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海岛生态系统管理对策初步研究

2022-08-12 来源:易榕旅网
2010年 3月 March 2O1O 第27卷第3期 海洋开发与管理 VO1.27 NO.3 我国海岛生态系统管理对策初步研究 唐 伟 。,杨建强 。,赵 蓓 。,姜独讳 (1.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33;2.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青岛266033) 摘 要:我国海岛开发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海岛资源未能合理利用。为了加强我 国海岛的综合管理和实现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对海岛进行有效的生态系统管理。 文章在分析我国海岛生态系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海岛,从海岛开发的法 制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海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尝试性地提出我国海岛生态系统管 理对策。 关 键 词:海岛;生态系统管理;对策 生态系统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的 存在着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自 主要针对生态保护的管理体系,其核心是社会 然灾害频繁等诸多不利因素。中国海岛开发目前 经济一生态的复合系统。生态系统管理以保 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海岛开发程度不高,资 护自然生态系统长期完整性作为总体目标,旨 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经济效益较低。同时,大 在达到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海岛生态系 部分海岛的开发利用活动具有随意性,海洋意识 统管理的目标和意义在于保护海岛生命支持系 和管理水平低。海岛开发许可制度和海岛开发协 统,保持海岛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必须加 调机制不完善,海岛开发计划也很不科学。一般 强我国海岛的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以此实现海 海岛重开发,轻保护,某些海岛资源、环境遭到 岛的可持续发展。 严重的破坏,海岛的发展并不是可持续的。对海 1我国海岛生态系统管理现状分析及存 岛资源的综合调查工作开始于1988年,起步也较 晚。因此,需要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展我国 在的问题 海岛生态系统的管理工作。 2003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针对海岛的国家 2海岛生态系统管理对策 制度《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施行, 这是我国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逐步纳入法制化轨 海岛生态系统管理主要体现在保护和开发两 道的重要标志口]。2010年3月1日我国首部海岛 方面。就保护而言,应充分保护现有各种资源, 资源利用、管理与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中华 开发不能超越其利用阈值;就开发而言,应进行 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以下简称《海岛保护 分类利用,搞好海岛区域规划,注重合理开发, 法》)的正式施行,将有效地系统规范我国海岛开 营造良性生态循环推进海岛全面可持续发展[2]。 发利用行为,并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海岛生态 同时应加强监测,并识别海岛生态系统内部的动 环境保护工作多处于地方政府部门的自发自治状 态特征,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 态。它也是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来保护海岛 2.1海岛开发的法制建设 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 2.1.1 海岛立法 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依据。 《海岛保护法》宗旨原则确定为科学规划、 我国海岛大多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有限,并 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并对海岛生 *基金项目:中国海岛生态系统管理与策略研究项目资助: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海岛生态系统评价(项目 编号:908一O2—04—08). 2 海洋开发与管理 2O10年 态保护和无居民海岛使用作出系统规范。《海岛 保护法》规范了海岛的开发和利用的秩序,尤 其是保护海岛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的海洋权 益,为此规定了5项基本制度:第一项,规定 了海岛的保护规划制度,必须制定国家和省级 的海岛保护规划;第二项,海岛的生态保护制 度,包括填海连岛,海岛污染物的处理,珊瑚 和珊瑚礁、海岛周围红树林的保护等制度;第 三项,设立了无居民海岛的国家所有权和有偿 使用制度;第四项,对于特殊用途的海岛实行 特别的保护制度,包括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国 防用途海岛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岛等;第 五项,规定了海岛的保护、监督和检查制度。 依据《海岛保护法》宗旨原则的核心思想, 应该对海岛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以及自然系统 协调管理,通过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加强对海 岛资源审慎的管理和科学的保护,以达到持续发 展的目的。