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台州历代官员

2021-08-13 来源:易榕旅网
东晋·南朝

羊固 晋成帝咸和间(326—334)任临海太守。《世说新语·雅量篇》:“过江初拜官,舆饰供馔,羊曼拜丹阳尹,客来早者,并得佳设,日晏渐罄,不复及精,随客早晚,不问贵贱。羊固拜临海,竞日皆美供,虽晚至,亦获盛馔。时论以固之丰华,不如曼之真率。”《台州府志·职官表》(以下简称《府志》),以晋室南渡始于元帝,此作“过江初”云云,遂据而定羊固守临海为晋元帝时(317—323)。按《晋书·羊曼传》亦述及是事,是知曼之拜丹阳与固之拜临海为同时事,传谓羊曼“代阮孚为丹阳尹”。而同书《阮籍传》载阮孚拜丹阳尹在“成和初”,则曼拜丹阳尹当在咸和五年(330)前后,羊固拜临海太守亦必在成帝咸和年间(326—334)。《世说新语》称“过江初”意即东晋初,未必即指元帝时。

阮裕 字思旷,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其任临海太守时间,《府志》称在成帝间(326—342)。今据《晋书》本传,阮裕于“咸和初除尚书郎,时事故之后,公私弛废,裕遂去职还家,居会稽剡县”。又云“即家拜临海太守,少时去职。司空郗鉴请为长史,召征秘书监,皆以疾辞”。郗鉴于成帝咸和四年(329)三月拜司空(见《晋书·成帝纪》),则裕任临海太守亦必咸和间事,且不得至咸和四年(329)以后。

王述 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平晋)人。少袭父爵,甚有美名,颇为谢安赏识。《府志》谓其穆帝时任临海太守。据《晋书》本传载:“述出补临海太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莅政清肃,终日无事。”又《宋书·符瑞志下》:“晋穆帝永和五年(349)二月癸丑,临海太守蓝田侯述言郡界木连理。”则王述永和五年(349)在临海太守任上。 郗愔 字方回,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府志》作晋穆帝时任临海太守,无具体时间。按《晋书》本传云:“……时吴郡守缺,欲以愔为太守。愔自以资望小,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转为临海太守。会弟昙卒,益无处世意,……。”愔弟昙

卒于穆帝升平五年(361)正月(见《晋书·穆帝记》),则是时愔在临海太守任上。

臧熹 字义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其任临海太守时间,《府志》作安帝时。今据《宋书·臧质传》云:“高祖将征广固,……及行,熹求从,不许,以为建威将军、临海太守。郡经兵寇,百不存一,熹绥缉纲纪,招聚流散,归之者千余家。孙季高海道袭广州,路由临海,熹资给发遣,得以无乏。征拜散骑常侍,母忧去职。”按“征广固”一事,据《宋书·武帝纪》载是在东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孙季高海道袭广州”一事,则在义熙六年(410)。故臧熹任职临海当在义熙五至六年间。

王琇 《府志》称其任临海太守“年份未详”。今据《宋书·谢灵运传》云:“(灵运)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据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所附《谢灵运生平事迹及作品系年》载,灵运伐木开径至临海一事在元嘉六年(429)九月。是则王琇元嘉六年(429)在临海郡太守任上。 陆子真 《府志》称其任临海太守“年份未详”。《宋书·张茂度传》载:子真元嘉十年(433)为海陵太守,中书舍人海陵人秋当父丧还葬,求陆修治道路,子真不许,司徒义康闻而善之,“召为国子博士,司徒左司掾,州治中,临海、东阳太守。”按元嘉历三十年,是则约当元嘉末年任。

王锡 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宋书·王僧达传》载:“(僧达)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据此,知王锡罢临海郡与弟僧达以“母忧去职”同时,且亦以丧母守制之故。又据同传下文,僧达服阕起为宣城太守在元嘉二十八年(451)或稍前,如以宋之丧制一般为二十七月计,僧达之以“母忧去职”与王锡之“罢临海郡”,当在元嘉二十五年(448)左右。《府志》以为年份未详。

蔡兴宗 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宋书》本传云:“世祖践阼,还先职,迁临海太守。”《府志》据此以为世祖孝建元年(454)任。然宋世祖于文帝元嘉三十年(453)四月即已即位,兴宗“还先职”为太子中庶子又未知历时多久,故以孝建元年(454)左右为宜。

朱夔 明帝时任。《府志》谓“见《宋书》及《四明图经》”,然《宋书》未见其名。 沈文季 字仲达,吴兴郡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齐书》本传云:“明帝立,起文季为宁朔将军。……休若被杀,虽用薨礼,僚佐多不敢至,文季独往省墓展哀,出为临海太守。”《府志》据此以为明帝时任。按“休若被杀”事,据《宋书·晋平刺王休若传》载,是在明帝泰始七年(471)。据此,则文季出为临海太守当在泰始七年(471)之后。又《南齐书》本传在“出为临海太守”后紧接云:“元徽(473—477)初,迁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知其在郡约两年。 沈昭略 沈文季侄。《南齐书·沈文季传》载:“永明(483—493)初,历太尉大司马从事中郎,骠骑司马,黄门郎。南郡王友、学华选,以昭略为友,寻兼左丞。元年,出为临海太守,御史中丞。”《府志》据以为武帝永明元年(483)任,误甚。 第五编 政治

