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条件下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实例研究
2020-02-03
来源:易榕旅网
第26卷第11期 2010年6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2_26Ⅳ0.11 Jun. 2010 复杂条件下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实例研究 尹俊清 (甘肃煤田综合普查队,甘肃天水741002) 摘要i勘探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表层多为干燥疏松的沙丘和黄土;浅层为沙土、卵石、砾石层,大部地段不 含水,均为松散沉积物。煤层作为勘探的目的层,其埋藏深度和产状变化极其剧烈,且断层和褶皱构造发育。针对 表层、浅层和深层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通过运用三维地震勘探设计方案,选择最佳激发与接收因素,并采取合理的 观测系统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做好资料处理与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关键词: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地质效果 中图分类号:P631.4 金家渠井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 地马家滩矿区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煤 炭资源勘探的目的是满足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 厚度不等,部分地区为沙砾岩的坡积、残积及冲洪积 层;中部为冲淤积的黄沙土;底部为古河道、现代河 床冲积的卵砾石类沙土。均为松散沉积物,厚度一 般在15m以上,最厚达89m。极不利于成孔。其底 部为紫红色砂质粘土、粉砂及砂砾石,即古近系渐新 统清水营组。 优质、环保型煤炭资源的需求,并为矿井建设、促进 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2009年3月,甘肃煤田地 质局综合普查队承担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马 家滩矿区金家渠井田先期开采地段三维地震勘探工 区内松散沉积物广泛分布,深度20m范围内无 潜水面存在。岩性松散且复杂多变又极少含水的浅 层地震地质条件,对地震波激发极为不利。 1.2.2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勘探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平均总厚 358.81m,含煤多达30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中 作。地质任务是:控制主要可采煤层底板标高,查明 落差大于等于5m的断层及其产状,圈定主要可采 煤层露头位置及煤层缺失范围。精度均须满足现行 规范相应要求。预测主要可采煤层的厚度变化趋 势,圈定煤层的变薄带和不可采区。解释覆盖层(Q +E)的厚度变化情况。 厚或厚煤层,均属稳定煤层,与顶、底板围岩具有明 显的物性差异,具备形成反射波的条件,这是有利的 一1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 1.1地层及煤层 面。然而,区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褶皱、断裂相 伴生。有尖儿庄背斜、杜窑沟断层、金家渠断层、马 儿庄横断层和马柳逆断层。其中,杜窑沟断层和马 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三叠系上统上田组 (T3s);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侏 罗系上统安定组(J3a);古近系渐新统清水营组 柳逆断层分别为勘探区东西边界大断层;金家渠断 层为勘探区中部大断层,近南北走向贯穿全区。煤 (E3q)和第四系(Qh),地表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 老地层无出露。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为区内含 煤地层。共有四层主要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二煤、三煤、四煤和十八煤。 1.2地震地质条件 系地层受断裂构造作用,不仅产状变化剧烈,而且空 间赋存形态及范围变化极大,尖儿庄背斜东翼地层, 在21勘探线以南,倾角由35。(21勘探线)增大至 45。(17勘探线),在21勘探线以北由35。增大至 50。(2O勘探线);主要可采煤层埋藏深度在北部不 足百m,在东部和西部边界一带却达千In,这是不利 的一面。由此说明,勘探区煤系地层具有构造极其 复杂、产状剧烈变化的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综合分析表、浅层及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该区属 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 1.2.1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勘探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属于低缓的 半沙漠丘陵地貌。地表为风积沙掩盖,多系风成垄 状及新月形流动沙丘,间有植被固定或半固定沙丘。 干燥疏松的表层条件不利于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勘探区浅层岩性:上部为现代风积沙及沙土层, 2数据采集方法 38 2.1激发与接收因素 甘肃科技 第26卷 1)经过试验,勘探区大部地段采用单井、井深 16m、药量3kg激发;但在西南部和东部边界一带, 砾石层很厚,一般超过20m,成孔极其困难,采用井 深6m、双井组合、药量3kg X2激发。 2)检波器采用5个串联点式小面积组合方式。 3)使用428XL数字地震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4)工程测量:在已有控制点基础上,利用GPS 动态实时差分技术(RTK)进行检波点和炮点施工 放样。 2.2观测系统 选取8线10炮束状三维观测系统,作为野外数 据采集的基本观测方法。 