在《海岛保护法》中已明确规定,限 制危及海岛生态的各种活动,如过度开发和盲目 建设,以达到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海岛自然 环境与其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和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要保持海岛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就一定要加强海岛的环境保护;适度 开发资源的原则,这是把海岛资源开发与保护管 理协调一致的原则。海岛立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保 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1.2 实施海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贯彻了“预防为主”的原 则,能有效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情况发生。在 我国海岛开发的历史和现状中边开发、边污染的 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海岛发展海水养殖,却导致 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有的海岛因非法过度开采几 近消失。《海岛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有居民海岛的 开发、建设应当对海岛土地资源、水资源及能源 状况进行调查评估,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 指出海岛的开发、建设不得超出海岛的环境容量;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海岛主要 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 求,确需填海、围海改变海岛海岸线,或者填海 连岛的,项目申请人应当提交项目论证报告、经 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申请文件,依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规定报经批准。 因此,海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海岛生态系统的 保护制度。 2.2海岛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由于海岛的特殊地理位置,海岛资源存在 区域性差异,因此,海岛的开发不能完全照搬 陆地开发的经验。而应该依据开发与保护并重、 岛屿和陆地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原则, 以维护岛屿及岛周海域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 环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1 因岛制宜、合理规划是海岛开发的前提 海岛开发规划应从开发类型和空间布局两 方面着手。开发类型可分为旅游开发型、水产 养殖型、综合开发型和自然保护型;海岛空间 布局可划分为海岛陆地区、海岛滩涂区和环岛 浅海区。对于不同海岛的开发类型和空间布局, 应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对策。 1)针对不同海岛开发类型,应采取以下管 理对策 (1)旅游开发型海岛。应坚持保护为第一 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科学的开 发。开发旅游项目之前,要进行环境预防管理 和环境影响评价,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对岛屿的开发规划要充 分考虑岛屿地区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平 衡发展。如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岸、严格控制 海岛建筑物的高度等。海岛的生态旅游策略: 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海岛,应严格保护资源, 尤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 续性。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强调对旅游 对象的保护。 (2)水产养殖型海岛。①海岛周边海域的 管理及修复。应对现有水产资源总量进行有效 评估,建立海岛周边海域重要物种保护区,进 行关键物种的增殖放流,控制对受保护物种的 捕捞压力,科学制订禁捕时间及水域。②污染 物控制。应建立海岛周边海域长期、连续的环 境监测体系,了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为 污染物排放及处理提供可行的处理方案;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并预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为综合管理提供更可靠的优先咨询领域;建立 减灾防灾体系,依靠科技建立灾害性环境污染 第3期 唐伟,等:我国海岛生态系统管理对策初步研究 3 及风暴潮抢险救灾体系。③海岛生态渔业。根 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规律建立渔 业生产结构,利用各种营养物质的循环关系, 建立和谐互补的生产方式。 (3)综合开发型海岛。陆连岛和沿岸面积 较大的岛屿,因其海岛资源相对较全,基础设 施也相对较好,一般以综合开发利用为主。 ①海岛农业发展。海岛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 然灾害的能力低,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 缺水等问题困扰着农业的发展,必须增加投入, 搞好海岛绿化和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对农产品 基地的环境监测,采取各种治理措施,以改善 生态环境,使农业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 ②海岛工业发展。优化海岛产业结构,将海岛 工业纳入海岛区域经济体系之中。