119

按通常文法,昭略于永明初开始历任大司马从事中郎诸职,则其“元年”必永明后之“元年”。据《南齐书·王思远传》云:“思远出为……广州刺史,高宗(即齐明帝萧鸾)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备事如故。”同书《海陵王纪》,“高宗辅政”在延兴元年(494)十月。同月,高宗萧鸾即帝位,是为建武元年(494)十月。案此,昭略非武帝时任临海太守甚明,然延兴元年(494)已在临海太守任上。

蔡樽 字景节,考城(今河南兰考)人,蔡兴宗子。《梁书》本传谓“梁台建,为侍中,迁临海太守”。同书《伏曼容传》又云:“梁台建,以曼容旧儒,召拜司马,出为临海太守。”“梁台建”在中兴元年(501)三月,《府志》据此将二人皆置于齐“和帝中兴元年(501)”。据《梁书·伏曼容传》,伏的最后职衔为临海太守,天监元年(502)即卒于任,则伏于中兴元年来任基本上不会有多大问题,故蔡不可能中兴元年(501)任,应是梁天监元年(502)伏卒后替其任。 张略 吴郡人。《陈书·张种传》云:“(张种)父略,梁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传又云:“(张种)仕梁王为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府志》编纂者大概见张种在齐末梁初已任梁王府法曹及外兵参军,即置其父张略任临海太守时间为“武帝天监年”。按《张种传》所称宣城王即哀太子大器,中大通四年(532)始封宣城郡王,大同四年(538)授中军大将军,是则张种父忧服阕不得早于大同四年(538),张略之卒也应在大同二年(536)左右。梁武帝年号计有天监(502—519),普通(520—527),大通(527—529),中大通(529—534),大同(535—546),而后还有中大同(546—547),太清(547—548),共计51年。因此,张略之任临海郡太守在梁武帝时可以确定,但未必即在天监年间。 王筠 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有文名。《梁书》本传载:“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寻出为贞威将军,临海太守。在郡被讼,不调累年,大同初起为云麾豫章王长史,迁秘书监”。按昭明太子卒于中大通三年(531)四月,则筠之任临海太守亦即在此年或稍后,而离任当在大同元年(535)左右。《府志》仅作“中大通年任”。 张元秀唐道宣《高僧传二集》卷二十三《智璪传》载:“释智璨,俗姓张氏,清河人。晋室播迁,寓居临海。祖元秀,梁仓部侍郎,任临海内史。父文怀,陈中兵将军。”按临海郡唯陈时尝称内史,梁称太守。从《高僧传二集》行文看,元秀应在梁时任临海太守。《府志》失载。

钱道戢 字子韬,吴兴人。《陈书》本传载:(道戢)天嘉元年(560),又领剡(今浙江嵊县)令,镇于县之南岩,寻为临海太守,镇岩如故。侯安都之讨留异也,道戢帅军出松阳以断其后。异平,以功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府志》谓“文帝天嘉年”任。据同书《世祖纪》,讨平留异在天嘉三年(562)三月,是知道戢于天嘉元年(-560)由剡令升临海太守,天嘉三年(562)以平留异功复升为衡州刺史。 程文季 新安海宁人。《陈书·程灵洗附程文季传》云:“陈宝应平,文季战功居多。还,转府

谘议参军,领中直兵,出为临海太守。寻乘金翅助父镇郢城。”《府志》但谓“文帝天嘉年”任。案,同书《世祖纪》,擒陈宝应在天嘉五年(564)十一月,则其任临海太守应在次年初。传中谓其“寻”助父镇郢城,是知其任期甚短。又据《世祖纪》载,其父程灵洗出镇郢城在天嘉六年(565)十二月,则文季亦当是时随父助镇郢城。 唐

