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我校即将迎来本科办学指标评估,这是我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为使城市学院能够顺利通过是次评估,根据督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性质及在教学督导过程中专家们发现的有关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结合许多年来教育部专家经过反复研讨确定在课堂教学讨论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为大家提供以下十个方面的指标供全校同仁参考,愿我们的服务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帮助。
第一、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
在大多数学院的公开课上教师仪表、仪态、落落大方,精神状态好这一点似乎像都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获得高分,为什么呢?学校反复动员,若承担公开课教学活动任务的教师讲课还萎靡不振是否太不合适宜,所以教师讲课一定要热情,这一点基本上都能做到。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授课时很多教师是坐在控制台后面,在那按鼠标来讲课,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就非常不合适,因为老师坐在控制台后学生看不到你的脸,你自己在课堂的表演就大打折扣,为此有的学校决定,把这个控制台后面的椅子撤了,规定如果谁要是在控制台后面坐着讲课的话就算不合格,并以此做出处理。这是由于你坐在控制台后,就没有表演的余地,学生看不见,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效果就大幅度降低、你就很难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去,因此讲课有热情,精神要饱满这一点看起来很容易做到,实际上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加以注意。
第二、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讲课是一种视听艺术,要想感动学生,老师首先要有讲课的激情,做到抑扬顿挫,赋予节奏感,声情并茂,亲切诚恳,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吸引学生全神贯注。我们都做过学生,我们若回忆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哪个老师讲的好,哪个老师讲的不好,哪个老师讲的神采飞扬,哪个老师就是照本宣科,这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在此有一点也是很关键的,即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表现出对自己所从事学科和专业及内容的热爱,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最近我们和一些学生座谈,专门探讨一个老师上课的问题,学生讲的非常好,学生说这个老师上课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对自己讲的这门课的内容和学科特别的热爱,讲起来神采飞扬,他这种精神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也对这门课、这门学科非常热爱,听他讲课感受很有意思。因此如果学生能够热爱你这门课程所讲的内容,教师的讲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就必然能够引起学生主动探索事物的积极性,倘若学生对内容没有兴趣,那么这门课相对与教师教学的效果就难以想象了。我们经常看到有好多学生上课要么看外语,要么在看报纸、听音乐甚至蒙头大睡,什么原因?因为他们没有兴趣,他觉得你讲
的东西没意思。因此我们说讲课要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评价教师授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一个很关键的指标。
第三、对问题的阐述要深入浅出,赋予启发性。
每一堂课都要精心准备,重点难点要反复推敲,对同一种问题不同的描述方式要权衡利弊,既要讲的通俗易懂,又要能引起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创新的意识,使学生从中能获得很大喜悦和满足,从而产生很高的学习热情,这一点只要是有一定教学水平和经验的老师内心都是十分清楚的。
第四、对问题的阐述要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定义、定律和学科的求真、事物本质却是一脉相承的。由于课堂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与使用这些知识的技能,所以课堂教学内容当然应该精挑细选。授课过程要做到重点突出,备课就必然要下很大的功夫,要博览而预积,厚积而薄发,也就要看很多资料,然而讲的时候可能就只是其中的部分精华。目前的现状是老师的负担太重,多数老师周课时超过12节,有的到16、18节,老师们哪有充分备课时间呢?若2个小时备课,2个小时讲课,我们认为这样1:1备课的话此课肯定讲不好。因为教师没有更多时间去仔细分析,精挑细选。我们在督导中发现有个别老师一学期代了五门课,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讲好。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学生反映,老师有时就是读教材,30分钟就讲完了。所以我们对问题阐述要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这个是基于备课环节上,并且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的。
第五、授课内容娴熟,运用自如
在公开课及很多老师不用讲稿一堂课就讲下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是公开课,故此授课内容反反复复背的滚瓜烂熟,自然能做到内容娴熟,运用自如。应该说大多数都这样,这是好现象。但我们希望平时也能这样。如果老师业务熟悉,备课充分,做到这一点不会有太大困难。但相对于运用自如这一点做的究竟如何呢?如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常发现有的教师讲的很流利,提前讲完留有几分钟让学生提问,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能力解答。
第六、讲授内容充实 信息量大
在越来越紧张的讲授学时中,可以对课程内容要求做出选择,对部分内容必须要反复推导讲授,部分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己练习,省出来的学时则讲解一些原创性的成果,创造者是怎么样在时间基础上归纳提炼的、实现突破的。信息量大与教学大纲要求是不矛盾的,也就是说在教学大纲的范围
内,尽量多的向学生提供各种观点、现实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参考资料,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发现,在听课过程中大多数老师这项得分都比较低,什么原因呢?通过探析我们认为是有个观念没有解决。部分教师认为课堂上讲课就只是教材上的内容,我把教材上的内容讲完就行了。由于教材是按教学大纲来的,如果我扩大信息量的话那就一定会超纲。对此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引入不同的观点,他的信息量就很大了,而且你给学生再推荐一些参考资料,这也是信息量的扩大。有些老师若认为信息量大就要讲的快一些、多一点,所以讲课就像机关枪一样一句不重复,结果必然是学生听的莫名其妙,所以我们说并不是信息量大。
