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域为例
李沐寒,唐爽
摘要:省际边界城市作为一类特殊城市群体,因远离大城市且相互间存在行政边界阻隔及经济合作壁垒,形成了明显的“经济低洼区”。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群的增长极核,是区域发展的动力引擎,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因此构建区域中心城市进而推进跨区域协作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晋冀鲁豫边界区域为例,分析了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发展瓶颈与突破口,运用断裂点法、空间插值法、核密度分析法,对比分析了边界区域城市辐射能力和经济地理空间格局,论证了邯郸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结合晋冀鲁豫地区现状,提出培育中心城市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建立一体化交通网络形成交通节点、推进新型战略平台吸引人才回流等策略,以期为国内同类型地区加快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省际边界区域,晋冀鲁豫,中心城市选择,协同发展
1背景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阶段,不同地理区位、背景条件的区域城市发展策略也不尽相同,城市化道路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城市与区域间的协作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省际边界区域是省与省之间,或省与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边界接壤地区,该区域内的城市由于地缘关系,在政治、经济、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但省际边界区位的边缘性削弱了中心城市对边界的经济辐射,刚性边界又限制了其间的经济联系。省级边界区域城市在这样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相互间竞争激烈,难以合作共赢,城市发展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新特点。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因素,省际边界城市存在资源和政策福利的抢夺现象,在行政边界区形成了相互分隔的状态,导致了环境破坏、产业结构重叠、经济发展受限等恶性结果。本应依靠较为密切的地缘关系形成牢固可靠的跨区域合作区,却不幸沦为“经济低洼区”。
[2]
[1]
2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
国外对区域边界的研究较为深刻,最早将边界视为经济发展一种阻隔,认为其限制了理想经济区的建设。克里斯塔勒在中心地理论中指出,对于政治边缘区尤其是发展落后的地区,边界实际上是一种人为经济壁垒,它限制了城市间合理的经济交流合作,阻碍了潜在经济协作区的形成。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核心—边缘”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组成,边缘地域由于远离核心区域,资源的消耗严重,产业结构老化以及缺
乏某些成长机制而经济落后,但边缘区域的资源前沿区拥有经济发展潜力,有成为次级中心形成的可能。“核心—边缘”为本文立下理论基础,省际边界区域虽然经济发展整体落后,但其中的前沿区拥有发展成为核心区带动区域发展的潜力。
在我国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三分之一的城市处于省际边界区域。20世纪90年代,国内展开对省际交界地区的研究,郭荣星在《中国省级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一书中最早提出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从区位、空间结构、行政区规模等角度探讨了边界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安树伟在《行政区边缘经济论》一文中提出了“行政区边缘经济”的概念,认为省际边界区域多存在经济落后、发展协调和不可持续性,具有明显分割性和边缘性特征[4]。在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下,“行政区边缘经济”所造成的不仅是经济阻隔问题,更是区域本质的协调发展问题。朱传耿等人根据省际边界双方相对经济实力的差异,进一步将“水平城镇化”细分为“强—强”型、“强—弱”型、“弱—弱”型3种类型。其中,“强—强”型、“弱—弱”型对边界地区的城镇化带动影响较弱,而“强—弱”型对边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则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对于中心城市的选择研究,李保平等人以甘肃省际边界地区为例,根据边界区城市竞争力对比,探讨了甘肃省、陕西省省际边界中心城市的发展。
随着城市与区域间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国内关于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地区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牛彦军在《对构建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城市群的探讨》一文中,为解决省际边界发展落后问题,提出了构建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城市群的设想,认为应通过积极消除体制框架约束和经济合作壁垒,建立统一的四省交界经济协作区。谷国领通过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比了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地区七城市的竞争力,提出了邯郸作为该区域中心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中心城市培育对策。因此,本文从经济地理发展格局探讨晋冀鲁豫边界区的城市竞争力,从而选择出区域中心城市,并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7]