闾邱胤 《府志》列贞观十六年(642)任台州刺史。疑不确。按《府志》系据《寒山子集序》著录,此序已证明为伪作,则此人似亦属误列。

李允王 约太宗、高宗时任台州刺史。周绍良等编《唐代墓志汇编》中录《李谦墓志铭》载:李,赵郡赞皇人。“祖允王,皇台州剌史;父崇德,给事中。”据墓志,李谦生于高宗永徽四年(653),卒于睿宗景云二年(712),推比允王之任当在太宗、高宗时。又,允王之名亦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但仅载其为:“武安尉”,可据补。《府志》失载。 韦口口 约高宗、武后时任台州刺史。《唐代墓志汇编·韦必复墓志》:“韦必复,字安和。高祖彭城公,曾祖台州刺史,祖巴陵县令,父不仕。开元廿七年五月廿一日终。”据志例,志主当为未冠而卒。卒年为开元二十七年(739),上推三代,约当高宗、则天时。韦氏之名不详。考两《唐书》,韦氏封彭城公者有二;一韦澄,生活在隋唐之交;一韦凑,生于显庆三年(658),卒于开元十年(722)。二人皆有世系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韦澄事迹还附见《旧唐书·韦云起传》,韦凑亦有传,世系皆不合。韦凑年代相距尤近,自可排除。又,唐代韦氏官台州刺史者甚多,开元之前即有韦庆、韦玄锡、韦思义、韦锐四人。(尚有韦嘉贞,前人疑为张嘉贞之误)。其世系皆不合。故此韦氏应为另一人。《府志》失载。 沈成福 前志均误为沈福。唐垂拱四年(688)任台州刺史。《姓纂》云即沈成福。《唐代墓志汇编·沈知敏墓志铭》云:“父成福,通议大夫、台州刺史。”又《全唐文》卷200有沈成福撰《议移睦州治所疏略》,皆作“成福”,则以成福名为正,作“福”者似因缺文致误。据《沈知敏墓志》,知沈为吴兴箱康人。据《全唐文》,知其刺台前尚刺睦州。

康希铣 《府志》作开元十一年(723)任台州刺史。颜真卿《文忠集》卷七有《康使君神道碑铭》,内云:“……迁台州。……开元初,入计至京,抗表请致仕,玄宗不许,仍留。三年请归乡(按:会稽),敕书褒美,……仍给传驿至本州。冬十月二十有二日,……薨于会稽觉胤里第,春秋七十一。”可见康开元三年(715)已死,不当十一年尚在任。又,从“开元初入计至京”,入计是任满考核,知其前已经过一任,若以三年计,则其初任在睿宗景云元年(710),前后在任六个年头。然其间《府志》又列有卓荫、张诜、韦嘉贞、李英等四人,尚待详考。 王正容 开元十六年(728)在台州刺史任。见《佛祖统纪》卷七《左溪尊者玄朗传》。传云:左溪居台山,“开元十六年(728),州刺史王正容屡屈入城,冀亲法喜,师不欲往教,辞之以疾。”《府志》失载。

张愿 约天宝二载(743)任临海太守,次年离任。《严州图经》卷一“题名”:“张愿,天宝三载(744)九月自台州刺史拜”。《府志》失载。又按《府志》,天宝元年(742)太守为贾长源,则愿当二年任,次年九月调严州。

韦南金 天宝三载(744)任临海太守,天宝五载(746)离任。《严州图经》卷一“题名”:“韦南金,天宝五载(746)九月自台州刺史拜。”按:张愿天宝三载(744)离任,韦当继之。《府志》失载。 张成绮 天宝十三载(754)在临海郡太守任。《佛祖统纪》卷七《玄朗传·赞》称玄朗于天宝十三载(754)九月十九日圆寂,“州刺史张成绮状其行。”玄朗死于天台山,此“州刺史”亦当指台州刺史。然考天宝改元时,州级建制及官号皆恢复古称,台州称临海郡,刺史称太守。张氏任职正在天宝年间(742—755),不当称台州刺史,此盖作传者追记之词,亦将后作前之例也。《府志》失载。

袁仲宣 天宝十四载(755)任。《延祜四明志》卷十八“释道下”载:“栖霞观,……隋大业元年(605)废,唐天宝十三载(754)台州刺史袁仲宣复置。”按《府志》天宝十四载(755)太守为袁光孚,

《两浙金石志》卷三谓仲宣即光孚字,郁贤皓《唐刺史考》“疑非是”,待考。 李仲宜 至德二年(757)任临海太守。按,此见宋嘉定《赤城志》,《府志》误作仲宣。 史叙 宝应元年(762)在台州刺史任上。《册府元龟》卷一二二载:“代宗宝应元年(762)八月,台州贼帅李黾攻陷台州,刺史史叙脱身而逃,……”《府志》失载。“贼帅李黾”为“袁晁”之误。

