

受访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的平均年收入为30300元,其中东部地区平均收入28800元,中部地区平均收入25000元,西部地区平均收入33300元;中心校教师平均收入33200元,村小/教学点教师平均收入28900元。

在地区差异上,整体经济水平更好的东部,贫困地区教师平均收入反而低于整体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可见东部的贫困地区在整体

发展的环境中被遗忘,而遭受着更大的不平等。村小/教学点由于教育环境本身即相对中心校薄弱,因此教师收入自然也不及中心校。

虽然国家有政策要求教师收入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但仍有73.5%的受访教师表示,他们的收入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如图3.13所示)。事实上,以平均工资计算,受访教师的月平均工资约为2500元左右,与地方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相当。但除了实际领到的工资外,公务员所能享受的各项福利都是教师所没有的,这也是造成教师认为收入不及公务员的原因之一。

表3.13与当地公务员收入对比 与公务员相比 的工资水平 百分比 高 5.6% 低73.5% 差不多13.7% 不清楚7.2%

除了正常的工资外,只有少数受访教师还有其他收入来源。44人靠务农,平均年额外收入2622.48元;6人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平均月收入1661.67元;4人平时在乡镇、县城做买卖、打零工,平均

月收入1037.50元;另有1人为学生有偿补课,月收入500元。可见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工资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2)农村教师月支出主要集中在生活、子女和父母

如图3.14所示,大部分教师的生活费是其每月的主要开销,平均月支出922.47元;此外,251人需负担子女教育,218人需赡养父母,分别平均需支出794.10元和439.50元;201人有人情往来需要,每月支出约510.35元;153人每月医疗约支出251.86元;137人需负担住房开支,每月约1106元;120人有文化娱乐开支,每月约151.83元。可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每月需支出的项目较多,且数额不低,相较于他们的月工资收入,每月能有的节余也较少。

表3.14教师主要支出 有此开销人数 (人)平均值(元)

住房137 1106.34 生活368 922.47 子女251 794.1 父母218 439.5 人情201 510.35 医疗153 251.86 文娱120 151.83

(3)绩效工资实施力度较到位

在本次调研中,451名受访教师中有404人领到了绩效工资,占总数的89.4%。如表3.15所示,实行绩效工资后,64.4%的受访者表示收入增加了,绩效工资为他们带来了实际收益;

34.6%的受访者表示收入无明显变化;只有4人表示实行绩效工资后,收入反而减少了,占总数的1%。

表3.15实行绩效工资前后收入变化 百分比 增加了64.4% 减少了 1.0% 无明显变化34.6%

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绩效工资组成不同,考核内容涉及班级管理、学生成绩、家长评价、德育成果、考勤、工作量、发表论文等,而其中又以学生成绩为最主要因素,几乎所有受访教师都有提及。

3.3.4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又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它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生存状态等的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中,用可获取的专业资源、可获得的培训机会以及教师空余时间的利用等指标来度量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及中心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并对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村小、中心校之间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

(1)教师使用网络获取最新教学资源的机会仍然比较少

网络、交流/培训和教参/杂志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资源,因此本研究对贫困地区教师使用上述资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图3.16教育资源获得情况分析

如图3.16所示,在培训、交流,教参、杂志和上网三种可获取专业资源的渠道中,培

训、交流是提及率最高的,有97.78%的被调研教师表示曾经通过此种方式获得过有效的专

业资源;而网络资源的获得是提及率最低的,有58.09%的被调研教师表示自己曾经使用网

络查找专业资源或教学资料。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说明了教师专业培训、交流等教师培训

机制在大部分贫困地区落到了实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我国的农村贫困地区科技尚不发

达,教师使用网络获取最新教学资源的机会仍然比较少,远程教育网络的覆盖力度尚显薄弱,

教育资源在优质校和薄弱校之间的共享程度仍有待提高。 (2)教师培训的适切性有待加强

在被调研的教师中,有92.5%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因此,调研人员又针对接受培训教师的选择标准进行了调研,结果如图3.17所示。

