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隋唐五代)模拟试卷18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6.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唐朝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的雏形( )。 A.市舶司 B.票号 C.飞钱 D.柜房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商业。柜房是从邸店中分离出来经营信贷的机构。票号是明清以后产生的金融机构。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2. 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拥立新帝,武周统治结束,被拥立的帝王是( )。
A.李治 B.李旦 C.李显 D.李隆基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政治。张柬之拥立中宗李显即位。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3. 元丹贡布编订的医学著作是( )。 A.《诸病源候总论》 B.《千金方》 C.《四部医典》 D.《唐本草》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唐朝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医术是《四部医典》。《诸病源候总论》的作者是隋代巢元方,《千金方》的作者是唐代孙思邈,《唐本草》由唐代苏敬等编撰。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4. 为了彻底消除地方割据,废除节度使的皇帝是( )。 A.周世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宋真宗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北宋初年中央集权的加强。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5. 唐代地方节度使可以自行募兵出现在( )。 A.贞观年间 B.开元年间 C.天宝年间 D.永徽年间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兵制的变化。唐玄宗时期,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难以为继,开元年间实行募兵制,这是唐代藩镇割据出现的根源。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6. 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负责审议的部门是( )。 A.内史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隋代中央官制。三省的具体负责不同,其中内史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7. 隋朝修建的大运河由北至南的四段依次分别是( )。 A.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 B.江南河、山阳渎、通济渠、永济渠 C.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山阳渎 D.永济渠、山阳渎、通济渠、江南河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修筑。隋炀帝在605年征调几百万民工,大修运河,把中原和江淮及河北地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河北平原,南达太湖流域的庞大运河系统。大运河由北向南的四段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河。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8. 隋代实行府兵制,隋炀帝时期将骠骑将军府改为( )。 A.折冲府 B.鹰扬府 C.左右卫 D.左右都尉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隋朝的府兵制。隋开皇中,府兵制军府名骠骑将军府,每府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隋大业三年(607),改骠骑府为鹰扬府。改二将军为鹰扬郎将、鹰扬副郎将。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9. 唐玄宗时期,唐政府在黑水棘羯设立了( )。 A.安西都护府 B.安南都护府 C.黑水都督府 D.西域都护府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民族政策。黑水都督府是唐代设在东北边疆的行政机构。唐政府在这里设立了黑水军,以后改设黑水都督府,由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和刺史职位,中央也派内地官员来这里任长史。属安东都护府。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0. 唐中期,均田制崩溃,租庸调制难以为继,代之而起的是( )。 A.一条鞭法 B.两税法 C.保甲法 D.摊丁入亩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赋役制度。唐朝均田制下的租庸调制难以为继,于是进行了改革,就是杨炎的两税法改革。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1. 最早测量子午线的人是( )。 A.祖冲之 B.一行 C.鉴真 D.宇文恺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科技。最早测量子午线的是唐代僧人一行。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2. 下列不属于唐代涉外机构的是( )。 A.鸿胪寺 B.互市监 C.市舶使 D.大理寺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涉外事务。其中,大理寺掌刑法断狱;鸿胪寺掌国宾、礼仪;互市监掌管陆路上的对外贸易以及和少数民族进行马匹贸易等事务;唐玄宗时期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是市舶司的前身。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3. 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像是( )。 A.乐山大佛 B.广福大佛 C.千佛山佛像 D.敦煌莫高窟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佛教艺术。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4. 唐玄宗开元年间,募兵制取代府兵制之后,用于镇守京师的称为( )。
A.长征 B.健儿 C.左右卫 D.弦骑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军制的变化。由于府兵制被破坏,开元十一年(723),唐朝开始在两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府兵及白丁中简募强壮者,免除其赋役,作为南衙禁军,称为“长从宿卫”。开元十三年(725),改名彍骑,共12万人,专任京师警备任务,间或用以出征。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5. 唐代在广州设立管理对外商务的是( )。 A.市舶司 B.市舶使
C.澎湖巡检司 D.提点刑狱司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其中唐玄宗设立的市舶使是北宋设立市舶司的前身。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6. 输籍定样
正确答案:输籍定样也称输籍法,是隋朝推行的划分户等和纳税标准的措施。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采纳宰相高颎的建议,实行输籍定样。根据每家资产的
状况作出缴纳标准,即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一来,民众就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员也不敢徇私舞弊。隋王朝的税额低于世家大族对佃客的剥削,也吸引了大批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加强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力量,有利于经济发展。
解析:此题考查隋朝的赋税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输籍定样的性质、具体推行方式及重要影响。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7. 常举