李暄 约代宗时任台州刺史。《唐代墓志汇编》大中095及残志017《孙公妻李氏墓志》(按,系复出)载:李氏,唐宗室大郑王之后。“烈祖暄,皇朝台州刺史,父叔康,前任杭州临安县令。”任年不明。按新旧《唐书》有四李暄,其行迹皆不合;《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大郑王房世系,则缺载李暄一系。考李氏之夫名孙范,其兄简,为宪宗元和初进士;祖宿,代宗时人(参《旧唐书》册15页5045及《新唐书》册10页2950、册18页5762),李暄时代当与相近,故定为代宗时任。又,《墓志》载李氏卒年仅作“大唐乙亥”,不记年号,故《汇编》一则存疑,将其列入“残志”,一则又以为系大中乙亥(855),将其编入“大中”。现据排比,实为贞元乙亥(795)。《府志》失载。 崔昭 贞元间(785—804)任台州刺史。《旧唐书》卷一百十一《房琯传》载房琯之子孺复“又娶台州刺史崔昭女,……贞元十三年(797)九月卒,时年四十二”。按崔昭两《唐书》无传,从《房琯传》叙述情况来看,孺复休妻再娶崔氏约在三十岁(德宗贞元元年——785)前后,故崔之任台州刺史应约略相当。《府志》失载。 陈皆 贞元十四年至十八年(798—802)任台州刺史。《唐代墓志汇编》贞元130《陈皆墓志铭》:“公姓陈氏,颍川人也。讳皆,字士素。……贞元十四年(798)迁台州刺史。十八年(802)十二月十五日,薨于郡之适寝,享年七十三。”按,嘉定《赤城志》及民国《府志》皆作陈偕,“贞元九年(793)任”;作“偕”别无可据,任年亦误,均应正。

陆质 贞元二十年、二十一年(804、805)在台州刺史任上。《唐文续拾》卷四引《日本邻交征记·印记》:“大唐贞元廿一年(805)二月廿日朝议大夫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台州刺史上柱国陆淳给。”又卷五吴?《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诗序》:“以贞元二十年(804)九月二十六日臻于临海郡,谒太守陆公。”按据《旧唐书》本传,陆质“本名淳,避宪宗名改之”。《府志》误为元和十五年(802)任。

李逢 元和十二年(817)在台州刺史任。《册府元龟》卷七○○:“李逢为台州刺史,元和十二年(817)坐贬廉州司户参军。”《府志》作元和二年(807),误。 崔韶 元和十一年(816)任台州刺史。《唐会要·谥法》:“肃,……台州刺史崔韶。”《全唐文》卷五四六崔韶小传云“宪宗朝官户部员外郎。与韦贯之善,贯之罢相,坐贬台州刺史”。按韦贯之罢相在元和十一年(816),则崔亦是年任。《府志》失载。 姚鸽 咸通十三年(872)任台州刺史。((全唐文》卷九三三杜光庭《历代崇道记》:“咸通十三年(872)三月,台州刺史姚鸽奏。”又《全唐诗》卷八七五《谶记·天台观石简记》注:“咸通十三年(872),台州刺史姚鸽于天台山天台观讲堂后创老君殿。”《府志》置咸通十一年(870),误。又,咸通十二年(871)为谭洙,则姚当以十三年(872)任。 宋

李庭芝 约宋仁宗时知台州。《佛祖统纪》卷十三《处咸传》云:处咸初住赤城崇善寺,“姑苏李庭芝将守台,梦神人日:„公典天台,五祖台下有龙头九九和上,宜就见之。‟到郡谘询,……即往谒见。”按处咸生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卒于元祐元年(1086),七岁入国清,其主崇善寺尚属“初住”,当在仁宗时,李庭芝亦应其时任。《府志》失载。 吕和卿 元祜初权知台州军。见《宋史翼》卷40《吕和卿传》。按传云:和卿,晋江人,神宗时官金部员外郎,曾建言吕惠卿行手实法,神宗死,废新法,为苏辙所劾,出知台州,次年再责降袁州通判,卒。则其出知台州应在元祜元年(1086)。《府志》据苏轼《吕和卿知台州敕》列其名于宣和后年分末详者中,应正。

李希辅 神宗熙宁前曾知台州。薛氏《通鉴》卷三十二载:熙宁三年(1070)三月癸未,知金州张仲宣坐枉法赃法官,援知台州李希辅例,杖脊黥配海岛。李希辅知台州并犯赃黥配事,《府志》失载。

洪羽 哲宗元符(1098~1100)前后知台州。昌彼得等编《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据《豫章集》等撰洪羽小传,云羽字鸿父,南昌人,黄庭坚甥,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知台州军。《府志》失载。

唐翊 宣和(1119一1125)初知台州。宝庆《会稽续志》卷七载:唐翊,字浙师,山阴人。元祐六年(1091)以经术中第,宣和初知台州。《府志》失载。 沈与求 建炎四年(1130)命知台州而未任。《宋史》卷三七二《沈与求传》:沈字必先,德清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以直龙图阁知台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六载:建炎四年(1130)八月辛巳(十一日),侍御史沈与求以言宰相范宗尹年少不更世事,除直龙图阁知台州。同书卷四六:绍兴元年(1131)七月癸丑(十九日),“直显谟阁知台州晁公为罢,直龙图阁新知台州沈与求令疾速至任。”过一日,范宗尹罢,二十一日,“遂诏直龙图阁新知台州沈与求赴行在”。据此,沈受命知台州虽在建炎四年(1130)八月,但一直未至任,至绍兴元年(1131)七月十九日始命疾速赴任接替晁公为,但廿一日即召还,首尾仅三天,尚来不及启程,故知其始终未任。《府志》列沈于建炎之后的“未详年份”者中,误。 虞沆 绍兴二年(1132)闰四月知台州,“沆”或为“?”之误。?字季行,会稽人,绍兴二年(1132)十二月曾为临海南乡佛窟寺《台州佛窟山转轮藏记》碑篆额(未出职名),黄瑞《台州金石录》卷五此记跋语疑即其人,并云其原因当属旧志刻误。《府志·考异》亦然其说,《表》则为示慎重不改。但仍应说明。

