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辉
来源:《福建畜牧兽医》 2017年第4期
支原体病和大肠杆菌病是家禽的常见传染病,如果饲养管理和防治措施不当,常可导致这两种疾病发生。现将将乐县某特种养殖场的蓝孔雀发生支原体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16年9月,我县某孔雀养殖场几十只孔雀出现结膜炎症状。患禽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伴有摇头甩鼻、喷嚏、咳嗽、呼吸困难、啰音等症状。眼睛湿润,流泪,眼结膜发炎,眼睑肿胀,眼内积有干酪样渗出物。有少量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并污染鼻孔周围及颈部羽毛。腹泻,粪便呈白色或黄绿色。
2 剖检变化
剖检2羽病死孔雀,可见鼻腔、眶下窦、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有黏稠分泌物;气囊壁变厚和浑浊,表面有结节性病灶,内含干酪样物。呼吸道黏膜增厚并伴有充血、出血、水肿。肺有出血点及灰红色病灶,质地坚硬,失去弹性,稍显凹陷;心包膜和肝被膜上附有纤维素性伪膜,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浑浊;肝肿大,被膜下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坏死灶;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3 实验室检查
3.1 涂片染色镜检 采集气管内黏液及肺脏的干酪样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检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有的还可看到丝状或球状细菌,其大小差别较大,单个或成链排列。
3.2 病原分离 无菌取患病孔雀的肝脏接种于肉汤、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经37 ℃培养24 h,肉汤呈均匀浑浊,管底有灰白色沉淀;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微隆起的湿润菌落;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砖红色菌落。分离到2种菌落,一种为隆起、圆形、光滑、半透明,直径l~
3 mm;另一种菌落很小且生长不良,直径0.1~
0.2 mm,中间呈致密隆起,细小平滑。
3.3 生化试验 取大菌落进行生化试验,能发酵糖类,产酸产气,不产生硫化氢,V-P试验阴性,M-R试验阳性,产生靛基质,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不生长,初步判定为大肠杆菌。
3.4 药敏试验 取大菌落按纸片法做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青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庆大霉素、万菌沙星、硫酸卡那霉素、氨苄西林钠、硫酸链霉素不敏感,对氟苯尼考、头孢氨苄敏感。试验结果见表1。
4 诊 断
对分离出的很小且生长不良的菌落初步怀疑是支原体,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没有进一步鉴定。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的砖红色菌落通过生化鉴定为大肠杆菌。所以,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该病为支原体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5 治 疗
1)对圈舍交替使用过氧乙酸和百毒杀进行带禽消毒,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并加强舍内通风。
2)立即隔离患病孔雀。对患病孔雀使用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氟苯尼考及多维饮水,每天2次,连用3~7 d。严重病例挑出用头孢氨苄口服,每羽每天20~30 mg,连用3 d。
3)加强饲料营养的搭配,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对病死孔雀进行无害化深埋处理。
经过上述治疗,7 d后绝大多数患病孔雀恢复正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