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伦理与法规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新闻界应当共同遵循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是( )
A.记者守则 B.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C.报业信条 D.记者道德条例
2.当前,许多新闻媒体为追求商业利润不惜牺牲新闻节目的质量,过多地传播娱乐性、甚至低级趣味的信息,这说明( )
A.新闻节目制作难度大,成本太高
B.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正在弱化
C.应当高度重视受众对娱乐信息的需求
D.政府应当干预这一现象
3.西方新闻界系统地阐述“社会责任理论”的论著是( )
A.《自由与负责的报刊》
B.《新闻自由:原则的纲要》
1
C.《权力的媒介》
D.《报刊的四种理论》
4.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新闻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激烈冲突时,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应当( )
A.强化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效益
B.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C.根据不同的条件,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区别对待
D.社会效益要服从经济效益
5.新闻批评( )
A.可以适度侵犯隐私权
B.可以不顾名誉权
C.应该享有法律豁免权
D.应该严守法律的规定
6.我国目前审理新闻官司的主要依据是 ( )
2
A.宪法 B.新闻法
C.案例法 D.刑法、民法等的相关规定
7.中国创办报刊实行的制度是( )
A.保证金制度 B.注册登记制
C.无须登记的追惩制 D.审查批准制
8.某报社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披露未成年人甲是乙私生子的事实,致使甲倍受同学的嘲讽与奚落,甲因精神痛苦,自残左手无名指,给甲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该报社的行为( )
A 侵害了甲的名誉权
B.侵害了甲的隐私权
C.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D.侵害了甲的身体权
9.某媒体未征得艾滋病孤儿小芳的同意,发表了一篇关于小芳的报道,将其真实姓名、照片和患病经历公之于众。报道发表后,隐去真实身份开始正常生活的小芳再次受到歧视和排斥。该媒体的行为( )
3
A.属正当舆论报道,不构成侵权
B.侵犯了小芳的健康权
C.侵犯了小芳的姓名权
D.侵犯了小芳的隐私权
10.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质就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B.不凭空捏造
C.原则上能做到大体真实
D.本质真实,但是细节可以有合理的想象
11.“合理想象”的做法在新闻报道中( )
A允许 B.不允许
C.无所谓 D.视情况而定
1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是(4
)
A.讲党性,讲政治 B.思维敏捷
C.语言丰富多彩 D.吃苦耐劳
13.为修正旧新闻自由观所提出的社会责任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4.新闻控制的实质是( )
A.剥夺媒介传播自由 B.规范媒介传播行为
C.消除媒介舆论表达 D.取缔媒介职能权力
15.新闻法制对新闻自由的作用,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压抑 B.保护
C.限制 D.保护与限制
16.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 )
A.可以任意利用监督权力 B.自身也要受到监督
5
C.可以不受群众监督 D.以上说法都对
17.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第一个提出“出版自由”思想的是英国卓越的政论家、诗人( )
A 弥尔顿 B.杰斐逊
C.洛克 D.卢梭
18.处理好新闻工作的纪律性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关系,关键在于新闻工作者的( )
A.社会“责任感” B.职业道德
C.创新热情 D.专业精神
19.下列权利中,不属于人格权的是( )
A.监护权 B.肖像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20.民事主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称为( )
A.荣誉权B.名誉权C.身份权D.隐私权
6
21.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
A.在寻人启事上刊登公民的照片
B.美容院在报纸上做广告宣传时未经甲同意使用甲整容前后的对比照片
C.在通缉令上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D.电视新闻播放节日盛况时对某甲一家进行特写
22.《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和发布者是( )
A.全国人大 B.中共中央宣传部
C.公安部 D.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23.“谎言说一千遍就是真理”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所造成的失实是( A.非故意失实 B.客观失实
C.故意失实 D.政治性失实
24.要使新闻报道做到实事求是,关键在于( )
A.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B.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7
)
C.博览群书,学有专长 D.加强新闻业务素质
2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强调新闻工作向党负责,其归根结底是为了( )
A.对人民负责 B.对社会负责
C. 对历史负责 D.对国家负责