许亢宗 绍兴五年(1135)七月十一日知台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一绍兴五年(1135)七月下云:“壬午,左朝请郎主管台州崇道观许亢宗直宝文阁、知台州。亢宗靖康(1126)中为右史,坐斥去,及是召对而命之。”按是月朔在壬申,壬午为十一日。《府志》失载。 柯裴 绍兴五年(1135)知台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二绍兴五年(1135)八月丙辰下云:“左承议郎新知台州郭东罢。东守徽州,盗未至而遁,及是拭而用之。中书舍人胡寅奏:„东苟贱无耻,台虽小郡,然陈橐以循吏受赏,以柯裴继之,已是不称,重以郭东,所谓一暴而十寒也,诏书铨量澄汰,如东者其当之。‟命遂寝。”据此可知郭东未任而“命寝”,陈橐、柯裴则已前知台州。按《府志》但载陈橐绍兴四年(1134)“十一月四日以左承事郎知,五年(1135)四月二十日丁母忧”离去。柯失载。

李光 绍兴六年(1136)六月十二日命知台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绍兴六年(1136)六月戊申下云:“礼部尚书李光引疾求去,罢为端明殿学士,知台州。”按是月朔在丁酉,则戊申为十二日。《府志》谓“年份未详”。

吕本中 绍兴七年(1137)命知台州而未任。宋李幼武《四朝名臣言行录》别集卷七:吕本中,初名大中,字居仁,寿州人。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次年四月以直龙图阁知台州,寻改崇道观,冬除常州。按:绍兴间党派之风甚烈,官员方任即改、方免即任常见不断,吕氏既命知台州,“寻”改崇道观,亦即党争之表现,并说明改命时间甚短,不可能至任。《赤城志》及《府志》均明载绍兴六年(1136)四月十六日至八年(1138)五月十二日皆为孙逸任,亦可证。

邹柄 绍兴八年(1138)三月十六日命知台州,五月卒,未任。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八。按《府志》列邹于宣和后之“年份不详”者中,盖仅据《明一统志》及《浙江通志》,未见《要录》。《要录》亦未言其未任,然任命至卒未及二月,则此任命不过为邹氏将死之安慰。《赤城志》记孙逸任至绍兴八年(1138)五月十二日,接任者黄子游亦于同日任事,亦可见邹之未任也。

吴锡 绍兴九年(1139)知台州,可疑。《府志》卷八七《金石略》,著录《绍兴九年刺史吴锡

等天台山琼台摩崖》,文云:“刺史吴锡贡道、邑丞张常先元翼,绍兴己未上巳后一日同游,在天台县西乡桐柏山琼台后岗。”按:绍兴己未上巳后一日为绍兴九年(1139)三月四日。据《赤城志》,此时知州事者为黄子游,黄以绍兴八年(1138)五月十二日至,十年(1140)六月十二日替,任免日期记载极明确,而摩崖明言吴为刺史,决非权知者,理有不合。疑刻字年久蚀泐,录文者或有误读;然其人亦无可考,更疑刻文为后人伪造也。

吴说 绍兴九年(1139)命知台州而未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九载:绍兴九年(1139)六月丙寅(十八日),责“右朝散大夫新知台州吴说”等之罪,“并罢之”。未记其初命之时。按:宋代职官系衔凡带有“新”字者,皆已有任命而未至任之谓,吴系衔既云“新”,即知其未任。《府志》亦未载。

徐度 绍兴十年(1140)命知台州而未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四载:绍兴十年(1140)三月辛卯(十一日),以“徐度知台州”。按:据《赤城志》,黄子游以绍兴八年(1138)五月十二日至十年(1140)六月十二日任,接任者李弥纶以十年(1140)六月十二日至十一年(1141)三月十五日任,知徐未任。《府志》亦未载。