图3.17培训教师的选择

在被调研教师中,有31.71%的人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是按照顺序让教师轮流去参加培

训;有26.16%的人认为学校没有什么标准用来选择接受培训的教师,似乎是“所有人都可

以参加”;而有14.41%和24.83%的人认为,自己学校选择的是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去接受专

业的培训。研究者认为,“依次轮流”和“无需标准,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的培训”的方式在

分享有限的教师培训资源上看似公平,但是却极其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教师培训的效率和效

果。在偏远贫困的农村学校,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也是维持农村

教育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应将优质的培训资源有针对性的向这部分人群

倾斜。

如图3.18和3.19所示,在接受过培训的教师中有73%的人认为专业培训对自己的帮助

很大,24%的人认为培训的作用一般,仅3%的人认为培训对自己完全没有帮助。在对教师培

训意愿的调查方面,有83%的人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培训,有11%表示愿意接受与教学相关

的培训,共有6%的人表示不愿意参加培训。可见,农村教师对教育培训的渴求度还是很高

的。

图3.18培训的作用图3.19培训的意愿 (3)教师空余时间的仍忙于工作和学习

由图3.20可知,在被调研的教师中将空闲时间用于备课、看书等等工作学习相关事情的人数比例为35.03%和35.25%;其次,看电视、上网、打牌等休闲娱乐活动的人数比例为33.92%;从事运动、健身等活动的人数比例较少,仅为13.75%;而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兼职工作的人数比例最少仅为2.22%。

图3.20教师空闲时间使用情况分布

同时,课题组还对填写问卷的95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便更加清楚的了解他们空闲时间的使用情况。在这些教师中有42.1%的人将空闲时间用于学校建设、辅导学生等工作;有36.8%的人用于干农活;13.7%的人用于照顾孩子、老人、以及做家务;仅有7.4%的人将空闲时间用于垂钓、旅行、看电影等身心休闲活动。可见,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和生活压力均比较大,在工作方面除正常的教学、辅导工作外还要分出较大的精力进行学校建设和维护的工作;在生活上,仍有较大比例的教师要操持农活和家务。这些方面的压力一旦消耗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无疑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

(4)中西部地区的村小/教学点在获取教学资源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由图3.21可知,在网络资源和培训、交流方面,东部地区的比例都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西部地区在获得上述两种教育资源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但是在通过教参、杂志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方面,西部地区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获得仍然停留在一些静态的、更新和传播速度比较慢的传统媒介上。

图3.21教学资源获得情况的对比分析(分地区)

如图3.22所示,分学校类型的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村小或教学点能够获得的比例都少于中心校,尤其是在网络资源的获得方面。可见,即便是在教育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薄弱学校中,资源享有的情况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在那些地处偏远、规模很小的学校中教师机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着实令人堪忧。

图3.22教学资源获得情况的对比分析(分学校类型) 3.3.5职业认同和社会地位

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所谓教师的职业认同就是指从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认同感和肯定性评价。所谓社会地位在这里是指职业的社会地位,是指人们从事的某种职业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等方面的总体状况。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也是由教师的收入、声望等因素决定的,是一种主观的认识态度,反映了教师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或时期内的职业价值观。

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都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既有宏观的国家政策层面的因素,也有中观的学校组织文化层面的因素以及微观教师个体层面的因素。在本研究中侧重从微观的教师个体层面上衡量教师的职业认同和社会地位,具体选择的指标有周围人从事教师行业的意愿、重新选择教师行业的意愿以及对子女从事教师行业的意愿等。同时,教师这一身份是否会对教师产生日常生活层面上的影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情况

和对自身社会地位的判断。因此,本研究还分析了农村教师在择偶方面的难易程度,以判断在婚姻问题上教师这一职业是否会对从业者本身产生有利或者不理的影响。

(1)超1/3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对象被问及“您周围的年轻人愿意当老师吗?”用以判断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对周围人在自身职业上的认知,分析结果如图3.23所示。

