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3.1 平行线的性质
2023-08-21
来源:易榕旅网
课 题 §5.3.1平行线的性质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材位置 授课班级 18~20 教材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内容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多观察、多动手、勤思考,结合当地特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隐含在这些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 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 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3.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1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通过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探究及运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及综合运用。 1.观察分析:学会观察平行线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 2.探索归纳:通过探索归纳平行线的性质1,学会数学建模、学会发现数学问题学法指导 中的规律; 3.演绎推理:利用得出的平行线性质1,推导出性质2和性质3; 4.练习巩固: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通过课堂达标,自己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知识点。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一、课本助读(预计3分钟) 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温故知新部分,教师进行订正。 填空: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思考】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 二、合作探究(预计12分钟) 【实验】已知a//b,且a、b被直线c所截,请你测量所形成的8个角度的大小,完成下列表格。 师生活动 教师: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是如何的呢? 教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实践者。 设计意图 通过平行线的判定引出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在研究平行线性质的时候联想到平行线的判定。 利用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获得数学结论,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习惯和有条理地思考、表达的能力,完成由实验几何到验证几何的过渡。 角 1 2 3 4 大小 5 6 7 8 角 大小 【猜想】通过实验,请你猜想两条平行线所具有的性质: 【验证】 利用几何画板做出的“微课”进行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推理】再利用推理的方式,得出平行线性质2和性质3。 四、直接运用(预计10分钟) 例1.如图1,直线a//b,170,则2的度数是( ) A.50 B.60 C.70 D.80 教师讲解例1和例2,学生独立完成1、2两题, 学生:独立思考,注意本节课知识的应用。 直接应用部分的四个题目都是平行线性质的直接应用,其中例1是性质1 的应用,第一题是内错角的应用,第2题是三个性质的综合应用。 例2是教科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计算。 知识梳理,目的是巩固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同时,能够正确区分平行线性质和平行线判定。同时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1.如图2,DE//AB,若ACD55,则A等于( ) A.35 B.55 C.65 D.125 2.如图3,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a//b,若140,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240 B.340 C.440 D.540 例2.教科书19页例题。 五、知识梳理(预计2分钟)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然后进行观察分析。 教师:进行提示。 条件 结论 条件 结论 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区别: 六、学习测评(预计8分钟) 学生:利用6分钟时间1.如图4所示,已知a//b,165,则2独立完成学习测评。 的度数为( ) 教师:点评学生的测评情况。 A.65 B.125 C.115 D.25 2.如图5所示,直线DE经过点A,DE//BC,B60,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C60 B.DAB60 C.EAC60 D.BAC60 BD平分ABC,3.如图6所示,点E在BC上,EF//AB,若CEF100,则ABD的度数为( ) A.60 B.50 C.40 D.30 巩固知识点。对知识归纳总结。 4.如图7所示,如果AB//DF,DE//BC,且165,那么你能求出2,3,4的度数? 七、学习反馈(预计1分钟)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1.教科书第20页练习1、2两题。 2.教科书第22页习题5.3复习巩固第2、4题。 八、综合应用(预计4分钟) 教师:在本节课有空余例3.如图8所示,已知BE//CF,12,之时,讲解例3. 请判断直线AB与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本题综合应用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指导学生在解题时注意分析所求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与已知建立联系。 板书设计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1 推理证明过程 例2解题过程 平行线的性质2 平行线的性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