赵令詪 绍兴二十六年(1156)命知台州而未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一:绍兴二十六年(1156)一月戊辰(22十六日),“左朝议大夫直秘阁赵令很升秘阁修撰,知台州。”《宋史》卷二四四《宗室·赵德芳传》亦云令詪升秘阁修撰,知台州,移知绍兴府。考《赤城志》及《府志》,绍兴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1155—1158)知台州者有刘景、曾幾、沈介、凌哲,皆交替有序,日期清楚,中间未有空缺,知赵令詪亦命而未任。 韩彦直 乾道八年(1172)知台州。《宋史》卷三六四《韩彦直传》:彦直字子温(世忠子),乾道八年(1172),由右职丐归文班,授中奉大夫,充敷文阁待制,知台州。按:《府志》列韩于嘉定后之“年份未详”者中,殆以嘉定《赤城志》乾道八年(1172)有赵思、九年(1173)有陶之真,二人年月相接。实则,据《赤城志》,赵思为八年(1174)七月廿四日知,而其前之朱江则以七年(1171)七月九日替,其间尚空一年有余失其人;《宋史》云韩于八年(1172)任,未载明月份,安知其非上半年任?今据此列韩于赵前。在韩之前的七年(1171)下半年,更当另有人任,惜暂无考。

潘纬 淳熙九年(1182)三月知台州。卢宪嘉定《镇江志》卷十五:潘纬,朝散郎,淳熙八年(1181)八月任,次年三月改知台州。按:卢宪,台州人,其说当不误。《府志》失载。 司马僖 淳熙十四年(1187)权知台州。陆游《陆放翁集》卷三十三《浙东安抚司参议陆公墓志铭》云:“女子二人,长适承议郎新权知台州军州事司马僖。”据志文,陆静之卒于淳熙十四年(1187)六月,以同年九月葬,志作于是年九月以前,内谓“新权”,则陆死时司马僖尚未任,陆死后又须服外艰,不可能到任。故,司马僖可能未至任。《府志》亦未载。 吕宝之 南宋中后期知台州。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七《沧洲翁传》载:“沧洲翁者,姓吕氏,……其先河东人也。东莱先生吕成公(祖谦)与其季忠公自河东徙婺,吏部郎知台州事讳宝之者,复自婺徙鄞,家焉。”按吕祖谦卒于淳熙八年(1181),吕宝之任期不详。《府志》失载。

王梃 嘉定十六年(1223)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宝庆元年(1225)十一月十七日知台州。《府志》仅载王梃于嘉定十六年(1223)任,而无交替月日。此据《永林大典》卷七三二二“朝请郎”条所引《赤城续志》佚文。〔《大典》所引原作《赤城志》,但《赤城志》记事至嘉定十六年(1223)止,《府志》所载“十六年、王梃”即据《赤城志》而来。而此引文已记至宝庆元年(1225),故知系林表民《赤城续志》之文。又,王梃之名;《永乐大典》写作王挺,挻无字,当系抄误。此处仍从《赤城志》作梃。〕王梃字叔长,濡须人,后除工部郎官以去。

叶棠 绍定二年(1228)九月再任台州知州,见王象祖《浙东提举叶侯生祠记》,《府志》作绍定三年(1229)。

周元龟 咸淳九年(1273)知台州。《府志》列周于宋末“年代不详”者中,误。林景熙《霁山集》

卷五《周元龟墓志铭》,云周由太常寺主簿知台州,不半期而疾革,咸淳九年五月一日卒,年七十六。则周氏即在此年任。元龟,字锡畴,号苍岩,平阳人,嘉熙二年(1238)进士。 元

白景亮 至正九年(1349)任台州路总管。《元史·良吏传》:“白景亮,字明甫,南阳人。……特授衢州路总管,……改授台州路总管,卒于官。”按:《衢州府志·职官》载,白于至正六年(1346)任衢州路总管,至正九年(1349)离任,则其任台州路总管应在至正九年(1349)。《府志》误作至顺二年(1331)。

张彦圭 至正末任台州路总管。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七《袁廷玉传》谓张彦圭:“以公事朝京,授枢密副使兼台州路总管。兵出,髡而遁,卒追杀之。”作者戴良元末尝为明太祖朱元璋讲经史,明洪武十五年(1382)又尝被召入京,故其文中之“兵出”,或指明兵,则张彦圭或死于明军之手。具体时间不详。《府志》失载。 赵琬 至正二十三年(1363)任台州路总管。赵琬自撰其妻《李氏权厝志》(志石存临海市博物馆)云:“琬以至正二十三年(1363)自庆元移守于台。”《元史·赵琏传》:至正二十七年(1364),明军下台州,自杀死。《府志》误作至正二十七年(1364)任。 明

唐□□洪武初任台州知府。戴宽《发澄江述事言怀》诗:“唐君新作吾台守”(见《石屏集》卷十)。按:戴为元末明初人。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下令将其原籍凤阳建为中都,陆续遣送江浙富户及元代旧官实之,太平戴氏以同方国珍有瓜葛,不少人亦在遣中,戴宽即其一,诗即由此而作。此事绝对年代不详,《府志》不载。 张继先 洪武四年(1371)在台州知府任。按:《府志》不载张任官具体时间,今考《仙居郭氏宗谱》,有张继先洪武四年(1371)序,知其于是年在任。

