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2024-03-21 来源:易榕旅网


数学

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从经验中学”,就是在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和我们所享的快乐或所受的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前后后的联结。孩子应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己,我们应该对 “一切操纵、 建造、 积极的行动和制作的冲动给予运用和满足的机会”。 正如杜威所指出的那样 “学校相互联系的枢纽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孩子本身的社会活动 ,这样的社会活动就是 “从做中学” 。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始于动作。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这些数学概念成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坚固基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思维和实践并行,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数学知识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如何去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就要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

一、动手操作,能让学生好动的天性得到释放。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设计出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的教学方法。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枯燥地学为有趣地动手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的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在认识容积单位之前,我提前为各学习小组准备了10ml的藿香正气水、550ml的矿泉水和1L的绿茶,让各学习小组认真观察瓶上标记的容积单位,在实际观察中,学生不仅直观认识了容积单位,更从感官上了解了10毫升、550毫升和1升的量大约是多少;我还给每组准备了几个纸杯,让学生动手操作将550毫升水倒到纸杯中,看看能倒满几纸杯,同学们迅速兴奋起来,跃跃欲试,并很快告诉我三杯多,由此来计算出我们平时喝得一纸杯水大约是多少,以此来类推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接下来在学习容积和体积之间的联系时,我也提前准备了1毫升水和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1升水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一个要求一提出,立即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同学都想来试一试,经过试验得到1ml=1cm3、1L=1dm3,同学很快就牢记了容积和体积之间的联系;最后我提问:1L是多少毫升了?同学们通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推出了1升=1000毫升,然后我接着问大家愿意动手来试一试吗,我拿出一瓶1升的水和2个500毫升的量杯,同学们一边踊跃举手一边投来一探究竟的眼神,通过动手操作,同学有了亲身验证的感知记忆,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联想的记忆。同学们这一堂课听得很认真,教学效果也很好。实践证明,让学生动

手操作参与比看教师分析、听教师讲解获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二、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从整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基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始于直接经验,逐步向抽象经验展开。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的能力之一。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抽象数学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对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上,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拿出一个圆形钟面,询问学生:如果老师想要知道这个钟面的一周有多长该怎么办?我给学生提供了直尺、软尺、剪刀、绳子等学具,学生分组讨论起来,我问:谁能上台来演示一下,有一个学生用软尺绕着钟面围一圈,然后看软尺上的刻度就

知道钟面一周的长度了。但马上又一个学生举手,我有另一种更方便的方法,该学生边演示边说就是用细绳绕钟面一周,然后在绳子首尾相接处打上记号,也可以剪短,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钟面一周的长度。我表扬了同学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优点。这时我把软尺和绳子收起来,问如果没有软尺和绳子该怎么办了,能测量

出这个钟面一周的长度吗?同学们积极地接着讨论,几分钟后,终于有一组的代表举起手,我示意他上台演示,学生把钟面竖着放在讲台上,先在钟面与桌面相交处打上记号,然后将钟面滚动一圈,再在桌面上打上一个记号,最后用直尺测量两个记号之间的长度就是钟面一周的长度,孩子们真聪明。通过以上的一些动手操作演示,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多种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最后总结,那么圆的周长该怎么测量?学生有说A.软尺测量法。B.绕绳法。(用绳子、用纸条……)C.滚动法(在尺上、在地上……)。学生说出了好几种测量方法。这样同学们不只在操作中认识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而且还想出了很多测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新教材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动手操作恰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地把动脑和动手联系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际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操作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的积?长、宽、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我在引导学生用摆面积单位学具

的方法求出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面积后诱导学生:如果求长方形球场或者更大长方形的面积用这种方法还行吗?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在交流想法时令我意外:“老师,我拼成图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和原来的一样,还是12平方厘米”,“老师,我和他们拼的不一样,我拼成图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但是它的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我拼成图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我发现,你只要是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它的面积都和原来一样”,“我发现,用长的个数乘宽的个数得出来就是你拼成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现在,我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用长×宽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不仅理解了这一公式的含义,更明白了这一公式的由来。在愉快的动手操作中,学生们的兴趣盎然,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眼、耳、手、脑同时并用,通过学习知识提高智能素养,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四、动手操作,要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要想让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他的作用,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操作要求。数学课的操作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体或群体的动态过程。只有教师的指导,才能保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开展的心理活动是有目的、有结构的、有层次的,因而也是有成效的。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规定必要的操作程序,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使学生的操作带着明确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要向学生提出用“① 4厘米、5厘米、6厘米,② 4厘米、6厘米、10厘米,③ 4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三组小纸条分别拼三个三角形的操作要求,学生才能在操作中正确地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具体意义。

(二)、把操作与观察结合起来。操作与观察是手与眼协同活动的动态感知过程。观察本身就是一种内化的手段,当它结合于各种形式的动手操作,使视觉与触觉、运动觉协调起来,便能更充分地发挥内化功能。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加上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使学生积累起多种多样的表象,不仅发展了形象思维,而且推动了抽象逻辑思维的展开。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操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学具表面展开图。通过观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感知:“① 六个面分为三组,相对的面完全一样。②各个面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长方体三条棱(长、宽、高)的关系。③ 试计算长方体某一个面的面积。”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学具,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每一次都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观察,理解到“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的一般计算方法,这样从长方体的面与棱的关系的观察思考中理解到“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宽、高)两两相乘的积的和的2倍就得到它的表面积”的道理。

(三)、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数学操作以手与脑的结合为显著特点。“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与脑的这种联系要求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动手操作时必须紧密结合于思维的指导。

(四)、把操作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内部语言是内隐的观念、思想的物质外壳。知识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的内化过程而内化,而操作过程归根到底要上升为抽象的内化过程,所以,它必须借助于描述操作过程的语言向概括结论的语言转化。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只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就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能使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能使学生在操作中快乐地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从而把知识从形象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的理性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