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氮的循环检测题
1.(高考组合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2012·重庆高考卷) ( ) (2)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2012·福建高考卷) ( ) (3)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CO+NOC+NO2(2012·重庆高考卷)( ) (4)NO-
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NO2+H2O===2NO3+NO↑+2H
+
( )
(5)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说明浓氨水呈碱性(安徽高考)( ) (6)无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结论是原溶液中无NH+
4(2011·天津高考卷) ( ) (7)将足量CO+
+
+
-
2通入溶液中,H、NH4、Al3、SO24能大量共存(2011·
大纲全国高考卷) ( ) (8)NH-
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
===CO2-
3+H2O(2012·
全国高考卷) ( )
(9)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2010·山东高考卷) ( ) (10)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
还原成Cu(2010·全国高考卷) ( ) (11)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是因为发生反应:
3Fe+8H+
+2NO-
+
3===3Fe2+2NO↑+4H2O(2010·北京高考卷) ( )
(12)NO2通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2010·上海高考卷 ( ) 2.已知NH3难溶于CCl4,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 ( )
3.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 ) A.SO2
B.Cl-
C.Fe3+
D.NO-
3
4.(双选)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将铜片投入到装有少量稀硝酸的试管中,试管口产生红棕色气体 B.将铁片投入到冷的浓硝酸中, 铁片不溶解, 说明未发生任何反应
C.充满NO2和Br2的两支试管分别倒立水槽中,试管内气体的颜色均逐渐变浅且得到无色溶液 D.打开盛浓硝酸的瓶盖,有白雾出现
5.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
试管中盛装的不可能是 ( ) A. N2与NO2的混和气体 B. O2与NO2的混和气体
C. NO与NO2的混和气体 D. NO2一种气体
6.有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 mL,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 mol/L,含有硝酸的浓度为 1 mol/L,现向其中加入0.96 g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
A.89.6 mL B.112 mL C.168 mL D.224 mL
7.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 L,NO2的体积为 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mlamol.L-1
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写表达式)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 ,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_____g。
8完成下列各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思考分析有关问题。
(1)Fe+ H2SO4 Fe+ HNO3(稀) (2)CuO+ HNO3(稀) FeO+ HNO3(稀) (3)CaCO3+ HNO3(稀) CaSO3+ HNO3(稀) (4)Fe(OH)3+ HNO3(稀) Fe(OH)2+ HNO3(稀) 问题1:上述每组反应中酸表现的性质相同吗?分析说明。
问题2:(1)中金属换为Cu时会怎样?
(2)现有过量的铜粉与含6molHNO3的稀硝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是 ,其中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是 ,在反应后的体系中再加入少量的硫酸,体系中铜的质量 (填增加、不变、减少),原因是(若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不反应用文字说明)
(3)若将12.8g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完全消耗,共产生气体5.6L(标准状况),则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其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9.(2011山东高考28(1))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利用反应6NO 催化剂 2+ 8NH3
加热 7N2+12 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1
下是 L。
10.请分析回答某同学在探究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实验中发生的有关问题。
I.探究上述四种酸与铜反应的还原产物的性质
先将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X持续通入右下图装置中,一段时间后再将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Y也持续通入该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包括(可选多项,但多选倒扣分,下同)
A.通入X气体后产生白色沉淀 B.通入X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通入Y气体后开始沉淀 D.通入Y气体后沉淀溶解 E.通入Y气体后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A.HNO3的酸性比H2SO4强 B.盐酸的酸性比H2SO3强 C.BaSO3能溶于盐酸 D.HNO3能氧化H2SO3(或SO2) E.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溶液
II.右图是甲、乙两位同学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的实验 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实验装置甲烧瓶内有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 (写化学方程式): 。
(3)若用实验装置乙进行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4)当反应结束后若铜有剩余,若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内再加入稀硫酸,又可继续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此时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
11.(2009·北京理综,2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
-1
稀硝酸、蒸
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12.(实验题)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__________ (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__(选填“a”或“b”),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防止污染环境,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3.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 (2)在NH4Cl稀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 (3)在浓NH4Cl溶液中加浓NaOH。 14.向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现象是 ,离子方
程式为
15.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气球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第二讲 氮的循环
例题1 18:7或者43:7 2 A
2
3 (1)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2)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 (3)H+
-
2SO4提供H,NO3继续与Cu发生反应:3Cu+8H+
+2NO-
3 ===3Cu2+
+2NO↑+4H2O (4)0.65 mol
4.(1) ① B ②不一定
(2) ① D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锥形瓶中的压强变大
②A 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酒精挥发加快,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③减小 增大 (3) 图乙
思考题5 ( 1 ) 错 (2) 对(3) 对(4)错 检测题答案。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B 3 D 4 A D 5 A 6 D
7(1)5.824 5.376 (2)(0.001av+0.5)/0.14 (3)57.8 8.(1)Fe +H2SO4= FeSO4+H2↑ Fe+4HNO3=Fe(NO3)3+NO↑+2H2O (2)CuO+2H2O=Cu(NO3)2+H2O 3FeO+10HNO3=3Fe(NO3)3+NO↑+5H2O (3)CaCO3 +2HNO3=Ca(NO3)2+CO2↑+H2O 3CaSO3 +2HNO3=3CaSO4+2NO↑+H2O (4)Fe(OH)3+3HNO加热
3(稀)
Fe(NO3)3+3H2O 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
问题1:前者只表现酸性,后者(1)(2)(4)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3)只表现强氧化性。 问题2:(1)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与浓硫酸加热才反应。铜与浓、稀硝酸常温均反应。 (2)33.6L,1.5mol,减少,3Cu+8H+
+2NO-2+
3=3Cu+2NO↑+4H2O (3)0.65mol, 0.075 mol ,0.175 mol 9. 3NO2 +H2O=2HNO3+NO 6.72 10 I.(1) BC、 B C D E
II.(1)3Cu+8H+
+2NO—
3=3Cu+2NO+4H2O(2分) (2)2NO+O2=2NO2
(3)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过分液漏斗向U型管内加水,若加入少量水后漏斗中的水
不再下滴并能保持此状态一段时问,则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分)。
(4)3Cu + 8H+ + 2NO-2+
3== 3Cu + 2NO↑+ 4H2O 11. (1)3 mol·L
-1
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H2O===2HNO3+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cd
解析 实验题要先看目的,即要验证什么,由此再来理解或设计实验。“目的决定过程!”本题要证明浓HNO3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①产生NO2,而非NO,所以②中盛水与NO2反应生成NO。而NO极易与O2反应产生NO2,故反应前应用CO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6)的思路是从溶液中赶出NO2,或在Cu(NO3)2溶液中通入NO2,不能采用稀释绿色溶液的方案,是因为Cu(NO3)2溶液稀释后,颜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2.解析:(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氨气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 (3)能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变红,说明水溶液显碱性。 (4)①不利于氨气的吸收,②、④能防止倒吸,③会发生倒吸。 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a 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3)极易溶于水 与水反应生成碱 (4)②、④
13. (1 )NH △ 4+
+OH-
NH 3↑+H2O
(2) NH4++OH- = NH3·H2O (3) NH4++OH- = NH3↑+H2O
14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并放出无色气体。3Fe2+
+4H+
+NO-3+
3=3Fe+NO↑+2H2O 15. 加了酚酞的稀氨水 稀氨水中的NH3气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