戴立大 宣德、正统间(1426—1449)任知府。(安徽)《太平府志·人物》载:戴立大,字伯先,芜湖人。永乐十七年(1419)举人,由丹阳教谕,迁夏邑令、南部郎,守台州。推此时间,当在宣德、正统间(1426—1449)。《府志》列崇祯十七年(1644)。 施□□ 景泰间(1450—1457)任台州知府。黄瑞《台故札记》:“新桥在(临海)东乡,景泰间(1450—1457)台守施□□建。”《府志》不载。 邢宥 文昌人,天顺四年(1460)夏至。按:《府志》作景泰五年(1454)任。此据邢撰《重修东山阁记》(《赤城后集》),文中自云:“天顺庚辰岁夏,郡守琼台邢宥至”,明年之明年,乃修阁。则知六年(1462)尚在任。

李光翰 正德五年至十年(1510一1515)间任台州知府。陈子直《送台守李侯述职序》,云李卫县人,曾受刘瑾迫害,瑾死复官,知台州。按刘瑾处死于正德五年七月,则其任当即在此后数月内。考正德纪元共十六年,《府志》表列其间任知府者仅二人,一为十一年(1516)来任之顾磷,一为不知年份之李光翰。而光翰既姓李,又为河南人,卫县亦在河南,两相吻合,则此李侯当即光翰。又,陈世良有《太守李公病愈倡和诗序》,作于正德十年(1515),此人名亦未出,玩其文意,似同一人,亦即李光翰,盖一人而久任者。子直、世良二序均见王舟瑶《台州文征·文内编》。 徐鹏举 弘治十八年(1505)在台州知府任。按:《府志》未载具体任年,此见任大冶《广文公事实》(见《临海康谷郑氏宗谱》)。

陈尧 嘉靖二十三年(1544)任台州知府。蔡潮《霞山集》卷六《陈太夫人邵氏荣寿序》云:“吾郡守维扬陈侯治台之三年,为嘉靖丙午。”丙午乃二十五年(1546),上溯三年,则陈之初任应为二十三年(1544)。《府志》列二十一年(1542),误。

杨万程 嘉靖二十六年(1547)知台州府。按:《府志》载其名作“杨万”,“考异”据杨氏节孝坊题名,知其名万程,而尚有疑,不改。今考蔡潮《霞山集》卷九《嘉荔记》,有云嘉靖戊申冬郡伯杨南溟送荔支;南溟与万程名字相应,则其名作万程无疑。戊申为二十七年(1548),

知是年冬杨尚在任。

谭纶 嘉靖三十四年(1555)任台州知府。《府志》虽表列谭于三十四年(1555),但在“考异”中以赵大佑尚书坊立于三十一年(1552),谭已列名知府,而致怀疑。盖不知批准立坊与建坊落成时间不同,其职官题名亦常有改题落成时之现任官者。考《临海蒋山蒋氏宗谱》有宋治《祭蒋颙文》,系时为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月,宋为谭之前任,宋既在此时尚在任,则谭之至任必在三十四年(1555)。林应麒《贺郡伯二华公荣旌序》亦云谭以三十四年(1555)十月至任。 张会宗 晋江人。万历八年(1580)任。见秦鸣雷《重修东湖记》(收于特通阿《东湖志》卷上)。按记作于万历十二年(1584),以时人记时事,不容有误。《府志》作广东人,应正。 张华宇 万历二十六年(1598)左右知台州府。亦见任大冶《广文公事实》。按:《事实》未记张任官具体时间,仅云与熊秉衡令临海同时,考熊令临海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则张亦当在是年前后任。《府志》失载。 张邦翼 约万历三十二年(1604)后任台州知府。按:《府志》不载张具体任年。今考民国《临海县志·令佐》及刘焕《广文先生祠记》(见《临海康谷郑氏宗谱》),知其于万历三十一、三十二年(1603、1604)均在临海县令任,则其任知府必在三十二年(1604)后。

陆元祯 《府志》作万历四十二年(1614)任台州知府,误。查《府志》,陆之前万历四十一年(1613)知府为杨为栋;而据万历四十五年(1617)临海知县乔时英所撰《潘汝宁暨妻王氏合葬墓志铭》(见《台州墓志集录》),王氏于四十四年(1616)自杀殉夫,杨时尚为知府,亲往吊唁,知杨此时尚在任,则陆之四十二年(1614)任,在年代上必有误。据清宋世荦《临海补志料》引《沈无回集》记万历四十八年(1620)海门兵变事,有知府陆公往谕等语。沈与陆元祯均为福建人,其所记当可信,则陆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在台州知府任。 清 清

迟维培 康熙二十五年(1686)后数年间署台州知府。此据《临海郡城何氏宗谱》。

《府志》载迟氏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台州通判,则其署府事当在此后之数年内,应 增录。