26.有人说“‘八二老翁娶二八姑娘恰为百岁’,才是极富人情味的好新闻”,这种看法反映了( )
A.趣味性的新闻价值观 B.煽情主义的新闻价值观
C.新奇性的新闻价值观 D.以无聊为取向的新闻价值观
27.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新闻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激烈冲突时,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应当( )
A.强化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效益
B.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C.根据不同的条件,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区别对待
D.社会效益要服从经济效益
8
28.关于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 )
A.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毫无关系
B.新闻政策可以取代新闻法规
C.新闻法规可以说是法律化的新闻政策
D.新闻法规可以取代新闻政策
29.下列权利中,属于人格权的是( )
A.著作权B.肖像权C.监护权D.配偶权
30.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自然人肖像权的是( A.为报道新闻时事而拍摄并发表照片
B.为科学研究目的使用自然人肖像
C.未经许可将某女演员肖像制作挂历
D.公安机关为通缉罪犯而使用其照片
31.《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首条是( 9
)
)
A.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B.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32.陆定一说 “ 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 ” ,报纸的这种 “ 信用 ” 来自于( )
A.媒介权力 B.媒介功能
C.新闻真实 D.新闻价值
33.新闻失实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新闻工作者自身缺乏责任心
B.政治上的原因
C.党内的不正之风和各种腐败现象
D.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原因
34.1947年6月,率先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是( A.《新华日报》 B.《晋绥日报》
C.《人民日报》 D.《解放日报》来
10
)
3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之一是( )
A.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不存在市场竞争,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相反
B.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协作竞争
C.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实行资产公有、也实行资产私有
D.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追求的目标是社会效益
36.“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时间是( )
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37.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闻传播之所以黄毒泛滥,最直接的原因是 ( A.新闻自由 B.媒体间恶性竞争
C.剥削制度 D.媒介商业化
38.提出“去塞求通”、“向导国民”和“监督政府”报刊思想的是(A.孙中山 B.梁启超
11
) )
C.徐宝璜 D.洪仁玕
39.新闻立法是指( )
A.统治阶级制定、颁布和修订新闻法规的程序和过程
B.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
C.通过新闻媒介在全民中进行普法教育
D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的总称
40.下列事实中,构成侵害名誉权的是( )
A.甲无中生有地散布乙是个毒贩
B.丙通过信访局反映丁有贪污公款的行为
C. 戊在人代会发言中指出某企业有偷税漏税的情况
D. 某记者通过采访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某市公安局与黑势力相勾结,保护黑势力的情况
41.新闻失实的社会原因主要表现在( )
A.“左”倾思想路线的影响
12
B.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
C.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
D.市场经济的影响
42.资本主义新闻传播充斥色情、暴力的内容,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环境
B.引起社会关注和重视
C.把满足人们兴趣当作新闻的核心价值
D.资本主义新闻将获取利润放在第一位
43.新闻报道要服从真理,其前提是( )
A.尊重事实 B.尊重领导
C.尊重群众 D.尊重知识
44.关于新闻法律制度对于新闻自由的作用,最适合的表达是 (A.打压 B.保护
13
)
)
C.限制 D.保护与限制
45.新闻控制的目标是 ( )
A.新闻传播与新闻接受的统一
B.新闻管理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C.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D.社会责任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46.我国第一部新闻法规是于1906年颁布的( )
A.《暂行报律》 B.《大清报律》
C.《报纸条律》 D.《大清印刷物专律》
47.新闻传播自由,不包括( )
A.创办媒体的自由 B.采写新闻的自由
C.播报新闻的自由 D.揭露隐私的自由
48.新闻控制的实质是( )
14
A.剥夺媒介传播自由
B.规范媒介传播行为
C.消除媒介舆论表达
