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的传说
在数以千计的漳州土楼中,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建筑群是最美丽的,它由一方、四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如山野中盛开的花儿,有人戏称之“四菜一汤”,令人不能不感叹民间语言的生动!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书洋乡上坂村的一个半山坡上,从远处望那像一朵绽开的梅花,景观绝妙。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四方楼(步云楼),三座圆形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一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组成。
田螺坑第一座土楼叫步云楼,就是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说起这座楼,田螺姑娘的故事还源自于此。
清朝嘉庆年间,田螺坑土楼群的祖先黄贵希以养鸭为生,赶着一群鸭母,来到田螺坑的山脚下,看到这里谷深林密,烂泥地里,山涧里到处是田螺,是养鸭母群的好地方,就把家安了下来。一日,他们看到路边有位病人,就留在家中治病,而这位病人是位风水先生,病好后就告诉黄贵希,这块烂泥坡地是块风水宝地,你家如在此开基,会子孙兴旺,三年后他会再来帮他们择基开地。说完后风水先生就告辞了。黄贵希从此勤劳节俭,热心行善。可是三年过去了,风水先生却不见踪影,一天夜里,黄贵希梦见了观音菩萨对他说:“鸭双蛋,楼基安,梅花开,旺丁财”,黄贵希梦中惊醒,赶快到鸭母群里拾蛋,果然在那草房边角的地方有几只鸭母生了双个蛋,黄贵希明白了,这个地方就是基地的中心点,但梅花开是什么意思他却不明白。
不管怎么样,黄贵希请了土楼师傅,开始修建步云楼了,接下来是田螺姑娘出场。话说黄贵希有个儿子,叫黄百三郎,眉清目秀,知书达理,勤劳勇敢,他从大雨中救了田螺姑娘巫十娘(传说田螺有九十九个亲生女儿,田螺本无姓,客家语巫和无谐音,她可能排行第十吧,所以叫巫十娘),这位巫十娘为表示达谢,就指点了黄百三郎“和昌楼”的蟹形地和祖祠的旗形地,要他迅速占有,所以在黄贵希的步云楼还未完工时,黄百三郎就在其右上方开始兴建和昌楼了。当然,田螺姑娘和黄百三郎是“郎有情妹有意”,眉来眼去自不在话下。
但几天后,黄百三郎却病倒了,黄贵希知道了田螺姑娘的事,怕是儿子招惹了妖气,连夜带着儿子元走他乡,几年后,黄贵希病故,临死前后悔了,仍要黄百三郎回到田螺坑,黄百三郎这才和田螺姑娘重在一起,在田螺姑娘的帮助下,不断扩大再生产,为自己赚取了第一桶金。家业红火,人丁兴旺,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黄百三郎有钱之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盖房。最先盖起来的是方楼,也就是“那碗汤”,雅名“步云楼”。 步云楼呈方形,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共有四座楼梯。 沿着高低地势将中厅修建成阶梯状,
让人进入大门后就能体会“步步高升”的快感,这样既突出了祖厅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人们常说,这样智慧的男人田螺姑娘不喜欢才怪呢。
继“步云楼”建成之后,黄百三郎的后代又环绕着它先后建起了“和昌”、“振昌”、 “瑞云” 和“文昌”四座圆楼。现代建筑专家来考察后,都叹服古人的建筑智慧。这四座圆楼的建造者以顺地势增减一层屋柱高度的方法,成功地在第二层取得了平面,大大方便了居住。田螺坑的五座土楼就像一朵绽开的梅花,人们才醒悟到观音菩萨所说的“梅花开”的意思。
田螺坑土楼最后一座文昌楼建于1966年,我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应该是田螺坑最后一座土楼了吧。
话说回来,田螺姑娘未必是真,黄百三郎可是确有其人。田螺坑黄氏族谱证实,清朝嘉庆年间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土楼群中的黄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黄百三郎名列第一,而他的墓穴就在距田螺坑二公里外的“五更寮”,每年清明都接受着田螺坑人的祭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