避开自然资 源约束,发展海岛特色工业,尽可能选择不用 或少用当地自然资源的工业门类。③开发建设 具有良好条件的海港。 (4)自然保护型海岛。对海岛区珍稀物种 (植物、动物)、特异生态景观、代表性地质剖 面与地貌景观和生态资源(如水资源等),通过 建立国家、省、县、乡级自然保护地、保护区 的途径加以保护,可确保维持海岛区物种的基 本生态过程,保存物种遗传的多样性并维持其 生态平衡。同时,在保护区的核心外围部分, 还可对游人开放,增加经济收益,发展生态保 护业。例如,拥有大面积茂密葱郁森林的海岛, 可以建立海岛森林公园,它既起到保护或恢复 自然综合体的作用,又兼有园林性经营与管理 的作用;是进行科研及公共教育的场所,又是 对外开放供人游乐的旅游胜地。 2)针对不同海岛空间布局,应采取以下管 理对策 海岛由岛陆、岛滩涂和环岛浅海3个子生 态系统组成,海岛开发实际上就是对这些子生 态系统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 在面积较大且淡水资源较丰富的海岛陆地 区,可以适度地发展种植业;而在淡水资源较 缺少的海岛陆地区,则适宜植树种草,建立饲 料畜牧生产体系。 在滩涂宽阔、风浪较小且沙质较好的海岛 滩涂区可适宜发展滨海旅游业;在以泥沙为主、 适宜海洋水产养殖的滩涂,则主要进行鱼虾养 殖、放养牡蛎或养殖海水珍珠;而在靠近发达 沿海地区的滩涂区还可以用于发展港口、滨海 工业及城镇建设用地。 环岛浅海区主要是海水养殖业的理想区域, 可以充分利用岛周浅海不同水层的立体空间发 展与之相适应的水产增养殖业。 2.2.2依靠科学技术是开发海岛的根本途径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支持能力是决定海 岛资源可持续利用深度和广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是开发海岛经济的根本途径。 (1)开展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 研究。调查海岛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海 洋变异对海岛气候变化的影响;获取和积累与 海岛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科学数据。 (2)探索新的、可开发的海岛资源。开展 海岛近海及远海油气资源的勘探;积极探索海 岛水域中生物物种、化学元素等新的可开发利 用资源;开展海岛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储量的 调查和评价。 (3)提高海岛开发的技术水平。有计划地 开展海岛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工作, 实现科学技术与海岛经济一体化发展;建立海 岛开发技术研究、实验、推广应用和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的机制;推动海岛海洋高新技术产品、 产业和产业群的快速增长;促进海岛产业、海 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海岛海洋服务与保障技术。利用 先进的技术装备发展海岛海洋服务业,促进海 岛海洋保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保护海 岛生态环境的技术水平,保障海岛海洋活动安 全、有效和清洁生产。 2.3海岛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对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海岛,其退化生 态系统的恢复也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方面。 海岛面积有大有小,大海岛的生态过程与 陆地相似,因而其恢复方法与陆地相似。小的 海岛由于与陆地隔离,物种较少,生境缀块小,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一些生态系统过程不 能在小尺度上维持,因而小岛的恢复目前还无 成功的先例。中等大小的海岛由一定尺度的景 4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年 观组成,兼有陆地和海岛的特性,相对于小岛 更易恢复l2]。目前中等海岛的恢复在新西兰比 较成功。此外,海岛不同部分的恢复策略也 不同。 海岛的恢复至少是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水 平的恢复,而不能只限于种群和个体水平,但 合适的种群管理可帮助海岛恢复。 影响海岛退化的干扰很多,大致可分为毁 林、引种不当和自然干扰3类。海岛恢复的限制 性因子包括淡水和土壤缺乏、生物资源缺乏以及 严重的风害或暴雨 ]。海岛恢复的短期利益包括 重建生产、生态系统,保护稀有物种,避免物种 的消失。恢复的长期利益包括重建海岛的生物群 落,再现海岛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恢复海岛的 进化过程。一般地,海岛的恢复过程如下。 (1)了解海岛退化前的物理、生物、气候、 古植物、文化和经济背景; (2)将海岛进行功能分类; (3)确定恢复的目标;理解海岛恢复的过 程; (4)开发适于海岛恢复的技术(例如,在 海边营造防护林,林后营造防护林网,林网内 种植作物的防护林网技术,迎风口造林技术, 消灭灾害性草食动物技术等); (5)制订海岛恢复计划并实施;改造生境 并引入适宜的乡土种;海岛恢复后的管理; (6)为了以配合海岛恢复活动,还可开展 淡水再利用、风能发电等活动。 3 结束语 海岛生态系统是多功能的,能为人类提供 多方面的利益。对海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低 估或忽视,导致人类不顾长远利益,为了经济 发展的短期行为造成无序、过度开发海岛资源。 因此,应严格贯彻执行《海岛保护法》,加强我 国海岛的综合管理对策的研究,实施海岛开发 环评和许可制度,充分保护现有各种海岛资源, 进行海岛分类利用,做好海岛区域规划,加强 对海岛的开发利用过程,进行生态系统内部的 动态监测,恢复退化的海岛生态系统,实现海 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婷,朱晓燕.国外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对 我国的启示EJ3.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3): 14—19. E23任海,李萍,彭少麟.海岛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 与生态系统管理EM3.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