冯璧 乾隆二年(1737)仍在台州知府任。此据《彤管扬徽》。《府志》列冯氏于

雍正十二年(1734)任,下即列“年份未详”之徐元肃,今既定冯于乾隆二年(1737)尚在任,则应将徐元肃移后。

卫诣 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按《府志》作卫琪,误。特通阿《东湖志》卷上总述,及东湖闸、怀义桥、浣月亭三处分述均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郡守卫诣重修”或“卫守诣重修”之语;此志修于嘉庆九年(1804),为时非远,其纂者洪震煊等皆及身所见,则其名为诣无疑。 翼兰泰 道光九年(1829)任台州知府,见黄瑞《台故日札》,《府志》作十年(1830),迟一年。 于鼎培 道光十四年(1834)任台州知府。见黄瑞《台故日札》及何钟麟《绿堂文稿》附录于氏《台郡留别诗》注。《府志》列于道光八年(1828)前,应予订正。 福隆阿 道光十八年(1838)任台州知府。《府志》误为福阴阿。今据张绮《默斋诗话》订正。 张庭桦 道光二十二年(1842)任台州知府。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二“孙瀛帆诗”条:“仁和孙瀛帆茂才光裕,……道光癸卯客台郡滋阳张兰台太守庭桦幕中,一见如故,遂订交焉。”按:道光癸卯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府志》载道光二十一年 (1841)台州知府为周师,则张即于是年始任。《府志》失载。 郭恒辰 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台州知府任上。《冷庐杂识》卷七“芗畇公挽联”条有云:“道光……甲辰(二十四年)九月,(父)以中风疾弃养,台人士吊者皆哭失声,投赠挽联,录其尤者于左。山阳郭太守恒辰云……”按:《府志》作郭恒仁,咸丰间任,皆误。

王绍燕 道光二十六年、二十七年(1846、1847)在台州知府任上。项士元《旅杭日记》民国5年(1916)四月初一日记云:“道光间闽中王绍燕(谷诒)守台,颇多善政。……(一)丙午夏间,

台郡大旱,公祷而辄应。(二)公丁未兼正学书院山长……”按:丙午、丁未分别为道光二十六年、二十七年(1846、1847)。《府志》谓“年份未详”。 张玉藻 咸丰二年(1852)任台州知府。见陈懋森《临海县志稿·寇变》。是年临海桐峙山蒋世绵起义,余部遭知府张玉藻等追剿溃散,张后升宁绍台道以去。《府志》失载。

徐承礼 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复任台州知府,三十一年(1905)四月卒于官。按《府志》仅载复任时间,随于二十八年(1902)表内列张西园、高英二人;考王咏霓《研精覃思室日钞》,知徐于三十一年(1905)四月卒于官,中间并无出缺,则徐任至死,其二十八年(1902)表列张、高二人皆误。

何□□ 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起署台州知府。据葭芷网业公所公文抄件(封面题为《台州掌故》),三十一年(1905)五月起之公文,台州府批文皆署“府宪何”。其名莫考。此公文抄件亦止于五月,故其后不明。此人当为徐承礼卒后暂署者。《府志》失载。 张西园 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1907)任台州知府。临海朱濬《送郡伯张翰卿太守西园卸篆归山西平定》诗,下署“丁未”。丁未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诗注又有丙午、丁未两年台州皆有荒灾,张氏均买粮平粜语,丙午为三十二年(1906)。知张氏之任自三十一年(1905)冬开始至三十三年(1907)止,接任者即许邓起枢。朱诗又有“郎署浮沉志未灰,一麾出守赤城来”之句,则张氏之任台州知府亦仅此一任。《府志》载张二十八年任,不确。 许邓起枢 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1909)任台州知府。《府志》卷五十六《学校略》“三台书院”条:光绪三十三年(1907),“郡守许邓起枢以中学规模重行整顿,……定名三台中学堂。”是三十三年(1907)已任。其宣统元年(1909)尚在任,见项士元《寒石草堂日记》。《府志·职官表》列许邓于光绪三十年(1904),误。

联芳 宣统二年(1910)任台州知府。《府志·学校略》“三台书院”条:“宣统二年(1910),郡守联芳改称台州中学堂。”《府志·职官表》失载。

刘宗标 宣统二年(1910)、三年(1911)命任台州知府,未至任。宣统二年(1910)《浙江官报》列表:“台州府,正刘宗标,署启续,同知叶元芳,经历王霭吉。”《府志》未载,似未实任。 启续 宣统二年(1910)实署台州知府。所据同上。《府志》列光绪三十年(1904),误。 嵩连 宣统三年(1911)实署台州知府。见宣统三年(1911)《浙江官报》:“台州府,正刘宗标,署嵩连,同知叶元芳,经历尹钟琦。”又,陈懋森民国《临海县志稿》载:“宣统三年(1911)九月省军政府遣姚桐豫出任台州军政分府都督,废知府嵩连。”按刘宗标仍未实任。《府志》列嵩连于光绪三十年(1904)亦应予订正。 (丁伋 徐三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