D.取缔媒介职能权力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表述那几句是正确的
新闻道德
A、是一种行为规范
B、是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品格、习性与意向之中的
C、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调节作用的规范
D、是可以通过行为主体言行表现出来的
E、是职业道德的一种
2.党的新闻政策并不等于就是法,这主要表现在:
15
A、制定的组织不同
B、执行法的主体不同
C、实施的方式不同
D、表现形式不同
E、管理的对象不同
3.侵犯隐私权之侵入私生活领域的行为包括
A、侵入住宅
B、窃听电话和偷拆偷看他人的信件
C、侵入公共场所的私人场合
D、侵入互联网私生活区域
E、骚扰
4.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包括
A、自然人
16
B、法人
C、非法人组织
D、经济人
E、死者
5.要确保证券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要做到
A、禁止不实、虚假信息
B、不得有重大遗漏
C、不得断章取义
D、不得片面诱导
E、坚持批评报道制
6.网络传播中最普遍的伦理道德问题的表现为:
A、人肉搜索
B、暴露他人的隐私
17
C、诽谤他人
D、网络犯罪行为
E、道德冷漠现象日益普遍化
7.新闻道德是记者的一种存在方式,这意味着:
A、记者言论有害于他人和社会而超过法律允许的范围时,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B、新闻道德是记者自我提升的现实活动,是记者在进行外部传播活动的同时改造自身心性灵魂的活动过程
C、新闻道德是记者的自由意志活动,须通过采访、写作、报道等传播活动表现于外。
D、新闻道德内在的存在于记者的尺度中,并成为记者尺度的核心内容。
E、在我国,新闻道德不但要求记者要以依法治国为目标,还要自觉遵守法律。
8.一般认为,言论自由对于国家政治的功能有:
A、维护国家安全
B、维持国内秩序
C、民主协商
18
D、对多数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制约
E、不同群体以及民众与政府间的互信
9.下列属于行政机关应主动公开的政治信息范围的是:
A、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
B、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造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保存的信息。
C、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信息。
D、新闻媒体向政府部门提出的希望获取的信息。
E、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信息。
10.传媒机构在行使传播权时不得损害作品作者的权利,这就要求:
A、播放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应当取得许可并支付报酬。
B、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适用法律许可。如果著作权人已声明不许使用则不得使用。
C、使用经过改编、翻译等产生的演绎作品,既要向改编者、翻译者付酬,又要向原初作者付酬。
D、邀请表演者表演进行播放或录制节目,不仅要向表演者付酬,还要向被表演的作
19
品作者付酬。
E、广播电视节目被复制发行,除节目制作者获得报酬外,节目中作品的作者和表演者也有11.权获得报酬,他们的报酬由被许可的复制发行节目的制作者支付。
肖像的合理使用范围,大体上包括:
A、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而使用
B、使用特定场合出席特定活动的特定人物的肖像
C、在风景区的摄影中将人物作为点缀
D、行使舆论监督批评不文明的行为、举止
E、诉讼活动中作为证据
12.以下对良心和名誉认识正确的是:
A、良心是一种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它的基本因素是感情。
B、良心根源于利他,所以良心所引发的行为之目的,有时能够达到无私乃至自我牺牲的境界。
C、名誉的内部根源,也就是个人的名誉心,直接来源于每个人的社会性。
20
D、名誉的外部根源,即人们互相给予名誉的各院,也是人们互相进行道德评价的根源。
E、良心与名誉的评价标准就是各种伦理原则、道德规则、伦理规范。
13.中国商业广告的一般准则包括:
A、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
B、广告可以使用一般的情况的用语,但不能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描述商品和服务
C、不得妨碍社会安全和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D、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不得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不得妨碍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
E、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禁止发布将人民币变相作为奖券的广告;严格控制评比类广告;禁止发布移民广告。
14.隐性采访毕竟只是显性采访的一种辅助手段和工具,应遵循以下原则:
A、公共利益原则
21
B、别无他法原则
C、场合的公共性原则
D、减少道德损失原则
E、公众兴趣原则
15.构成新闻传播法的渊源有: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E、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
16.新闻传播伦理的社会作用有
A、新闻道德对社会道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B、新闻道德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22
C、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D、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工作起指向作用
E、新闻道德对传播对象有批评作用
