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 , 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 , 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 , 不计滑轮摩擦,则( )
A. F1:F2:F3=2:1:4 s1:s2:s3=2:1:4 B. F1:F2:F3=4:1:2 s1:s2:s3=2:4:1 C. F1:F2:F3=2:4:1 V1:V2:V3=2:1:4 D. F1:F2:F3=2:1:4 V1:V2:V3=2:4:1 【答案】 D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 ,本题中三个滑轮都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假设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f,物体移动的速度为v0, 运动的时间为t,则对这三个图分析可得:
(1)甲图: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 F1=f;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1=v0 , 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1=v0t。
(2)乙图: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省一半的力,所以根据二力 平衡,此时拉力F2=f;但是费2倍的距离,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2=2v0 , 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2=2v0t。
(3)丙图:滑轮为动滑轮,拉力的作用点在动滑轮的轴上,因此是个费力杠杆,费2倍的力,省2倍的距离, 因此,F3=2f,
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3=v0 , 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3=v0t。 综上分析:F1:F2:F3=f:f:2f=2:1:4, v1:V2:v3=v0:2v0:v0=2:4:1 s1:s2:s3=v0t:2v0t:v0t=2:4:1 故答案为:D。
【分析】(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知道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 摩擦力,然后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分别求出F1、F2、F3,即可比较其大小;
(2)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判断出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2.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斯朋能够在空中滑行,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 B. 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两人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D. 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基于蝙蝠飞行滑翔原理研发出来的翼装飞行服,采用韧性和张力极强的尼龙织物编制而成,特别是在运动服双腿、双臂和躯干间缝制大片结实的、收缩自如的、类似蝙蝠飞翼的翅膀.当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将双臂、双腿间的飞翼张开,形成一个气流受力面,将飞行运动员的这对“翅膀”托起,运动员可以通过双臂和双腿的调整,控制身体在空中缓慢滑翔,同时能调整航向.不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故A错误;
B、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受力不平衡,故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两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应该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故C正确;
D、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与天门山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根据翼装飞行的原理分析解答;(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3.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2r和r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
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三个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等
C. 三个小球下落的速度之比是1:2:3 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下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A正确;
B、根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B正确;
C、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9次,乙曝光了6次,丙曝光了3次,所以时间之比为9:6:3,三球在相同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9:6:3,故速度之比为2:3:6;,故丙的速度为乙的2倍,为甲的3倍;故C错误;
D、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3r、2r和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2:3:6,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得到一个像,由图可知,球甲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一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两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三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3)因为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分析空气阻力之比和小球速度之比的关系,得出结论.
4.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 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
照物,故A错误;
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 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
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
5.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图象,则( )
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 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 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 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
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
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
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
6.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
A. 一定是a B. 一定是c C. 可能是b D. 可能是a或c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题知,v
甲
=0.4m/s,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
甲
=v
甲
t=0.4m/s×10s=4m,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
由a图线知,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sa=4m,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故a不是乙的s﹣t图线;
由c图线知,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符合题意,故c一定是乙的s﹣t图线, 故选B.
【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 B.用玻璃做晶体的熔化实验 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A
【解析】【解答】A. 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可以将漆包线缠绕在铅笔上,用累积法测量直径,A符合题意;
B. 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能做晶体的熔化实验,B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不符合题意;
D. 木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测定氧气含量,不能有新的气体生成.
8.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答案】 D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错误;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错误;
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
9.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为25g B. 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1A C.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D.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0.2A左右,故B不符合
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5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10.如图,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 B.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动能都不变 C.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重力势能都不变 D. 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所以A错误;
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所以动能改变,速度不变,所以B错误;
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改变,所以C错误;
D、加油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不变,加油机的质量减小,战斗机的质量增加,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所以所以D正确. 故选D.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据ρ=m/v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据Q=cm△t可知,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C. 根据v=s/t可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 据R=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C
【解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至于物体的材料有关,所以A不符合题意。物体吸收热量与三个因素有关,所以B不符合题意。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有关。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12.同学们在练习体育测试项目掷实心球。小明发现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小明猜想可能是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不相同导致的,请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 )
A.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B.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初速度是否有关?
C. 做抛物运动时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跟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D. 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 【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所以,本题研究的是实心球抛出距离与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的关系,故若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则是: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本题的猜想应为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
13.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B. 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 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平衡实验中测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不需要调零 D.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可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答案】 D
【解析】【解答】A、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A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平衡实验中测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仍然需要调零,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4.下列物理量中估测最合理的是( )
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37℃ B. 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约10s C. 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约3m D. 一本初三物理书的质量约2kg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书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在1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5.下列配对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A、电能的单位应为J或kW•h,而不是W,所以错误;
B、电动机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天平利用杠杆原理测质量;茶壶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故答案为:项中的对应关系都是正确的;
C、高压锅利用的是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的原理,所以错误;
D、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应该不改变,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应该改变,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常见物理现象及原理、物理量与单位的对应关系。
16.下列图象自左向右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解答】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图像的理解情况。A中st图像中平行于x轴是静止。B有一段温度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C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D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17.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
C. 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A,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A三名运动员全程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故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即v=s/t得:表中可知:周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最大,B不符合题意; C,根据
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v
=s/t
=60m/(8.3-2.4)
刘刘
s=60m/5.9s≈10.17m/s,
v周=s/t周=60m/(8.4-2.5)s=60m/5.9s≈10.17m/s,C符合题意; D,根据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中平均速度的理解及计算。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符合题意.