图3.23周围人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

通过分析可知,被调研的教师认为自己周围的能够“立志从教”的约为33%,周围的人中将教师作为“备选职业”的人为27%,觉得周围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当老师”的比例最多为37%,另外还有3%的人不清楚自己周围人的想法。可见,在教师行业中,教师对自己职

业身份的认同程度并不高,当老师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一种无奈之选。

(2)教师自身职业认同感较强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对象还被问及“如果给您重新选择的机会,您是否还会选择当老师?”分析结果如图3.24所示。

图3.24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对自己/子女)

在这一问题上,有68%的人表示还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有15%的人表示不会再选择做老师,还有17%的人表示说不准。可见,真正步入教师行业的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是比较强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跟教师这一职业的能够获得的非货币收益和职业崇高感相关。在问及是否希望自己子女从事教师职业,有40%的人表示愿意自己的子女继续从事教师的职业,24%的人表示不愿意子女从事教师的行业,另有超过35%的人表示会遵从子女的意愿或者无所谓。可见,尽管在偏远薄弱的学校中工作,这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还是比较强的,并且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够进入到自己工作的行业和领域。

(3)农村教师择偶困难,且男教师难于女教师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对“教师职业对自身生活的影响”的看法,本次调研有意问及了在职教师择偶难易程度的问题,分析结果如图3.25所示。

图3.25择偶难问题分析

在被调研教师中,有35%的人认为无论男教师还是女教师,解决择偶问题都比较难;有24%的人认为男老师择偶比较困难;有6%的人认为女教师择偶困难比较大;还有28%和7%人觉得都不难或者不清楚。可见,对自身择偶问题持乐观态度的教师比例比较少,尤其是

在男教师中其择偶的困难程度明显超过女性。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很大程度是由于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比较低,以男教师为例,若其经济能力有限,其未来在家庭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压力会比较大,因此在婚姻市场中处理不利的地位。

4.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问题与需求

从以上对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描述与分析,可以看出,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生存状态比较恶劣,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等。为改变这种处境,就需要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诉求,进行需求分析,结合实际,进而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4.1 农村学校问题及需求

4.1.1寄宿制学校的寄宿条件需要完善

在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一般就是以乡中心学校为依托,乡中心学校的教师数量多,教学设备比较齐全,但是这类寄宿学校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基本的寄宿条件尚不能满足,比如没有食堂,学生的生活补贴少,更不用说提供营养餐的问题了。很多寄宿制学校,没有像样的宿舍,住宿条件极其简陋,许多项目学校反映宿舍没有公共厕所,学生年纪小,晚上去上厕所都是一个问题。学校没有食堂,学生自行解决吃喝问题,有的是从家里带来的“囤积粮”,有的是在学校外面的小吃部或街边摊随便买点。且不说学生能否吃好吃饱的问题,食物的健康问题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这样,寄宿制学校就真的变成了只管

“寄宿”的学校了。因此,寄宿制学校的寄宿条件需要得到改善,不说娱乐生活上设施条件的改善,至少基本的食堂、公共厕所等这类基本的寄宿条件需要具备,并且要不断地完善。

4.1.2寄宿制学校亟需专门的寄宿管理人员

根据对项目校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寄宿学校基本上没有专门的寄宿管理人员,一般为现有教师兼任。这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任课教师每天工作繁忙,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生活诉求,更无心认真处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学校需要有更多的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来管理学生的住宿问题。一方面,这些管理人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住宿管理问题上,有利于消除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时,责任到人。另一方面,留守儿童

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去和这些儿童谈心、聊天,对他们的心理和生活问题上给予一些指导,同时也减少了宿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4.2 农村学生问题及需求