正确答案:常举是唐代科举制度的一种。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八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考帖经死记硬背即可,考诗赋则需要思考,因而中明经易,中进士难,但进士及第后极易飞黄腾达。常举最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常举考中以后,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必须再经吏部考试合格,方能授官。制举由皇帝主持,不常举行,取人极少,较重要的科目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等。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科举制。答案中应当指出常举的主要内容。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8. 河朔三镇
正确答案:河朔三镇是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无力彻底消灭“安史”余部,只得任命其降将继续为节度使。其中卢龙节度使李怀仙(治幽州)、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治魏州)、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治恒州),史称“河朔三镇”。河朔三镇后来发展成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公开与中央对抗,又被称为“叛镇”。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藩镇割据。答案中应当指出河朔三镇出现的原因、具体所指以及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割据势力对唐代中后期政治的影响。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19. 牛李党争
正确答案:牛李党争是指唐朝末年的朋党党争。牛党是以牛僧孺、李宗闵和杨嗣复为首领,通过进士科进入仕途的政治集团;李党是以李德裕和郑覃为首领的关东士族门荫的政治集团。两党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对待科举取士。李党主张废进士科,主张按门第选用官吏,重视经学;牛党则赞成科举制度,注重文采,反对门第取士。在用人问题上牛党胜于李党。二是如何对待藩镇割据。李党主张平叛,牛党主张姑息。牛李党争从宪宗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宣宗时期,前后斗争数十年。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在文宗时期。武宗时,李党得势,牛党的首领被贬逐到岭南。宣宗时,牛党重新得势,李德裕被贬逐,死于崖州。至此,牛李党争才基本结束。牛李党争是唐代后期影响最大、历时最长、斗争最激烈的一次党争。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朋党之争。答案中应当指出牛李党争的起因、分歧、简要过程以及重要影响。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20. 羁縻府州
正确答案:羁縻府州是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唐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州县,并设置都督府统辖所设的州县,任用少数民族头领为都督、刺史、县令,并允许世袭其职;同时拥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羁縻府州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全国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民族政策。答案中应当指出唐代羁縻府州的具体措施以及其对各民族融合的重要意义。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21. 怛罗斯之战
正确答案:怛罗斯之战是唐朝军队与阿拔斯王朝军队在中亚地区怛罗斯的一次会战。750年,唐将高仙芝征服撒马尔罕和塔什干,杀死了塔什干国王。阿拔斯王朝派出东征军,在波斯人的协助下进攻高仙芝。751年,高仙芝领导的安西都护府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败于阿拔斯王朝的东征军,返回龟兹。之后高仙芝试图反攻,但因兵力不足作罢。此役使得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流入阿拉伯,对阿拉伯和欧洲之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中西交流。答案中应当指出怛罗斯之战的背景、简要过程、结果以及怛罗斯之战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22. 周世宗改革
正确答案:周世宗柴荣在周太祖郭威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整顿和改革。在政治上,纳士求贤,倡导节俭,严惩贪污,整顿机构,抑制藩镇,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整顿庄田,罢营田,招民垦荒,均定赋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并废寺院,毁佛像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在军事上,加强禁军,淘汰老弱。这些措施使后周的国力大为增强。
解析:此题考查五代时期的政治。答案中应当指出周世宗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重要意义。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论述题
23. 论述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正确答案: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隋炀帝先后全面采取措施,推行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1)政治制度改革。①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内史省是决策机关,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负责执行政令,长官令、左右仆射。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工、刑、兵六部,长官尚书,分别负责官吏任免考核、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狱、工程营造等方面的内容。三省各有分工、互相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同时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谒者、司隶两台;增设秘书省、内
侍省,尚书省下设十一寺。②地方官制。隋文帝先改地方为州县两级制,隋炀帝又改为郡县两级制,精简了地方行政机构,既节约经费又提高了行政效率,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地方官员任命权收归中央,凡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吏,一律由中央的吏部任免。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③用人制度。隋文帝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始。这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局面,有利于寒士的上升。(2)经济赋役改革。①继续推行均田制。隋文帝规定,每丁受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妇人受露田40亩。身死之后露田归还国家,永业田可自由买卖、传之子孙。均田制的推行对稳定隋王朝的经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很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同时客观上也抑制了土地兼并。②继续实行租、调、力役制。规定男18至60为丁,须负担赋役。丁男一床(即一夫一妇),每岁出租粟三石。调为户调,每年桑田者,输调绢一匹(四丈),绵三两;麻田者,输调布一端(六丈),麻三斤。未婚男丁及奴仆租调减半。力役负担,每丁每岁服役一个月。隋朝的租庸力役制贯彻了轻徭薄赋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稳定了社会局面。但是在隋炀帝时,这一制度的执行却出现了问题,直接导致隋的灭亡。③推行“大索貌阅”,核实在籍人口。