基本CDP网格:10m(纵向)×10m(横向); 迭加次数:6(纵向)X4(横向)=24次; 接收道距:20m; 接收道数:48道×8=384道; 接收线距:40m; 激发线距:20m; 炮排距:80m; 纵向最大炮检距:端点940m,中点480m; 纵向最小炮检距:0m; 横向最大炮检距:310m; 横向最小炮检距:10m; 最大非纵炮检距:端点989.8m,中点571.4m。 激发方式:勘探区东部地层倾角大,倾角超过 35。,采用端点激发;而西部和中部地层相对平缓,倾 角一般不大于10。,故采用中点激发。 针对目的层埋深及产状剧烈变化的客观情况, 设计的三维观测系统于勘探区不同地段宜相应有所 变化,从而使数据采集方法更加切合本区实际。因 此,鉴于勘探区中部尖儿庄背斜轴部煤层埋深变得 很浅(最浅埋深约100m),而且断裂发育、构造复杂 的实际情况,尖儿庄背斜轴部二煤底板标高1 150m 以浅范围,采取加密炮排(炮排距40m)和加密道距 (道距10m)措施,形成5m(纵向)×10m(横向)的 CDP网格,使背斜轴和断层能够得到较好控制。同 时,又考虑到勘探区西南部由于难以打成深井,激发 效果受到影响,记录质量有变差趋势。于是及时调 整施工设计,增加接收道数,由384道(48道×8)增 加为512道(64道×8,如图1所示),旨在提高叠加 次数,即纵向达到8次叠加,总叠加次数达到32次 (纵向8次、横向4次),从而保证数据采集质量。 图1单炮监视记录 按照“边施工、边修改、边设计”的工作方法,选 择最佳激发与接收因素,并采取合理的观测系统完 成了野外数据采集任务。之后,做好资料处理与解 释,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3资料处理与解释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作了精细的静校正、振幅补 偿、叠前去噪、地表一致性预测反褶积、高精度速度 分析、剩余静校正、DMO叠加、叠后去噪、全三维偏 移等。资料处理方法正确,处理流程及参数选择合 理。获得的三维数据体具有很高的信噪比和分辨 率。 通过分析研究,全区发育四个较稳定的反射波: T3波、T4波是三煤、四煤层的反射波,能量最强,波 组特征明显、连续性好,全区能对比追踪;TI8波为 十八煤层的反射波,波组特征较明显,能量较强,连 续性比较好,基本能全区追踪对比。二煤的反射波 组 波,区内大部地段波形特征较为稳定,基本可 以连续追踪,但部分地段具有能量弱、连续性较差的 现象。 采用人机联作方法,纵横时间剖面相结合、垂直 时间剖面与水平时间切片相结合等解释手段,完成 了各煤层反射波的追踪、对比解释。通过资料解释, 对反映的断层、褶皱地质构造和煤层露头现象作出 了可靠解释。图2是小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反映; 图3是大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反映;图4是褶曲在 时间剖面上的反映;图5是煤层露头在时间剖面上 的反映,他、13、T4波尖灭点依次对应2煤、3煤、4 煤露头位置。 4主要地质成果 严密控制了勘探区内主要煤层二、三、四、十八 号煤层的起伏形态和埋藏深度。勘探区内构造形态 主体为一不完整的背斜构造,且在西部和东北部存 在尚家圈背斜、向斜和兔场背斜构造。 第11期 尹俊清:复杂条件下煤W--维地震勘探实例研究 39 图2小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 图3大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已验证) 图4向、背斜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 图5煤层露头在时间剖面上的显示 共查明断层l8条,其中落差≥100m的断层4 条,落差5~10m的断层3条,落差<5m的断层1 条;正断层2条、逆断层l6条。按控制程度评价,控 制可靠断层17条,控制较可靠断层1条。 控制了二、三、四号煤层的露头位置。 根据地震和地质资料,对主要可采煤层的厚度 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编制了相应的煤层厚度变化 该区属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通过试验选 择最佳激发与接收因素,针对目的层埋深及产状剧 烈变化的客观情况,设计的三维观测系统于不同地 段宜相应有所变化,从而使数据采集方法更加切合 本区实际,为完成地震地质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第3版)[M].中国石油大学 出版社,2009. 趋势图,圈定了煤层变薄带。 解释了覆盖层厚度变化情况。 [2] 张玉军.煤田三维和二维地震勘探相结合的应用—— 5结论 ・●…・●…・●…・●…-●…-●…・●…・●…・●…・●…・●…・●…以窑街矿区为例[J].甘肃地质,2009,18(1):82 86. -●….0-…●…-0-…●…・●…・●…・●…・●…-0-…●…・●….0o.o ●… ̄l-…●…・●…-●.. ’●…’●…・●・…●…・●…・●…‘●…・●・…●…・●…・●” (上接第65页) 参考文献: [1]缪耀珊.交流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的综合补偿 [J].供变电,2005(5).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投入补偿时间小于 0.1s,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反应速度快、可 靠性高,是电气化铁路牵引网动态无功补偿的适宜 方法。 [2]吴凤娟.电气化铁路无功补偿方案的研究[J].铁道建 筑技术,2008(增). [3]杲秀茺牵引变电所动态无功补偿方案设计研究[J]. 3结论 传统的固定并联补偿电容方式在波动负荷下补 偿效果不佳,电气化铁路应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方式。 基于同步补偿机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反应速度 快、可靠性高,可连续平滑的改善功率因数,是解决电 气化铁路无功波动和实现动态无功补偿的理想方式。 TB10009—200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s]. [4]Dynamic VAR compensation provides capacity and stabili— ty on 138KV Transmission Network near Dallas Metro At- ea[C].Eddy Reece. [5]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第3版).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AT牵引供电系统[R].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