4.2.1 农村学校住宿生的人际关系亟待改善

调查发现,在农村学生的同学关系方面,走读生的同学关系感受“比较开心”优于住宿生,住宿生“关系一般”和“不太好”方面优于走读生。在师生关系方面,72.3%的学生认为与老师的关系不是很好。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学生尤其是农村住宿生的人际关系亟待改善。之

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农村住宿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这一群体存在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具体表现为:缺乏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隔代抚养,老人力不从心;学校难以和家长沟通,出现了严重的教育脱节现象等。而留守儿童在贫困地区的比例较高,留守儿童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难点所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和结果,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带来的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的形成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着力分析研究。

4.2.2 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 厌学现象,是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懈怠的情绪和冷淡、漠视的态度等精神障碍,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一个从轻到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学生的厌学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就会导致日后辍学甚至引发其他一系列问题行为。然而,项目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不爱做作业,对自己没有信心,在学校混日子,学习时间也少,回家后家长基本上就不管,也就课堂上的45分钟学习时间。因此,现在农村教育方面,最大的问题还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厌学学生的比例比较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活动贫乏,只强调单一的学习,使得学习比较压抑,缺乏学习的动机。面对这种问题,学生更希望教师能够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不要因为优质生源的流失,便对他们“破罐破摔”;希望学校能丰富校园活动,满足学生课余活动的需求。这些需求,都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细致地

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因此,学校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厌学情绪,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对其进行正确地引导。

4.2.3农村学生缺乏成长需要的多元教育资源

目前,大部分城市学校的物质设备、实验条件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如城市中小学普及电脑、开设网络课程。而农村学校教师的办公条件简陋,教室设施缺乏,教师和学生宿舍简陋,师生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对于年轻教师的住宿问题,所调查的项目校中,虽然很多学校称会为教师提供住宿,但是办公室就是他们的宿舍。办公室承担着住宿与办公一体的职能。教师的状态是早上醒来便办公,晚上下班便休息。很多学校虽然已经有了电脑、多媒体等设施,但是数量很少,很多学校,至今还没有网络接入,这样学生从小便无法接受系统的计算机培训,更无法享受先进的教学设施。同时,学校供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图书也非常有限,音乐、体育、美术等其他多元智能相关的课程及其他活动也十分缺乏,而农村学校这些课程的具体实施往往是低于国家要求的节数的。其实,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学生的阅读量少,学生掌握课外知识少,图书、网络方面接触有限,这样造成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比较大的困难。在调查中,许多教师反映能够比较方便地得到教学相关的参考书,但是资料并不全面,也只限于与学科相关的几本参考书,涉及面非常狭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学校在多元教育资源提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

4.3 农村教师问题及需求

4.3.1 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及绩效奖励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调查中,发现贫困地区教师基本上都能得到绩效工资。其工资构成基本上是70%基本工资和30%的绩效奖励,而绩效奖励则主要根据德、勤、能、美的标准进行考核与评价。然而,很多教师并不在乎绩效奖励。在调查中,很多教师提到,每年年底或者季度末教师都有绩效工资,而且教师之间工资差别并不大,数量也不多。这样就造成,绩效奖励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没有起到对教师激励、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作用。同时,教师数量少,教师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低,随着物价的上升,教师生活质量下降,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优秀教师调入城里学校或辞职考公务员等,造成农村学校优秀人才严重流失,教育质量难以提升。在本调查中,对330所农村贫困学校教师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工资水平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水平,90%以上的教师在“改善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生活状况的建议”中提到要提高教师收入,使教师投入与收获成正比。

4.3.2 农村教师工作强度大,亟需引入年轻师资和小科师资 村小/教学点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难以吸引到优秀教师,教师的

短缺、老化,难以补充成为突出问题。相当一部分学校是“一师一校”,人数稍多的小规模学校,教师也不过5~6名。教师工作量较大,身兼数任,有的包班,有的代好几门课,还需要承担许多后勤工作,负担非常大。中心校的情况虽然能略好,但依然存在教师老龄化的情况。在本调查中,当问及“您校教师单身的有几位”“您校女教师有生育险吗”等问题的时候,多数教师提到,我们学校教师都是四十岁、五十