[6]
[5]
[1]
[3]
3研究区域发展现状
3.1区域发展现状
本文的研究范围为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7市,分别为山西省的
图3.1: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域(来源:自绘) 长治,河北省的邯郸、邢台,山东省的聊城、安阳,以及河南省的濮阳、鹤壁等地级市(图3.1),共辖7市58县(县级市),总面积60956平方公里。2016年末边界区总人口372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79.83万,平均城镇化率为50.43%,远低于同期56.1%的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2016年边界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2641.9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3914元,低于同期全国49228.73元的平均水平,边界区城市整体发展相对落后。
表3.1: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各市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
城市
人口 (万人)
邯郸 邢台 聊城 安阳 濮阳 长治 鹤壁
943.3 726 591 579 391.9 333.4 163
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3145.4 1964.7 2663.6 1884.48 1333.64 1137.1 713
人均生产总值(元) 33344.6 24307.2 45069.4 32547.1 34030.1 34106.2 43742.3
7 11 15 9 10 5 7
人均生产总值省内排名
3.2区域发展瓶颈与突破口
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的七个城市受行政区划影响分属四省,均远离中心城市的辐射,城市间交流合作受到边界效应制约的同时,由于边界城市所处区位与地理环境的相似性,区域又存在一定的“均质性”,发展遭遇瓶颈。晋冀鲁豫边界区域周边被各大城市群和经济圈围绕,北面的京津冀城市群是国家层面重点发展的城市群,南面的中原城市群在郑州的带动下不断振兴,东面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更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心,西面的关中城市群近年来也在不断壮大,这些城市群吸引了该边界区域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减缓了边界城市的经济发展,使区域成为城市群环绕下的“空隙”。通过交通线路建设也可看出,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部北、山西东南部各城市均处于交通网络的边缘位置,城市吸引力较弱,逐渐成为城市群间交通来往的“通道”,四省交界区域交通发展需要中心节点来凝聚带动。在各种因素限制下,边界区域发展的道路如何选择?突破口在哪里?
之前的研究表明,“强-强”和“弱-弱”型的均等城市关系均不能带动区域发展,这就需要培育中心城市作为动力引擎,引领周边城市加强合作,同时中心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其经济腹地的支撑。近年来,因各自利益驱使四省都计划将本省城市作为边界区域的中心城市,邯郸、聊城、安阳均提出了构建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的政策,邯郸的城市定位即为晋冀鲁
豫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四省各自为营,势均力敌,导致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难以形成真正的中心城市,区域发展停滞不前。因此,该区域需要培育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突破口,加强城市间沟通往来和经济合作,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的协作发展。
任何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其身处的区域环境,各项生产要素均需靠区域的给养,仅依靠自身条件谋求发展是不现实的。邯郸市近年来积极向京津靠拢,融入京津冀城市圈,但一直处于城市圈边缘门户地位,受中心城市辐射影响较弱,城市发展也需要寻求突破口。邯郸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邯郸的城市发展定位——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为邯郸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人口第一且经济发展突出的城市,邯郸应积极推进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的构建,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向增长极核迈进。
4边界区域城市竞争力评价
4.1城市辐射能力评价
中心城市一般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区域内城镇体系中等级最高的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本文将邯郸市作为中心城市的培育对象,采用断裂点法验证其辐射能力。断裂点理论(Breaking Point Theory)由康弗斯提出,他认为城市对一地区的吸引力与它自身规模成正比,与两者的距离成反比,两个城市间存在一个吸引力平衡点,即对该点的吸引力相同。康弗斯认为两城市间的断裂点可以用下列公式求出:
