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济新常态下城镇人口消费结构分析

2022-06-25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济新常态下城镇人口消费结构分析

作者:齐银珠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9期

[提要] 2013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这是一种增速放缓,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在此常态下,城镇人口的消费体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也展现出一些经济波动,需要宏观调控来调节,更是经济学者共同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8月29日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形势特征

(一)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的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较之以往有所减缓,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增长周期变化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策略。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减缓,一些国家甚至有所衰退,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大宗商品产能严重过剩,出口水平逐年降低。这些都反映在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方面;另一方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仍然向好。

(二)经济结构优化的需求提升。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城镇人口的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城镇人口的消费结构也有很大改变,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三)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口更加集中,使得资本市场与商品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城镇人口消费能力有所提升。我国改革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日益增强,中国城市甚至从世界经济规则和秩序的“接受者”向倡导者、构建者转变,这是当前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不断上升的必然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城市化道路在新常态下,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体现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动力与平衡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统一的特点,使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城镇人口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更加注重消费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消费需求的转变。

二、城镇人口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变化

(一)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消费结构的最重要指标,尤其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指一个国家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以上为贫困,在5%~5.9%为温饱,在4%~4.9%为小康,在3%~3.9%为富裕,3%以下为最富裕。根据以上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末期下降到50%以下,1999年继续下降到41.9%,2000年下降到40%,2014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1%。尤其是2007年以后,从我国城镇居民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看,近十年来,住房消费在金额比例上占的比重非常大,如果单从恩格尔系数的指标看,一些一线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达到10%甚至3%以下。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讲,消费质量在近十年来,普遍提高,对于消费的方向也变得更加多元,住房、交通、教育、医疗、旅游逐渐在年消费比重上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甚至每年人们要将大部分的钱放在这些上面。

(二)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虽然城镇消费结构来看,食品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是不等于食品的消费金额在下降,相反随着城镇人口收入的逐年上升,食品的花费更多。食品消费水平由过去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一方面由于食品供应的日益充足,2001年我国水果产量6,658万吨,是1993年的2倍;油料产量2,864.8万吨,是1993年的1.6倍。另一方面由于在外饮食的增加,粮食消费比重减小,购买量大幅度下降。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粮食79.7公斤,比1989年下降4.5%;人均购买食用油8.5公斤,比1989年增长37.5%;购买牛羊肉、家禽、蛋类、鲜奶、干鲜瓜果等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在外饮食达到人均314.2元,比1989年增长4.7倍。

衣着是两项基本生存资料之一,而随着住房、交通、教育等领域的花费增长过快,穿衣消费方面,对于一般家庭不增反降。而衣着消费倾向时装化、名牌化、个性化发展更加明显,时装化倾向成为主流。从衣着和食品消费比重的下降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满足基本生活的支出并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种现象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迈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阶段。

(三)耐用品消费增长减缓,奢侈品消费持续上涨。对于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电器,我国家庭消费趋于饱和,这主要是由于家庭对耐用品的保有率较高,都在90%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中用品消费特别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势头逐年减缓,表明耐用品消费已经不再是人们消费的重点。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在传统电器降温的同时,人们对奢侈品的喜好越来越高,城市人口的奢侈品消费在上涨幅度上均比其他商品高很多,成为现阶段的消费热点。如:名牌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表,珠宝等等。虽然相比于城市房价来说,奢侈品的消费在人们的总消费中仍然不高,但是其上涨势头迅猛,也反映出了人们对奢侈品的喜好与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四)交通通讯支出持续增长,支出比重变化最大。随着智能化通讯工具的普及,居民在电子通讯设备方面的投入也较高,人们逐渐将通讯设备从耐用品转化为不断更新换代的商品,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另外,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已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

家用汽车与智能手机在性能与型号上更新速度加快,很多城市人不将汽车的消费与手机的消费作为耐久消费,而看作是提高生活质量的表现。另外,汽车衍生品与手机上网“4G”消费的比重也在加大,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部分。

(五)住房消费比重上升较快。居住方面的消费比重大幅上升,这是与我国住房及配套的工资制度改革紧密相关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健全,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支出也呈较大幅度的增长。所有这些,都将导致住房消费比重上升。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在全国57个城市对2.28万名城镇居民进行了买房意向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房改政策对住房需求的拉动效应已经基本释放,城镇居民中有74%的人拥有了自己的住房。51%的人是为了扩大居住面积和改善居住条件,这说明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已开始从“有房住”向“住好房”方向转变。

(六)医疗及娱乐教育文化消费比重上升趋势明显。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导致人们用于医疗的支出增加,绝对支出额和支出比重都有上升趋势。随着2015年底社保卡代替医保卡在一二线城市的普遍推广,医疗消费在社会层面上有了更加清晰的统计,城镇人口纳入社保卡范围越来越广,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实际上在生活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一二线城市的医疗支出方面在近三十年人均增长了2~3倍。另外,在孩子的教育投资上,从早教到孩子考上大学,教育投入从项目到费用都有很大程度的增长。教育投入的增加一方面表明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还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投入的增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反映出人们收入的增加。

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特征给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点在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以及娱乐教育方面。而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的消费结构已经被取代了。而以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的新消费结构正在形成。但更健康的消费结构由于受到消费观念、国家政策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制约,还没有完全形成。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革现行消费体制。我国消费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消费结构的转变,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在城镇住、行的消费方面,福利型、供给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集团型的消费方式至今仍未彻底打破,用于住、行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仍未完全纳入个人商品消费领域,使这两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从而围绕住、行的相关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推行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快费改税步伐,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体制,千方百计降低住房、汽车等高价值商品的价格。彻底整顿土地转让价格和拆迁补偿费,清理各种摊派和收费,规范住房成本构成,切实降低房价。放开住房二级市场。取消对汽车的各种不合理收费,积极推进燃油税改革进程。放开轿车价格,鼓励企业竞争。

(三)扩大就业渠道。制定再就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积极促进其再就业,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而我国新常态下的就业市场压力逐年上涨,累积未就业人口逐渐递增,城镇的就业人口收入分化较为严重,进一步压缩了一些工作岗位的就业取向,进而形成了一些岗位招不上来,一些岗位进不去人,使得城镇人口的稳定就业率较差,人们跳槽率较高。从消费情况看,收入的增长赶不上消费的增长,使得就业选择更加的倾向一极,只有拓宽和扩大就业渠道,做好引导,才能缓解就压的整体压力。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标志和条件,也是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前提。房价、医疗等消费压力,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压力。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使人们逐渐对社会保障丧失了信心。住房公积金改革、廉租房、经适房的出台在导向上给了一般收入家庭信心,引领了社会保障的风向,但是对于飞速上升的房价来看,仍旧杯水车薪,仍然需要在抑制房价上涨、科学调整商品房市场供需上下功夫。医疗改革的脚步在加快,省市医保转入社会保障卡,对于社保的蓄水池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拓宽,降低了医保的准入门槛,使人们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城镇人口在数量上有了急速的增长,伴随而来的就是我国城市人口消费指数与消费结构的调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城市的各类商品价格展现出不同特点。消费结构的调整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同时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市场化的进程。面对市场调控在城市人口消费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做好宏观调控,在深化改革的国家全局性经济布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常态下,应该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加大研究力度,掌握城镇人口消费的规律,进一步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洪彦,王列辉,杨华玮,杨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5.

[2]王俊,李佐军.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最优城市规模[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姚士谋,张平宇,余成,李广宇,王成新.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