岁了,不存在这种问题。可见,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他们几十年守在学校中,已经缺乏活力与激情,且长期承受繁重的教学负担,积极性不高,亟需大量年轻师资的加入,调动活力和积极性。

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结构性缺编严重,小科师资不足,普遍存在“教非所学”,造成学生的学科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教师的数量一般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置的,2001 年《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规定,小学城市、县镇和农村分别为1∶19、1∶21 和1∶23。但是,从教学实践看,教师的绝大多数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小规模学校一般每个年级都是单班,而且班额较小。如果小学班额在23 人以上,按规定每班才能分配一个教师;如果小学班额在23 人以下,甚至更少时,往往多个班级才能分配一个教师,而要想开齐课程,无论班级多小,理论上都需要相同的教学量。因此,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不适合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但从农村小规模学校实际教学需要看,还显得不足。许多教师都是“身兼数职”,尤其是一些小科课程大多是由非专业教师担任。这必然会导致农村地区的儿童只能长期由专业知识较少或根本就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授课,同时也会因为多数教师“身兼数职”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进行学科知识的研究,影响教学质量。

4.3.3 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与娱乐生活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在本调查中,当问及“您是否有以下不适或疾病:腰背痛,颈椎病,呼吸系统疾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时,多数农村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痛,其中,腰背痛和颈椎病高居榜首。问题中

所列的几种疾病都是属于教师的职业病。在贫困地区,师资缺乏、教学实施落后、办公条件差等问题使得教师开展教学变得非常不易,他们在工资收入缺乏的情况下,需要承担繁重的备课、讲课、家务、农活等任务,其社会压力可想而知。而由此造成的身心健康问题也应该引起关注,进行定时的体检,预防或避免重大疾病的出现。同时,在调查中,问及对提高教师生存状况的建议时,许多教师提出应该丰富农村教师的娱乐生活,提供娱乐设施和场所。在空闲时间,他们大多是看电视、备课、做家务等,娱乐生活极度匮乏,使得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缺乏释放与解压的途径。

4.3.4 农村教师培训需增强适切性

从调查中发现,在一所学校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仅仅占到全体教师比例的60%,中心校的情况会略好,村小教学点比例甚至更低。而对于通过特岗考试或支援计划来的教师也被认为“水平不够”,究其原因是缺乏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学校期间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培训,很多都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而来,教学效能感低,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亟待提升。可见,教师培训对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极其重要。

然而,对于村小/教学点来讲,对外交流与合作是一项成本不低的活动。村级小学和教学点的经费一般是由其所属学区的乡镇中心小学负责接收和划拨,乡镇中心小学也是根据当年学区内的学生人数得到相应的拨款。因为学校经费总量不足,为了能够确保基本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只好放弃对外交流的机会,结果就会失去给教师提供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平台,导致对外交流“绝对贫穷”。而校际交流与

合作的效果与期望往往有较大差距,因为来自农村小规模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会因为他们相似的专业成长背景,在专业能力方面表现出相近的“共同贫穷”状态,这不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本调查中,多数教师所在的学校有教师培训交流活动,但是培训的对象基本上是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而且培训时间短,培训质量遭受普遍的质疑。但是在问及“您还愿意参加这种培训活动吗?”,绝大多数教师表示非常愿意参加这种培训活动。可见,农村教师有提升自己专业发展的强烈的动机,而学校是否能够安排相应的培训活动,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5.改善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途径及建议 5.1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政策设计与财政投入力度

第一,建议加强制度设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从以上需求分析可知,经费问题仍然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最大障碍。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要从制度上明晰各级政府在教育上的财政投入责任,以防止随着中央财政教育投入的增加而出现地方财政减少投入的“挤出效应”。要将实现教育投入目标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纳入到干部考核中,实施有效问责和监管。