18.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房屋 B. 云层 C. 停在路边的汽车 D. 远处的高山 【答案】 B
【解析】【解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是月亮相对云层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云层是参照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19.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A. 向西加速 B. 向东加速 C. 向西减速 D. 向东减速 【答案】C
【解析】【解答】由甲、乙两图中广州塔的位置判断车是向西运动的,由乙图中杯中的水判断车向西减速运动。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车相对于广州塔的位置判断车的运动方向,再根据杯中的水(水具有惯性,即水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判断车的运动状态。
20.下图是一款既能健身又低碳的“共享单车”,它是互联网、智能手机、GPS定位系統和单车的资源整合,关于“共享单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车手把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 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
C. 以行驶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 D. GPS通过电磁波把单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统信息处理中心 【答案】D
【解析】【解答】单车手把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以行驶的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相对于单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房屋是运动的;GPS是通过电磁波把单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给信息处理中心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21.小滨同学喜欢物理,平时很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他收集的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体积约为0.05m3 B. 成年人的体重约为50N C.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密度在1.0×103kg/m3左右,体积大约为V=
=0.05m3 . 此选项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70kg×10N/kg=700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人步行的速度在4km/h=4× 故选A.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22.下列图象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所以速度﹣时间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物体沿直线运动,且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得到s=vt可知,对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一恒量,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 B. 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手越用力握,杯子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大 C. 太阳东升西落,说明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 D. 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因为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所以当篮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在向上运动,而不是受到推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则受力平衡,分析可知,水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手越用力握,杯子受到的摩擦力仍与重力平衡,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故C错误;
D、以卵击石,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物体本身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2)对水杯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3)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4.如图所示,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举起了五星红旗.某同学说他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亮 D. “神舟七号”飞船 【答案】D
【解析】【解答】解: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出飞船站在舱口,宇航员是静止的,宇航员和飞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选择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宇航员和太阳(地球、月亮)之间都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太阳(地球、月亮)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功的. 故选D.
【分析】对于参照物选择的问题,首先确定被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如果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一定选择和被研究物体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一定选择和被研究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25.从下列图表得到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
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C.
该表表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D.
【答案】B
该图表明同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无关
【解析】【解答】解:
A.图甲是正比函数图象,反映了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表示物体距离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表示物体静止,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是一个定值,表明同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不会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2)如果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是个常数,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的,图象应该是一条直线;(3)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的一定的,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与质量、体积无关.
26.我区中考体育成绩都计入总成绩,积极科学的去锻炼,明确各个项目相关物理知识,有利于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立定跳远中能量转化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再转化为动能
B. 1分钟跳绳时,人的质量是m,平均起跳高度是h,跳起的总次数为n,则该同学1分钟内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mgh除以30s
C. 立定跳远时人能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 某同学100米短跑的平均速度就是每一时刻的速度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运动员起跳升空的过程中,速度减小,高度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落地的过程中高度变小,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正确;
B、跳起一次做功W=G•h=mgh,
因为1min跳绳的次数为n,所以W总=nW=nmgh, 则该同学1分钟内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
=
.故B错误;
C、立定跳远时,人离开地面后,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人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C错误;
D、某同学100米短跑的平均速度就是100m与跑完100m所用总时间的比值,不是每一时刻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2)利用G=mg求出体重,已知体重和跳一次的高度,根据公式W=Gh可求跳一次做功.先计算1min跳绳所做的总功,再根据公式P= 求他在这1min的跳绳中的功率.(3)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4)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物体的平均速度.
27.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从物理学角度解释下列诗句,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看山恰似走来迎”说明以人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 B. “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C. “船到江心抛锚迟”说明物体的惯性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说明地球周围存在磁场,磁体具有指向性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看山恰似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与人、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人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故A正确. B、温度较高,花香分子运动速度较快,扩散较快,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故B正确.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与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误;
D、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磁针石的北极指向地磁场的南极,磁针石的南极指向地磁场的北极,也就是地球的南方;说明磁体具有指向性,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是参照物;(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这种运动属于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3)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4)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28.在学校800m长跑的体能测试中,小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关于小明在测试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按发令枪响开始起跑,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B. 起跑时,用力蹬地,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跑鞋底部有凹凸花纹,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 D. 以终点计时的体育老师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按发令枪响开始起跑,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 B、起跑时用力蹬地,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故B正确; C、鞋底上的花纹是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
D、以终点计时的体育老师为参照物小明与老师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利用增大摩擦力.(4)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关键看他与哪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关键看他与哪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没发生了变化.
29.甲、乙两人骑车在公路上并肩行驶,他们各以自己为参照物,则( ) A. 甲认为乙是运动的 B. 乙认为甲是静止的
C. 甲认为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D. 乙认为对面驶来的车是静止的 【答案】 B
【解析】【解答】甲、乙并肩前进,相对于地面他们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参照物为地面;互相以对方对参照物,他们的位置并未发生改变,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运动静止相对性的掌握。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0.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
A. 天平 B. 量筒 C. 弹簧测力计 D. 刻度尺 【答案】 D
【解析】【解答】根据速度的公式V= 可知要知道物体的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
的路程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故答案为:D.
【分析】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所以要用停表和刻度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