dA=DAB/(1+
)或dB=DAB/(1+
)
[9]
[8]
其中,dA、dB分别表示断裂点到A、B两城市的距离,DAB为A、B两个城市间的距离,PA、PB分别表示A、B两个城市的人口。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城市相邻,则dA+dB=DAB。如果断裂点落在某城市的范围内,则说明该城市处于另一城市的吸引力范围内。本文利用断裂点模型,以邯郸市为对象,通过计算其与区域内其他六市的断裂点位置,来探讨其作为中心城市的吸引能力。
(1)本文采用公路距离作为两城市间的空间距离。
(2)公式仅用城市人口(P)来表示城市的规模,难以表达城市的真正发展规模,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采用城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国土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指标来表示城市的规模G(见表4.1.1)。
表4.1.1: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城市规模指标(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 (亿) 1358.6 871.8 1060.22 675.5 470.68 524.41 183.67
城市 邯郸 邢台 聊城 安阳 濮阳 长治 鹤壁
人口 (万人) 943.3 726 591 579 391.9 333.4 163
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3145.4 1964.7 2663.6 1884.48 1333.64 1137.1 713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12000 12486 8715 5599 4188 13864 229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因此,本文对断裂点公式进行改进,如下:
dA=DAB/(1+ =
)
公式中用GA、GB分别表示A、B两个城市的规模。增加了G1、G2、G3、G4分别表示城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国土面积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表4.1.2:邯郸与周边城市之间的断裂点距离(来源:自绘) 研究城市
邯郸
周边城市 邢台 聊城 安阳 濮阳 长治 鹤壁
空间距离(km)
58 138 68 155 170 107
断裂点位置
邢台 聊城 安阳 濮阳 长治 安阳
断裂点距离(km)
31 74.2 39 95.7 100 75.3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邯郸与邢台、聊城、安阳、濮阳和长治等5市的断裂点均位于这些城市内部,说明邯郸市对周边城市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城市的吸引力范围远大于自身行政边界。表中所示,邯郸与鹤壁之间的断裂点落在安阳境内,是由于邯郸与鹤壁并不接壤,安阳市处于邯郸与鹤壁之间,但邯郸市与断裂点距离远大于两城市空间距离的一半,所以鹤壁处于邯郸市的吸引力范围之内。因此,邯郸与周边的6市断裂点通过计算后均位于周边城市近侧,说明区域内6市在吸引力范围之内,邯郸市具有作为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所需的辐射能力。
4.2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分析
区域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分析是区域分析的重点内容,全面、系统、正确地认识区域经济地理空间格局,是科学的构建区域规划的核心基础,有助于理清区域经济的空间不平衡现象,有助于区域规划中的经济发展决策选择、经济空间布局及相关内容的规划策略制订
[10]
。笔
者依托ArcGIS平台,基于区县尺度,结合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域各市县(区)2015年GDP、人均GDP、人口等数据,利用GIS空间插值分析方法、核密度分析方法对各市县经济实力进行空间分布分析,进而对区域经济地理空间格局进行研究。采用克里金法进行区域各县市2015年GDP、人均GDP的插值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又称空间自协方差最佳插值法,在数学上可对研究对象提供一种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数据点多时,结果可信度较高分析方法进行人口密度的空间格局分析。得到如下图:
[11]
。采用核密度
图4.2.1:各市县GDP空间格局(来源:自绘) 图4.2.2:各市县人均GDP空间格局(来源:自绘)
图4.2.2:人口密度空间格局(来源:自绘)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晋冀鲁豫交界区域发展较不均衡,无论是GDP总量,人均GDP,还是人口密度,邯郸都表现出巨大的优势。从GDP空间格局可以看出,邯郸集聚能力尤为凸显,邯郸作为区域副中心城市是晋冀鲁豫四省交接地区的重要增长核心,但经济的东西向带动辐射能力明显不足。相较东西向而言,南北向依托京广线,经济联通性较强。从图中可看出,除邯郸外,邢台、聊城、安阳、长治等城市也都是区域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核。从人口密度空间格局可以看出,邯郸人口集聚能力明显,已展现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特点。河南省城
市人口密度也较大,其他三市邢台、聊城、长治则次之。
5晋冀鲁豫边界区域协同发展的行动策略
5.1提升中心城市带动能力,打破均衡状态