第二,建议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公用经费。公用经费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非寄宿制学校成本基础之上的,确定之初并没有更多地考虑到寄宿制学校成本结构的特殊性。因此,在现有

标准下,没有寄宿学生或是很少有寄宿生的学校基本上可以维持正常开支,而存在寄宿生且寄宿生人数偏多的学校,现有拨付标准显然难以保障正常运转。根据部分学校的经验数据,管理一名寄宿生所耗费的公用经费相当于1.5名非寄宿生,同时,学校寄宿生比例也是影响生均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核算必须区分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在达到一定寄宿率(假定为50%)以上的学校之间,按1:1.5的比例拨付寄宿生与非寄宿制生公用经费;对于低于一定寄宿率(如50%)的学校,寄宿生虽然很少,但是满足寄宿条件的基本设施和人员配备并不会成比例地减少,因此应当依据补偿原则,适当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比例。由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方县级财政实际难以支撑新增公用经费,应考虑由中央财政以扶持的方式通过转移支付实现。

第三,建议政府解决非教学服务人员编制,减轻教学人员工作负担。学生就餐、就寝管理原本并不属于教学任务之列,特别是对于低龄寄宿学生来说,食宿管理难度更大,一个优秀的教师并不一定能照顾好学生的食宿,如果将这些任务强加给专任教师,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从长远计,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专业人员,其地位应等同于学校专任教师,政府要安排正式编制,工资由财政提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食宿与教学这两大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减轻专任教师负担,又能使学生感受家的温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愉快成长的目的。

第四,建议学校强化规范制度,加强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就校内而言,安全管理主要

涉及食品安全隐患、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火灾隐患、学生伤害事故以及财产安全等,这些事故的可能性因为人员聚居而增大,学校必须具备事前安全防范措施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从校外环境来看,安全隐患主要涉及往返学校的交通安全和学校周围社会环境对学生安全形成的压力。为了减小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一方面要求学校内部加强日常管理,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力量对寄宿制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5.2 围绕学生成长需求,重新建构农村学生的完整生活

第一,建议学校重视学生宿舍管理和养成教育,着力打造学生宿舍文化。与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寄宿制学校承担了学生生活与业余活动安排的任务,教学人员编制可以适当放宽,着力增加生活教师,确保寄宿生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保障寄宿生生活的完整性。生活教师的工作应该以宿舍为载体,以学生的食宿管理和业余活动安排为主要内容,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通过日常行为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通过业余

活动的开展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寄宿生综合素质。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增人员配备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以宿舍为中心配备生活教师及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宿舍的育人功能;二是坚持学习与娱乐有机结合,保证寄宿生生活的完整性。

第二,建议学校合理分配学习和课余活动时间,保持寄宿生生活的完整性。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学校相比,不但要承担普通学校教育的功能,而且还要承担一部分家庭教育、家庭生活以及一部分社会娱乐功能。寄宿制学校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已经不能再按照非寄宿学校

的教育模式进行管理,而应该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整体改革。因此,要真正做到合理分配学习和课余活动时间,必须在改变应试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加大对学生课余活动设施的投入,并加强教师的指导,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课余活动内容,从生活类活动、益智类活动、科普类活动、健体类活动、艺术类活动、兴趣类活动等方面选取合适题材,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个性特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安排自己喜欢的活动,不同年龄的学生可以安排时间不等的自由活动,以便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放松自己的心情。

5.3 立足“底部攻坚”,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

农村教师是提高农村贫苦地区教育质量的关键。2012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确立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要求各地下大力气补齐“短板”,立足“底部攻坚”,将农村村小、教学点的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政策突破的重点和项目指向的重点。