17.有些特殊商品与人民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如广告宣传不当会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危害。这些特殊商品包括:
A、药品
B、食品
C、酒类
D、化妆品
E、化学品
18.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媒体对危害和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人利益的人和事件的曝光,是媒介公正力量最为直接的体现。
B、表面上客观报道要求记者保持中立、寻求平衡,但是究其原因还是人平等交往的内在需要。
23
C、新闻从业者的道德感情形成于他的道德认识等活动,而道德感情是品德的决定性因素。
D、新闻工作者的中庸之德在隐性采访中,表现为如何把握好“度”,不要“过”也不要“不及”。
E、新闻报道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提倡敬畏和关注人的生命为首先选择的人道精神。
19.提高品德的基本方法有
A、“发展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公平分配财富从而使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充分的想对满足
B、“清明政治”:努力廉政建设..无求政治清明从而使人们的德福一致
C、“言教身教”: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树立榜样昭示人们学习
D、“优良道德”:制定优良道德从而使它给予每个人的利和害的比值最大化
E、“繁荣科教”:繁荣科教事业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
20.爱默生等新闻法学家认为,表达自由的社会价值有
A、秩序社会的建立
B、寻求真理的手段
24
C、保障社会成员参加国家决策的方法
D、维持社会稳定与变化均衡的段
E、寻求社会承认
2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至今为止惟一一部专门的关于新闻记者的法律《新闻记者法》是在哪一年由什么政府颁布的:
A、1909 B、1943 C、清政府 D、袁世凯政府 E、国民党政府
22.我国新闻单位的保密制度特点有
A、新闻发布制度
B、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
C、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
D、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的批准的制度
E、属于自我管理制
23.新闻工作者如何做才能建立起合乎情、理、法的新闻观
A、正确导向,注重效果
25
B、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C、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D、报道真实,客观公正
E、心怀人道主义情怀
24.我国对表达自由的限制手段主要有:
A、新闻源限制
B、内容限制
C、事先约束
D、事后惩罚
E、途径限制
25.新闻与广告的主要区别有:
A、新闻必须客观公正、广告是自我宣传
B、新闻取舍取决于新闻本身的新闻价值,广告则是付费发布
26
C、新闻满足的是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广告则是以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为目的
D、新闻从客观的事实中产生,广告则是依主观意图制作
E、新闻是公益行为,广告是市场行为
26.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大体上包括:
A、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目的而使用
B、为新闻传播而使用
C、其他公益使用
D、免费表演
E、特定群体使用
三、填空题
1.中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政论家 在《论日报渐渐行于中土》一文中对记者的品性论述极为详尽,提出了对报纸从业人员选拔的标准。
2.民国时期颁布的第一个新闻传播法规,是1912年3月4日由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的 。
27
3.1945年,美国记者肯特·库伯首先使用___ _一词,用以表述社会公众了解一切与其生活有关或与社会公共事物有关的信息和权利。
4.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会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问题。一种是 ,另一种是泄露、非法获取、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5.我国法律把侵害名誉权行为分为 和侮辱两种方式。
6.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全面地规范广告内容及广告活动的法律,也体现了国家对广告的社会管理职能的部门行政法。
7. 不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期指定新闻法规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新闻道德自律的国家。
8.目前,我国新闻界应当共同遵循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是
9.19世纪末,美国“黄色新闻”泛滥,《纽约时报》发行人_______在其报纸上声称“本报刊载一切适宜刊载的新闻”。
10.我国新闻媒介格调不高,品味低下主要表现在:渲染隐晦色情,传播封建迷信, _ 等三个方面。
11.依照中国法律,侮辱是另一种侵害名誉权的方式。侮辱的方式包括暴力方式、口头方式和 。
12.我国第一部新闻法规是于1906年颁布的 。
28
13.《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有虚假广告罪。犯罪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经营商与 。 14.2003年5月 (报纸)记者杰森·布莱尔炮制虚假新闻的事件,就令世人感到非常震惊。
四、名词解释
1.有偿不闻
2.有偿新闻
3.隐私权
4.媒介审判
5.广告伦理
6.新闻自律
7.社会责任论
8.《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9.新闻歧视
29
10.舆论监督
11.新闻炒作
12.隐性采访
五、简答题
1.新闻侵权责任构成的要件有哪些?
