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认真投入的读过一本书,每次不是一目十行,就是被周围的环境吵得无法静下心来。借这次读书节,终于认认真真的把《许三观卖血记》看了一遍,真是震撼人心的作品啊,读后,让人觉得这不是一部虚拟的文学作品,倒像是一个真真切切发生过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许三观是城里缫丝厂的送茧工,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下里巴人。父母早亡,幸亏他的四叔和爷爷才得以长大成人。其后历经娶妻、生子等人生阶段,从十多岁到六十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在他及他家庭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全书的主线是卖血,一生卖了十一次血。除了第一次卖血是出于年轻好奇外,之后许三观接二连三的卖血,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
每次卖血前,许三观都要喝很多很多的水,目的是为了稀释血液,可以多卖一点。每次卖血后,许三观都要到饭店里去吃一盘炒猪肝,喝二两黄酒,还要温热了喝。猪肝是补血的,黄酒是活血的。
很多年后,许三观的三个儿子都成了家,他再也不需要去卖血的时候,他却在街上无声地哭。许玉兰说:“许三观,我们现在不用卖血了,现在家里不缺钱,以后家里也不会缺钱的。你卖什么血?你今天为什么要去卖血?”
许三观说:“我想吃一盘炒猪肝,我想喝二两黄酒,我想卖了血以后就去吃炒猪肝,就去喝黄酒……”
许三观老了,他的血没人要了,只适合卖给油漆匠,像猪血一样
不值钱了。
可是,他仍然怀念那些卖血的日子,怀念那些虽说异常贫困却也惊心动魄的岁月,那是他的朋友。最令人钦佩的是他面对厄运时的忍耐和坚强,乐观和自嘲。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一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许三观对儿子们说:“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他就用嘴巴给儿子们炒菜,给儿子们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儿子们“吃”得津津有味,不停地咽口水,甚至还为父亲给自己“炒菜”时别的弟兄咽口水而相互揭发。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这总比被迫去卖血为生的日子要强过许多。
在许三观的意识里,卖血可以克服任何灾难,以至于当年老的许三观因多年卖血形成的惯性再次卖血遭到拒绝时,他感到万分沮丧,以至于神情恍惚、痛哭流涕,他想到的是“四十年来,每次家里遇上灾祸时,他都是靠卖血度过去的,以后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有灾祸怎么办……”
许三观的每一次卖血,都伴随着其他的事发生:如大跃进,文革,上山下乡,在他平凡的生活背后,是整个国家。他的一次次卖血的细节,使全书结构和许三观的内心活动更加丰满。在卖血中,他看到了根龙的死,他体味到自己内心的悲凉与恐惧。可是他还是要卖血的。血是他的生命,可生命中注定还有比生命更真贵的东西:爱。他爱他的每个儿子,这恰是他光辉灿烂的地方。许三观卖血的动机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感动着我。
综观许三观的一生,哪一次卖血不是被逼无奈?哪一次卖血不是既荒唐透顶又合情合理?许三观卖血是一种绝妙的讽刺,一种凌厉的揭露!许三观,一个男人,为了男人的尊严,为了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打败尖锐的生活,他被迫一次又一次地卖血。许三观是真男人,许三观是硬汉子。
另外,许三观在故事中掉了很多次眼泪,他的女人也是。一直不认为掉眼泪是什么可耻的事情,谁都会有感情,谁都需要宣泄。当他家徒四壁,当他思念死去的爷爷和四叔,当他想起阿方和根龙,当他认为一乐死去了,当他的血再也卖不出去…这个男子汉一把又一把的眼泪,可是后来所有的困难都能过去不是么,他们总是说,好日子会来的,只是时间问题。眼泪只是一个情感的出口,所需要的,依然是泪水背后的那一种坚强,是泪水过后的那一份信仰和坚持。
《许三观卖血记》是篇发人深思深省的作品。一个普通的苦命的人,他渺小,却很可爱。,这个人的一生带给我的思考可不是一个半小时能说完和体会完的,所有苦难的日子都将过去,好的生活在一天天的接近。
成武二中 李永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