开皇五年(585),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下令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讹老诈小逃避租役。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结果查出新丁24万,新口64万。此举增加了政府的户口与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实行“输籍定样”。隋文帝采取的经济政策,也称作输籍法,民众所缴纳租税,根据每家资产的状况作出缴纳标准,即根据标准划分户等上下,重新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一来,民众就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员也不敢徇私舞弊。隋王朝的税额低于世家大族对佃客的剥削,也吸引了大批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加强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力量,有利于经济发展。(3)改革府兵制。隋文帝时期,军人既有军籍,又有民籍,颁给田地,保证其基本生活,这样府兵制与均田制合一,形成了兵农合一的新制度。府兵统帅方面,设置了十二卫,每卫置大将军,总隶于皇帝。各卫下就是府兵的基本组织单位统兵府,隋炀帝时改为鹰扬府,由郎将和副郎将统领。(4)营建东都和开通大运河。①隋炀帝即位后,下诏营建东都洛阳。因为洛阳地势险要,位置适中,政治上便于控制关东和江南地区,经济上可以满足对中央政府机构的物资供应。从此,洛阳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和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②开通大运河。为了加强统治,隋炀帝即位后,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首先加强了南北联系,便于隋王朝军事物资的调动,巩固全国统治;其次,由于江南经济发展,大运河有利于加强南方物资的北调;最后,也是满足了隋炀帝南巡的个人私欲。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客观上对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持续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短时间内完成大运河的开凿,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大运河”往往成为隋炀帝暴政的代名词。
解析:此题考查隋朝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答案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进行详略安排。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24. 简述开元之治。
正确答案: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用姚崇、宋璨、张嘉贞、张九龄等人为相,针对武周政治所造成的时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善吏治,奖励生产,使得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力强盛,唐朝进入最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具体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裁汰冗官,整顿吏治。从武周开始便选官冗滥,玄宗即位后,裁汰冗官,精简机构,并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还颁布了《大唐六典》,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组织建制、职权范围及人员编制。(2)抑制食封贵族。封家租调改归政府统一征收,封家在京城或州治领取;又规定,凡子孙承袭实封,户数减十分之二。(3)压制佛教势力。武周时期崇佛过度,导致了佛教势力的恶性发展。开元二年(714),玄宗下令淘汰僧尼,强制还俗;又下令禁止新造佛寺,禁止民间铸造佛像和抄写佛经,禁止贵族官僚与僧尼交往。(4)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开元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玄宗还在各地大兴屯田。(5)检田括户,限制土地兼并。针对武周以来均田制日趋破坏,土地兼并和农户逃亡日益严重的情况,玄宗命宇文融为劝农使在各地检括逃户和籍外占田。(6)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开元时,学校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里有里学,全国在校生达六万余人;玄宗还令人进行大规模图书整理和编辑工作等。唐玄宗通过上述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精简了机构,改变了过去官吏冗滥的状况;抑制了食封贵族,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度;压制了佛教势力,增加了政府税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检田括户使政府控制了更多的土地和户籍,增加了税收;推动了教育的大力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盛唐政治。答案应当从唐玄宗的重要政治措施入手,同时对取得的效果进行简要述评。 知识模块:隋唐五代
25. 简述中央官制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为三公。丞相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为军队首脑,协助皇帝掌握军队;御史大夫掌监察,并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三者互相分权、互相牵制,最高权力握于皇帝之手。九卿是低于三公的官僚,负责具体事务。(2)三公九卿制为汉朝所沿袭,史称汉承秦制。汉武帝时设立“中朝”,打破了丞相总理全国政务的局面。中朝是由皇帝身边较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的办事机构;以尚书令、中书、侍中等组成的内朝是决策机构,在宫内办公;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执行机关,在宫外办公。中朝凌驾于外朝之上,南皇帝所控制。(3)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置尚书令、监各一人,尚书六人。尚书台是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权力机构,而三公九卿只是受命办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的局面形成,三公的权力降低。(4)曹魏时始设尚书省,东晋南朝沿袭。尚书省掌出纳王命,长官为令、左右仆射。尚书省的设立,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开“三省六部制”尚书省的先例。中书省是曹魏时为了分尚书省之权而设,东晋南朝沿之。曹操设置中书令、监,中书省的设立,继续分化了权力,加强了皇权。门下省,西晋时始设,南朝沿用。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职责是侍奉左右、应对顾问,拾遗补阙、检举非法。门下省的设立,原为分中书省之权,故权位极重,有“宰相便坐”之称。(5)三省之名在魏晋时期虽已存在,但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三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则始于隋朝。内史省是
决策机关,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负责执行政令,长官令、左右仆射。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工、刑、兵六部,长官称尚书,分别负责官吏任免考核、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狱、工程营造等方面的内容。三省各有分工、互相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总之,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过程中,一个核心的趋势便是相权不断削弱,而皇权不断强化。这一方面有利于权力的集中和政权的稳固,一方面也造成了皇帝的专权及其他的附带问题。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答案应对中央集权制如何从三公九卿制演变到三省六部制进行一个简要的叙述,并对其总的特征进行总结。唐五代
知识模块: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