第七、教学内容能够反映或联系学科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意向学生提供21世纪所必须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可以概括的、简明扼要的引用学科的前沿内容来说明基本概念的外延、基本原理的运用、基本技术的拓展。现在有些老师用的是一门课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系统完整,教师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来备课,有些甚至是不写讲稿或教案,完全是照本宣科。有学生反映一些高职称老师,包括个别教授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讲,完全是一本教材那样的讲课方式是不能做到吸引学生的,这样讲课学生也不记笔记了,因为教材上全有。做的好的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课的学生按照你讲的教材内容在里面划勾就行了,考试的时候又是考这一本教材内容。顺便解释一下,学生反映,看看学生都不愿意听了就说这可是考试内容,而检查试卷发现有的考卷填空题是怎么出的呢?就是完全是教材上的一句话,把中间两个字抠出来这就是填空题。如果这样培养学生那学生不就死背书吗,所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极差的。我们看到北京大学的一个学生问卷,我们觉得很好,里面的内容有一个是“这个学期,你这门课的老师向你推荐过几本参考书?少于5本,大于5本到10本,10本以上。”让学生来填。填完以后教务处掌握了,你看这个老师挺好,这一个学期向学生推荐十几本参考书;这个老师就不行,这个学期一本参考书也没有向学生推荐过,我们现在发现很多的老师还确实一本参考书都没有给学生推荐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说怎么能说是反映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呢?对此有的老师误解了,说我讲课要联系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一定是我讲课的内容要把新成果拿到课堂里来讲的透彻,实际上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颇为偏见的,我们并不是要求你把昨天刚发布的新成果拿到课堂上来讲,而是说你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学科的新发展、新概念、新成果。
第八、要给与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
有一定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的老师都会有同感,到了大学在课堂是把所有问题都讲清楚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也就是说百分百讲懂的老师绝对不是好老师。我们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要让学生听完这个觉得很有意思,但尚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还需要自己去琢磨,这样的课讲的才有味道。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要多提问题,多思考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的技巧。思维方法和思维技巧要超越于任何一门课程而又寓于每一门课程之中,所以启发式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时机与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借题发挥,点到为止,自然的引导学生去领悟,开放思维、动态思维和整体思维。在我们听过的课堂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不多,这一项得分一般都是比较低的。
第九、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气氛活跃。
目前教学中,常常是老师一堂课从头讲到尾,普遍缺少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很少提问讨论,学生总是处在被动的接收状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若没有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高质量的教学就无从谈起,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在听课时感觉有些课课堂气氛不是太沉闷,也很活跃,因为老师都知道专家在听课,所以都想办法调动课堂气氛,有时候也问:“你们说是不是这样啊?”学生马上响应:“是!”声音很大。“你们说这样对不对啊?”“对!”学生都喊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我们仔细琢磨一下,你老师提的问题就跟问小学生提问的一样:“1加1是不是等于2?”,你提的问题没有思考性,训练不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听了以后很自然的反映,当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课堂气氛的活跃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个过程。
第十、能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是现在各个学校都很关注的,因为在评估指标里有硬指标要求,比如说要求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数要超过15%以上,所以各个学校都很重视。利用这种教学媒体可以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形象和生动。但有个问题我们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有效的”利用而不是“形式上的”利用。有效的利用是讲究效果,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教学媒体的选取是有区别的,不能搞一刀切。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课程很多,但是,是否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于多媒体,这是可以探讨的。有评估专家在一个学校听课,一个老师利用多媒体讲课,整整50分钟一节课,在屏幕上就打了一个标题,比如说《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第一次反围剿…”就这么一个标题讲了整整一节课,下课之后,专家给这个老师
提出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这个灯泡多少钱?你这50分钟就打了这一个字,值不值?”所以多媒体应用要讲究有效性。另外还有的课程,现在扫描仪很普通,有的老师就把教材扫下来做成片子一放就是多媒体了,这就等于是教材搬家了,搬到屏幕上去了。所以讲评价一个课堂教学是不是用多媒体,还是要看你是不是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而不是看你的形式。
在评建过程中,我们感觉我校的教学应该重视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微观、传授很多具体细节知识而在宏观思维能力训练很少的局面,要强调宏观思维能力的训练,改变知识继承型和单向灌输式的传统观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倡学生参与式教学,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点现在各个学校在教改过程里面都很重视,比如清华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的话,它现在提出来要怎样和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研究型学习,这作为一个教改课题来研究,我们觉得很恰当。
最后,欢迎就以上问题大家开展讨论。
2010年04月06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