结合上述论证,邯郸市有充分理由和现实条件作为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中心城市,通过构建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发展是必然选择。规划作为区域发展的先行条件,应通过合理统筹空间布局,培育邯郸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以长治、邢台、聊城、安阳为四个发展极核,其他县市为次中心,带动城镇发展,改变区域城市发展的“均质性”问题。以主要交通轴线为通道构建串联邯郸、邢台、安阳的南北轴线,和串联邯郸、长治、聊城的东西轴线,向外延伸发展至四省省会城市,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一心两轴四核”的辐射带动发展模式(图 5.1)。轴带的建立是促进区域城乡空间合理聚集,打破均质化的重要步骤。
图5.1: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发展模式(来源:自绘) 针对四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的现状,在其培育与提升中,应注重扩大中心城区规模,积极提升其集聚、枢纽、服务等功能。在2016年撤县改区、市域扩大的机遇下,完善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新拓展的永年区、肥乡区发展,做好城区规划建设,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因此,邯郸应加快城镇化进程,吸引常住人口,增强其作为中心城市的凝聚力。
5.2从“通道”到“节点”,交通网络一体化建设
推动边界区域从交通“通道”功能向“节点”功能的转变,是区域吸引人流、物流的关键。以京广铁路等重要跨区域交通线的建设为基础,实现区域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及国道
的一体化建设,增强与周边城市群及国内各区域的交通联系,为边界区域聚集资源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区域内南北交通线路密集,东西城市间交通发展较为薄弱,南北高铁的建设更是拉大这一差距。邯郸作为区域重要的交通节点,是省际边界区域唯一的“四位一体”交通城市,可作为由通道到节点转变的交通吸引核心。因此,应积极推进“长-邯-聊”高铁线路的建设,加强山西、河北和山东间的横向联系,在邯郸市机场扩建,路网延伸的契机下巩固邯郸市区域交通核心地位。同时,梳理优化区域内部交通体系,推动各县市间联系,形成围绕中心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
5.3打破经济合作壁垒,建立新型战略平台
省际边界城市由于生产资料的争夺和各省的自我保护政策,城市间难以进行经济往来合作。随着交通的完善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化,不同城市间、区域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各城市要积极投身于跨区域产业合作,打破经济壁垒,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做好城市间的分工合作,在区域发展中发挥好各自的职能。邯郸背靠京津冀都市圈,是京津冀面向中原经济圈和山东半岛经济圈的重要南大门,有广阔的省域腹地支撑,应把握产业转移与区域政策机遇,谋划大型产业战略平台,努力构建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中心,改善人才流失局面。另一方面需加强区域产业园区间的整合,培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逐步实现产城融合。
6结语
边界区域作为政策边缘带,经常处于经济滞后位置,具有典型性与特殊性。对于内陆的省际边界城市群,其未来发展应关注:培育中心城市,注重城镇增长极核,构建发展轴带;强化区域对外交通能力,推进内部交通圈建设;创建产业发展战略平台,加强边界城市的内生动力,合理聚集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传耿,王振波,仇方道.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杂志.2006,01:1-6.
[2]曾冰,张朝,龚征旗,章成帅.从行政区和经济区关系演化探析我国省际交界地区发展[J].经济地理.2016,01:27-32,52.
[3]郭荣星.中国省级边界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
[4]安树伟.行政区边缘经济论—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活动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李保平,张晶.甘肃省省际边界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以陕甘省际边界地区为例[J].甘肃科技.2008,04:1-4.
[6]牛彦军.对构建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城市群的探讨[J].中国市场.2006,48:70-71.
[7]谷国领.邯郸构建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中心城市的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1
[8]陈鸿彬,王兢,陈娟.河南中心城市带动能力评价及提高对策[J].经济地理.2010,04:591-595. [9]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0]汪鑫,王沣.区域规划中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研究[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
[11]尹海伟,孔繁花.城市与区域规划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4.
作者简介
李沐寒,硕士研究生,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唐爽,硕士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