(一)侵权行为体现在新闻作品中
(二)有侵权内容的新闻作品已公开发表
(三)新闻侵权作品有可指认的对象
(四)新闻机构具有合法性并在新闻活动中有过错
2.简述新闻报道歧视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3.隐性采访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遵守法律纪律的原则
二.介入的适度性原则
30
三.导向的正确性原则
四.大众的需求得到满足原则
4.简述新闻炒作的危害。
5.我国新闻界恶性竞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简述发布虚假广告的责任有哪些?
7.简述新闻媒介禁止传播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内容。
8.新闻工作者在避免假新闻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道德修养?
9.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网络传播最普遍的伦理道德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11.广告的伦理原则主要有哪些?
12.请简要说明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13.就近年来的情况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六、论述题
31
1.试述新闻传媒在报道中的歧视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2.试述新闻侵害名誉权排除的抗辩理由有哪些?
3.试叙述新闻传播侵害隐私权排除的抗辩理由。
4.试述在民事侵权中,新闻诽谤的特点。
5.试述隐性采访应该注意的事项及遵循的原则。
七、案例分析题
请从新闻道德与法律的角度分析以下案例中记者及媒介的行为:
2008年在汶川地震中,救援人员发现了幸存者。某电视台此时来到现场进行直播。有个救援人员档住了摄像机位,女主持人要求说:“你让让好不好,我们先拍。”救援人员都说救人要紧。女主持坚持:“只要5分钟就好。”遇难者上方有一块板,随时有可能垮塌,救援人员说:“我们把这个搬开。”女主持说:“不用,就保持那样别动。”老人一直痛苦呻吟,大家劝老人不要发出声音,保留体力。女主持这样解说:“在我们的下方还掩埋着一位老大爷,一直发出呻吟,我们现在试试把话筒放下去看能不能听见老人的声音。”接着她把话筒伸了过去喊:“大爷,能听见吗?大爷?说说话。”大爷又发出了呻吟声。最后,老大爷在救援人员快挖到他的时候永远闭上了双眼。
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黑人小女孩饿得没了力气,蜷缩地 上,而她身后不远处,就是一只觊觎她身体的虎视眈眈的秃鹰。这张照片的作者就是南非自由摄影记者凯文·卡特。 这张极具震撼感和表现力的作品在真实形象地表现了非洲当时饥饿与贫困状态的同时,也在
32
读者、学界和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照片的公布使得更多的舆论批评和道德压力席卷而至,各种声讨压得凯文·卡特喘不过气。终于,在获得普利策奖后的第三个月,他选择用一氧化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33岁。
2004年5月9日下午,厦门市正下着大雨,路面积水很深,《东南晚报》一名摄影记者柳涛得知在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有一处水坑,过往行人车辆很难发现,当即决定“蹲点守候”。不多久,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摄影记者“守株待兔”地拍摄下骑车人在暴风雨中摔倒的全过程,之后,一组多个市民骑自行车在雨中栽倒在路中水坑的新闻照片刊发出来,多家网站转载,在社会上引发广泛争议。
2009年5月10日晚8时许,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3名工作人员在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消费时,涉嫌对当时在该处做服务员的邓玉娇主动进行骚扰挑衅,邓玉娇用水果刀刺向两人,其中一人被刺伤喉部、胸部,经抢救无效死亡。邓玉娇案发后,网络上出现《玉娇曲》、《浪淘沙 咏娇》、《邓玉娇传》、《邓玉娇列传》、《烈女邓玉娇传》、《侠女邓玉娇传》和《生女当如邓玉娇》等大量赞美她的作品,舆论几乎呈一边倒纷纷攻击淫官黄德智、邓贵大等人。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给予关注,甚至一些新闻仅凭猜测就作出了情绪化的报道,而案件中最关键的犯罪情节却被忽视。
以及我们在课上布置的小组汇报和辩论会题目。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