第一,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解决农村教师的编制问题。如果待遇和地位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解决的话,其他很多办法都只能够是治标之举。教师的工资应该不低于或者略高于公务员的平均水平。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编制缺乏的现实,在宏观政策上,需要修改国家编办的师生比的编制标准,考虑到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特殊性,可以根据一个学校的班级数量、不同班级的课程门数、教师的课时上限等,制订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编制底线,保证基本的师资需求。在现实条件下,可以学习借鉴有关地方实施的“联校走教”的模式。由中心学校统

筹安排,对音、体、美等小科和新开计算机、外语学科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安排中心学校的教师到村小或教学点开展“走教”,学校可以给小科和新开学科教师配置一定的交通工具,发放一定的交通补贴和提供一定的住宿条件,保证小科和新科的教师能够专业对口,同时减少其他科教师的教授科目数量,让农村小规模教师都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集中地投入到所主教的科目,深入钻研,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条件。

第二,要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充分发挥“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教师统筹配置的政策优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打破了教师管理和配置上的条块分割,可以有效地发挥师资管理配置的优势,统筹协调解决好农村教师的补充任用问题。要鼓励地方政府,大胆探索“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新机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师范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任教。同时,提高农村教师岗位的专门奖励,加快农村教师职称晋升的速度,保障农村教师的住房条件,探索建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项支持基金,激励和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得下、用得住。

第三,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探索多样化、适切性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持续的在职教育应以教师质量提升为主线。建议在“国培”计划中单列一定指标用于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大对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由于小规模学校学生数较少,公用经费的总体数量并不多,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规定,农村中小学每年要拿出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这显然不足以满足小规模学校教师参与培训的需求。省级或县级教育

行政部门应该为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提供专项的培训基金,使之与大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标准相一致。在培训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实施的设计方面必须考虑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工作与教学的实际需求,能够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量体裁衣”、“量身定做”,如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与实施、小规模学校教师复式教学的能力培训、“全科教师”的培训等。

第四,开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自主学习提升提供资源平台。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都实施了远程教育工程,我们应利用此工程,开发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从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两个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专门设计为教师教学服务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从而增强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都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5.4 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对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和促进作用

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向“上好学”发展,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是在较低的起点上和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的,存在着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城镇化背景下,这一领域的改革显得格外迫切。盲目“撤点并校”带来的学生上学远、上学难问题,寄宿制学校的问题,“大班额”的问题,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农村经费保障机制的问题等,仍困扰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解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公益组织投身教育事业,是政府大力倡导的公共服务行为的结果,也是公益组织内在的要求。公益组织所做的教育援助,很大程度是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有效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促进了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问题解决和质量改善。

目前,我国的社会公益组织在教育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服务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助学、支教、教师专业发展、留守儿童关爱、流动儿童社会融合、儿童早期教育与成长、多元教育资源提供、阅读、职业教育和研究倡导等十大类。总体来说,助学、支教等是传统的教育服务,从事和参与的教育公益组织也比较多;留守儿童关爱和流动儿童社会融入方面,政府做的比较多;阅读方面也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服务项目,很多教育公益组织都在参与;职业教育和研究倡导方面,参与和从事的教育公益组织比较少;教师专业发展、多元教育资源提供、儿童早期教育与成长等,是目前教育公益组织参与比较少的,也是未来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些方面,教育公益组织大有可为的空间。这十类的教育公益组织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以及教育理念方面,给予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以一定的帮扶和改善;另一方面也建议这十类教育公益组织加强联系和沟通,共同携手致力于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问题的改善。以下

资料为赠送资料:

《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

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

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 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 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 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 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 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 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 (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

(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 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

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 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

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

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

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 齐:主动关好。

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 主持人:可以。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

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 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

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 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

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

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 答:有。

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 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

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 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

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 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 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 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6.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

《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

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

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 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 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 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 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 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 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 (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

(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 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

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 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

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

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

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 齐:主动关好。

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 主持人:可以。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

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 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

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 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

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 答:有。

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 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

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 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

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 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 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